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盘江中游地区土壤持水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安和平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7-170,共4页
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林地枯枝落叶层最大持水量 (mm)的预测模型 ,用数量化理论Ⅰ分别建立岩性、坡度、土层厚度、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最大持水量 (mm)和土壤非毛管孔隙持水量 (mm)的预测模型 ,编制出的数量化得分表具有较高精度 ,可用... 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林地枯枝落叶层最大持水量 (mm)的预测模型 ,用数量化理论Ⅰ分别建立岩性、坡度、土层厚度、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最大持水量 (mm)和土壤非毛管孔隙持水量 (mm)的预测模型 ,编制出的数量化得分表具有较高精度 ,可用于北盘江中游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涵蓄水能力评价。表 3,参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枝落叶层 土壤最大水量 毛管孔隙水量 预测模型 贵州 北盘江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物理性质对秦岭松栎林建群种形态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吴昊 马昕昕 +1 位作者 肖楠楠 万洪秀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68-1075,共8页
为了揭示土壤物理性质对秦岭油松-锐齿槲栎混交林建群种形态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在秦岭中段松栎林集中分布的区域设置15个调查样地,运用相关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探讨了林地土壤物理特性(容重、孔隙度、持水量)与建群种形态特征、群... 为了揭示土壤物理性质对秦岭油松-锐齿槲栎混交林建群种形态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在秦岭中段松栎林集中分布的区域设置15个调查样地,运用相关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探讨了林地土壤物理特性(容重、孔隙度、持水量)与建群种形态特征、群落物种分布及α-多样性指数的关系。结果显示:①非毛管孔隙度与油松和锐齿槲栎株数呈显著负相关、与锐齿槲栎高度及其冠幅面积呈显著正相关,总孔隙度与油松株数呈显著负相关。②容重与Patrick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毛管持水量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③CCA排序表明,容重、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是决定该群落物种分布的主导性因子,大多数草本趋向分布于容重较大且持水量较低的区域。④群落不同层次的多样性指数沿着容重变化在CCA排序图中形成界限明显的4个分布区,容重上升促进草本层多样性,毛管持水量上升促进乔木层多样性,群落整体的物种多样性在中等环境梯度下最高。研究表明,土壤物理性质对秦岭松栎林建群树种形态及其群落多样性产生了显著影响,保持中等水平的容重及土壤持水量并适当提高灌木层丰富度和乔木层均匀度,有助于维持该群落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重 毛管持水量 孔隙度 物种多样性 松栎混交林 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黄土区不同年限撂荒梯田土壤水文物理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月玲 马璠 +5 位作者 许浩 万海霞 董立国 韩新生 郭永忠 蔡进军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1期293-293,294-297,共5页
以宁南黄土区5个不同年限的撂荒梯田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互代法研究撂荒地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水分、土壤容重等物理特征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通过对2016—2017年降水数据和多年平均降水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降水主要集中在植物... 以宁南黄土区5个不同年限的撂荒梯田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互代法研究撂荒地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水分、土壤容重等物理特征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通过对2016—2017年降水数据和多年平均降水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降水主要集中在植物生长旺季6—8月,且降水的季节分配极为不均,2017年全年降水的峰值出现在8月;(2)撂荒地土壤含水量季节变化趋势总体表现为8月>9月>5月>6月>7月,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变化与降水量的变化大体一致;在垂直剖面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土壤含水量呈现增加的趋势;随着撂荒年限的延长,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不是很明显,总体呈现波动变化趋势;(3)梯田撂荒后,随着撂荒年限的增加,土壤容重总体呈减少趋势,土壤孔隙度、土壤饱和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总体呈升高趋势。说明梯田在撂荒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结构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结果可为该区域撂荒地植被的恢复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黄土区 撂荒梯田 土壤水分 土壤容重 总孔隙度 毛管持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区保护性耕作对油菜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文辉 李月梅 韩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20048-20049,20089,共3页
在青海省互助县南门峡高寒农耕区进行免耕试验,探究不同免耕方式对高寒地区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变,试图寻找最适合当地的保护性耕作方式。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容重 毛管持水量 土壤孔隙度 根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生物质炭对喀斯特地区黄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屠丹 毛天旭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8-113,120,共7页
