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宫颈鳞状细胞癌致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
1
作者 郑文豪 柯丹 +1 位作者 刁庆春 冯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3-375,共3页
报告1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放化疗后使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导致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患者女,58岁。全身多发丘疹1个月。皮肤科检查:全身散在粟米至米粒大红色丘疹,以头面颈为重,下唇见一外生性红色结节,头皮及耳前大部分丘疹融合成片,... 报告1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放化疗后使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导致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患者女,58岁。全身多发丘疹1个月。皮肤科检查:全身散在粟米至米粒大红色丘疹,以头面颈为重,下唇见一外生性红色结节,头皮及耳前大部分丘疹融合成片,呈桑椹样外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浅层见分叶状肿瘤细胞团块,并可见较多血管腔,增生的血管及内皮细胞形态较规则,无异形。诊断: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 卡瑞利珠单抗 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毛细血管内皮增生性紫癜性肾炎50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秦黎 刘雁 +3 位作者 李平 王亚军 汤春辉 李利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以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为病理表现的紫癜性肾炎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来经肾活检确诊的50例毛细血管内皮增生性紫癜性肾炎(DEP-HSPN)患儿临床表现和病理。结果 50例患儿的病理损害包括单纯DEP-HSPN 11例(... 目的探讨以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为病理表现的紫癜性肾炎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来经肾活检确诊的50例毛细血管内皮增生性紫癜性肾炎(DEP-HSPN)患儿临床表现和病理。结果 50例患儿的病理损害包括单纯DEP-HSPN 11例(男7例、女4例)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合并新月体形成(非单纯DEP-HSPN)39例(男27例、女12例),两组患儿起病至初诊时病程、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例单纯DEP-HSPN患儿临床均为Ⅲ型;39例非单纯DEP-HSPN患儿临床Ⅲ型16例,Ⅴ型23例。所有患儿均出现血尿、蛋白尿;非单纯DEP-HSPN患儿肉眼血尿的发生率、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肌酐水平均高于单纯DEP-HSPN组,但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于单纯DEP-HS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EP-HSPN易出现新月体,新月体形成率为11.1%(5.0%~27.6%),节段性病变、肾小管间质损害发生比例低;所有患儿系膜区均有非单纯Ig A沉积。50例患儿治疗1年时,22例临床完全缓解,28例为无症状性血尿,无活动性肾病及肾功能不全。32例非单纯DEP-HSPN患儿治疗前,治疗后1、3、6、12个月,各个时间点之间比较,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水平、肉眼血尿以及镜下血尿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4 h尿蛋白定量、肉眼血尿的比例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下降,而血浆白蛋白水平逐渐升高。结论 DEP-HSPN临床以肉眼血尿和大量蛋白尿为临床表现,起病急重,病理易合并新月体,当合并新月体形成,临床症状更重。急性期强有力的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长期序贯随访治疗,该病可获得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肾小球肾炎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内皮细胞周期阻滞可阻止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中的动静脉畸形
3
作者 唐晔 丛馨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7-327,共1页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是以毛细血管扩张与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为特征的血管疾病。已有研究表明内皮细胞异常增殖与AVM有关,但内皮细胞周期调控是否参与AVM的...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是以毛细血管扩张与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为特征的血管疾病。已有研究表明内皮细胞异常增殖与AVM有关,但内皮细胞周期调控是否参与AVM的发生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细胞异常增殖 动静脉畸形 毛细血管扩张 血管疾病 细胞周期阻滞 内皮 A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饥饿素对高糖下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及铁死亡的抑制作用
4
作者 李蓉 张敏 燕洁静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91-996,共6页
