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细管电泳涂层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于冰 刘鹏 +2 位作者 丛海林 张立新 张江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45-952,共8页
近年来,随着毛细管电泳与质谱、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等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毛细管电泳技术在生命科学、环境保护、食品检验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毛细管内壁进行涂层改性是提高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效果和重现性,抑制分析物与毛细管内壁间吸... 近年来,随着毛细管电泳与质谱、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等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毛细管电泳技术在生命科学、环境保护、食品检验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毛细管内壁进行涂层改性是提高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效果和重现性,抑制分析物与毛细管内壁间吸附作用的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该文根据涂层材料的种类和制备机理,分别综述了近年来非共价键合和共价键合毛细管涂层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不同类型涂层材料进行了比较,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毛细管涂层 非共价键合涂层 共价键合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羟基喹啉动态有序介孔SiO_2涂层毛细管微萃取与ICP-MS在线联用分析天然水中铝的形态 被引量:3
2
作者 胡文凌 胡斌 郑菲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1-624,共4页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合成SiO2溶胶,制备了8-羟基喹啉改性的有序介孔SiO2涂层毛细管,建立了毛细管微萃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CME—ICP—MS)在线联用技术分析铝形态的新方法。选择游离态铝和Al-柠檬酸络合物为不同铝形态的代表...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合成SiO2溶胶,制备了8-羟基喹啉改性的有序介孔SiO2涂层毛细管,建立了毛细管微萃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CME—ICP—MS)在线联用技术分析铝形态的新方法。选择游离态铝和Al-柠檬酸络合物为不同铝形态的代表物,详细探讨了不同实验参数对铝形态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8-羟基喹啉改性的有序介孔SiO2涂层毛细管在pH为5.0~8.0的范围内可以有效地分离试样中的稳定态单核铝(柠檬酸铝)和非稳定态无机单核铝(游离态铝)。方法的富集倍数为10,检出限为0.34ng·mL^-1。该法应用于湖水、池塘水和长江水中铝的组形态分析,所得结果与8-羟基喹啉负载硅胶微柱分离所得结果吻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改性有序介孔SiO2涂层毛细管微萃取 形态分析 IC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层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法快速测定三聚氰胺 被引量:1
3
作者 石晓燕 刘倩倩 +1 位作者 任凯 谢建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1期3374-3375,共2页
[目的]初步建立了涂层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快速测定三聚氰胺含量的简便方法.[方法]以40 mmol/L磷酸二氢钠和20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分离缓冲溶液,以石英毛细管为分离柱,于234 nm波长处检测,采用峰高外标法定量.通过对分离缓冲... [目的]初步建立了涂层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快速测定三聚氰胺含量的简便方法.[方法]以40 mmol/L磷酸二氢钠和20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分离缓冲溶液,以石英毛细管为分离柱,于234 nm波长处检测,采用峰高外标法定量.通过对分离缓冲液的组分、石英毛细管涂层、pH及电压对三聚氰胺分析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该方法检出限0.48 mg/L,线性范围为10 ~ 500mg/L,线性相关系数0.998 5,三聚氰胺出峰时间小于0.8 min.[结论]通过改进样品处理和试验操作方法,提高回收率,可望满足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定性、定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束电动色谱 涂层毛细管 三聚氰胺 三甲基氯硅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合物多孔涂层毛细管开管柱的制备及电色谱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莫荣珍 徐树娟 +2 位作者 金灿 王伟 季一兵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81-1086,共6页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前驱体制备了新型聚合物多孔涂层毛细管开管(PLOT)柱固定相。通过优化聚合反应时间、致孔剂比例及交联剂比例获得了色谱性能良好的PLOT柱,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毛细管柱内的多孔...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前驱体制备了新型聚合物多孔涂层毛细管开管(PLOT)柱固定相。通过优化聚合反应时间、致孔剂比例及交联剂比例获得了色谱性能良好的PLOT柱,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毛细管柱内的多孔涂层厚度适中且均匀。在毛细管电色谱模式下,PLOT柱以反相色谱分离机理有效分离了中性、酸性和碱性小分子。人血清白蛋白(HSA)共价结合的蛋白亲和PLOT柱对5对手性对映体实现了较好的分离,且其分离度远高于HSA修饰的单层聚合物毛细管开管柱。PLOT柱分离烷基苯的日内、日间和柱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1.7%、4.8%和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涂层毛细管开管柱 毛细管电色谱 人血清白蛋白 手性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4-乙烯基吡啶)-b-聚环氧乙烷-b-聚(4-乙烯基吡啶)的合成及其用于毛细管电泳分离碱性蛋白质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小玺 王延梅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共6页
