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战后日本和平民主主义思潮的变迁——兼谈其对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华英 吴建华 徐恺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3-111,共9页
社会思潮既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 ,它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走向。当前 ,日本政治出现右倾化 ,绝不是偶然的现象 ,它与制约政治右倾化的重要力量———左翼社会思潮的变迁息息相关。通过对战后日本和平民主主义... 社会思潮既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 ,它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走向。当前 ,日本政治出现右倾化 ,绝不是偶然的现象 ,它与制约政治右倾化的重要力量———左翼社会思潮的变迁息息相关。通过对战后日本和平民主主义思潮的表现及其盛衰原因进行分析 ,从而得出和平民主主义思潮的衰落以及日本政治必然右倾化的基本结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和平民主主义思潮 政治右倾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东剧变与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的危害 被引量:5
2
作者 周新城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5-70,共6页
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的泛滥是苏联东欧国家向资本主义演变的主要的甚至决定性的因素。社会民主主义是反对阶级斗争、主张阶级调和的。但是阶级斗争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决不能放弃。在处理同各国社会党、社会民党的... 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的泛滥是苏联东欧国家向资本主义演变的主要的甚至决定性的因素。社会民主主义是反对阶级斗争、主张阶级调和的。但是阶级斗争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决不能放弃。在处理同各国社会党、社会民党的关系时,应该把不同性质的问题区分开来,应该把意识形态问题与党际关系区分开来。在讨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时,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东剧变 社会主义民主主义思潮 阶级分析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嬗变的历史必然
3
作者 高国舫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1998年第1期86-89,共4页
明清以来中国社会内部滋生的民主主义思潮,经过戌戍变法,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了顶峰。但就在民主主义思潮登上顶峰之际,迅即发生了向马克思主义思潮的递嬗演变。当今思想界一些人士有感于现代中国民主不够完善之现状,因而... 明清以来中国社会内部滋生的民主主义思潮,经过戌戍变法,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了顶峰。但就在民主主义思潮登上顶峰之际,迅即发生了向马克思主义思潮的递嬗演变。当今思想界一些人士有感于现代中国民主不够完善之现状,因而每每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二十世纪初这段给中国带来根本性变革的历史,把中国民主的现实问题归因于中国近现代民主主义思潮的过早完结,对民主主义思潮向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嬗变提出了种种诘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民主主义思潮 中国民主 《李大钊文集》 陈独秀 资本主义 平民政治 民主精神 “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共产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
4
作者 霍世涛 《社会主义研究》 1984年第5期56-62,共7页
欧洲共产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这里指西欧社会民主主义)是当代西方的两种思潮和政治力量,研究两者的动态及其关系很有现实意义。一般认为,这两种思潮同属左翼,这反映了两者的某些共性,而也有人夸大了这种共性,把意识形态的一致或趋同作... 欧洲共产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这里指西欧社会民主主义)是当代西方的两种思潮和政治力量,研究两者的动态及其关系很有现实意义。一般认为,这两种思潮同属左翼,这反映了两者的某些共性,而也有人夸大了这种共性,把意识形态的一致或趋同作为其必然归宿,这在理论上过于简单,也没有正确反映客观实际。认真分析两者的异同点是正确认识它们相互关系的必要前提。一、两种思潮的渊源、现状和一般特点先看欧洲共产主义。这个思潮的形成过程,是西欧共产党人探索走向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社会民主主义 欧洲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民主 工人运动 工人阶级 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主义思潮 无产阶级专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中国现代文艺思潮 被引量:1
5
作者 支克坚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5,共15页
中国现代文学在民主主义文艺思潮和革命文艺思潮两者的比较中发展。本应是一种平等的比 较,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种比较的过程被当作了后者否定前者的过程。而鲁迅从前者的代表 转变成为后者的代表,并被拿来作为前者 应该由后者来否... 中国现代文学在民主主义文艺思潮和革命文艺思潮两者的比较中发展。本应是一种平等的比 较,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种比较的过程被当作了后者否定前者的过程。而鲁迅从前者的代表 转变成为后者的代表,并被拿来作为前者 应该由后者来否定的根据。然而鲁迅的文学道路,他的文艺思想的“现实”的特点,他的启 蒙主义的特点,他对革命文学的认识,都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行着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的中国,这两者有一致和相通之处。所以,鲁迅在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上的地位 和作用,不在于他证明了只有后者否定前者才是历史的前进,而在于他揭示了两者共同的基 础,表明了两者应当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激进 民主主义文艺思潮 革命文艺思潮 共同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思潮对前期鲁迅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2期64-70,共7页
