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细管电泳-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方法 被引量:6
1
作者 谭峰 关亚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2-157,共6页
介绍了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C4D)的检测原理及其最新的研究进展,引用文献 50篇。C4D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毛细管电泳和微流控芯片电泳的新检测技术。C4D检测器的原理清楚,结构简单,易于微型化、集成化,不污染检测电极,因而很... 介绍了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C4D)的检测原理及其最新的研究进展,引用文献 50篇。C4D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毛细管电泳和微流控芯片电泳的新检测技术。C4D检测器的原理清楚,结构简单,易于微型化、集成化,不污染检测电极,因而很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容耦合接触电导检测 微流控芯片电泳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无机阳离子的毛细管电泳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分离检测 被引量:7
2
作者 谭峰 杨丙成 +3 位作者 陈令新 马继平 王海龙 关亚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9-342,共4页
研制出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器,检测器使用两个5mm长的管状电极套在分离毛细管的外面,电极相距2mm并与函数信号发生器连接。对影响检测器检测限和线性范围的激发频率、峰峰电压(Vp p)等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频率为25~35kHz、Vp p... 研制出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器,检测器使用两个5mm长的管状电极套在分离毛细管的外面,电极相距2mm并与函数信号发生器连接。对影响检测器检测限和线性范围的激发频率、峰峰电压(Vp p)等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频率为25~35kHz、Vp p在30V时检测器有最佳的信号噪声比;以2 N 吗啡啉乙磺酸(MES) 组氨酸(His)为缓冲体系,用自制的检测器对Li+,Na+,K+,Mg2+,Ca2+和Ba2+等几种常见的无机离子进行了毛细管电泳分离检测,优化了缓冲溶液的pH值、浓度和分离电压等条件,当缓冲液中MES与His的浓度均为10mmol/L、pH值为5 0和分离电压为10kV时,体系有最好的分离效果;在最佳的分离检测条件下,6种离子的检测限依次为:16,13,5,10,10和8μmol/L,响应线性范围为10-6~10-3mol/L,相关系数大于0 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阳离子 毛细管电泳 电容耦合接触电导分离检测 电化学检验 分离电压 缓冲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及芯片毛细管电泳的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 被引量:3
3
作者 康信煌 陈缵光 +2 位作者 李全文 蔡沛祥 莫金垣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71-477,共7页
综述了毛细管电泳(CE)及芯片毛细管电泳(MCE)的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Capacitively Coupled Contactless Conductivity detection,C4D)的研究状况;并分别对其装置、检测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进行了评述。引用文献81篇。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芯片毛细管电泳 电容耦合接触电导检测 接触电导检测 高频电导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泳滴定和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测定人源血清总蛋白
4
作者 张瑞华 郭泽华 +4 位作者 张强 查根晗 曹成喜 樊柳荫 刘伟文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07-713,共7页
血清总蛋白含量检测与人体健康监测和疾病诊断密切相关,本文基于电泳滴定(ET)技术结合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C4D)技术实时捕获ET过程中通道内物质的电导率变化,在不依赖指示剂和光学检测设备的情况下,定量检测人源血清总蛋白含量,ET-... 血清总蛋白含量检测与人体健康监测和疾病诊断密切相关,本文基于电泳滴定(ET)技术结合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C4D)技术实时捕获ET过程中通道内物质的电导率变化,在不依赖指示剂和光学检测设备的情况下,定量检测人源血清总蛋白含量,ET-C4D检测总耗时约300 s。本文以人源血清白蛋白(HSA)标准品作为模式蛋白,与聚丙烯酰胺凝胶(PAG)母液、核黄素等混合后,在紫外灯光下照射10 min聚合形成凝胶,进行ET实验,耦合在ET管道外壁的非接触式电导检测电极捕捉通道内物质在电泳过程中的电导率信号,经检测模块和数据采集卡处理后送入计算机,由开发的分析测试软件根据电导率信号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线性范围为0.25~3.00 g/L,线性拟合度(R2)在0.98以上,检出限(LOD)为0.01 g/L,相对标准偏差为1.90%,0.50 g/L的HSA标准品的测试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低于7.20%,表明该检测系统具备较好的检测稳定性和灵敏度。