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干细胞与乳鼠基底膜共培养后分化为毛细胞样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请国 付勇 +4 位作者 王显红 吴小慧 谢静 李哲文 龚树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216-220,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和鉴定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及诱导其分化为毛细胞样细胞。方法从SD系胚鼠大脑分离神经干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取乳鼠基底膜与神经干细胞一起培养,14~21天后通过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毛细胞标志物myosin VIIa...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和鉴定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及诱导其分化为毛细胞样细胞。方法从SD系胚鼠大脑分离神经干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取乳鼠基底膜与神经干细胞一起培养,14~21天后通过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毛细胞标志物myosin VIIa和calretinin。结果培养的神经干细胞胞体透亮,折光性好,Nestin鉴定阳性。诱导分化后的细胞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示myosin VIIa和calretinin阳性。结论无血清条件下能培养出活性很好的神经干细胞,乳鼠基底膜能引导其朝毛细胞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基底膜 分化 毛细胞样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自于胚胎和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机械感受性毛细胞样细胞 被引量:2
2
作者 邝韶景 李朝军 Oshima K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6-506,共1页
关键词 小鼠胚胎干细胞 毛细胞样细胞 多能干细胞 感受性 机械 培育技术 体外细胞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大鼠损伤Corti器中毛细胞样细胞的演变
3
作者 李厚勇 吴玥雯 +2 位作者 李华伟 沈云珍 王正敏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53-254,I002,共3页
目的 研究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引起哺乳类动物Corti器损伤及损伤后的修复情况。方法 用新霉素皮下注射致新生SD大鼠Corti器损伤 ,然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停药后不同时期的Corti器毛细胞的损伤及修复表现。结果 在外毛细胞损伤区有细胞表面... 目的 研究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引起哺乳类动物Corti器损伤及损伤后的修复情况。方法 用新霉素皮下注射致新生SD大鼠Corti器损伤 ,然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停药后不同时期的Corti器毛细胞的损伤及修复表现。结果 在外毛细胞损伤区有细胞表面长有微绒毛簇的毛细胞样细胞出现 ,且其在损伤Croti器中有发生 -发展 -退化的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胞 毛细胞样细胞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耳毒性 新霉素 感音神经性聋 CORTI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内耳毛细胞样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婷 叶放蕾 +6 位作者 关方霞 马珊珊 朱晓丹 赵堃 王乐 李红敏 郝少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0-284,共5页
目的探讨并建立一种体外定向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向内耳毛细胞样细胞分化的方法。方法采用组织贴壁法培养获得hUC-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表面标记物;神经干细胞诱导阶段分为... 目的探讨并建立一种体外定向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向内耳毛细胞样细胞分化的方法。方法采用组织贴壁法培养获得hUC-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表面标记物;神经干细胞诱导阶段分为对照组(DFNB基础诱导培养基)、实验1组(DFNB基础诱导培养基+20ng/ml EGF+20ng/ml bFGF)、实验2组(DFNB基础诱导培养基+20ng/ml EGF+20ng/ml bFGF+琼脂糖包被),培养3~5天后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标记蛋白Nestin的表达;内耳毛细胞样细胞诱导分化阶段,分为对照组(DFNB基础诱导培养基+明胶包被)、诱导组[DFNB基础诱导培养基+20ng/ml EGF+1μM全反式维甲酸/全反式维生素A酸(all trans retinoic aid,ATRA)],培养4周后采用qRT-PCR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毛细胞标记物Math1、MyosinⅦa、Brn3c的表达。结果在神经干细胞诱导阶段,对照组、实验1组均无神经球结构,实验2组中hUC-MSCs分化3d后细胞有明显神经球样结构,且Nestin阳性细胞数更高(P<0.05);而向内耳毛细胞样诱导分化4周后,诱导组毛细胞标记物Math1、MyosinⅦa、Brn3c的mRNA和阳性细胞数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体外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先向神经干细胞方向分化再向内耳毛细胞分化方向诱导,可有效提高毛细胞标记物MyosinⅦa、Brn3c、Math1的表达水平,促进hUC-MSCs向类毛细胞样细胞分化,可能为将来感音神经性聋的内耳移植治疗提供更为适合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 内耳毛细胞样细胞 神经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oh1过表达水平对异位耳蜗毛细胞样细胞的prestin表达及纤毛形态的影响
