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毛管模型研究泥质砂岩电化学测井响应机理 被引量:21
1
作者 关继腾 王谦 +2 位作者 范业活 房文静 于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4-223,共10页
自然电位和激发极化电位测井响应所涉及的离子导体激发极化电位的微观机理解释,主要依据双电层形变假说和浓差极化假说,缺少定量描述的数学模型和理论体系.本文利用孔隙介质的微观毛管模型,给出了毛管模型中双电层理论和阳离子交换量与Z... 自然电位和激发极化电位测井响应所涉及的离子导体激发极化电位的微观机理解释,主要依据双电层形变假说和浓差极化假说,缺少定量描述的数学模型和理论体系.本文利用孔隙介质的微观毛管模型,给出了毛管模型中双电层理论和阳离子交换量与Zeta电位的关系,推导出毛管中离子流量和电流强度表达式.由电荷守恒定律和物质守恒定律,推导出毛管中离子浓度分布的解析表达式,建立了描述含水泥质砂岩激发极化电位和自然电位的数学模型.从而系统地严格证明了含水泥质砂岩激发极化现象是在电流场和浓度梯度场的共同作用下,由孔隙中离子浓度浓差极化电位和双电层形变电位形成的.并且证明了描述泥质砂岩自然电位的数学方程和描述激发极化电位的数学方程及形成机理是一致的.计算结果表明:激发极化极化率随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增大而减小;极化率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随阳离子交换量的增加而增加;证明了地层水浓度、阳离子交换量是影响自然电位大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管模型 泥质砂岩 激发极化电位 自然电位 阳离子交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毛管模型研究泥岩自然电位特性 被引量:3
2
作者 房文静 关继腾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7-99,102,共4页
利用多孔介质毛管模型建立了孔隙饱和介质电化学传质动力学理论 ,推导出泥岩的自然电位测井响应方程。结果表明 :( 1)扩散吸附电位Eda随地层水矿化度与泥浆滤液矿化度比值 (Cw/Cm)的增大而增大。当地层水矿化度一定时 ,阳离子交换量Qv ... 利用多孔介质毛管模型建立了孔隙饱和介质电化学传质动力学理论 ,推导出泥岩的自然电位测井响应方程。结果表明 :( 1)扩散吸附电位Eda随地层水矿化度与泥浆滤液矿化度比值 (Cw/Cm)的增大而增大。当地层水矿化度一定时 ,阳离子交换量Qv 越大 ,扩散吸附电位越大 ;( 2 )扩散吸附电位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3 )在对称电解质溶液中 ,溶液的价数越高 ,扩散吸附电位越小 ;( 4 )井条件下自然电位的幅度差随阳离子交换量的增大而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电位 毛管模型 阳离子交换能力 电化学 测井解释 泥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毛管模型的含油储层岩石激发极化特性 被引量:4
3
作者 程媛媛 关继腾 王殿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7-473,506+331,共7页
以储层岩石串联毛管模型为基础,本文建立了一种考虑储层润湿性的毛管模型,并对含油储层岩石的激发极化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储层润湿性对储层岩石的激发极化特性有重要影响。在相同含水饱和度条件下,水湿岩石的极化率大于... 以储层岩石串联毛管模型为基础,本文建立了一种考虑储层润湿性的毛管模型,并对含油储层岩石的激发极化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储层润湿性对储层岩石的激发极化特性有重要影响。在相同含水饱和度条件下,水湿岩石的极化率大于油湿岩石的极化率;储层岩石越水湿,其激发极化效应越强。溶液浓度、孔隙度和阳离子交换量等储层物性参数的变化也会对激发极化效应产生影响;储层岩石的极化率随溶液浓度、孔隙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岩石亲油时,储层岩石的极化率随阳离子交换量的增加而增大,且变化幅度越来越小;当岩石亲水时,随着阳离子交换量的增加,储层岩石的极化率先急剧增大,后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发极化效应 毛管模型 极化率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适用于煤岩的新的分形毛管力模型 被引量:10
4
作者 袁哲 刘鹏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3-67,共5页