最后,针对人源实际血样中的血清总蛋白含量进行检测,建立了相应的总蛋白标准曲线,然后选取4位志愿者的血清样本进行ET-C4D检测,并将ET-C4D检测结果与双缩脲法的检测结果进行了比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在4.43%以内,进一步证明了该检测系统的准确性与可用性,以及该检测系统在临床即时检测(POCT)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和生化分析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泳滴定 电容耦合接触电导检测 血清总蛋白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毛细管电泳非接触电导检测器的设计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立新 傅崇岗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38-40,共3页
基于电容耦合设计了一种集激励信号发生器、检测池和检测电路于一体的新型毛细管电泳非接触电导检测器,介绍了检测器原理、检测池结构以及电路组成。用常见阴离子混合物(C l-,NO2-,NO3-,SO42-和H2PO4-)对该检测器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 基于电容耦合设计了一种集激励信号发生器、检测池和检测电路于一体的新型毛细管电泳非接触电导检测器,介绍了检测器原理、检测池结构以及电路组成。用常见阴离子混合物(C l-,NO2-,NO3-,SO42-和H2PO4-)对该检测器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基于3倍基线噪音,检出限除H2PO4-为250μg/L外,其他离子均为10μg/L。峰高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n=10)。该检测器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其分析性能优于多参数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电导检测器 毛细管电泳 电容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材料3D打印技术制作用于毛细管电泳的非接触电导/激光诱导荧光二合一检测池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丕旺 杨立业 +3 位作者 刘强 陆善贵 梁英 张敏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21-926,共6页
利用多材料3D打印技术研制了用于毛细管电泳(CE)的二合一检测池,实现了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C^(4)D)与共聚焦激光诱导荧光(LIF)两种检测方法在毛细管柱上同一位置同时检测。3D打印的检测池采用了导电的复合聚乳酸(PLA)材料制作C^(4)D的... 利用多材料3D打印技术研制了用于毛细管电泳(CE)的二合一检测池,实现了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C^(4)D)与共聚焦激光诱导荧光(LIF)两种检测方法在毛细管柱上同一位置同时检测。3D打印的检测池采用了导电的复合聚乳酸(PLA)材料制作C^(4)D的屏蔽层,采用普通的绝缘PLA材料支撑C^(4)D金属管电极并隔离屏蔽层。两根金属管电极通过“打印-暂停-打印”的方式嵌入到检测池中,两电极被2 mm厚的导电屏蔽层隔开,在屏蔽层中有一直径为1 mm的圆形通孔用于LIF检测。该检测池与带流通式进样接口的自组装CE系统联用,用于同时检测无机离子和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氨基酸。研究优化了C 4D激励信号频率与电泳缓冲液浓度,选用的电泳缓冲溶液为10 mmol/L 3-吗啉丙烷-1-磺酸(MOPS)与10 mmol/L二(2-羟乙基)亚氨基三(羟甲基)甲烷(Bis-Tris)的混合溶液,选用C^(4)D激励频率为77 kHz。二合一检测池应用于内径为25μm的毛细管时,C^(4)D对Na^(+)、K^(+)和Li^(+)的检出限分别为2.2、2.0和2.6μmol/L;LIF对荧光素和FITC的检出限分别为7.6和1.7 nmol/L。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3%至4.5%之间(n=3),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r^(2)≥0.9904。采用3D打印技术可以在实验室内实现复杂结构的制作,降低了制作的成本,且便于方法的推广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柱上检测 组合检测 电容耦合接触电导检测 激光诱导荧光 毛细管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包的电泳芯片非接触电导检测仿真研究(英文)
7
作者 廖红华 于军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5291-5296,共6页
由于毛细管电泳芯片电容耦合非接触微电导检测器具有电极不接触溶液,不存在电极的钝化和玷污,不受电泳分离电压影响等优点,被认为是生化分析领域最具发展潜力的一种技术。根据四电极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器检测特点,采用小波消噪方法... 由于毛细管电泳芯片电容耦合非接触微电导检测器具有电极不接触溶液,不存在电极的钝化和玷污,不受电泳分离电压影响等优点,被认为是生化分析领域最具发展潜力的一种技术。根据四电极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器检测特点,采用小波消噪方法对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依据芯片检测池内仅背景缓冲液与加入待测物质后所呈现的电导率不同致使信号电压会突变的特性,采用小波奇异性检测确定信号变化发生和恢复时刻,从而实现毛细管电泳芯片系统的微电导检测。仿真结果表明,利用小波分析方法能有效地消除噪声,能有效地检测到微电导的波动,并能精确地确定电导率溶液波动的发生、恢复时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包 电容耦合接触电导检测 信号消噪与奇异性检测 芯片毛细管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通道非接触电导检测装置用于自由流电泳分离在线检测 被引量:2
