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聚集成藏的物理学原理——毛-浮方程 被引量:14
1
作者 林景晔 许利群 杨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25,共4页
人们最早观察到背斜中出现油气的现象而诞生了背斜学说,后来演化成构造学说及重力学说。背斜理论诞生100多年来,虽然在油气勘探实践中发挥重大作用,但对构造油藏中油气聚集机理及含油饱和度分布规律没有从理论上得到解决。该文从毛细管... 人们最早观察到背斜中出现油气的现象而诞生了背斜学说,后来演化成构造学说及重力学说。背斜理论诞生100多年来,虽然在油气勘探实践中发挥重大作用,但对构造油藏中油气聚集机理及含油饱和度分布规律没有从理论上得到解决。该文从毛细管力与浮力平衡理论推导出毛-浮方程,是从物理学原理出发,用数学方程准确刻划了构造油藏内石油的聚集成藏过程,是构造油藏含油饱和度增长的基本原理。同时指出油气二次运移驱动力的性质决定运动流体的状态及流动模式,浮力流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最主要的充注方式。石油无论以何种流动方式注入构造,在油藏形成过程中都要经过重力分异作用,通常所说的油藏的构造因素实质是浮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运移 石油充注方式 石油成藏过程 构造油藏 毛-浮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砂岩储层构造油藏油水界面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林景晔 童英 王新江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7年第3期13-16,共4页
大庆长垣构造上的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油藏是砂岩储层背斜构造油藏,油藏东、西两翼的油水界面深度不一致,过去有水动力及地应力等许多种地质成因解释。利用构造油气成藏重力分异的物理学原理,根据毛管力与浮力平衡理论推导出能够刻... 大庆长垣构造上的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油藏是砂岩储层背斜构造油藏,油藏东、西两翼的油水界面深度不一致,过去有水动力及地应力等许多种地质成因解释。利用构造油气成藏重力分异的物理学原理,根据毛管力与浮力平衡理论推导出能够刻画油水界面分布规律的毛—浮方程,指出油藏内任意位置的油水界面深度是由该处储层的孔隙结构,即由排替压力所对应的孔隙半径(rd)大小决定的。rd与储层物性呈正相关,由于储层非均质(岩性因素)存在,一般背斜构造油藏的油水过渡带(段)表面(油水界面)是波状起伏、厚度有变化的锥柱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长垣构造 背斜构造油藏 油水界面 毛-浮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