目的研究胃饥饿素对高糖下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氧化应激及铁死亡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RMEC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胃饥饿素组,分别采用常规培养基、含30 mmol/L D-葡萄糖培养基、含30 mmol/L D-葡萄糖+10 nmol/L胃饥... 目的研究胃饥饿素对高糖下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氧化应激及铁死亡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RMEC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胃饥饿素组,分别采用常规培养基、含30 mmol/L D-葡萄糖培养基、含30 mmol/L D-葡萄糖+10 nmol/L胃饥饿素培养基培养24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增生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性氧簇(ROS)水平;采用试剂盒检测细胞中氧化应激指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浓度、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Fe^(2+)浓度;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结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RMEC中铁死亡关键分子谷胱甘肽过氧化合物酶4(GPX4)、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高糖组、高糖+胃饥饿素组细胞增生率分别为(100.62±3.40)%、(63.74±4.25)%和(88.19±4.65)%,ROS荧光强度分别为15512.20±1347.53、46457.00±1072.65和22220.87±1669.20,GSH浓度分别为(68.52±7.61)、(21.45±1.57)和(55.68±5.15)μmol/L,MDA浓度分别为(0.79±0.10)、(2.47±0.27)和(1.08±0.15)μmol/L,SOD活性分别为(111.67±10.32)、(37.75±5.92)和(97.45±9.12)U/ml,Fe^(2+)浓度分别为(3.02±0.30)、(9.45±0.71)和(4.63±0.32)mmol/mgprot。各组间细胞增生率、ROS荧光强度、GSH浓度、MDA浓度、SOD活性及Fe^(2+)浓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1.82、414.59、61.28、67.24、61.64,146.14,均P<0.001);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增生率、GSH浓度和SOD活性均明显降低,ROS荧光强度、MDA浓度和Fe^(2+)浓度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胃饥饿素组细胞增生率、GSH浓度和SOD活性明显升高,ROS荧光强度、MDA浓度和Fe^(2+)浓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内线粒体铁死亡现象明显;与高糖组相比,高糖+胃饥饿素组线粒体状态明显改善。各组间细胞中GPX4、SLC7A11蛋白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3.94、182.84,均P<0.001);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和高糖+胃饥饿素组细胞中GPX4、SLC7A1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胃饥饿素组2种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胃饥饿素可促进高糖下的HRMEC增生,抑制高糖诱导的氧化应激和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饥饿素 铁死亡 氧化应激 高糖 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基质干细胞种植体外修复内皮及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武晓静 黄岚 +3 位作者 周骐 宋耀明 李爱民 晋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种植体外修复内皮的可行性及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培养兔血管内皮、平滑肌和人MSCs,通过细胞共培养模拟血管内皮修复过程,用流式细胞仪分析MSCs分子表型特征,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观察与内皮共...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种植体外修复内皮的可行性及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培养兔血管内皮、平滑肌和人MSCs,通过细胞共培养模拟血管内皮修复过程,用流式细胞仪分析MSCs分子表型特征,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观察与内皮共培养的MSCsFlk1和vWF蛋白表达,根据下室内皮生长状态及是否接种MSCs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MSCs组、融合内皮组、对数内皮组和MSCs种植组。氚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掺入检测平滑肌细胞DNA合成,Westernblot检测平滑肌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结果分离的MSCs表达基质细胞标志CD105和CD166,不表达造血干祖细胞和内皮细胞标志CD34、Flk1、vWF;与内皮共培养5天时,vWF染色仍为阴性,但约25.71%MSCs开始表达Flk1;MSCs种植组平滑肌细胞3HTdR掺入虽高于融合内皮组,但与对数内皮组比较显著降低;MSCs种植组平滑肌细胞PCNA蛋白吸光度相对值虽高于融合内皮组,但与对数内皮组比较明显减少。结论MSCs种植能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种植在成熟内皮中的MSCs具有微环境依赖向内皮分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骨髓 内皮 血管 平滑 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桂枝茯苓颗粒对大鼠前列腺增生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峰 郑仿 +7 位作者 闫家文 赵书晓 黄新 马林枫 郑艺 钟新兰 赵军辉 伍松合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3-697,共5页
目的通过加味桂枝茯苓颗粒对大鼠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表达水平影响的研究,探讨加味桂枝茯苓颗粒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作用机制。方法2013年1月—2015年6月,选取90只雄性SD大鼠... 目的通过加味桂枝茯苓颗粒对大鼠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表达水平影响的研究,探讨加味桂枝茯苓颗粒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作用机制。方法2013年1月—2015年6月,选取9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正常组(A组,25只)和模型组(65只),A组随机取20只,模型组在验证造模成功后随机取60只,模型组采用随机数字表进一步分为对照组(B组,20只)、加味桂枝茯苓颗粒组(C组,20只)、非那雄胺片组(D组,20只)。A组大鼠正常饲养,模型组造模,之后B组大鼠0.9%氯化钠溶液灌胃,C组大鼠加味桂枝茯苓颗粒溶液灌胃,D组大鼠非那雄胺片溶液灌胃。于末次灌胃治疗结束24 h后进行前列腺组织标本采集。记录各组大鼠前列腺体积、前列腺增生指数,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b FGF表达水平。结果 B组前列腺体积、前列腺增生指数大于A组(P<0.05);C组、D组前列腺体积、前列腺增生指数小于B组(P<0.05)。B组、C组、D组VEGF、b FGF表达水平高于A组(P<0.05);C组、D组VEGF、b FGF表达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加味桂枝茯苓颗粒通过降低大鼠前列腺增生腺体组织中VEGF、b FGF表达水平,进而缩小前列腺体积,降低前列腺增生指数,从而达到治疗BPH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加味桂枝茯苓颗粒 非那雄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崔栋 尚永刚 +3 位作者 韩广玮 刘城城 李龙坤 易善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5-389,共5页
