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灌注加权成像鉴别诊断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和血管母细胞瘤 被引量:9
1
作者 陈潭辉 佘德君 +2 位作者 曹代荣 邢振 杨谢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PWI对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和血管母细胞瘤(HB)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PA与16例HB患者的常规MR平扫、PWI及增强扫描资料。计算PA和HB瘤体的相对脑血容量(rCBV)、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的相对信号恢复率... 目的探讨PWI对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和血管母细胞瘤(HB)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PA与16例HB患者的常规MR平扫、PWI及增强扫描资料。计算PA和HB瘤体的相对脑血容量(rCBV)、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的相对信号恢复率(rPSR)。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Z检验及ROC曲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A的rCBV值明显低于HB(1.79±0.99,8.69±2.66),rPSR值明显高于HB(0.99±0.25,0.48±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当rCBV值>3.95或rPSR值≤0.71诊断HB时,rCBV值较rPSR的准确率高[100%(42/42)、88.10%(37/42)]。rCBV和rPS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00、0.90(Z=1.995,P<0.05)。结论 PWI有助于PA和HB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血管母细胞 磁共振成像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MRI诊断 被引量:26
2
作者 李春和 姚振威 冯晓源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MRI诊断及病理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年来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青少年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MRI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30例青少年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者中,起源于... 目的:探讨青少年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MRI诊断及病理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年来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青少年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MRI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30例青少年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者中,起源于小脑蚓部者21列,小脑半球者9列。CT、MRI表现如下:囊性伴壁结节型,占46.7%;假囊性或伴有壁结节,占36.7%;实质型,占16.6%。镜下可见到多量Rosenthal纤维。结论:青少年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有比较典型的CT、MRI表现及病理学特点,毛细胞型肿瘤血管为有孔型毛细血管,CT、MRI增强可见肿瘤活性部分有明显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胞 星形细胞 小脑 CT 磁共振成像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MRI诊断 小脑蚓部 青少年 MRI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诊断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军 杜龙庭 +1 位作者 朱襄民 陈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4-304,共1页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在WHO(1999)分类中被列为Ⅰ级星形细胞瘤,占脑内肿瘤的3%~6%,占星形细胞肿瘤的5%~10%,是一种较罕见的肿瘤。本组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在WHO(1999)分类中被列为Ⅰ级星形细胞瘤,占脑内肿瘤的3%~6%,占星形细胞肿瘤的5%~10%,是一种较罕见的肿瘤。本组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结合文献资料,探讨其MRI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MR表现 诊断分 Ⅰ级星形细胞 星形细胞 脑内肿 影像学特点 病理证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X10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余露 颜梦然 +4 位作者 罗文婷 蔡宇翔 刘欢 李志强 田素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检测SOX10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PA)/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pilomyxoid astrocytoma,PMA)及室管膜肿瘤中的表达,并比较在不同WHO分级、年龄组及解剖部位的PA/PMA及室管膜肿瘤中SOX10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 目的检测SOX10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PA)/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pilomyxoid astrocytoma,PMA)及室管膜肿瘤中的表达,并比较在不同WHO分级、年龄组及解剖部位的PA/PMA及室管膜肿瘤中SOX10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52例PA,9例PMA及205例室管膜肿瘤中SOX10的表达。结果PA/PMA中,SOX10的阳性率为100%,且均为强阳性,在不同年龄组及解剖部位SOX10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室管膜肿瘤中,仅6%(12/205)SOX10呈阳性,不同WHO分级、年龄组及解剖部位的室管膜肿瘤中SOX10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SOX10在PA/PMA与室管膜肿瘤中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SOX10选择性高表达于PA/PMA,对其诊断及与室管膜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 室管膜肿 SOX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3
5
作者 徐宏治 陈衔城 顾宇翔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04-406,共3页