一九二五年,北京的京报副刊曾经征求过青年必读书。鲁迅的回答是别开生面的:“从来没有留心过,所以现在说不出。”但在附注栏内,又写了些颇为发人深省的话:“我看中国书时,总觉得就沉静下去,与实人生离开;读外书——但除了印度—时,往... 一九二五年,北京的京报副刊曾经征求过青年必读书。鲁迅的回答是别开生面的:“从来没有留心过,所以现在说不出。”但在附注栏内,又写了些颇为发人深省的话:“我看中国书时,总觉得就沉静下去,与实人生离开;读外书——但除了印度—时,往往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唐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唐和厌世。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少看中国书,其结果不过不能作文而已。但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论 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民主主义 民主主义思潮 反帝反封建 无政府主义 资产阶级革命 民主主义思想 社会达尔文主义 国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识“中体西用”论的新思路——评冯天瑜、何晓明著《张之洞评传》 被引量:1
7
作者 雕胡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94-102,共9页
张之洞(1837—1909)是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打下深刻印记的人。他生于贵州兴义知府官舍,死于清廷(?)仁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位上,一生经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朝,从任浙江省副考官步入仕途算起,相继出任湖北学政、四川学政、山... 张之洞(1837—1909)是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打下深刻印记的人。他生于贵州兴义知府官舍,死于清廷(?)仁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位上,一生经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朝,从任浙江省副考官步入仕途算起,相继出任湖北学政、四川学政、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直至入朝拜相,“身系朝局疆寄之重四十年”。创榛辟莽,政治实绩斑驳陆离,尤以办洋务驰名中外;孜孜求索,学术成果汇古今,贯东西,是“中体西用”说的“最乐道者”。对他,生前就毁誉不一,身后更是褒贬有殊了。湖北大学冯天瑜教授和他的助手何晓明合撰的《张之洞评传》,汇集了中外近年来研究张氏之成果,为我们重新认识张之洞,特别是认识他竭力挂行的“中体西用”论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体西用 中国近代史 文化保守主义 评传 四十年 辛亥革命 军机大臣 办洋务 民主主义思潮 梁启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基层党校科研活动的几点希望
8
作者 王珏 《党校教学》 1990年第4期26-27,共2页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反对社会民主主义思潮斗争的渐趋展开,党校系统所承担的任务将日益加重,要求将越来越高。科学研究作为党校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近几年来,科研活动...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反对社会民主主义思潮斗争的渐趋展开,党校系统所承担的任务将日益加重,要求将越来越高。科学研究作为党校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近几年来,科研活动迅速向基层党校延伸,科研队伍迅速扩大,科研力量不断增强,科研成果日益增多,更是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社会科学文集》,是北京市城区各党校教学人员近几年科研活动部分成果的选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科研活动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活动 基层党校 科学研究 民主主义思潮 高度重视 社会科学 社会主义 党校建设 现代化建设事业 理论联系实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屠格涅夫思想的两个主要方面
9
作者 智量 《文艺理论研究》 1983年第1期66-71,共6页
一屠格涅夫生于俄国农奴制开始崩溃、欧洲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开始在俄国传播的时代。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他个人的出身、环境、教养、社会交往等因素,使他没有站在反动的维护农奴制的立场上。他接受了欧洲的民主主义思潮,用他的艺术才... 一屠格涅夫生于俄国农奴制开始崩溃、欧洲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开始在俄国传播的时代。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他个人的出身、环境、教养、社会交往等因素,使他没有站在反动的维护农奴制的立场上。他接受了欧洲的民主主义思潮,用他的艺术才能为俄国和全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早在1834年,当他尚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时,便开始从与进步同学的接触中受到欧洲革命思想的感染,心中产生了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同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主义思想 民主主义思潮 自由主义 革命民主主义 屠格涅夫 作品 思想影响 现实主义 启蒙主义 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