目的 分离培养大鼠前列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体外研究大鼠前列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屏障功能。方法 采用细胞生长特性选择法分离培养大鼠前列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用第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对分离培养的前列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免疫学鉴... 目的 分离培养大鼠前列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体外研究大鼠前列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屏障功能。方法 采用细胞生长特性选择法分离培养大鼠前列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用第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对分离培养的前列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免疫学鉴定。免疫组化观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的表达,采用跨膜电阻测量仪检测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跨膜电阻,用酚红渗漏实验检测其通透性,以大鼠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作为阴性与阳性对照。结果 成功分离大鼠前列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可以形成紧密的单层细胞结构,呈铺路石样生长。第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的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分离培养的大鼠前列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胞浆表达绿色荧光,提示分离的细胞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在相邻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表达;体外培养的大鼠前列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阴性对照组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阳性对照组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跨膜电阻峰值分别可以达到(142.2±3.1)、(43.3±3.5)、(248.2±6.2)Ω/cm2,并稳定保持2-3 d,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酚红渗漏实验结果显示前列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阳性对照组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随着细胞单层跨膜电阻的增加,基底侧的酚红浓度减低,阴性对照组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酚红渗透量随跨膜电阻的改变变化趋势不明显。结论 大鼠前列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等屏障内皮相比拥有相似的结构功能,体外培养的大鼠前列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屏障特性,可以作为血前列腺屏障研究的体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血前列腺屏障 跨膜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甙对肺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凋亡及其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陈明伟 马爱群 +3 位作者 倪磊 黄晨 张殿增 牛小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20(R) 人参皂甙Rg3(Rg3)对肺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凋亡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进行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人脐静脉血管内皮HUVEC304细胞培养,不同浓度Rg3干预,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透射电镜等技术,了解不同浓度... 目的:探讨中药20(R) 人参皂甙Rg3(Rg3)对肺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凋亡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进行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人脐静脉血管内皮HUVEC304细胞培养,不同浓度Rg3干预,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透射电镜等技术,了解不同浓度Rg3对上述细胞增生、凋亡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3×10 6mol/L的Rg3可导致A549细胞明显凋亡,凋亡率为29. 8%,与对照组( 15. 0%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Rg3对A549细胞周期的影响无显著差异。1×10 4 mol/L的Rg3对内皮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为12. 53%,显著高于其它组(P<0. 05),不同浓度Rg3对条件培养液(CM)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 05),电镜下可见10 6 mol/L浓度的Rg3可使CM诱导的内皮细胞出现凋亡小体。结论:适当浓度的Rg3有抗肿瘤作用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肺癌细胞 人参皂甙 肿瘤新生血管生成 细胞株A549 mol/L 细胞周期 不同浓度 A549细胞 流式细胞 生长抑制率 条件培养液 moL/L 抗肿瘤作用 Rg3 人肺腺癌 细胞培养 人脐静脉 MTT法 透射电镜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抑素体外对兔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抑制 被引量:4
