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职业教育“教育性”的学理内涵及其实现——基于杜威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哲思 被引量:2
1
作者 余韵 徐国庆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6-11,共6页
经济与社会的进步对现代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加快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迫切性。当前,职业教育还未能摆脱“技能教育”“低技能人才的教育”和“差生教育”的社会认知。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关键在于认识其教育属性。基... 经济与社会的进步对现代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加快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迫切性。当前,职业教育还未能摆脱“技能教育”“低技能人才的教育”和“差生教育”的社会认知。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关键在于认识其教育属性。基于对杜威思想的分析,职业应是教育的手段,而非目的。教育通过职业活动来建立与工作世界的联系,激发个体的职业兴趣来获得自我成长。当社会生产活动深化了职业内容,技能人才需要的职业教育内涵亦随之深化。其表现为三个方面,即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要转向更为完善的人格培养,教学内容要转向“知其所以然”,教学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反思能力。基于此,职业教育要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生涯指导,强化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知识性,加强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经验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育性” 杜威民主主义教育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思想和实践来源——纪念《新民主主义论》发表70周年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旭 李剑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23,共6页
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提出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也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教育方针,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正式提出。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是中国式的马克... 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提出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也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教育方针,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正式提出。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是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40年代与5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它的四大思想和实践来源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教育思想,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教育实践特别是"大革命"时期领导的工农教育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教育和现代学校教育的批判继承,以及苏区和抗战初期根据地教育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方针 民主主义教育 民主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杜威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现代性”——兼谈全球化背景下杜威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爱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3-89,共7页
论文将“现代”界定为整个 2 0世纪的历史阶段 ,将“现代性”从表征上概括为 :经济上 ,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资本主义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经济体制 ;政治上 ,民主主义扩展成为一种社会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一种政府组织形式 ;文化上 ,社... 论文将“现代”界定为整个 2 0世纪的历史阶段 ,将“现代性”从表征上概括为 :经济上 ,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资本主义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经济体制 ;政治上 ,民主主义扩展成为一种社会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一种政府组织形式 ;文化上 ,社会哲学或生活哲学取代自然哲学或科学哲学的统治地位 ;教育上 ,国际主义教育崛起并打破国家主义或民族主义教育的局限。在立足于对“现代性”几个基本特征认识的基础上 ,论文采用文献法 ,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教育如何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角度出发 ,揭示杜威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现代性”所在 ,并得出国际主义教育思想是杜威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与内涵的结论 ,目的在于阐明现代教育思想与传统教育思想的根本区别和现代教育思想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民主主义教育思想 现代性 全球化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江隆基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薛晓旭 郝磊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9-80,共2页
江隆基曾长期在陕甘宁边区从事新民主主义教育的领导工作。在工作中,他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基本理念,提出教育必须为抗战服务的方针,并对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做出了创新性的阐述。江隆基的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 江隆基曾长期在陕甘宁边区从事新民主主义教育的领导工作。在工作中,他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基本理念,提出教育必须为抗战服务的方针,并对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做出了创新性的阐述。江隆基的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解放区教育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产物,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文化教育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建国以后新中国新教育的建设做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而且对确立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政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隆基 民主主义教育 教育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宋荐戈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9年第3期38-43,共6页
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近代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萌芽于本世纪20年代;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通过总结苏区教育实践的经验奠定了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1940年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 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近代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萌芽于本世纪20年代;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通过总结苏区教育实践的经验奠定了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1940年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经过伟大的整风运动和党的“七大”以及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教育实践,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在丰富着和发展着。《共同纲领》中关于文化教育条款的制定和颁布,说明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不仅适用于革命战争时期的根据地教育,在新中国的和平建设时期也是同样适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主义教育思想 奠基 形成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体”与“社会”:对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中“Community”的探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吴向辉 涂诗万 赵国祥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1-43,共13页