8
作者 梁子其 张强 +4 位作者 姜晓腾 刘小平 曹成喜 肖华 刘伟文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4-390,共7页
现有自由流电泳(FFE)装置因不具备在线检测功能,其实用性仍然存在明显不足。针对这一问题,该工作发展了一种多通道电容耦合式非接触电导检测(MC-C^(4)D)装置并开发了自动测量软件。MC-C^(4)D装置采用了并行分时的非接触电导检测技术,即... 现有自由流电泳(FFE)装置因不具备在线检测功能,其实用性仍然存在明显不足。针对这一问题,该工作发展了一种多通道电容耦合式非接触电导检测(MC-C^(4)D)装置并开发了自动测量软件。MC-C^(4)D装置采用了并行分时的非接触电导检测技术,即由多个同样的非接触电导检测模块并行排列,而单个电导检测模块又由多个非接触电导检测池组成,采用模拟开关切换这些检测池,能够分时检测流经相应检测池溶液的电导率。多个电导检测模块的检测池总数等于FFE的组分数,它们分别串行接入到FFE各流路中,这样MC-C^(4)D装置就可在线并行分时在线测量各组分溶液的电导率。为验证所设计MC-C^(4)D装置的检测性能,采用配制的氯化钾标准溶液作为检测对象对MC-C^(4)D装置进行了标定和测试。实验数据表明,MC-C^(4)D装置电导率检测范围为0.015~2.5 mS/cm,检出限(LOD)为0.002 mS/cm,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n=3)为2.31%,测量相对误差(RE)为3.03%和通道间测量相对偏差为1.60%,这些参数表明该装置检测范围较大,LOD低,重复性好,准确性高,通道间测量相对偏差小。另外,将MC-C^(4)D装置应用于往复式自由流等电聚焦电泳(RFFIEF)在蛋白质聚焦过程中对各组分溶液电导率进行实时在线检测,结果表明,所开发的MC-C^(4)D装置不仅可实现对FFE各组分溶液电导率的实时在线检测,而且还可在RFFIEF实验中辅助掌握分离的实验进度,提高FFE装置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检测 电容耦合接触电导检测 多通道 自由流电泳 蛋白质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PC的电泳芯片电导检测系统 被引量:4
9
作者 廖红华 王骏 +3 位作者 周文利 陈建军 易金桥 于军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6-68,71,共4页
探讨了一种基于SoPC的电泳芯片电导检测系统设计方案。采用MAX038函数发生器产生同步的正交信号源,采用双差分减法器实现阻抗到电压的变换,并利用双相锁定放大器实现电导幅值及相位检测,以FPGA内嵌NiosII软核处理器为系统控制核心,运用S... 探讨了一种基于SoPC的电泳芯片电导检测系统设计方案。采用MAX038函数发生器产生同步的正交信号源,采用双差分减法器实现阻抗到电压的变换,并利用双相锁定放大器实现电导幅值及相位检测,以FPGA内嵌NiosII软核处理器为系统控制核心,运用SoPC Builder定制高速采集控制器、FFT控制器以及运用IP核FFTV2.1.3构建实时高速长度为1 024点的FFT变换模块实现电泳芯片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时、频域分析。文中具体阐述了系统软、硬件架构及自定制NiosII处理的FFT算法指令等。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进行复杂数据处理,具有快速实时处理能力,能有效保证系统的抗干扰性和测量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PC 锁定放大器 电泳芯片 电容耦合接触电导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离子色谱法快速检测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昌国 范玉静 +1 位作者 李雷光 卢惠婷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36-638,641,共4页
用自行组装的快速毛细管电泳(CE)-离子色谱(IC)仪在3.5 min内分离和测定了6种常见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即Li+、Na+、K+、Mg2+、Ca2+及Ba2+)。CE-IC分析系在含有20μmol.L-1CTAB的25 mmol.L-12-N-吗啡啉乙磺酸(MES)和L-组氨酸(L-His)... 用自行组装的快速毛细管电泳(CE)-离子色谱(IC)仪在3.5 min内分离和测定了6种常见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即Li+、Na+、K+、Mg2+、Ca2+及Ba2+)。CE-IC分析系在含有20μmol.L-1CTAB的25 mmol.L-12-N-吗啡啉乙磺酸(MES)和L-组氨酸(L-His)组成的缓冲溶液(pH6.0)中,并在10 kV分离电压,60 V激发电压和120 kHz激发频率等操作条件下进行的。测定中采用了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器。上述6阳离子的峰面积值与其相应的浓度在4.0~64.0μ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测定K+、Na+、Ca2+、Mg2+、Ba2+的检出限(3S/N)均为1.0μmol.L-1,Li+的检出限(3S/N)为2.0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离子色谱 碱金属与碱土金属离子 电容耦合接触电导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C^(4)D用于黄河水中6种苯氧羧酸和2种苯甲酸类除草剂的分离检测
11
作者 王安婷 西任古丽·海力吾力 +3 位作者 周思佳 曹长余 王兆彦 蒲巧生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4-829,共6页
