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湿润区毛细阻滞覆盖层实际储水能力与防渗设计参数研究
1
作者 莫加成 焦卫国 +3 位作者 赵青 庹斌 罗宇 张松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8-976,共9页
为掌握西北半湿润气候条件下毛细阻滞覆盖层长期服役性状和实际储水能力,在西安填埋场开展了现场足尺试验,通过极端降雨试验和长期监测自然气候条件下覆盖层的水力变化,定量对比了植被对覆盖层水分释放的影响,揭示了区域气候条件下毛细... 为掌握西北半湿润气候条件下毛细阻滞覆盖层长期服役性状和实际储水能力,在西安填埋场开展了现场足尺试验,通过极端降雨试验和长期监测自然气候条件下覆盖层的水力变化,定量对比了植被对覆盖层水分释放的影响,揭示了区域气候条件下毛细阻滞覆盖层实际渗漏模式及其储水能力发挥程度。结果表明:①西北半湿润区夏季植被生长茂盛的条件下,有植被时水分释放速度显著大于无植被裸土,前者累计释放量(45.80 mm)是后者(26.55 mm)的1.73倍。②中国西北半湿润气候区长时弱降雨气候条件,如小到中雨,毛细阻滞覆盖层渗漏时实测储水量约为理论储水量的93%。土层裂缝等优先流通道对其防渗性能影响小,渗漏诱发原因是土层实际储水量超过理论值。短时强降雨气候条件,如夏季午后的大到暴雨,渗漏时实测储水量约为理论储水量的73%~84%。坡面径流(或积水)通过土层裂缝优先下渗是覆盖层多发的、常见的渗漏诱发机制。防渗设计中,建议在储水理论值基础上考虑1.1~1.3的防渗富余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湿润气候 毛细阻滞覆盖层 防渗 储水能力 诱发机制 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锯齿状毛细阻滞覆盖层渗漏量的参数研究
2
作者 郑雅华 刘红位 冯嵩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0-740,共11页
在传统毛细阻滞覆盖层的粗-细粒土界面处添加多个方形碎石垄,形成锯齿状的毛细阻滞覆盖层.锯齿状毛细阻滞界面有利于在顺坡方向形成多个导排长度,主动控制底部渗漏位置.在碎石垄下方设置的导排盲沟收集部分渗漏雨水,降低进入固废堆体的... 在传统毛细阻滞覆盖层的粗-细粒土界面处添加多个方形碎石垄,形成锯齿状的毛细阻滞覆盖层.锯齿状毛细阻滞界面有利于在顺坡方向形成多个导排长度,主动控制底部渗漏位置.在碎石垄下方设置的导排盲沟收集部分渗漏雨水,降低进入固废堆体的渗漏量.考虑碎石垄尺寸、细粒土层厚度、覆盖层坡度、雨型、极端降雨和长时间降雨等参数,对比锯齿状毛细阻滞覆盖层与传统毛细阻滞覆盖层的性能.结果表明,锯齿状毛细阻滞覆盖层的渗漏量比传统毛细阻滞覆盖层的低17%~25%;无论是在极端降雨情况下,还是在长时间降雨情况下,锯齿状毛细阻滞覆盖层的渗漏量均小于国际年渗漏量标准.碎石垄高度超过0.2 m或碎石垄边长和间距增加会导致锯齿状毛细阻滞覆盖层的渗漏量增加,底部渗漏量随覆盖层坡度和细粒土层厚度的提高逐渐减小.2种覆盖层在不同降雨模式下的渗漏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超前型降雨、等强型、中心型模式、滞后型,锯齿状毛细阻滞覆盖层的渗漏量受雨型的影响较传统毛细阻滞覆盖层的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齿状覆盖层 水分运移 毛细阻滞 渗漏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碎石覆盖层毛细阻滞效应及设计厚度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焦卫国 詹良通 +1 位作者 兰吉武 陈云敏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28-2134,共7页