9
作者 孙旭芳 曾水清 +2 位作者 王宇哲 李晓青 胡燕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3-575,578,共4页
目的 观察血管抑素对体外培养的兔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ERK 1)活化的影响。方法 利用L Lysine耦联的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柱从血浆中分离和纯化血管抑素。原代培养兔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 目的 观察血管抑素对体外培养的兔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ERK 1)活化的影响。方法 利用L Lysine耦联的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柱从血浆中分离和纯化血管抑素。原代培养兔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血管抑素对其生长的抑制作用 ,Westernblot检测血管抑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刺激的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ERK 1水平的影响。结果 血管抑素在体外能显著抑制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其ED50 约为 16 0 μg/ml。VEGF刺激兔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后 ,ERK 1被迅速激活 ,而血管抑素能使其表达量降低 35 6 %。结论 血管抑素有望成为极有临床价值的防治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抑素 血管内皮细胞 视网膜 体外 ERK 增生 抑制作用 分离和纯化 表达量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期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培养 被引量:8
10
作者 洪莉 肖现民 +2 位作者 盛民立 韩承新 姜雅梅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65-66,69,共3页
血管内皮细胞(VEC)体外培养是研究血管形成的重要手段,通常采用大血管内膜或组织中微血管进行VEC培养,但技术要求高,培养不易存活或传代。为提供更理想的血管生成的体外模型,我们选择增生期血管瘤按组织块法培养VEC,并... 血管内皮细胞(VEC)体外培养是研究血管形成的重要手段,通常采用大血管内膜或组织中微血管进行VEC培养,但技术要求高,培养不易存活或传代。为提供更理想的血管生成的体外模型,我们选择增生期血管瘤按组织块法培养VEC,并改良培养液配方。材料和方法标本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红英 陈柳青 马玲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3-35,共3页
报告1例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患者女,42岁。左手小指近端肿物伴疼痛半年余。皮肤科检查:左手小指近端见一隆起于皮面、直径约2 cm 的结节,结节表面肤色正常,硬度适中,活动度小,与皮肤无明显粘连,压痛明显。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皮下... 报告1例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患者女,42岁。左手小指近端肿物伴疼痛半年余。皮肤科检查:左手小指近端见一隆起于皮面、直径约2 cm 的结节,结节表面肤色正常,硬度适中,活动度小,与皮肤无明显粘连,压痛明显。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皮下见大的血管管腔,并从管壁伸出乳头状突起,中轴为纤维组织增生,管腔内大量红细胞,并见大量内皮细胞增生,形成网状的血管管腔,可见深染略有多形的核,但无明显的核非典型性及有丝分裂象,团块中央部位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弹性纤维染色呈阳性。免疫组化染色 CD31、CD34、FⅧ阳性。组织病理诊断: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增生 乳头状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溶酶原Kringle5缺失突变体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马建芳 杨中汉 +7 位作者 李朝阳 蔡卫斌 宋志宏 郭颖 郭琳琅 李民友 刘祖国 高国全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245-1248,共4页
目的纤溶酶原蛋白水解片段Kringle 5(K5)具有治疗血管增生性疾病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但是K5已获得美国专利。本研究应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技术获得缺失突变型(K5Mut1)并检测其体外活性。方法除去K5外环两端的N端和C端15个氨基酸残基以... 目的纤溶酶原蛋白水解片段Kringle 5(K5)具有治疗血管增生性疾病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但是K5已获得美国专利。本研究应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技术获得缺失突变型(K5Mut1)并检测其体外活性。方法除去K5外环两端的N端和C端15个氨基酸残基以降低其相对分子质量,但同时保留K5分子中的所有3个二硫键以保留完整的外环结构域,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亲和层析纯化,获得突变型K5 Mut1 (Cys1-80);MTT法分析突变型K5对牛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皮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K5 Mut1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原代培养的视网膜内皮细胞,EC50(抑制50%细胞增生的药物浓度)约为35 nmol/L,是完整K5活性的2倍。在同样浓度范围内,K5 Mut1并不抑制同源的周皮细胞,表明K5 Mut1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结论K5 Mut1是一种比K5作用更强的血管增生抑制因子,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实体肿瘤等血管增生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原缺失 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纤溶酶原蛋白水解片段 血管增生性疾病 突变型Kringle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红素对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杰 彭辉灿 +1 位作者 陈倩 蒋瑶祁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红素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mouse 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MRECs)增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MRECs,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FⅧr-Ag从而鉴定培养的MRECs;使用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红素(0... 