5
作者 郑宇 马锐 +1 位作者 迟放鲁 赵萌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7-204,共8页
目的探讨Atoh1过表达水平对体外培养的耳蜗小上皮嵴区域毛细胞样细胞数量、prestin表达情况及其表面纤毛形态的影响。方法取出生后第1天的大鼠耳蜗中圈进行体外培养,之后采用不同浓度的带有Atoh1基因的腺病毒(含报告基因EGFP)进行转染,... 目的探讨Atoh1过表达水平对体外培养的耳蜗小上皮嵴区域毛细胞样细胞数量、prestin表达情况及其表面纤毛形态的影响。方法取出生后第1天的大鼠耳蜗中圈进行体外培养,之后采用不同浓度的带有Atoh1基因的腺病毒(含报告基因EGFP)进行转染,检测腺病毒转染后不同时间点体外培养组织的Atoh1 mRNA相对表达量,同时观察小上皮嵴区域绿色荧光蛋白信号强度、毛细胞样细胞数量、毛细胞样细胞的prestin表达情况及其表面纤毛形态。结果带有Atoh1基因的腺病毒转染浓度越高,Atoh1的mRNA表达水平越高,小上皮嵴区域绿色荧光蛋白信号越强,同时该区域生成的毛细胞样细胞数量越多,表达prestin的毛细胞样细胞数量也越多(P<0.05),并且这些细胞表面静纤毛由低到高排列,形态更为规则。结论Atoh1过表达水平与诱导生成的能够表达prestin的异位耳蜗毛细胞样细胞数量正相关,并且Atoh1过表达水平越高,这些细胞的表面纤毛形态越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oh1 小上皮嵴 PRESTIN 纤毛 毛细胞样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锂通过JNK信号通路诱导HEI-OC1毛细胞样细胞的凋亡
6
作者 孙宇轩 唐晓敏 +6 位作者 徐晨宇 郭小涛 赵轶 梁越 潘春晨 孙家强 孙敬武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9-433,共5页
目的探讨氯化锂对HEI-OC1毛细胞样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首先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0、25、50、75、100、125、150 mM氯化锂浓度处理12、24、48、72小时对HEI-OC1毛细胞样细胞的抑制作用,计算出IC50的浓度值。然后将对数生... 目的探讨氯化锂对HEI-OC1毛细胞样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首先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0、25、50、75、100、125、150 mM氯化锂浓度处理12、24、48、72小时对HEI-OC1毛细胞样细胞的抑制作用,计算出IC50的浓度值。然后将对数生长期的HEI-OC1毛细胞样细胞分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和实验组(IC50浓度处理24小时)、DMSO组(溶剂组)和JNK抑制组(这两组仅进行Western blot实验以验证氯化锂是否通过JNK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采用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的凋亡率,采用RT-PCR检测Caspase-3、Caspase-9、JNK、BAX、Bcl-2的mRNA的表达,使用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JNK、p-JNK、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氯化锂浓度和处理时间增加,氯化锂对HEI-OC1毛细胞样细胞的抑制率逐渐增高(P<0.01),拟合出氯化锂在24小时的IC50值为69.53 mM,故实验组氯化锂处理浓度取70 mM。TUNEL法显示实验组凋亡率(36.00%±2.65%)较对照组(2.33%±0.58%)明显提高(t=21.53,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0.42%±0.02%)相比,实验组凋亡率(42.40%±0.82%)明显上升(t=88.33,P<0.01)。RT-PCR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Caspase-3、Caspase-9、JNK、BAX mRNA表达增加,Bcl-2 mRNA表达减少(均为P<0.01)。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p-JNK、BAX蛋白表达增加,Bcl-2、Bcl-2/BAX蛋白表达减少(均为P<0.01);与实验组相比,JNK抑制组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p-JNK、BAX蛋白表达减少,Bcl-2、Bcl-2/BAX蛋白表达增加(均为P<0.01)。结论氯化锂通过JNK信号通路诱导HEI-OC1毛细胞样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锂 HEI-OC1毛细胞样细胞 凋亡 J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7
作者 徐艳 石群立 +6 位作者 周晓军 吴波 李南云 马恒辉 姜少军 周航波 陆珍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8-162,共5页
目的探讨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pilomyxoid astrocytoma,PM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报道3例PM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EnVision-plus法)标记,其中1例行电镜观察。结果本组PMA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13... 目的探讨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pilomyxoid astrocytoma,PM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报道3例PM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EnVision-plus法)标记,其中1例行电镜观察。