为了研究我国西北地区以黄土和碎石构成的毛细阻滞覆盖层适用性,验证黄土-碎石间的毛细阻滞效应以及覆盖层初步设计厚度,在西安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开展黄土-碎石毛细阻滞覆盖层极端降雨实验.实测黄土-碎石毛细阻滞覆盖层的储水能力,验证... 为了研究我国西北地区以黄土和碎石构成的毛细阻滞覆盖层适用性,验证黄土-碎石间的毛细阻滞效应以及覆盖层初步设计厚度,在西安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开展黄土-碎石毛细阻滞覆盖层极端降雨实验.实测黄土-碎石毛细阻滞覆盖层的储水能力,验证了黄土-碎石间的毛细阻滞作用,分析西安地区半湿润气候条件下毛细阻滞覆盖层的初步设计厚度.研究结果表明:在黄土层同为1.0m厚的条件下,毛细阻滞型覆盖层与单一型覆盖层相比,总储水量提高了24.9%?31.8%,有效储水量提高了38.2%-48.9%.现场实测黄土-碎石毛细阻滞覆盖层储水量为116.92mm,而按脱湿和吸湿曲线计算理论储水量分别为137.68和88.30mm.与本次降雨实测的存储量相比,分别偏大17.76%和偏小24.42%.对于黏性黄土分别下衬碎石、粗砂和中砂构建的毛细阻滞覆盖层:若采用黄土脱湿曲线计算初步设计厚度为1.06-1.12m,而采用吸湿曲线初步设计厚度为1.22-1.28m.在黄土毛细阻滞覆盖层厚度设计中,若采用脱湿曲线计算偏于危险,而采用吸湿曲线则偏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粗粒土 毛细阻滞覆盖层 储水能力 设计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形式对毛细阻滞覆盖层防渗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宁 潘行 +3 位作者 张茂建 张慧莉 李昕珍 许建聪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46-1556,共11页
毛细阻滞覆盖层的防渗性能对于控制渗滤液和减轻垃圾填埋场周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得到广泛研究。前人在研究中多采用恒定降雨强度来模拟降雨气象条件,而对降雨形式对毛细阻滞覆盖层防渗性能的影响关注较少。因此,采用自主研... 毛细阻滞覆盖层的防渗性能对于控制渗滤液和减轻垃圾填埋场周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得到广泛研究。前人在研究中多采用恒定降雨强度来模拟降雨气象条件,而对降雨形式对毛细阻滞覆盖层防渗性能的影响关注较少。因此,采用自主研发的土柱降雨入渗试验系统,分别对短时强降雨和长时弱降雨两种降雨情况下,降雨形式对毛细阻滞覆盖层防渗性能的影响开展了研究,并揭示了最不利降雨形式。同时,采用SEEP/W软件对各试验工况进行数值模拟,以使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能够相互印证。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最大误差不大于3%;在短时强降雨情况下,降雨形式仅对覆盖层上部的体积含水率和孔隙水压力有较大影响;而在长时弱降雨条件下,降雨形式对整个覆盖层的体积含水率和孔隙水压力均有显著影响;降雨形式对覆盖层突破时间及渗漏量均有影响,前锋型降雨的突破时间最短,产生的渗漏量最大,后锋型降雨的突破时间最长,产生的渗漏量最小;前锋型降雨更易造成覆盖层突破失效而产生较大的渗漏量,为最不利降雨形式。该研究结果可为毛细阻滞覆盖层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阻滞覆盖层 降雨入渗 降雨形式 防渗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毛细阻滞覆盖层处治膨胀土边坡的渗流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冠一 肖杰 +4 位作者 陈强 杨和平 常锦 邹维列 陈汪洋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9-213,共15页
为探究采用不同结构毛细阻滞覆盖层处治的膨胀土边坡的防渗能力,基于非饱和渗流理论并运用Geo Studio有限元软件,开展持续大雨作用下“细-粗”型(Ⅰ型)、“细-导排层-粗”型(Ⅱ型)、“细-粗-细”型(Ⅲ型)和“细-粗-细-粗”型(Ⅳ型)这4... 为探究采用不同结构毛细阻滞覆盖层处治的膨胀土边坡的防渗能力,基于非饱和渗流理论并运用Geo Studio有限元软件,开展持续大雨作用下“细-粗”型(Ⅰ型)、“细-导排层-粗”型(Ⅱ型)、“细-粗-细”型(Ⅲ型)和“细-粗-细-粗”型(Ⅳ型)这4种毛细阻滞覆盖层(厚度均为5 m)处治膨胀土边坡的渗流及稳定性数值分析,研究不同降雨历时下各覆盖层内部体积含水率的分布特性、膨胀土边坡的体积含水率变化规律及其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持续大雨作用下,不同结构覆盖层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降雨渗入边坡内部膨胀土;雨水入渗突破不同结构覆盖层所需的时间不同,覆盖层按防渗性能由强至弱顺序排列依次为Ⅱ型、Ⅳ型、Ⅰ型和Ⅲ型;未经处治边坡的安全系数急剧降低,易发生破坏;4种覆盖层处治边坡的安全系数均在降雨前期稍降低;在长期降雨条件下,Ⅰ型和Ⅲ型覆盖层处治边坡的安全系数降幅大,而Ⅱ型和Ⅳ型覆盖层处治边坡的安全系数降幅较小,且各方案处治的边坡稳定性较好。