目的观察雷公藤红素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mouse 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MRECs)增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MRECs,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FⅧr-Ag从而鉴定培养的MRECs;使用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红素(0.01mg·L-1、0.02mg·L-1、0.05mg·L-1、0.10mg·L-1、0.20mg·L-1、0.50mg·L-1)作用于原代培养的MRECs 24h、48h、72h,分别使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其对MRECs增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雷公藤红素0.02mg·L-1以上时,吸光度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作用24h细胞增生抑制率分别为(8.62±4.23)%、(24.41±6.27)%、(46.51±5.95)%、(65.62±9.21)%、(72.83±8.24)%、(74.69±11.26)%;作用48h细胞增生抑制率分别为(9.34±3.78)%、(26.21±7.35)%、(51.36±6.39)%、(66.59±8.99)%、(73.19±10.24)%、(76.16±15.21)%;作用72h细胞增生抑制率分别为(11.24±4.62)%、(32.69±7.21)%、(55.28±10.25)%、(70.22±9.34)%、(75.84±13.69)%、(78.93±10.76)%。流式细胞术结果分析显示,当雷公藤红素浓度为0.05mg·L-1时,MRECs的凋亡率为(8.42±1.07)%,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红素对体外培养的MRECs的增生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导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红素 视网膜 血管内皮细胞 增生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促增生移行效应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瑶 李立 汤永强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体外培养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BREC),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其促增生和移行效应。方法通过FⅧrAb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培养的BREC;向BREC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HGF,4d后用MTT法测定细胞增生情况;向有正方形无细胞区的6孔培养板中... 目的体外培养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BREC),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其促增生和移行效应。方法通过FⅧrAb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培养的BREC;向BREC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HGF,4d后用MTT法测定细胞增生情况;向有正方形无细胞区的6孔培养板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HGF,24h后计数进入空白区的细胞,判定细胞移行效应;流式细胞仪测增生周期。结果HGF对BREC促增生成剂量-时间依赖关系,在不同质量浓度下增生率分别为8.5%,12.4%,33.8%,39.8%。25ng/mlHGF作用1~4d,增生率分别为4.5%,8.3%,10.4%,15.6%。HGF对BREC促移行呈质量浓度依赖关系,移行能力分别为10%,63%,239%,476%。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HGF促BREC增生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M期。结论HGF可显著促进BREC的增生和移行,是细胞的有丝分裂原和强有力的促移行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视网膜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生长因子 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症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冰 汪晨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67-268,共2页
患者女.93岁。主诉:左耳郭蓝紫色结节2个月。现病史:患者于2009年2月无意中发现左耳郭外侧一蓝紫色米粒大丘疹,逐渐增大,无自觉症状。2009年4月13日于我科门诊就诊。
关键词 增生 内皮细胞 乳头状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蒙花提取物对高糖下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及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夏世刚 彭辉灿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98-799,共2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病理特征为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能特异性地作用于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是最直接的眼...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病理特征为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能特异性地作用于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是最直接的眼内新生血管形成因子之一。密蒙花是用于治疗眼部疾病的一种中药,具有维生素P样作用,能降低皮肤和小肠血管的通透性及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VEGF表达 人视网膜 花提取物 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再灌流损伤对肾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细胞化学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沙继宏 叶煦亭 +1 位作者 郑尊 于秉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48-250,共3页