目的 探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发病特点、病理学和影像学表现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临床资料。结果 47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21岁,20岁以下28例(59.6%)。位于小脑及大脑半球... 目的 探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发病特点、病理学和影像学表现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临床资料。结果 47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21岁,20岁以下28例(59.6%)。位于小脑及大脑半球者可分为囊性伴囊壁结节、假囊性伴囊壁结节、实质性3种影像学表现。鞍区、脑干、脊髓等部位多表现为实质性。镜下多可见到大量Rosenthal氏纤维。46例GFAP免疫标记阳性,38例Vim免疫标记阳性。随访20个月,全切组(36例)无肿瘤复发,部分残留组(11例)1例复发。22例术后放疗,随访期内无肿瘤复发,未放疗组1例肿瘤复发。结论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有比较典型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外科全切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对于未全切病例术后应行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诊断 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脑室三角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杨迎迎 耿左军 +2 位作者 吕焕娣 常瑞亭 刘海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26-1326,共1页
患者 女,51岁,视物模糊伴头痛10个月。
关键词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侧脑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特点(附32例报告)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树荣 杨智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05-608,共4页
目的探讨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及MRI特点。结果32例中,71.9%发生于20岁以下青少年人,其中小脑蚓部10例(31.3%),小脑半球9例(28.1%),鞍区7例(21... 目的探讨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及MRI特点。结果32例中,71.9%发生于20岁以下青少年人,其中小脑蚓部10例(31.3%),小脑半球9例(28.1%),鞍区7例(21.9%),基底节区和脑干各2例(6.3%),第三脑室内1例(3.1%),右侧颞叶1例(3.1%)。MRI上分四型:单囊型14例(43.8%)、多囊型12例(37.5%);实性型5例(15.6%);完全囊变型1例(3.1%)。肿瘤实性部分平扫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2WI信号多比脑脊液信号高。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呈蜂窝状。灶周无水肿28例(87.5%);4例灶周轻微水肿。结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患者的年龄及临床表现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I表现 被引量:10
8
作者 严嘉仪 李美蓉 李玉华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7期746-749,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病理证实儿童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资料,了解肿瘤分布及MRI特点。结果:肿瘤发生在小脑28例(51.85%),鞍区12例(22.22%),脑干7例(12.96%)、大脑半球6... 目的:探讨儿童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病理证实儿童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资料,了解肿瘤分布及MRI特点。结果:肿瘤发生在小脑28例(51.85%),鞍区12例(22.22%),脑干7例(12.96%)、大脑半球6例(11.11%)及松果体区1例(1.85%)。54例中实质型22例,囊实型16例,囊性壁结节型11例,特殊类型5例,包括单纯囊肿样表现4例及以钙化为主1例。肿瘤的实质部分于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l呈稍高或等信号,DWI上呈等或低信号;囊性部分于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显著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42例,轻度强化10例,不强化2例。仅2例伴中度瘤周水肿,其余52例无或轻度瘤周水肿。结论:儿童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部分肿瘤表现多样性需与其它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脑肿 磁共振成像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预后:附13例报告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剑平 王敏善 +1 位作者 朱保平 赵树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60-1061,1064,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儿童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表现和预后,对其临床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进行总结探讨。结果13例患儿年龄4~17岁,平均年龄7.2岁;... 目的探讨儿童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儿童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表现和预后,对其临床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进行总结探讨。结果13例患儿年龄4~17岁,平均年龄7.2岁;男5例,女8例;临床表现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行走不稳、抽搐等;其中9例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行放疗,1例术后复发。结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是一种良性肿瘤,肿瘤切除程度决定着患儿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儿童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4
10
作者 邓利猛 廖伟华 +2 位作者 王小宜 陈晨 郑发祥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09-711,共3页
目的:探讨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MRI资料。结果:19例中肿瘤均位于鞍上,向垂体窝内生长,突入第3脑室底部可引起幕上脑积水。肿瘤边缘光滑锐利,无瘤周水肿。... 目的:探讨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MRI资料。结果:19例中肿瘤均位于鞍上,向垂体窝内生长,突入第3脑室底部可引起幕上脑积水。肿瘤边缘光滑锐利,无瘤周水肿。8例为实性,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呈均匀性团块状强化;11例为囊实性,囊性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实性部分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其中9例呈壁结节样强化,2例呈环形伴壁结节强化。结论: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可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鞍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黏液样型星形细胞瘤3例并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崔艳梅 刘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65-1067,共3页