因此,建议在实际工程采用Ⅱ型和Ⅳ型毛细阻滞覆盖层处治膨胀土边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阻滞覆盖层 膨胀土边坡 数值模拟 非饱和渗流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阻滞覆盖层边坡防护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甦宇 刘爱华 +2 位作者 邹家强 吴政洲 张巍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9-85,97,共8页
利用毛细阻滞覆盖层(CB)对边坡进行防护是减小降雨诱发滑坡危害的有效手段之一。毛细阻滞覆盖层不仅在边坡防渗方面有较好的表现,还能满足生态护坡的需要。针对毛细阻滞覆盖层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其防渗效果的影响,包括几何构... 利用毛细阻滞覆盖层(CB)对边坡进行防护是减小降雨诱发滑坡危害的有效手段之一。毛细阻滞覆盖层不仅在边坡防渗方面有较好的表现,还能满足生态护坡的需要。针对毛细阻滞覆盖层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其防渗效果的影响,包括几何构造、内部的渗流以及细/粗粒层材料的组成,指出了毛细阻滞覆盖层边坡防护技术的优势与不足,并进一步讨论了提高毛细阻滞覆层防护性能的改进措施和途径。研究表明:CB技术是未来边坡防护与生态护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阻滞覆盖层(cb) 降雨滑坡 边坡防护技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碎石毛细阻滞覆盖层储水能力实测与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焦卫国 詹良通 +2 位作者 季永新 贺明卫 刘振男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49-1157,共9页
中国西北地区气候较干旱,黄土分布广泛。就地取材采用当地的黄土作垃圾填埋场封场土质覆盖层具有技术可行性和良好的经济性。在西安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建造了国内首个20m×30m大尺寸黄土–碎石毛细阻滞覆盖层现场试验基地,在基地开展... 中国西北地区气候较干旱,黄土分布广泛。就地取材采用当地的黄土作垃圾填埋场封场土质覆盖层具有技术可行性和良好的经济性。在西安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建造了国内首个20m×30m大尺寸黄土–碎石毛细阻滞覆盖层现场试验基地,在基地开展了极端降雨试验。水量分配测试结果表明:总降雨量214.8 mm;坡面径流1.7 mm,占总降雨量的0.8%;土层存储(含蒸发)199.57 mm,占总降雨量的92.9%;渗漏13.53 mm,占降雨量的6.3%。基质吸力与水份运移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持续降雨条件下毛细阻滞覆盖层(900 mm)细粒土中表层土(15 cm深度以上)和底层土(85cm深度以下)的孔压(或体积含水率)均较高;底层土孔压(或体积含水率)较高是由于碎石–黄土界面间毛细阻滞效应对水份下渗的阻滞作用,这是有别于单一土层降雨入渗水份运移的显著特征。储水能力评估结果表明:极端降雨试验实测黄土–碎石毛细阻滞覆盖层有效储水量为251.95 mm。采用室内吸湿土水特征曲线评估覆盖层有效储水能力,有效储水量理论值Sfac为218.75 mm,实测值较理论值大15.18%,结果偏于安全。采用现场吸湿土水特征曲线评估覆盖层有效储水能力,有效储水量理论值Sfac为278.32 mm,实测值比理论值小9.47%,偏于危险。防渗设计中建议采用室内吸湿土水特征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 覆盖层 毛细阻滞效应 有效储水能力 现场测试 极端降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非饱和导排层的毛细阻滞覆盖层长期性能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焦卫国 詹良通 +1 位作者 季永新 贺明卫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01-1109,共9页