“共同体”(community)和“社会”(society)在西方思想史和杜威的思想中都有重要区别,虽然少数时候可将“community”翻译为“社会”,但在大多数时候,杜威赋予了“community”独特内涵,而且这种内涵是其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要素之一... “共同体”(community)和“社会”(society)在西方思想史和杜威的思想中都有重要区别,虽然少数时候可将“community”翻译为“社会”,但在大多数时候,杜威赋予了“community”独特内涵,而且这种内涵是其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要素之一。从语源学视角考察后可知,“共同体”是一个真实鲜活、亲密包容、合作共享的有机体,而“社会”则是一个松散分离、机械冰冷、优劣不齐的无机体。在杜威的词汇中,“社会”是一个中性词,而“共同体”则与“民主”是一个意思。在杜威看来,民主是“自由而全面交流、交往、参与、合作和共享”的共同体生活本身,他的社会改革理想是将“大社会”(great society)建设成“大共同体”(great community)。此理想体现在杜威的所有教育著作中。在王承绪翻译的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原文52个“community”被翻译为“共同体”的计14处,被翻译为“社会”的计38处。按我们的分析,38处“社会”中的21处应改译为“共同体”。杜威之所以如此重视“共同体”,是因为受到了新英格兰地区的民主环境、密歇根大学民主开放的工作氛围和简·亚当斯“作为生活方式的民主”思想等因素的影响。这些使得杜威成长为参与性民主的最重要的拥护者。从教育角度看,杜威认为教育是经验连续不断的改造与改组,而在自由全面交流、交往、参与、合作和共享的民主共同体生活中,经验最容易实现持续的改造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社会 共同体 民主 民主主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为纪念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出版100周年而作 被引量:10
7
作者 侯怀银 祁东方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8-114,共7页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作为一部阐述教育理论的经典著作,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该书于20世纪前后传入中国,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919~1949年、1949~1978年和1978年至今。在近100年的传播历程中,《民主主义与...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作为一部阐述教育理论的经典著作,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该书于20世纪前后传入中国,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919~1949年、1949~1978年和1978年至今。在近100年的传播历程中,《民主主义与教育》对我国教育学的学科基础、教材以及内容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对今天我国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我们应合理评价杜威的历史贡献,重新审视传统的意义,对教育综合改革进行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民主主义教育 传播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即共同体--重返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被引量:19
8
作者 程亮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21,共8页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不仅在教育哲学领域而且在社会政治哲学等领域都堪称经典之作。以共同体为切入点重返该书,发现杜威尤为强调群体成员之间的共同目的、共同了解和共同行动,并由此发展出民主共同体的理想。教育不仅是共同体的存...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不仅在教育哲学领域而且在社会政治哲学等领域都堪称经典之作。以共同体为切入点重返该书,发现杜威尤为强调群体成员之间的共同目的、共同了解和共同行动,并由此发展出民主共同体的理想。教育不仅是共同体的存在基础和内在功能,而且构成了一种衡量共同体的标准或尺度。由这种共同体和教育的关联,杜威又将学校建构成一种内含社会生活、寻求共同利益、强调合作探究、体现师生协作的微型共同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杜威在教育哲学与社会政治哲学上的统一性,以及杜威共同体概念的超越性和理想性,同时回应国内流行的"学校即社会"的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 杜威 民主主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即沟通: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当代诠释 被引量:9
9
作者 马飞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10,共8页
教育即沟通是杜威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杜威在透析教育本质、目的与过程基础上提出的新命题。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沟通"是一个具有"革命性质"的概念,其源自杜威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与回应,同时也是杜威民... 教育即沟通是杜威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杜威在透析教育本质、目的与过程基础上提出的新命题。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沟通"是一个具有"革命性质"的概念,其源自杜威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与回应,同时也是杜威民主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之一。杜威立足教育过程的基本机制,认为教育主要是透过沟通进行传递,教育的核心机制乃是参与,而沟通确保人们共同理解的参与。有意义的沟通确保儿童在教育过程中更好的生长,从而达到经验持续不断的改造。教育即沟通是杜威用来缝合传统教育与生活之间的断裂、辨析教育目的与本质、透视教育与民主关系、深化教育主体性认识的新言说,对当前教育改革仍具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民主主义教育 教育即沟通 教育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威教育学说的永恒价值——纪念《民主主义与教育》出版一百周年 被引量:5
10
作者 单中惠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21,共6页
1916年,美国著名教育家、当代最有影响的西方教育大师杜威出版了《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这标志着他的教育学说体系的确立。杜威既注重教育理论又注重教育实践。杜威教育学说的永恒价值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阐释了学校变革与社会变革的关... 1916年,美国著名教育家、当代最有影响的西方教育大师杜威出版了《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这标志着他的教育学说体系的确立。杜威既注重教育理论又注重教育实践。杜威教育学说的永恒价值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阐释了学校变革与社会变革的关系;强调了教育目标是学生的发展;倡导了课程教材的心理化趋向;探究了行动和思维与教学的关系;指明了教育过程是师生合作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说 永恒价值 民主主义教育 杜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造民主社会的公民——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导读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涛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5期30-30,60,共2页
关键词 杜威 民主主义教育 美国 教育思想 书评 教育价值 民主教育 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世界性学术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单中惠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46,共6页
