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研究综论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川鄂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4-68,共5页
关键词 中国自由主义文学 文学研究界 民主主义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周作人 中国现代自由主义 文学思潮 沈从文 个人主义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的暴力题材 被引量:2
2
作者 秦弓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16,共8页
中国现代文学对暴力的控诉与批判,不仅指向官患匪患兵患等直接的摧残,也指向礼教、迷信的软暴力以及社会底层的软暴力及其升级——赤裸裸的残忍暴力;对暴力反抗的合理性予以肯定的同时,也对暴力反抗持分析态度,对盲目的、不加节制的暴... 中国现代文学对暴力的控诉与批判,不仅指向官患匪患兵患等直接的摧残,也指向礼教、迷信的软暴力以及社会底层的软暴力及其升级——赤裸裸的残忍暴力;对暴力反抗的合理性予以肯定的同时,也对暴力反抗持分析态度,对盲目的、不加节制的暴力予以质疑;在对暴力的分析性描写中,左翼、民主主义文学与自由主义文学呈现出多种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暴力题材 左翼文学 民主主义文学 自由主义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自清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纪念朱自清诞辰九十周年
3
作者 曾华鹏 《江海学刊》 1988年第5期157-164,共8页
朱自清最早对现代文学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初步构筑了这门学科的格局和框架。在描述文学历史线索时注意文学运动和文学创作的统一,在考察文学运动时注意建设和斗争两个侧面的融汇,在评论文学创作时注意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的... 朱自清最早对现代文学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初步构筑了这门学科的格局和框架。在描述文学历史线索时注意文学运动和文学创作的统一,在考察文学运动时注意建设和斗争两个侧面的融汇,在评论文学创作时注意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的结合,这对建国以后的现代文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开拓作用。此外,朱自清对“五四”文学的现代化进程和反封建的战斗内容的热情赞颂,体现了鲜明的进步性;在充分肯定民主主义文学和革命文学的主流地位的同时,承认非主流作家和现实主义以外的文学流派应有的历史地位,显示了兼容并包的理论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朱自清 诞辰 纪念 “五四”文学 民主主义文学 文学运动 历史线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战后文学的走向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均洋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3期90-95,共6页
我国学者过去的“日本战后文学”评述,有受一定的观念支配、因人废言之嫌,因而在历史、客观上欠周全。本文以此为鉴,尽可能把时代环境、文学思潮、重要作家作品实录似的梳理出来。这样做并非笔者没有观点,而是有意防止以观点、删削史实... 我国学者过去的“日本战后文学”评述,有受一定的观念支配、因人废言之嫌,因而在历史、客观上欠周全。本文以此为鉴,尽可能把时代环境、文学思潮、重要作家作品实录似的梳理出来。这样做并非笔者没有观点,而是有意防止以观点、删削史实。笔者以为,公正是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的,唯有越客观,才能让人们在反反正正中去思索、去鉴别、去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化的命令 近代文学 民主主义文学 无赖派 战后派 中间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年:世纪的冲刺——对“劫后文学”的双焦点参照透视 被引量:1
5
作者 夏刚 《当代作家评论》 1986年第5期42-57,41,共17页
1966—1976,十年浩劫,一场恶梦。 1976—1986,十年复兴,一次奇迹。对于中国十年来的文学巨变,在追溯进程、估量成果和整理线索时,我常想起一个不朽的命题:“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虽然其间未诞生巨著,但始于低起点的历史进步却远远超出... 1966—1976,十年浩劫,一场恶梦。 1976—1986,十年复兴,一次奇迹。对于中国十年来的文学巨变,在追溯进程、估量成果和整理线索时,我常想起一个不朽的命题:“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虽然其间未诞生巨著,但始于低起点的历史进步却远远超出常规。这次文艺复兴完成了一次世纪的冲刺,它使我联想到本世纪世界历史的最大奇迹之一——日本从废墟上的崛起。大和民族由于史无前例的劫难而一蹶不振,然而在明治维新以来第二次外科手术般的解放之后,不到十年功夫就恢复了元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后文学 第二批战后派 民主主义文学 文化大革命 近代文学 文艺复兴 日本战后 中国作家 二十世纪 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茅盾早期介绍外国文学的特点 被引量:1
6
作者 翟德耀 《齐鲁学刊》 1984年第1期119-124,共6页
现代文学巨匠茅盾,最早的文学活动是从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开始的。他在五四时期不仅成功地翻译了许多文学作品,而且就翻译介绍外国文学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见解。高瞻远瞩锐意创新五四文学革命确认必须通过介绍外国的进步文学,从中吸取养... 现代文学巨匠茅盾,最早的文学活动是从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开始的。他在五四时期不仅成功地翻译了许多文学作品,而且就翻译介绍外国文学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见解。高瞻远瞩锐意创新五四文学革命确认必须通过介绍外国的进步文学,从中吸取养料,寻求借鉴,以取代中国的旧文学,创建新文学,激发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首先指出,新文学要以“今日庄严灿烂之欧洲”的民主主义文学为榜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作品 文学思潮 文学活动 民主主义文学 现代文学 苏联文学 自然主义 文艺思潮 泰戈尔 文学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的社会作用