为了验证含非饱和导排层(UDL)毛细阻滞覆盖层的防渗性能,采用模型试验在中国东部湿润气候区自然气候条件下进行2年的长期监测.覆盖层模型尺寸为2.0 m×1.0 m×0.55 m(长×宽×厚),坡度为18.4°(坡率为1∶3).结构剖... 为了验证含非饱和导排层(UDL)毛细阻滞覆盖层的防渗性能,采用模型试验在中国东部湿润气候区自然气候条件下进行2年的长期监测.覆盖层模型尺寸为2.0 m×1.0 m×0.55 m(长×宽×厚),坡度为18.4°(坡率为1∶3).结构剖面从上至下依次为植被生长层(15 cm)、粉土层(20 cm)、砂层(10 cm)和碎石层(10 cm).长期监测试验结果表明:监测期累计降雨量为3 448.4 mm;渗漏量为2.62 mm,显著低于北美湿润气候区土质覆盖层的防渗标准.非饱和导排砂层(UDL)侧向导排量为581.77 mm,占降雨量的16.87%,导排作用明显.在一个典型的水文年中,4~11月自然降雨、气温和腾发作用三者高峰期重合;雨热同期的有利气候条件以及UDL层的侧向导排作用,有效控制了渗漏量. 6~9月的连续强降雨为覆盖层易发生渗漏的极端气象段,是防渗设计的控制性气象条件.冬季12月至次年3月气温低但降雨量较少,增设的非饱和砂层导排作用明显;避免了因腾发作用弱不能及时蒸散水分而发生渗漏的问题.含非饱和导排层(UDL)的毛细阻滞覆盖层由粉土、砂和碎石等非胀缩性土构成;湿胀干缩和开裂现象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气候区 填埋场 毛细阻滞覆盖层 非饱和导排层 侧向导排 长期监测 防渗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润土-红黏土-石英砂基毛细阻滞覆盖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甦宇 刘爱华 +2 位作者 吴政洲 邹家强 张巍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299-4306,共8页
针对下伏防护层的毛细阻滞覆盖层的防渗特点,使用膨润土-红黏土-石英砂混合物对常用的黏土防护层进行改进实验研究。为了确定混合物中膨润土和石英砂的质量百分比对防护层功能的影响,首先采用变水头渗透、自由膨胀率测定和直剪实验研究... 针对下伏防护层的毛细阻滞覆盖层的防渗特点,使用膨润土-红黏土-石英砂混合物对常用的黏土防护层进行改进实验研究。为了确定混合物中膨润土和石英砂的质量百分比对防护层功能的影响,首先采用变水头渗透、自由膨胀率测定和直剪实验研究了不同膨润土和石英砂含量的混合物,确定了两者作为防护层材料时的合适配比;其次,对膨润土-红黏土-石英砂基毛细阻滞覆盖层边坡模型和无防护结构边坡模型分别进行降雨条件下的对比实验,研究了毛细阻滞覆盖层的防渗效果。结果显示,膨润土和石英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2%和5%时,试样的饱和渗透系数、自由膨胀率和抗剪强度均比其他组合更符合作为防护层材料的要求;毛细阻滞覆盖层边坡在中段和坡顶的入渗深度分别比无防护结构边坡浅10 cm和15.5 cm,其总排水时间比无防护结构边坡的长217 min,毛细阻滞覆盖层整体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渗与导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防渗 毛细阻滞覆盖层 边坡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非湿润区毛细阻滞覆盖层防渗性能验证与长期服役高危易渗气象段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焦卫国 庹斌 +3 位作者 张松 贺明卫 林长松 刘振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539-547,共9页