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合成了结构可控的三嵌段共聚物聚(4-乙烯基吡啶)-b-聚环氧乙烷-b-聚(4-乙烯基吡啶)(P4VP-b-PEO-b-P4VP)。用核磁共振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对该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将该共聚物作为毛细管物理吸附涂层,用毛细管... 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合成了结构可控的三嵌段共聚物聚(4-乙烯基吡啶)-b-聚环氧乙烷-b-聚(4-乙烯基吡啶)(P4VP-b-PEO-b-P4VP)。用核磁共振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对该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将该共聚物作为毛细管物理吸附涂层,用毛细管电泳对碱性混合蛋白质进行了分离。结果表明:蛋白质的分离效率随着P4VP嵌段长度的增加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涂层 三嵌段聚合物 聚(4-乙烯基吡啶) 聚环氧乙烷 蛋白质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磁性APTES-Fe_3O_4纳米涂层柱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杜迎翔 郭洁 冯子杰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7-433,共7页
以羧甲基-β-环基糊精(carboxymethyl-β-cyclodextrin,CM-β-CD)作为手性选择剂,以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四氧化三铁(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Fe3O4,APTES-Fe3O4)磁性纳米粒吸附于毛细管内壁,在外加磁场下进行手性分离。本研... 以羧甲基-β-环基糊精(carboxymethyl-β-cyclodextrin,CM-β-CD)作为手性选择剂,以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四氧化三铁(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Fe3O4,APTES-Fe3O4)磁性纳米粒吸附于毛细管内壁,在外加磁场下进行手性分离。本研究通过提供外加磁场的方式,将核壳结构的APTES-Fe3O4磁性纳米粒涂布于毛细管内壁,制备了一种核壳型磁性APTES-Fe3O4纳米涂层柱。此法操作简便,且毛细管涂层重复性好,柱寿命超过80次电泳分析。经0.01 mol/L HCl、0.001mol/L NaOH、CH3OH和CH3CN等冲洗15 min后,涂层未发生明显变化,化学稳定性强。外加磁场去除后,作为涂层的磁性纳米粒可进行回收重复利用。首次将此涂层柱应用于手性药物的毛细管电泳拆分,成功分离了氧氟沙星、普萘洛尔对映体。结果表明,相比于未涂层柱,APTES-Fe3O4磁性纳米涂层柱能提高柱效并改善分离效果。实验考察了手性选择剂浓度、缓冲溶液pH、有机相种类及比例、运行电压等电泳条件对分离的影响,优化条件下两种药物分离度分别为1.97和1.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型磁性纳米粒 涂层毛细管 手性分离 毛细管电泳 APTES-Fe3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分离检测油田示踪剂中无机阴离子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涛 郭明 孟梁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3-65,共3页
以铬酸钾为背景电解质,建立了毛细管分离油田示踪剂中无机阴离子I-、Br-、NO2-、NO3-、SCN-及H2PO4-的方法。通过研究毛细管柱的选择以及分离电压、背景电解质溶液的浓度、pH的影响,优化了分析条件。选定条件:分离电压为-20kV,背景电解... 以铬酸钾为背景电解质,建立了毛细管分离油田示踪剂中无机阴离子I-、Br-、NO2-、NO3-、SCN-及H2PO4-的方法。通过研究毛细管柱的选择以及分离电压、背景电解质溶液的浓度、pH的影响,优化了分析条件。选定条件:分离电压为-20kV,背景电解质溶液为5mmol/L的K2CrO4溶液(pH8.60),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涂覆毛细管柱,检测波长为254nm。在上述条件下,6种阴离子在5min内可完全分离,检出限为0.006~0.05mg/L,RSD为3.2%~4.7%,回收率为85.5%~10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毛细管 油田示踪剂 无机阴离子 毛细管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分离和激光检测分析多糖胶(英文) 被引量:3
8
作者 彭加瑜 SANDRA Pat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7-280,共4页
将多糖胶的混合物与荧光剂 9 氨基芘 1,4 ,6 三磺酸 (APTS)派生后再进行微量离心过滤分离。所得到的高分子部分采用毛细管电泳 (CE)分离和激光诱导荧光 (LIF)检测技术进行分析。缓冲溶液pH的调节和聚丙烯酰胺 (PAA)涂层毛细管的使用... 将多糖胶的混合物与荧光剂 9 氨基芘 1,4 ,6 三磺酸 (APTS)派生后再进行微量离心过滤分离。所得到的高分子部分采用毛细管电泳 (CE)分离和激光诱导荧光 (LIF)检测技术进行分析。缓冲溶液pH的调节和聚丙烯酰胺 (PAA)涂层毛细管的使用有效地改善了多糖胶的分离效率和峰形。在优化条件下 ,iota、kappa角叉菜胶、藻胶、xanthan、carboxymethylcellulose(CMC)等 5种组分的混合物和阿拉伯树胶、刺梧桐树胶、CMC等 3种组分的混合物分别在pH 3 2和 7 8的缓冲溶液下得到了完整组分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激光诱导荧光 聚丙烯酰胺涂层毛细管 多糖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