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季早稻适宜机插株距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余绪来 潘志军 吴晨阳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期37-38,90,共3页
该文以常规早籼稻品种浙辐203为供试材料,井关PZ80D-25型高速插秧机为供试插秧机械;试验设定25cm固定行距,株距设置为11cm、12cm、14cm、17cm4个处理水平,试图探索双季早稻毯状秧机插的适宜株行距。结果表明,不同株行距配置不影响生育... 该文以常规早籼稻品种浙辐203为供试材料,井关PZ80D-25型高速插秧机为供试插秧机械;试验设定25cm固定行距,株距设置为11cm、12cm、14cm、17cm4个处理水平,试图探索双季早稻毯状秧机插的适宜株行距。结果表明,不同株行距配置不影响生育期表现;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有效穗数影响显著,11cm、12cm株距处理的有效穗数较14cm、17cm株距处理提高13%以上;株距为11cm、12cm的小株距处理所构建的大群体并未导致结实率和穗粒数的显著降低;11cm、12cm株距设计具有更好的群体结构和产量构成,同时表现出更优的实际产量结果。综合来看,25cm×11cm和25cm×12cm是沿江双季稻北缘地区双季早稻毯状秧机插最佳的株行距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早稻 株行距 毯状秧机插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季稻适宜机插株距研究
2
作者 葛坤明 《园艺与种苗》 CAS 2022年第3期60-61,85,共3页
[目的]筛选在安徽省庐江地区单季稻最适宜的毯状苗机插株距。[方法]采取工厂化培育毯状秧,株距按照插秧机固定参数设11、14、17 cm 3个处理水平,研究3种株距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性状的影响。[结果]11 cm株距有效穗数显著大于另外2个处理... [目的]筛选在安徽省庐江地区单季稻最适宜的毯状苗机插株距。[方法]采取工厂化培育毯状秧,株距按照插秧机固定参数设11、14、17 cm 3个处理水平,研究3种株距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性状的影响。[结果]11 cm株距有效穗数显著大于另外2个处理,理论产量也最高;在穗粒结构上,17 cm株距穗总粒数最高。[结论]11 cm株距能营造较为合理的基本苗数、发育进程和合理的穗粒构成,适宜在庐江地区作机插一季稻株距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稻 株行距 毯状秧机插 产量构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