针对煤岩毛管压力对研究煤层储层结构特征和煤层气开采的重要作用,基于分形理论,依靠"Matchstick"模型代替在常规多孔介质中经常使用的"毛管束"模型并考虑迂曲度参数的影响,提出一个新的毛管压力模型,确定煤岩系统... 针对煤岩毛管压力对研究煤层储层结构特征和煤层气开采的重要作用,基于分形理论,依靠"Matchstick"模型代替在常规多孔介质中经常使用的"毛管束"模型并考虑迂曲度参数的影响,提出一个新的毛管压力模型,确定煤岩系统的毛管力曲线。当孔隙分布指数(λ)和迂曲度参数(η)取特定值时,新模型可以推导出常用的Brooks-Corey模型和Li模型。通过压汞法对采集到的中国LZ煤矿的煤岩岩心进行实验测量,得到不同岩心的毛管力曲线的实验数据。最后分别应用常用的BrooksCorey模型,Van Genuchten模型和Li模型以及新模型计算得到的毛管力与不同煤岩实验测得的数据拟合对比,结果显示新模型拟合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管压力模型 分形 煤介质 “Matchstick”模型 迂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单相及两相非线性渗流新模型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仁锋 姜瑞忠 刘世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1期60-65,共6页
针对目前并没有一个有理论基础的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模型,同时两相非线性渗流理论研究存在误区问题,结合边界层理论,利用毛管模型推导出了一个低速非线性渗流模型,通过实验数据验证发现该模型能够很好的反映出低渗透油藏的实际渗流特... 针对目前并没有一个有理论基础的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模型,同时两相非线性渗流理论研究存在误区问题,结合边界层理论,利用毛管模型推导出了一个低速非线性渗流模型,通过实验数据验证发现该模型能够很好的反映出低渗透油藏的实际渗流特征。结合达西定律推广到两相的过程,深入的分析了相对渗透率引入的基本假设以及相对渗透率曲线所反映出的信息,将建立的单相非线性渗流新模型推广到两相体系,得到了两相非线性渗流新模型,并指出了现在两相非线性渗流理论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指出现有的非达西渗流模型相关的非达西参数应该取单相时测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非线性渗流 渠道流 相对渗透率 毛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观模型研究孔隙结构对气藏水束缚堵塞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9
6
作者 吴晓东 潘新伟 王金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0-61,T002,共3页
微观孔隙结构是影响气藏水束缚堵塞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文章通过微观模型实验技术研究了孔隙结构对气藏水束缚堵塞的影响。微观模型实验技术是指通过相似模拟或仿真模拟的方法制作岩石多孔介质的孔隙网络模型 ,并以此为研究对象 ,... 微观孔隙结构是影响气藏水束缚堵塞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文章通过微观模型实验技术研究了孔隙结构对气藏水束缚堵塞的影响。微观模型实验技术是指通过相似模拟或仿真模拟的方法制作岩石多孔介质的孔隙网络模型 ,并以此为研究对象 ,观测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的具体情况 ,以及流体之间、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等问题。模型大致有夹珠模型、毛管网络模型、孔隙网络模型和砂岩孔隙模型 ,基于这四种微观模型各自具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 ,文章选用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地层特征 ,又便于观察 ,能得到清晰图像的孔隙网络模型进行实验研究。实验过程中 ,借助显微装备直接观测了模型孔隙体系内的流动细节 ,并利用录像技术记录了这些细节 ,用现代测试技术测试有关数据。文章利用微观可视化实验技术 ,设计了不同孔隙结构的孔隙网络模型 ,研究了不同孔隙结构条件下气藏水束缚堵塞发生时气水两相微观分布特征 ,得出了孔隙结构对气藏水束缚堵塞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油气藏 储集层 孔隙堵塞 束缚水 含水饱和度 毛管网络模型 孔隙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储层应力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王学武 黄延章 杨正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82-186,共5页
在油田开采过程中,地层压力逐渐下降,作用在岩石颗粒上的有效应力增加,这种效应使岩石发生形变,产生应力敏感,使得岩石的渗透率减小,从而影响到流体的流动及产能,给高效、合理地开发带来许多困难和问题。为此,对大庆油田低渗透致密岩心... 在油田开采过程中,地层压力逐渐下降,作用在岩石颗粒上的有效应力增加,这种效应使岩石发生形变,产生应力敏感,使得岩石的渗透率减小,从而影响到流体的流动及产能,给高效、合理地开发带来许多困难和问题。为此,对大庆油田低渗透致密岩心进行了应力敏感性试验,考虑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黏土矿物的赋存状态,提出了新的毛管模型,并研究了单毛管在应力作用下的变形规律。研究表明:应力敏感程度与岩心的渗透率初值具有较好关系,随着渗透率降低,应力敏感性变强,渗透率损失率与渗透率初值具有乘幂递减关系。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应用新的毛管模型,通过对单毛管在应力作用下的变形规律研究,从应力敏感性微观作用机制角度解释低渗透储层与中高渗透率储层在应力敏感性上的差异。这些研究对该低渗透致密储层的合理开发及合理生产工作制度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有效应力 应力敏感性 孔隙结构 毛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质砂岩激发极化弛豫时间谱微观机理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谦 关继腾 房文静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1-65,共5页