结果本组PMA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13岁4、岁和17岁。肿瘤分别位于右侧丘脑、右侧颞叶基底节区及下丘脑/视交叉区。镜下见双极性的梭形瘤细胞呈星网状散在分布于黏液背景中,部分区域呈血管中心性生长,瘤细胞异型性小,核分裂象偶见,间质血管增生明显。1例见大片出血,1例见少许嗜酸性颗粒小体及小灶坏死,3例PMA均未见双相性结构及Rosenthal纤维。免疫组化标记示瘤细胞表达GFAPv、imentin、S-100及Olig-2,而CKpan、EMA、NF、CgA、Neu-N、p53均呈阴性表达,Syn有2例局灶阳性,Ki-67阳性率为1%~2%。仅有的1例电镜表现除具有伸长细胞特征外,胞质内还可见神经内分泌样颗粒。结论 PMA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PA)的亚型,与经典PA相比,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征,并具有更强的侵袭性,故应加强对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毛细胞黏液星形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超微结构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区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MRI表现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滢 徐文坚 +2 位作者 马军 齐草源 黄丹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41-544,共4页
目的观察发生于鞍区的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PMA)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l例PMA的MRI表现。结果MRI图像上,21例PMA具有如下特点:肿瘤均呈不规则分叶状,边界清楚,体积较大[最大径29.13~73.25mm,平均(47... 目的观察发生于鞍区的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PMA)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l例PMA的MRI表现。结果MRI图像上,21例PMA具有如下特点:肿瘤均呈不规则分叶状,边界清楚,体积较大[最大径29.13~73.25mm,平均(47.52±15.33)mm],肿瘤最长轴多为腹背方向(11/21,52.38%)。MR平扫肿瘤病灶信号多不均匀,T1WI多呈等、低信号(16/21,76.19%),T2WI多呈高信号(21/21,100%),部分内见低信号(13/21,61.90%)。增强扫描肿瘤多为明显不均匀强化(20/21,95.24%),常可见多发微小囊样表现(11/21,52.38%)。21例中,20例发生脑积水,9例发生蛛网膜下腔播散。结论PMA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应用多种MR检查方法,结合患者的年龄及临床表现,有助于其术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鞍 毛细胞黏液星形细胞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肖秋香 罗穆云 +1 位作者 李杨 范钦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6-107,共2页
患者女性,5岁。因发现患儿右眼突出10余天人院.眼眶及头颅MRI示:右侧视神经增粗,其内可见大小约3.2CIVI×1.5cm等111长1、2信号影,境界尚清晰,增强后明显强化,右侧视神经管明显增粗,余未见明显异常,提示右侧视神经占位性... 患者女性,5岁。因发现患儿右眼突出10余天人院.眼眶及头颅MRI示:右侧视神经增粗,其内可见大小约3.2CIVI×1.5cm等111长1、2信号影,境界尚清晰,增强后明显强化,右侧视神经管明显增粗,余未见明显异常,提示右侧视神经占位性病变,考虑视神经胶质瘤可能性大。视力检查双眼为0.8,视乳盘略苍白,边界尚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毛细胞黏液星形细胞 鉴别诊断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鞍区毛细胞和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的MRI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杜业业 李美蓉 李玉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鞍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PA)和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PMA)的MRI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MA和13例PA的MRI及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PMA平均就诊年龄1.73岁,PA3.28岁。3例PMA MRI表现为... 目的:分析儿童鞍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PA)和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PMA)的MRI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MA和13例PA的MRI及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PMA平均就诊年龄1.73岁,PA3.28岁。3例PMA MRI表现为下丘脑视交叉区实质性肿瘤显著均匀强化、无瘤周无水肿;1例表现为视路实质性肿瘤显著不均匀强化,轻度瘤周水肿。13例PA的MRI表现多样性,3例为鞍区实质性肿瘤显著均匀强化;6例为实质性肿瘤为主伴周边或中央小囊性成分,实质部分显著强化;3例实质性肿瘤轻度强化且不均匀;1例实质性肿瘤不强化;2例轻度瘤周水肿。PA组2例合并神经纤维瘤1型。结论:儿童鞍区PMA和PA均以实质性肿瘤为主,PMA好发于婴幼儿,增强后大多表现显著强化,而PA发病年龄大于PMA,增强后表现多样性。当PA发生在婴幼儿、同时表现为实质性肿瘤显著强化时,两者无法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鞍区 毛细胞星形细胞 毛细胞黏液星形细胞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区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玺和 唐秀文 +3 位作者 蓝胜勇 徐柯贝 黄锐 刘若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73-1275,共3页