2016年是美国教育家和西方教育思想大师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出版100周年。自《民主主义与教育》出版100年来,它被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并被世界各国教育学者进行研究,因而产生了世界性学术影响。对于这本举世闻名的教育经典著作... 2016年是美国教育家和西方教育思想大师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出版100周年。自《民主主义与教育》出版100年来,它被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并被世界各国教育学者进行研究,因而产生了世界性学术影响。对于这本举世闻名的教育经典著作,众多中外教育学者在学术上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民主主义与教育》不仅对西方国家教育产生了学术影响,而且对中国教育也产生了学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民主主义教育 100周年 世界性学术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威的教育环境论:语境、梦境和困境--《民主主义与教育》相关章节的解读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修平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18,共6页
杜威在其教育哲学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系统论述了他理想中的教育环境。首先,他的教育环境论植根于"内外联动"的生成语境:外部动因是当时国内尖锐的社会矛盾的拷问、国内外各种发展变革思潮的激励和前期进步主义教... 杜威在其教育哲学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系统论述了他理想中的教育环境。首先,他的教育环境论植根于"内外联动"的生成语境:外部动因是当时国内尖锐的社会矛盾的拷问、国内外各种发展变革思潮的激励和前期进步主义教育改革的积淀,内部动因是如何创设系统的教育环境以支撑和服务于他倡导的教育本质论;第二,他的教育环境论描绘了"和合与共"的理想梦境:学校教育应与儿童生活相结合以解决教育的起点问题,学校教育应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以解决教育的落点问题,学校教育应确立"三位一体"的新课程开发目标,学校教育应设计"两全其美"的新教材建设方案,学校教育应提供"转识成智"的新教法实施步骤;第三,他的教育环境论隐藏着"相承相悖"的现实困境:教育环境改造中如何保障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如何统整儿童需求与社会需求、如何融合教育过程与教育目的、如何落实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的实践、如何发挥反省思维与教学方法的效用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民主主义教育 教育环境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教育思想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芹茂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7-14,共8页
毛泽东教育思想,是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无产阶级教育理论与政策的总称。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方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工作的指针。党领导的革命首先经过了新民主主义阶段,毛泽东... 毛泽东教育思想,是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无产阶级教育理论与政策的总称。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方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工作的指针。党领导的革命首先经过了新民主主义阶段,毛泽东教育思想,也首先是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教育实践中产生并得到丰富和发展,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学说中国化的历史任务,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学说民族化的优秀典型。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所创立的关于中国教育问题的理论,是整个毛泽东教育思想的重要发展阶段和重要组成部分,要完整准确地领会和掌握毛泽东教育思想,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同志在这一时期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主义时期 文化教育 毛泽东同志 民主主义文化 毛泽东教育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 民主主义教育 知识分子问题 教育工作 相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法的魅力——《民主主义与教育》第十三章《方法的性质》解读
15
作者 水远璇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7年第1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民主主义教育 性质 解读 教学方法 教材处理 学生 杜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教育与社会改造——读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所感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焱 陈建平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5年第12S期119-120,共2页
关键词 民主主义教育 社会改造思想 杜威 教育历史 中国社会 教育地位 教育 感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的教育观——解读《民主主义与教育》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轶芳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6年第9期29-31,共3页
关键词 民主主义教育 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解读 教育改革家 道德观念 哲学论证 哲学立场 民主教育 约翰·杜威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评《民主主义与教育》
18
作者 吴海燕 江成承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5年第09S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民主主义教育 杜威 美国 教育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的性质、任务和改革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喜亭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8年第3期1-13,共13页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一论断必然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如何认识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特别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竞争机制与发展教育的关系,是教育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为此,本刊开辟'讨论:商品经济...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一论断必然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如何认识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特别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竞争机制与发展教育的关系,是教育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为此,本刊开辟'讨论:商品经济·竞争机制·教育改革'一栏,以促进深入研究。现以收到稿件的先后次序刊出。欢迎来稿,参加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学 教育事业 民主主义教育 历史前提 发展社会 学校教育 经济发展 教育理论 道德品质 现代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结历史经验 振兴社会主义教育——《东北教育通史》序言
20
作者 王鸿宾 向南 孙孝恩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3,共3页
东北教育通史在中国教育史和东北地方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了解和研究东北教育发展的历史,对于填补中国教育史的空白,总结过去经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 东北教育通史在中国教育史和东北地方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了解和研究东北教育发展的历史,对于填补中国教育史的空白,总结过去经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中国是一个由多种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教育 通史 总结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教育 东北地区 序言 中原地区 教育历史 封建教育 民主主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