泥质砂岩激发极化弛豫时间谱含有丰富的地层孔隙结构信息。利用串联毛管模型,建立了描述激发极化效应的数学物理模型,数值模拟了激发极化充放电的全过程;利用阻尼最小二乘算法,对理论计算的激发极化衰减谱进行多指数反演,分析了岩石孔... 泥质砂岩激发极化弛豫时间谱含有丰富的地层孔隙结构信息。利用串联毛管模型,建立了描述激发极化效应的数学物理模型,数值模拟了激发极化充放电的全过程;利用阻尼最小二乘算法,对理论计算的激发极化衰减谱进行多指数反演,分析了岩石孔隙度、阳离子交换量、溶液浓度、温度、溶液类型和放电时间等因素对激发极化弛豫时间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弛豫时间谱不仅反映了岩石内部的微观孔隙结构,而且表现了离子扩散迁移恢复平衡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毛管模型 激发极化效应 多指数反演 弛豫时间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岩石流动电位频散特性的数学模拟 被引量:10
9
作者 于华 关继腾 +2 位作者 陈辉 郑海霞 房文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76-687,共12页
利用储层岩石流动电位的频散特性评价复杂储层已经成为勘探地球物理领域关注的热点,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基于储层岩石储渗特性及电化学性质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方法和数学模型.本文利用微观毛管理论,通过随时间谐变条件下渗流场和... 利用储层岩石流动电位的频散特性评价复杂储层已经成为勘探地球物理领域关注的热点,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基于储层岩石储渗特性及电化学性质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方法和数学模型.本文利用微观毛管理论,通过随时间谐变条件下渗流场和电流场的耦合模型,建立了描述储层岩石流动电位频散特性的数学方法,定量分析了频率域储层岩石动态渗透率、动电耦合系数和流动电位耦合系数随储层岩石孔隙度、溶液浓度和阳离子交换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岩石流动电位频散特性是储层流体惯性力与流体黏滞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储层岩石孔隙度越大,储层维持流体原有运动状态的能力越大,临界频率越小;储层岩石的溶液浓度和阳离子交换量对临界频率没有影响.储层岩石的孔隙度越大,流体流动能力越强,流动电位各耦合系数的数值越大;溶液浓度越小或阳离子交换量越大,孔隙固液界面的双电层作用越强,各耦合系数的数值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岩石 毛管模型 流动电位 频散特性 数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黏性土分形特征的毛细水上升高度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肖红宇 刘明寿 +1 位作者 彭鹏程 杜兴武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52,58,共6页
对于单个毛管而言,毛细水上升高度仅与毛管截面周长和面积的比值有关,而毛管截面周长及面积的比值即为毛管的比表面积。文章根据土体有效孔隙比表面积与毛管比表面积相等的原则,假定土体为理想毛管模型,并通过水在单个毛管中的上升运动... 对于单个毛管而言,毛细水上升高度仅与毛管截面周长和面积的比值有关,而毛管截面周长及面积的比值即为毛管的比表面积。文章根据土体有效孔隙比表面积与毛管比表面积相等的原则,假定土体为理想毛管模型,并通过水在单个毛管中的上升运动规律推导出土体内毛细水上升高度预测公式。然后将本文公式预测结果、海森公式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海森公式计算结果误差均大于10 cm,而本文公式计算结果误差均小于10 cm,且误差在工程允许范围之内。故本文推导的毛细水上升高度预测公式较海森公式误差小,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分形特征 毛管模型 比表面积 毛细水上升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砂岩储层渗透率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于华 令狐松 +2 位作者 王谦 郭庆明 伍莹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5-132,共8页