利用自建的毛细管电泳-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系统,通过对缓冲溶液、添加剂、分离电压、有效长度等条件的优化,实现了6种苯氧羧酸类和2种苯甲酸类除草剂的同时分离检测,并应用于黄河水中8种除草剂残留的检测.结果表明,在含有α-环糊精... 利用自建的毛细管电泳-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系统,通过对缓冲溶液、添加剂、分离电压、有效长度等条件的优化,实现了6种苯氧羧酸类和2种苯甲酸类除草剂的同时分离检测,并应用于黄河水中8种除草剂残留的检测.结果表明,在含有α-环糊精的三乙胺体系中,可实现8种除草剂在6 min内同时分离检测;在7.8~300μmol/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相关,检出限为2.00~3.93μmol/L;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日内、日间重现性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40%~5.78%;黄河水样的加标回收率为80.11%~114.41%.与传统检测分析方法相比,该方法的设备便于携带、操作简单,有望成为环境中多种农药残留同时检测的新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 苯甲酸类除草剂 黄河水样 毛细管电泳-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手机的便携式毛细管电泳装置检测消毒剂中2种季铵盐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源豫 张瑞华 +3 位作者 张强 曹成喜 樊柳荫 刘伟文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51-1156,共6页
现有的小型毛细管电泳(CE)装置仍采用平板或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其便携性仍存在明显不足。针对这一问题,发展了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CE装置,实现了真正的便携式定量分析。该装置集成了电容耦合式非接触式电导检测(C4D)和蓝牙通信功... 现有的小型毛细管电泳(CE)装置仍采用平板或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其便携性仍存在明显不足。针对这一问题,发展了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CE装置,实现了真正的便携式定量分析。该装置集成了电容耦合式非接触式电导检测(C4D)和蓝牙通信功能,并提供了手机界面软件。通过手机界面软件,不仅可以控制CE装置的电泳运行,还可以实时接收C4D检测器发出的数据信息,显示电泳图谱和进行数据处理。该装置尺寸为20 cm×20 cm×15 cm,重量为2 kg。为了验证所设计装置的性能,采用季铵盐(QAs)消毒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DDBAB)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作为分析对象。实验数据表明,DDBAB和DTAB线性范围分别为20~1000和30~1000μmol/L,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5和0.9989,检出限(LOD)分别为10和13μmol/L,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n=3)分别为1.9%和2.7%。另外实验对DDBAB和DTAB混合离子液进行了测试,在8 min内可实现基线分离。最后,对现场使用的新洁尔灭消毒液中QAs进行了加标回收试验,DDBAB和DTAB的回收率分别为100.5%~101.5%和96.2%~99.3%。研究结果表明,所开发CE装置具有线性好、LOD低、重复好、准确性高,尤其便携好等优点,可用于消毒液中QAs现场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容耦合接触电导检测 基于智能手机的便携式装置 季铵盐 消毒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PCB的ME-C^(4)D电极设计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龙飞 尤晖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48-1353,共6页
文章针对微芯片电泳电容耦合式非接触电导检测(microchip electrophoresis-capacitively coupled contactless conductivity detection, ME-C^(4)D)电极存在检测信号信噪比低、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层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 文章针对微芯片电泳电容耦合式非接触电导检测(microchip electrophoresis-capacitively coupled contactless conductivity detection, ME-C^(4)D)电极存在检测信号信噪比低、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层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的ME-C~4D电极。通过与相同结构的单层PCB电极对比实验发现,多层PCB电极的噪声最大电平降低至5.5 mV、信噪比提升1倍,且检测信号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通过实验对多层PCB电极结构参数进行优化,使检测系统对K^(+)、Na^(+)、Li^(+)3种离子混合溶液的检测限和离子浓度分辨能力达到0.050 mmol/L,且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线性度和可重复性。实验证明,采用多层PCB电极,不仅改善了ME-C^(4)D系统的检测灵敏度和离子浓度分辨率,同时扩大了系统的最佳离子浓度检测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芯片电泳电容耦合接触电导检测(ME-C^(4)D) 多层印制电路板(PCB) 电极 信噪比 离子浓度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