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毡基碳/碳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霍肖旭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1991年第3期56-58,47,共4页
一、序言七十年代初,我国继美国等先进国家之后,开始研究碳/碳复合材料.鉴于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的国情,碳/碳复合材料的坯体多采用碳毡,复合工艺多采用气相沉积和低压浸渍碳化常压石墨化,继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沈阳金属所等单位之后,航天... 一、序言七十年代初,我国继美国等先进国家之后,开始研究碳/碳复合材料.鉴于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的国情,碳/碳复合材料的坯体多采用碳毡,复合工艺多采用气相沉积和低压浸渍碳化常压石墨化,继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沈阳金属所等单位之后,航天航空部43所开始研究碳/碳复合材料,经过近20年的研究、探索、试验,已将毡坯碳/碳复合材料应用于各种战术、战略型号的固体发动机喉衬.最大尺寸已达φ6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毡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纺再生毡基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春丽 陈慰来 梁佳琦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6-60,67,共6页
为减少废旧纺织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提高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率,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以废旧纺织品经机械处理后得到的回收涤纶、回收麻纤维及低熔点涤纶短纤为原料,采用梳理成网与热风黏合联合工艺,制备再生毡基材料,然后通过正交试... 为减少废旧纺织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提高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率,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以废旧纺织品经机械处理后得到的回收涤纶、回收麻纤维及低熔点涤纶短纤为原料,采用梳理成网与热风黏合联合工艺,制备再生毡基材料,然后通过正交试验进行工艺优化,并对其厚度、面密度、蓬松度、力学性能、保温性和透气性进行分析,得到最佳制备工艺:回收麻纤维、回收涤纶和低熔点涤纶短纤质量比为15∶40∶45,温度为180℃,时间为8 min,压力为200 N。结果表明:再生毡基材料的厚度为7~10 mm,面密度为300~450 g/m^2,蓬松度为15~30 cm^3/g,透气率为900~1 100 mm/s;该再生毡基材料可用于汽车内饰和其他功能性材料的基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纺织品 低熔点涤纶短纤 梳理成网 热风黏合 再生毡基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毡基C/C复合刹车材料性能的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曹云海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6-37,共2页
试验研究了基质材料及其碳纤维的初始质量分数对毡基C/C复合刹车材料密度。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毡基C/C复合刹车材料 单层 整体 穿刺 CV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纤维基植物栽培毡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洪凤 俞镇慌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0-63,共4页
简要叙述了稻草秸秆作为原料生产毡状材料的成型过程 ,从植物生长必需的水、肥、气三要素对稻草型纤维毡的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进行了研究 ,说明其作为植物栽培基的可行性。
关键词 秸秆纤维植物栽培 性能 孔隙率 保水能力 无土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腈基预氧丝毡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元军 赵晓明 拓晓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86,共5页
为了制备拉伸和弯曲性能良好的聚丙烯腈基预氧丝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了聚丙烯腈基预氧丝毡含量和固化温度对复合材料拉伸和弯曲性能的影响,优化出力学性能最佳的聚丙烯腈基预氧丝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并拍摄了复合材料拉... 为了制备拉伸和弯曲性能良好的聚丙烯腈基预氧丝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了聚丙烯腈基预氧丝毡含量和固化温度对复合材料拉伸和弯曲性能的影响,优化出力学性能最佳的聚丙烯腈基预氧丝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并拍摄了复合材料拉伸断口的SEM图像.研究表明:当聚丙烯腈基预氧丝毡含量为15%时,其纵向和横向的拉伸断裂载荷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 643.73和1 235.72 MPa;同时纵向和横向弯曲强度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4.39和53.06 MPa;复合材料的SEM图像显示,纵向拉伸断口处有少量裸露纤维,其分布方向与针刺毡铺网方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预氧丝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捻和编织工艺对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电热元件电热辐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曹伟伟 朱波 +1 位作者 张敏 王成国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6-29,57,共5页
测试了几种编织工艺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及其电热元件的电热性能,并进行了电热辐射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编织工艺对碳纤维(毡)电热体及其电热元件的电热温升、阻温特性、热惯性均有较大影响;采用多股绳编织工艺,可以改善碳纤维电热元件的电... 测试了几种编织工艺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及其电热元件的电热性能,并进行了电热辐射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编织工艺对碳纤维(毡)电热体及其电热元件的电热温升、阻温特性、热惯性均有较大影响;采用多股绳编织工艺,可以改善碳纤维电热元件的电热性能,降低其热惯性,同时也可降低电热体自身的表面负荷。编织工艺与电热辐射特性结合,可以实现温度的自我调节,提高碳素电热材料的温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碳纤维() 电热性能 编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毡电极酸、热处理方法对全钒液流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孙红 刘浩然 +1 位作者 李洁 庄凯明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10-1117,共8页