目的 探讨毛黏液样型星形细胞瘤(pilomyxoid astro-cytoma,P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3例PMA的影像学、形态学及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例1,女性,41岁,左侧额叶囊实性占位,以囊性为主;例2,女婴,1... 目的 探讨毛黏液样型星形细胞瘤(pilomyxoid astro-cytoma,P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3例PMA的影像学、形态学及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例1,女性,41岁,左侧额叶囊实性占位,以囊性为主;例2,女婴,13个月,鞍区见巨大实性占位;例3,男性,17岁,囊实性占位,以囊性为主,放疗后切除。镜下肿瘤具有黏液性基质,由双极性肿瘤细胞构成,围绕血管周围呈放射状排列,形成假菊形团结构,未见双相性结构及Rosenthal纤维;其中例1于血管周围可见较多以T细胞为主的淋巴细胞浸润;例3可见部分血管呈线状肾小球样丛状结构,并见退变的、异型明显的肿瘤细胞,考虑与放疗有关。免疫表型:瘤细胞中vimentin、S-100、Olig-2、GFAP均呈弥漫强阳性,NeuN、CKpan、EMA和ER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1%~3%。结论 PMA通常发生于1岁以内患儿,但也可发生于青少年及成人,常以癫痫发作为首发临床症状;大体通常为实性胶状肿物,但亦可表现为囊实性肿块,且以囊性为主;双极性肿瘤细胞是PMA独特的组织学特征;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cyticastrocytoma,PA)相比,其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及复发风险,应加强对其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肿 毛黏液样星形细胞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细胞肿瘤ADC与细胞密度导航导引下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洪汛宁 王德杭 +2 位作者 陈宏 沈天真 陈星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147-151,共5页
目的:分析脑肿瘤的ADC及细胞密度,评价肿瘤组织ADC值与细胞密度的相关性及ADC值在评价肿瘤良恶性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0例脑肿瘤病例术前行DWI及导航序列扫描,在导航手术中切除肿瘤时,同时在导航仪图像上标记相应肿瘤组织的部位,标本... 目的:分析脑肿瘤的ADC及细胞密度,评价肿瘤组织ADC值与细胞密度的相关性及ADC值在评价肿瘤良恶性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0例脑肿瘤病例术前行DWI及导航序列扫描,在导航手术中切除肿瘤时,同时在导航仪图像上标记相应肿瘤组织的部位,标本送病理检查。采用NIHImage软件分析肿瘤组织细胞密度。在导航标记图的指导下测量相应部位的ADC值及T2信号强度,比较ADC值,T2信号强度与细胞密度的相关性及其在评价肿瘤良、恶性中的作用。结果:10例脑肿瘤中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例,星形细胞瘤3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例,胶质母细胞瘤5例。ADC值与肿瘤细胞密度呈明显负相关,r=0.74,P<0.001,T2信号强度与细胞密度仅有轻度相关,r=0.33,P<0.05。WHO1~2级肿瘤的ADC值1.30±0.16×10-3mm2/s,T2信号强度1374±336;3~4级肿瘤ADC值0.90±0.16×10-3mm2/s,T2信号强度1110±171,良、恶性肿瘤各种参数之间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DC是评价星形细胞肿瘤细胞密度的一个有效手段。ADC值低的部位可能是肿瘤细胞密度高的部位,也就可能是恶性程度最高的部位,对于立体定向选择活检部位非常有效。良、恶性星形细胞肿瘤ADC值有明显差异,结合常规MRI,ADC值可用于推测脑肿瘤的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 细胞密度 导航 对照研究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ADC值 信号强度 导引 组织 胶质母细胞 Image 显著性差异 常规MRI 脑肿 序列扫描 病例 病理检查 软件分析 0.05 恶性肿 恶性程度 活检部位 立体定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在儿童髓母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罗楚涵 翟瑄 +4 位作者 梁平 李禄生 钦斌 纪文元 周渝冬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61-366,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perfusion MRI,DCE-MRI)在儿童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鉴别诊断中的初步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初诊后颅窝肿瘤患儿34例,进...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perfusion MRI,DCE-MRI)在儿童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鉴别诊断中的初步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初诊后颅窝肿瘤患儿34例,进行常规MRI平扫+增强和DCE-MRI检查,生成常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图像。图像经后处理获得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血浆容积分数(Vp)值,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4例初诊后颅窝肿瘤患儿中,经术后病理学诊断髓母细胞瘤16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PA)10例,间变型室管膜瘤8例,其中髓母细胞瘤(0.907±0.246、0.627±0.313、0.963±0.397)与间变型室管膜瘤(0.273±0.046、0.091±0.027、0.115±0.077)在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Ve最大值、ROI Vp最大值、ROI K^(trans)平均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ROI K^(trans)第90百分位(P90)值、对照区(region of contract,ROC)K^(trans)最大值、ROC K_(ep)最大值、ROC V_(e)平均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髓母细胞瘤(2.320±0.695)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0.725±0.455)在ROI Kep最大值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ROI K_(ep)第90百分位(P90)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CE-MRI能够准确地显示病变血流动力学变化,从而通过多种参数准确地对髓母细胞瘤与其他后颅窝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 后颅窝肿 髓母细胞 间变室管膜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脑室菊形团形成型胶质神经元肿瘤 被引量:2
14