储层渗透率是油田开发中的重要参数,它是确定合理开采方案、优化完井射孔方案及选择最佳排液位置的基础,通常岩芯统计分析法计算的渗透率误差较大,缺乏理论性,适用范围小。针对该问题以串联毛管模型为基础,理论推导了储层微观结构参数... 储层渗透率是油田开发中的重要参数,它是确定合理开采方案、优化完井射孔方案及选择最佳排液位置的基础,通常岩芯统计分析法计算的渗透率误差较大,缺乏理论性,适用范围小。针对该问题以串联毛管模型为基础,理论推导了储层微观结构参数与孔隙度、渗透率、地层因素的数学关系,创新性地构建了孔喉直径比的数学物理方程,建立了基于孔隙度、孔喉直径比、喉道直径的储层微观结构参数渗透率理论模型,明确了渗透率的微观物理影响因素。在岩芯实验、测井资料、渗透率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渗透率计算新方法。结果显示,渗透率计算结果与岩芯分析结果一致性较好,满足了精确评价储层渗透率的需求。研究表明,把岩电参数、孔隙度引入到评价孔喉微观结构参数中,从数学物理角度明确了储层渗透率是微观孔喉结构参数的宏观表征,研究结果为油藏开发中储层渗透率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管模型 渗透率 孔喉直径比 喉道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细颗粒流失时无粘性土的渗透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忠玉 魏建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347-353,共7页
用变截面毛管模型描述骨架孔隙,并将总压力降分为由骨架孔隙壁引起的压力降、骨架孔隙中静止颗粒引起的压力降及正在运动的颗粒引起的压力降三部分,从而推出了考虑颗粒流失的渗透系数公式.对文献中有关渗透试验的模拟验证了它的适用性.... 用变截面毛管模型描述骨架孔隙,并将总压力降分为由骨架孔隙壁引起的压力降、骨架孔隙中静止颗粒引起的压力降及正在运动的颗粒引起的压力降三部分,从而推出了考虑颗粒流失的渗透系数公式.对文献中有关渗透试验的模拟验证了它的适用性.理论分析证实:无粘性土的渗透性显著地受细颗粒流失的影响,随着细颗粒的流失,渗透系数越来越大,直到可动颗粒全部流失后,渗透系数将不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性土 管涌 渗透性 压力降 毛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absorption boundary layer on nonlinear flow in low permeability porous media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学武 杨正明 +1 位作者 齐亚东 黄延章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4期1299-1303,共5页
Taking low permeability cores of Daqing oilfield for example,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at low velocity were studied with the self-designed micro-flux measuring instrument.Considering the throat distribution and capilla... Taking low permeability cores of Daqing oilfield for example,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at low velocity were studied with the self-designed micro-flux measuring instrument.Considering the throat distribution and capillary model,the thickness of fluid boundary layer under different pressure gradients was calculated,and the mechanism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onlinear percolation were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colation curve of ultra-low rocks is nonlinear,and apparent permeability is not a constant which increases with pressure gradient.The absorption boundary layer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ressure gradient,and changes significantly especially in low pressure gradient,which is the essence of nonlinear percolation.The absorption boundary layer is also found to be impacted by the surface property of ro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PERCOLATION absorption boundary layer capillary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