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和肌醇对糖尿病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刘谊 张军军 罗成仁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观察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和肌醇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毛细血管周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给链脲佐菌素诱发的糖尿病大鼠分别管饲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或肌醇,于实验6个月末进行视网膜毛细血管消化铺片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糖尿病组的... 目的观察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和肌醇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毛细血管周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给链脲佐菌素诱发的糖尿病大鼠分别管饲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或肌醇,于实验6个月末进行视网膜毛细血管消化铺片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糖尿病组的视网膜可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比值升高、无细胞毛细血管形成、周细胞线粒体肿胀、内皮细胞增生和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管饲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组的视网膜血管形态无明显改变;但管饲肌醇组的视网膜血管改变较管饲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组明显。结论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可有效预防实验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形态学改变,肌醇能部分阻止视网膜形态学异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肌醇 糖尿病 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 保护作用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葡萄糖对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程丽霞 董砚虎 王家富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5期339-341,共3页
目的 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的影响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的发病机制。方法 以新鲜牛眼球为材料 ,分离并培养周细胞 ;控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 ,采用形态学观察、乳酸脱氢酶 (L DH)的测定、3H- Td ... 目的 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的影响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的发病机制。方法 以新鲜牛眼球为材料 ,分离并培养周细胞 ;控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 ,采用形态学观察、乳酸脱氢酶 (L DH)的测定、3H- Td R掺入法及液体闪烁技术 ,研究高糖对周细胞的作用。结果 周细胞在高糖 (10、2 0、40 mmol· L- 1 )培养液及不同培养时间 (4 8、96 h)下 ,L DH水平与对照组 (生理浓度葡萄糖 ,5 mm ol· L- 1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3H- Td R掺入法研究结果显示 ,高糖 (分别培养 48、96、144 h)对周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随时间延长和葡萄糖浓度升高 ,抑制率增长 ,其中 40 m mol· L- 1葡萄糖培养 144 h对周细胞的抑制率达 78.0 9% .结论 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周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并随葡萄糖浓度升高和时间延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毛细血管周细胞 葡萄糖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