目的研究聚丙烯腈基(PAN)石墨毡电极的酸、热处理方法对全钒液流电池放电性能及交流阻抗的影响.方法先对石墨毡在不同酸、热条件下进行处理,然后对处理后的石墨毡电极进行循环伏安特性试验和SEM表面测试分析,最后再将处理后的石墨毡电... 目的研究聚丙烯腈基(PAN)石墨毡电极的酸、热处理方法对全钒液流电池放电性能及交流阻抗的影响.方法先对石墨毡在不同酸、热条件下进行处理,然后对处理后的石墨毡电极进行循环伏安特性试验和SEM表面测试分析,最后再将处理后的石墨毡电极组装到全钒液流电池中,对电池进行性能试验,采用等效电路法对交流阻抗进行分析.结果酸化处理和热处理可以提高电池的性能,降低法拉第电阻阻值,使电化学反应变得容易.试验表明经过酸处理(98%H_2SO_4、5 h)和热处理(400℃、30 h)石墨毡电极性能较好.结论酸处理后的石墨毡电极表面含氧官能团数量增加,对电化学反应有催化作用;热处理后的石墨毡电极表面活化位置增多,有效比表面积增大,进而提高了钒电池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钒液流电池 酸化处理 热处理 聚丙烯腈石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增强体C/C复合材料韧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程文 嵇阿琳 +3 位作者 李铁虎 刘建军 张晓虎 庞立群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51-454,459,共5页
研究了编织C/C复合材料、针刺C/C复合材料和毡基C/C复合材料室温、高温的断裂韧性,以及3种不同增强体C/C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研究发现,C/C复合材料的高温断裂韧性高于室温,其中针刺C/C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值最高。编织C/C复合材料的抗... 研究了编织C/C复合材料、针刺C/C复合材料和毡基C/C复合材料室温、高温的断裂韧性,以及3种不同增强体C/C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研究发现,C/C复合材料的高温断裂韧性高于室温,其中针刺C/C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值最高。编织C/C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表现出强烈的各向异性,针刺C/C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优于毡基C/C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编织 针刺 毡基 断裂韧性 冲击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相喷动流化床的流动特性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黎 孙斌 戴干策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9-492,共4页
根据玻璃纤维毡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GMT)制备新工艺特点,提出了稀相喷动流化床的操作方式。测量了床内颗粒速度分布,考察了操作条件、体系结构等因素对流化床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稀相喷流床中环隙区颗粒的下降速度比传统喷... 根据玻璃纤维毡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GMT)制备新工艺特点,提出了稀相喷动流化床的操作方式。测量了床内颗粒速度分布,考察了操作条件、体系结构等因素对流化床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稀相喷流床中环隙区颗粒的下降速度比传统喷动床高出一个数量级;床内颗粒的喷动和输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喷动气,亦受到流化气、导向管、喷嘴内径的影响。另外对中试装置内物料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为工艺的开发、设计和操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相喷动流化床 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 树脂 玻璃纤维 流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密度C/C隔热材料快速低成本制备及性能研究
10
作者 虎琳 王坤杰 +2 位作者 张宏亮 李杰 郭晓波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2-77,共6页
以轻质粘胶基碳毡为增强体,采用压力浸渍树脂/常压炭化工艺(PIC)引入树脂碳作为基体,从而制备出体密度、开孔率分别为1.05 g/cm^3和35.65%的C/C隔热材料,并对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物理性能和隔热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室温下C/C... 以轻质粘胶基碳毡为增强体,采用压力浸渍树脂/常压炭化工艺(PIC)引入树脂碳作为基体,从而制备出体密度、开孔率分别为1.05 g/cm^3和35.65%的C/C隔热材料,并对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物理性能和隔热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室温下C/C隔热材料的水平剪切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为2.97 MPa和11.7 MPa,其载荷 位移曲线呈典型的“抛物线”状,表明材料的韧性较好;随着温度的升高,C/C隔热材料的比热容和热导率均逐渐增大,但后者的增幅更小,1000℃时其值仅为0.922 W/(m·K);平均热膨胀系数则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RT^1000℃的平均热膨胀系数仅为1.326×10^-6/℃;通过氧乙炔静态烧蚀试验测试C/C隔热材料的烧蚀隔热性能,当烧蚀面的最高温度达到2450℃时,其背面温度仅为357℃,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胶 C/C隔热材料 制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路模拟新型吸波材料
11
作者 李连清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32,共1页
本成果采用黏胶基活性碳毡制备一系列单层电路模拟吸波材料。黏胶碳纤维的横截面不规则,异型截面的碳纤维对电磁波有良好的衰减吸收性能;经活化的碳纤维表面多微孔,碳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加,对电磁波形成漫反射;材料价廉易得。
关键词 单层电路模拟吸波材料 黏胶活性碳 制备方法 衰减吸收性能 反射率弓形测试法 反射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