目的探讨鞍区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pilomyxoid astrocytoma,PM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例鞍区PM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例1行肿瘤次全切除,镜下见黏液样背景中,单一形态的双... 目的探讨鞍区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pilomyxoid astrocytoma,PM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例鞍区PM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例1行肿瘤次全切除,镜下见黏液样背景中,单一形态的双极细胞和血管周围细胞排列,形成假菊形团结构。残余肿瘤于术后2年再次手术切除,镜下可见组织呈双相结构,由致密梭形细胞伴Rosenthal纤维和疏松区多极细胞伴微囊及嗜酸性颗粒小体组成,2次免疫组化提示肿瘤细胞表达GFAP、S-100、Olig-2,不表达Neu-N、EMA。Ki-67增殖指数小于1%。例2合并瘤内出血,镜下可见黏液样背景中瘤细胞围绕血管周围呈放射状排列,间质血管增生明显,瘤组织内见大片出血,免疫组化标记示瘤细胞表达GFAP、Olig-2、Syn均呈弱阳性,Ki-67增殖指数3%。结论 PMA在一定情况下可能转变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鞍区PMA可能发生瘤内出血,必要时需急诊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胞星形细胞 毛细胞黏液星形细胞 鞍区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X10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余露 颜梦然 +4 位作者 罗文婷 蔡宇翔 刘欢 李志强 田素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检测SOX10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PA)/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pilomyxoid astrocytoma,PMA)及室管膜肿瘤中的表达,并比较在不同WHO分级、年龄组及解剖部位的PA/PMA及室管膜肿瘤中SOX10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 目的检测SOX10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PA)/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pilomyxoid astrocytoma,PMA)及室管膜肿瘤中的表达,并比较在不同WHO分级、年龄组及解剖部位的PA/PMA及室管膜肿瘤中SOX10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52例PA,9例PMA及205例室管膜肿瘤中SOX10的表达。结果PA/PMA中,SOX10的阳性率为100%,且均为强阳性,在不同年龄组及解剖部位SOX10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室管膜肿瘤中,仅6%(12/205)SOX10呈阳性,不同WHO分级、年龄组及解剖部位的室管膜肿瘤中SOX10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SOX10在PA/PMA与室管膜肿瘤中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SOX10选择性高表达于PA/PMA,对其诊断及与室管膜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 毛细胞黏液星形细胞 室管膜肿瘤 SOX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9例毛细胞肿瘤的组织学分类及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小梅 余宏宇 +5 位作者 刘惠敏 夏春燕 黄佳 何金 杨慧玲 刘胜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47-750,共4页
目的观察中间型毛细胞黏液样肿瘤(intermediate pilomyxoid tumor,IPMT)、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pilomyxoid astrocytoma,PMA)和毛细胞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P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毛细胞肿瘤,按照WHO(... 目的观察中间型毛细胞黏液样肿瘤(intermediate pilomyxoid tumor,IPMT)、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pilomyxoid astrocytoma,PMA)和毛细胞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P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毛细胞肿瘤,按照WHO(2007)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重新诊断,结合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7例为典型PA,1例为典型PMA,11例为IPMT。男性患者均多于女性,IPMT患者平均年龄大于PMA,明显小于PA,三者病变部位相似。镜检:PMA由形态单一的双极梭形细胞以血管为中心生长,间质内见大量黏液,未见Rosenthal纤维或嗜酸性颗粒小体;PA均可见Rosenthal纤维和嗜酸性颗粒小体;IPMT则具有PMA的大量黏液,形态单一的双极小肿瘤细胞且呈假菊形团样生长,具有PA的Rosenthal纤维和嗜酸性颗粒小体特征,可见多量微囊。三者均可复发。结论 IPMT确实存在且数量不少,PA、PMA和IPMT在组织学上有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型毛细胞黏液肿瘤 毛细胞黏液星形细胞 毛细胞星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