应用常规电镜及过氧化氢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了缺血再灌流对鼠肾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情况。缺血60min,可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明显肿胀,过氧化氢细胞化学表现为在内皮细胞表面有少量电子致密物沉积。缺血60min复流10mi... 应用常规电镜及过氧化氢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了缺血再灌流对鼠肾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情况。缺血60min,可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明显肿胀,过氧化氢细胞化学表现为在内皮细胞表面有少量电子致密物沉积。缺血60min复流10min,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有大量电子致密物沉积。缺血60min复流30min及60min,内皮细胞损伤加重,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基底层之间裂开、翻起,甚至剥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肾小管上皮细胞之间有电子致密物沉积,甚至肾小管上皮细胞基底部也有致密物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再灌注损伤 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Es与葡萄糖浓度对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惠 田密 +2 位作者 韩彩和 张京 乌晴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33-134,共2页
为研究非酶促糖化终末产物(AGEs)和不同浓度葡萄糖对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影响,用氚标记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测定不同浓度葡萄糖、AGEs以及抗氧化剂(维生素E)对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影响。结果:11mmol/L葡萄糖加AGEs(5 mg/L)、30 mmol/... 为研究非酶促糖化终末产物(AGEs)和不同浓度葡萄糖对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影响,用氚标记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测定不同浓度葡萄糖、AGEs以及抗氧化剂(维生素E)对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影响。结果:11mmol/L葡萄糖加AGEs(5 mg/L)、30 mmol/L葡萄糖、11 mmol/L葡萄糖+AGEs+维生素E组的血管内皮细胞的2 h^3H-TdR掺入量分别为对照组的4.69倍(P<0.01)、2.15倍(P<0.05)和1.46倍(P<0.05)。提示:高糖和AGEs均能直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生,高糖及AGEs同时存在时更为明显,而抗氧化剂维生素E则抑制内皮细胞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酶促糖化终末产物 葡萄糖浓度 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抗氧化剂 维生素E 糖尿病 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后大鼠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电镜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沙继宏 叶煦亭 +3 位作者 陆月良 吴越 杨勇骥 郑尊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5-476,共2页
关键词 烧伤 大鼠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损伤 电镜研究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nomodulin蛋白对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蔚 大岛佑介 田野保雄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17-621,共5页
目的研究tenomodulin(TeM)蛋白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Cs)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UVECs)增生及其对体外血管样结构形成的作用。方法将传代至3~6代的人RECs和人UVECs生长至融合时用含质量分数0.5%胎牛血清(... 目的研究tenomodulin(TeM)蛋白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Cs)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UVECs)增生及其对体外血管样结构形成的作用。方法将传代至3~6代的人RECs和人UVECs生长至融合时用含质量分数0.5%胎牛血清(FBS)的培养基孵箱中培养6h,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VEGF或VEGF+TeM混合物,继续培养12h,ELISA法检测TeM对VEGF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影响。将含10%FBS、1%FBSDMEM培养基的人RECs和人UVECs悬液分别接种于预先放置基质胶的24孔培养板表面,含1%FBS培养基的细胞培养板内分别加入VEGF(100μg/L)或VEGF+TeM混合物37℃继续培养6h,共焦显微镜下观察,图像处理分析软件量化分析TeM蛋白对毛细血管样结构形成的作用。结果随着VEGF质量浓度的增加,血管内皮细胞DNA合成增加,其吸光度(A)值呈明显上升曲线,而添加TeM组的A值比VEGF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含10%FBS和1%FBS培养基的血管内皮细胞在基质胶表面形成毛细血管样结构,并连接成网状;在基质胶表面同时添加VEGF的血管内皮细胞,其毛细血管样结构明显增多,长度明显变长。添加TeM组的血管内皮细胞和其毛细血管样结构破坏,每个视野内血管内皮细胞毛细血管样结构显著破坏,管形细胞总长度明显变短。结论 TeM蛋白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及体外血管样结构的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nomodulin 血管内皮细胞 增生 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