为研究西北非湿润区气候特征和毛细阻滞覆盖层高危易渗气象段,掌握该地自然气候条件下引发毛细阻滞覆盖层渗漏的气象机制,总结分析了西北干旱、半干旱气候区50年的降水、蒸腾蒸发和温度等气候特征。在西北某填埋场开展了毛细阻滞覆盖层... 为研究西北非湿润区气候特征和毛细阻滞覆盖层高危易渗气象段,掌握该地自然气候条件下引发毛细阻滞覆盖层渗漏的气象机制,总结分析了西北干旱、半干旱气候区50年的降水、蒸腾蒸发和温度等气候特征。在西北某填埋场开展了毛细阻滞覆盖层足尺极端降水试验,验证了覆盖层在极端偶然降水事件下的防渗储水性能。耦合气候条件开展了土质覆盖层长期防渗性能分析,鉴别筛选出了西北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诱发渗漏的高危气象段,揭示了高危易渗气候段引发渗漏的气象机制。结果表明:(1)西北干旱、半干旱气候区4-11月降水多,12月-次年4月降水少,冬干夏湿,雨-热同期,利于土质覆盖层水分的存储-释放。(2)西北非湿润区极端偶然连续强降水量阈值在56.1~118.5 mm之间,现场覆盖层极端降水试验累计降水量194.85 mm,土层存储量148.22 mm。在该区极端偶然连续强降水条件下毛细阻滞覆盖层能满足防渗标准。(3)长期服役中西北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8-11月是毛细阻滞覆盖层的高危易渗气象段,11-12月次之,1-7月渗漏可能最低。该气候区土质覆盖层防渗设计和填埋场运营-管理-维护工作中,8-11月为关键气象段,建议进行重点校核与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场 毛细阻滞覆盖层 长期服役 极端降水 防渗设计 易渗气象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湿润地区毛细阻滞覆盖层长期防渗性能评价与渗漏气象机制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焦卫国 林长松 +3 位作者 庹斌 贺明卫 刘振男 张玥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8-126,共9页
为评价毛细阻滞覆盖层在我国西北半湿润地区的长期防渗性能,揭示该地易渗气候段及其渗漏引发气象机制;收集分析西北半湿润地区(西安)50年的气候特征,基于数值模拟耦合地区气候条件开展土质覆盖层长期防渗性能分析。结果表明:(1)西北半... 为评价毛细阻滞覆盖层在我国西北半湿润地区的长期防渗性能,揭示该地易渗气候段及其渗漏引发气象机制;收集分析西北半湿润地区(西安)50年的气候特征,基于数值模拟耦合地区气候条件开展土质覆盖层长期防渗性能分析。结果表明:(1)西北半湿润地区(西安)4-11月降雨多气温高,12月-次年4月降雨少气温低;雨热同期有利于土质覆盖层水分腾发释放。(2)降雨量在7、9月达峰值,蒸散量在6月达峰值。7-11月降雨量大、气温逐渐降低,植被逐渐凋零腾发作用减弱,水分释放强度缓慢,导致覆盖层含水量增加易引发渗漏。11月-次年3月降水稀少,防渗效果好。(3)在该地土质覆盖层防渗设计中,11月-次年3月为非控制性气候段。7-11月为易渗气候段,建议在防渗设计和既有填埋场运-管-维期水位控制、边坡稳定监测工作中作重点校核与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场 毛细阻滞覆盖层 半湿润气候区 防渗设计 易渗气候段 渗漏气象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粗粒覆盖层对膨胀土边坡防渗效果数值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权全 邱金伟 +4 位作者 胡波 李涛 刘明华 宋诚 吴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1-228,共8页
为了研究由一层细粒土层下覆一层粗粒土层组成的毛细阻滞护坡结构对膨胀土边坡防渗效果的影响,采用初应变法将膨胀土中湿度应力以类似温度应力场的形式施加到土体上,通过数值软件实现对膨胀土边坡吸湿膨胀的数值模拟,将等效塑性应变完... 为了研究由一层细粒土层下覆一层粗粒土层组成的毛细阻滞护坡结构对膨胀土边坡防渗效果的影响,采用初应变法将膨胀土中湿度应力以类似温度应力场的形式施加到土体上,通过数值软件实现对膨胀土边坡吸湿膨胀的数值模拟,将等效塑性应变完全贯通作为边坡稳定性的判别准则。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毛细阻滞护坡结构层形成强透水层,能有效防止降雨入渗,达到较好的护坡效果;0.5 m厚细粒土层+0.2 m厚粗粒土层组成的毛细阻滞结构护坡效果与1.5 m水泥改性土护坡结构相当。