7
作者 贾明 《远程教育杂志》 1986年第4期7-9,共3页
文学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和感受的物态化表现,文学作品一旦从作家那里脱胎出来,进入社会系统之后,必然会影响、作用于社会生活。且不说一个时代的文学(如俄国十九世纪民主主义文学,我国“五四”时代的新文学)怎样影响着、推动... 文学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和感受的物态化表现,文学作品一旦从作家那里脱胎出来,进入社会系统之后,必然会影响、作用于社会生活。且不说一个时代的文学(如俄国十九世纪民主主义文学,我国“五四”时代的新文学)怎样影响着、推动着社会生活,就是一部文学作品,往往也会在生活中产生一定的反响,调节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启示并指导人们更好地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社会作用 社会生活 民主主义文学 “五四”时代 社会系统 十九世纪 精神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瞿秋白报告文学论
8
作者 孙雨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3期77-81,共5页
“五四”时期的瞿秋白,是以其报告文学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尽管在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期间,他翻译介绍俄国民主主义文学,试作了一组新文学作品《心的声音》,但是真正能显露自己文学创作才华的却是他的《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如果... “五四”时期的瞿秋白,是以其报告文学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尽管在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期间,他翻译介绍俄国民主主义文学,试作了一组新文学作品《心的声音》,但是真正能显露自己文学创作才华的却是他的《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如果说在“五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秋白 报告文学创作 民主主义文学 心史 报告文学作品 批判意识 批判精神 思想历程 俄苏 中国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9
作者 徐源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20-25,共6页
一一接触“十年浩劫”后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专著和教材就有一个感觉:“中国”是个空间范畴的概念,名之曰“中国”是定个空间界限;而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有多种民族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学现象,中华各民族对中国的文学都有它独特的... 一一接触“十年浩劫”后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专著和教材就有一个感觉:“中国”是个空间范畴的概念,名之曰“中国”是定个空间界限;而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有多种民族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学现象,中华各民族对中国的文学都有它独特的贡献。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应该总结中国各民族对现代文学的贡献。现在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则以汉民族的语言文字为工具,阐述汉民族的现代文学现象,这实质上是中国汉语、汉民族的现代文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民主主义文学 文学运动 民族文学 民族语言文字 一九 中国汉语 文化运动 共产主义思想 无产阶级领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的党性问题
10
作者 郭蔭棠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7年第2期160-171,共12页
研究文学的党性问题,首先要分别两种党性:一种是反动的党性,即历史上一切反动统治阶级的党性;一种是革命的党性,即最后的一个被压迫的无产阶级的党性。在无产阶级还没有跃上国际的政治舞台而成为人民解放运动的领导力量以前的一切历史时... 研究文学的党性问题,首先要分别两种党性:一种是反动的党性,即历史上一切反动统治阶级的党性;一种是革命的党性,即最后的一个被压迫的无产阶级的党性。在无产阶级还没有跃上国际的政治舞台而成为人民解放运动的领导力量以前的一切历史时代,一切反动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黑暗统治而组成集团,他们的言论行为就都具有党性。但是为了蒙蔽被统治的广大劳动人民而防止引起其反抗的意识和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性原则 民主主义文学 文学 社会主义 列宁主义 作家 革命 劳动人民 人民解放运动 现实主义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文学的开山祖”:龚自珍文学史地位的确立
11
作者 马昕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6期1-18,共18页
龚自珍被学术界公认为“近代文学的开山祖”,这一文学史地位的确立经历了百余年的演变历程。其先决条件是龚自珍在当时及稍后得到亲友圈层内外的普遍认可,获得了较高的早期评价,但同时存在着文、词评价较高而诗歌评价较低的文体“错位... 龚自珍被学术界公认为“近代文学的开山祖”,这一文学史地位的确立经历了百余年的演变历程。其先决条件是龚自珍在当时及稍后得到亲友圈层内外的普遍认可,获得了较高的早期评价,但同时存在着文、词评价较高而诗歌评价较低的文体“错位”现象。到近代晚期,随着宋诗派、诗界革命派和南社对龚诗的持续推扬,龚自珍的文学声名随之得到大幅提升。黄人在《中国文学史》中最先将龚自珍确立为近代文学的启蒙人物,这一认识超越了20世纪上半叶的其他类似著述。然而,真正确立“近代文学的开山祖”这一历史定位,则要等到新中国成立后,与“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文学”研究范式的成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自珍 近代文学 中国文学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