作者 阎晓玲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58-58,共1页
第四脑室菊形团形成型胶质神经元肿瘤(RGNT)为临床罕见、生长缓慢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WHOⅠ级),好发于青年人,主要由比较一致的神经元形成的菊形团或血管周假菊形团和类似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星形细胞所组成(图1)。神经元菊形团... 第四脑室菊形团形成型胶质神经元肿瘤(RGNT)为临床罕见、生长缓慢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WHOⅠ级),好发于青年人,主要由比较一致的神经元形成的菊形团或血管周假菊形团和类似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星形细胞所组成(图1)。神经元菊形团的典型特征为:神经元戒指样围绕嗜酸性纤细神经毡核心,血管周假菊形团为纤细的细胞突起放射性朝向血管(图2);神经元胞核呈球形,染色质呈淡染,核仁不明显,胞质较少,细胞突起纤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肿 第四脑室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胶质 中枢神经系统肿 细胞突起 生长缓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名词解释(一)
15
作者 刘辉 杨学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98-398,共1页
星形细胞肿瘤(astrocytic tumor)的分类星形细胞肿瘤分为局限性星形细胞瘤和弥漫浸润性星形细胞瘤。局限性星形细胞瘤包括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HOⅠ级)、毛细胞黏液型星形细胞瘤(WHOⅠ级)、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HOⅠ级... 星形细胞肿瘤(astrocytic tumor)的分类星形细胞肿瘤分为局限性星形细胞瘤和弥漫浸润性星形细胞瘤。局限性星形细胞瘤包括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HOⅠ级)、毛细胞黏液型星形细胞瘤(WHOⅠ级)、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HOⅠ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WHOⅡ级);弥漫浸润性星形细胞瘤包括弥漫性星形细胞瘤(WH0Ⅱ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Ⅲ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 名词解释 弥漫性星形细胞 间变性星形细胞 星形细胞 弥漫浸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C比值鉴别诊断儿童后颅窝肿瘤 被引量:8
16
作者 邓小林 文明 +2 位作者 吴晓凤 葛晓东 李妹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20-1624,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与正常脑组织表观扩散系数(ADC)比值诊断儿童后颅窝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后颅窝肿瘤,其中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30例,髓母细胞瘤(MB)18例,室管膜瘤12例。术前均接受MR检查,包括DWI。测定肿... 目的探讨肿瘤与正常脑组织表观扩散系数(ADC)比值诊断儿童后颅窝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后颅窝肿瘤,其中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30例,髓母细胞瘤(MB)18例,室管膜瘤12例。术前均接受MR检查,包括DWI。测定肿瘤实性部分、正常脑组织ADC值,计算肿瘤与正常脑组织ADC比值。利用ROC曲线确定ADC比值对肿瘤鉴别诊断的最佳阈值。结果肿瘤与正常脑组织ADC比值PA为2.33±0.39,MB为0.96±0.19,室管膜瘤为1.52±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区分室管膜瘤与PA的肿瘤与正常脑组织ADC比值最佳阈值为1.87,其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86.7%;区分MB与室管膜瘤的肿瘤与正常脑组织ADC比值最佳阈值为1.19,其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91.7%。结论肿瘤与正常脑组织ADC比值对常见儿童后颅窝肿瘤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扩散系数 扩散加权成像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髓母细胞 室管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胶质瘤临床病理及BRAF基因融合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晓艺 李锐 +1 位作者 张颖 刘红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58-1361,共4页
目的探讨视神经胶质瘤(optic pathway gliomas,OPG)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PA)中KIAA1549-BRAF基因融合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OPG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应用F... 目的探讨视神经胶质瘤(optic pathway gliomas,OPG)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PA)中KIAA1549-BRAF基因融合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OPG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应用FISH法检测KIAA1549-BRAF基因的融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0例OPG中有36例为PA(WHOⅠ级),4例为OPG(WHOⅡ级)。36例PA镜下为双相型形态,部分伴黏液样变、微小囊性变、血管透明变及钙化等。4例OPG(WHOⅡ级)中,1例为毛细胞黏液型星形细胞瘤(pilomyxoid astrocytoma,PMA);1例为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细胞密度及核质比高,Ki-67增殖指数约10%;1例病变范围广泛,肿瘤侵犯鞍上、视神经管及海绵窦。36例PA中有14例(38.9%)KIAA1549-BRAF基因融合阳性,22例(61.1%)阴性。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显示,KIAA1549-BRAF基因融合与患者年龄有相关性,其中年龄较小者(<10岁)阳性率较高(P=0.005)。KIAA1549-BRAF基因融合阳性与无瘤生存率无关(P=0.181)。4例OPG(WHOⅡ级)KIAA1549-BRAF基因融合阴性。结论OPG多发于儿童,大多为低级别胶质瘤,临床以PA多见。部分PA可发生KIAA1549-BRAF基因融合,年龄较小者基因融合阳性率较高;基因融合与患者预后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胶质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KIAA1549-BRAF 基因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三)
18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85-290,共6页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pilocytic astrocytoma( PA )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
关键词 中英文对照名词 词汇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