毛细阻滞生态护坡结构对膨胀土边坡有较好的护坡效果。研究成果可以为相关膨胀土边坡防护提供理论和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粒土覆盖层 膨胀土边坡 毛细阻滞护坡结构 吸湿膨胀 数值模拟 防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润地区垃圾填埋场蒸发蒸腾覆盖层参数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邱清文 张文杰 程泽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83-289,共7页
蒸发蒸腾覆盖层相比传统覆盖层有许多优势,目前这种覆盖层主要应用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但研究湿润地区垃圾填埋场蒸发蒸腾覆盖层的水分运移规律和工作性能很有必要。通过二维饱和-非饱和模型,分析覆盖层厚度、土壤类型、植被条件、气候... 蒸发蒸腾覆盖层相比传统覆盖层有许多优势,目前这种覆盖层主要应用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但研究湿润地区垃圾填埋场蒸发蒸腾覆盖层的水分运移规律和工作性能很有必要。通过二维饱和-非饱和模型,分析覆盖层厚度、土壤类型、植被条件、气候条件等设计参数对蒸发蒸腾覆盖层防渗性能的影响,并对覆盖层中的水分运移规律及其工作性能和适用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覆盖层厚度和叶面积指数LAI增加,蒸发蒸腾覆盖层的最终透水量(穿过覆盖层水分)呈减小趋势,但覆盖层厚度和叶面积指数较大时透水量减小趋势不明显;拥有较大储水能力和适当渗透系数的覆盖层能够有效地减少透水量;降雨的季节性分布对蒸发蒸腾覆盖层性能有很大影响,当多雨期与高温期分布一致时,蒸发蒸腾覆盖层的性能可满足设计要求;在非饱和条件下,毛细阻滞型覆盖层利用粗-细粒土之间水力特性的差异形成毛细阻滞效应减少水分向下入渗,其防渗性能优于单一土层型覆盖层,但在不利气象条件组合下,该毛细阻滞作用可能失效,其防渗性能将大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蒸腾覆盖层 湿润地区 参数分析 毛细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导排层水分侧向导排作用模型试验验证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焦卫国 詹良通 +2 位作者 季永新 贺明卫 邓林恒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2-98,共7页
生活垃圾填埋场终场覆盖层的主要功能是防渗。部分湿润气候区因降雨量较多、土层储水能力不足,毛细阻滞覆盖层防渗效果不佳。在毛细阻滞覆盖层中添加非饱和导排层(unsaturated drainage layer,UDL)是改善毛细阻滞覆盖层在湿润气候区防... 生活垃圾填埋场终场覆盖层的主要功能是防渗。部分湿润气候区因降雨量较多、土层储水能力不足,毛细阻滞覆盖层防渗效果不佳。在毛细阻滞覆盖层中添加非饱和导排层(unsaturated drainage layer,UDL)是改善毛细阻滞覆盖层在湿润气候区防渗性能的措施之一。开展室内模型试验对毛细阻滞覆盖层中UDL的侧向排水作用进行了实测和验证,对影响UDL侧向导排长度的因素进行了数值分析。模型试验尺寸为2.0 m×1.0 m×0.4 m(长×宽×厚),结构剖面从上至下依次为粉土层(20 cm)、砂层(10 cm)和碎石层(10 cm)。试验结果表明:累计降雨量为882.2 mm,UDL侧向导排水量为9.5 mm,占土层入渗水量的13.7%,水分侧向导排作用可观。UDL侧向导排长度影响因素数值分析结果表明:①细粒土厚度和渗透性对导排长度的影响因降雨量而异,当降雨量较小时,细粒土层越厚、渗透性越低,侧向导排长度越长;②UDL厚度对水分侧向导排长度影响不明显;③UDL进水值越低,细粒土储水能力越大,细粒土侧向导排失效时间和UDL侧向导排介入时间越晚,但持续降雨后期导排长度衰减速度更快,进水值须根据当地降雨条件和覆盖层粗、细粒土水力特性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阻滞覆盖层 非饱和导排层 导排长度 渗透性 垃圾填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