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全面抗战时期广东统一币制政策探析
- 1
-
-
作者
柯伟明
杨鸿
-
机构
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
-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3-131,共9页
-
文摘
法币改革是国民政府为统一全国币制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1936年7月陈济棠下野后,中央与广东地方当局商定币制改革方案,计划逐步以国币取代毫券。全面抗战爆发后,广东地方当局不得不因应形势需要延用毫券,形成“券币并行”的货币格局。为推进白银国有政策,广东地方当局积极收买白银,但效果极其有限。在此背景下,毫券和国币先后遭受歧视、低折,券币比率急剧变动。为稳定货币金融市场,广东地方当局采取措施维持与调整券币比率,确立了“币主券辅”的货币关系。这说明法币政策的推行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史进程,在战时信用危机之下,广东地方当局努力探索维持货币信用的路径,实现了形式特殊的地域性币制统一。
-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广东
国币
毫券
-
Keywords
the Anti-Japanese War
Guangdong
legal tender
Guangdong currency
-
分类号
K265.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论日本军用票的侵略性
- 2
-
-
作者
何小平
-
出处
《武汉金融》
1988年第10期60-63,共4页
-
文摘
1937年至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为达到“以战养战”、灭亡中国的目的,它们在沦陷区极力推行日本军用票。妄图以此垄断中国金融、掠夺我国的财富。一、日本军用票是一种根本没有发行准备,纯粹依靠暴力强行流通的纸币日本军用票是1937年11月日军在杭州湾登陆后开始发行的。到1943年4月1日停止使用,前后共流通五年多时间。日本军用票分甲、乙、丙、丁、戊五种型号。最初发行的是甲号军用票。据日本政府公布,当时发行的数额相当于300万日元。以后发现伪造事件,便改变图样,利用日本银行纸币加盖乙号和丙号军用票字样。
-
关键词
军用票
银行纸币
日本帝国主义
侵略性
横滨正金银行
中储券
联银券
日本侵略者
中国金融
毫券
-
分类号
F83
[经济管理—金融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