为探究添加生物质炭对喀斯特坡耕地黄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不同添加量(质量分数为0,1%,2%,3%)、不同粒径(粒径大小为<0.25 mm, 0.25~1 mm和>1 mm)的玉米秸秆生物质炭(CSB)和稻壳生物质炭(RHB)添加后的土壤容重... 为探究添加生物质炭对喀斯特坡耕地黄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不同添加量(质量分数为0,1%,2%,3%)、不同粒径(粒径大小为<0.25 mm, 0.25~1 mm和>1 mm)的玉米秸秆生物质炭(CSB)和稻壳生物质炭(RHB)添加后的土壤容重、孔隙度、持水量和饱和导水率。结果显示:添加生物质炭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与对照(CK)相比,添加相同含量的CSB和RHB后土壤容重分别降低了5.13%和4.85%,随着添加量增加,土壤容重呈减小趋势,而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呈增大趋势。添加CSB和RHB后土壤的田间持水量(FMC)提高了5.30%和4.72%,毛管持水量(CWC)提高了4.75%和6.60%,随着添加量增加、粒径增大,土壤的FMC和CWC呈增大趋势。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变化与生物质炭的粒径有关,添加<0.25 mm粒径CSB和RHB,土壤饱和导水率减小了11.74%和21.74%,添加>1 mm粒径CSB和RHB,土壤饱和导水率增加了66.67%和33.33%,添加0.25~1 mm粒径的生物质炭,土壤饱和导水率无明显的变化规律。本研究得出,添加生物质炭可以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田间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改善土壤的导水性能,研究结果可为生物质炭在喀斯特地区坡耕地黄壤结构改良的应用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黄壤 田间水量 毛管持水量 饱和导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皆伐对杉木林土壤物理性质的短期影响
6
作者 王敏 列淦文 +2 位作者 黄香兰 叶龙华 吴敏 《湖南林业科技》 2012年第3期18-21,45,共5页
用环刀采集皆伐半年后的杉木林皆伐迹地土壤剖面0~5、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40、40~45、45~50、65~70和90~95 cm土层的土样,测定其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等。... 用环刀采集皆伐半年后的杉木林皆伐迹地土壤剖面0~5、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40、40~45、45~50、65~70和90~95 cm土层的土样,测定其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等。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皆伐迹地的土壤容重和毛管孔隙度增加,非毛管孔隙度波动性下降,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下降后微升;与杉木林地表土层的土壤相比,皆伐迹地表土层土壤的容重、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均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皆伐 土壤容重 毛管孔隙度 毛管孔隙度 总孔隙度 毛管持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大利瓦勒拉尼整地系统与常规开沟犁整地效益对比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永宏 于洋 +1 位作者 金文德 蔡长岭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1年第3期4-7,共4页
通过意大利瓦勒拉尼整地系统(由火车型犁和海豚型犁2种犁型构成,其中火车型犁近似水平沟式整地,海豚型犁近似大鱼鳞坑式整地)与常规开沟犁整地效益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同期覆土层(0~20 cm)的土壤含水量以瓦勒拉尼系统2种整地方式最高... 通过意大利瓦勒拉尼整地系统(由火车型犁和海豚型犁2种犁型构成,其中火车型犁近似水平沟式整地,海豚型犁近似大鱼鳞坑式整地)与常规开沟犁整地效益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同期覆土层(0~20 cm)的土壤含水量以瓦勒拉尼系统2种整地方式最高,是常规开沟犁整地的1.28倍和1.11倍。火车型犁整地的土壤容重为1.05 g/cm3,常规开沟犁整地为1.08 g/cm3,火车型犁整地后的土壤容重最小。瓦勒拉尼系统的火车型犁整地后的土壤毛管最大持水量是56.12%,远高于未整地的48.44%和普通犁整地的52.12%,分别是后两者的1.16倍和1.08倍。火车型犁整地后文冠果的地径达1.00 cm,是普通犁整地后地径0.42 cm的2.38倍;树高为0.93 m,是普通犁整地后树高0.53 m的1.75倍;保存率由59.30%提高至91.43%,提高了32.13个百分点;海豚型犁整地文冠果4年保存率则提高了13.42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勒拉尼系统 开沟犁 孔隙度 毛管最大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格尔旗黄土丘陵区人工林水文生态效益评价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永宏 成邦 武建萍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9年第4期29-34,共6页
就黄土丘陵区主要植被类型人工油松成熟林、人工油松中龄林、人工油松幼龄林、人工沙棘林、人工柠条林、天然草坡的枯落物容水特征和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测定,并以坡耕地作对照。结果表明:人工油松成熟林的枯落物吸水量为22.6... 就黄土丘陵区主要植被类型人工油松成熟林、人工油松中龄林、人工油松幼龄林、人工沙棘林、人工柠条林、天然草坡的枯落物容水特征和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测定,并以坡耕地作对照。结果表明:人工油松成熟林的枯落物吸水量为22.6t/hm2,是中龄林和幼龄林的5~9倍,是灌木林的2.4~3倍,是天然草地的10倍多。0~40cm土层土壤最大持水能力油松成林、油松幼林、浦松中龄林、人工沙棘林、人工柠条林、天然草地、农耕地依次为2260.05、1935.6、1935.6、1820.1、1597.65、1666.05、1600.2t/hm2;油松成林、油松幼林、油松中龄林、人工沙棘林、天然草地0—40cm土层土壤最大持水能力分别比对照农耕地提高659.85、335.4、335.4、219.9、65.85t/hm2。在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毛管最大持水量、土壤最大持水能力等水土保持及水源涵养功能指标诸方面,人工油松林均优于灌木林和天然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人工林 枯落物 孔隙度 毛管最大水量 水文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泰市土门林场几种林分的土壤水文效应
9
作者 苗晓靖 陈赫男 +2 位作者 范瑞安 宋芳 乔翠梅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第12期41-42,共2页
以新泰市土门林场不同乔灌混交林和不同纯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林地土壤水文效应进行系统测定,结果表明:在0~20、20~40 cm土壤层和0~40 cm根系分布层内,土壤含水量、土壤毛管持水量和土壤最大持水量乔灌混交林地大于纯林地,乔灌混交林地和... 以新泰市土门林场不同乔灌混交林和不同纯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林地土壤水文效应进行系统测定,结果表明:在0~20、20~40 cm土壤层和0~40 cm根系分布层内,土壤含水量、土壤毛管持水量和土壤最大持水量乔灌混交林地大于纯林地,乔灌混交林地和纯林地均大于荒坡;乔灌混交林地以五角枫-黄荆混交林最大,纯林地以黄荆林最大。建议在营造水土保持林时,以乔灌混交林为主,有条件的地区乔木林以阔叶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文效应 乔灌混交林 纯林 土壤含水量 土壤毛管持水量 土壤最大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种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及土壤的影响
10
作者 杨勇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10期162-163,共2页
为进一步了解不同套种模式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及土壤的影响,分别以纯林杉木模式、楠木-杉木套种模式进行试验。结果显示:套种模式下杉木的平均树高略低于纯林模式,较纯林模式(18.53 m)降低了0.09%,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套种模式下杉木的平... 为进一步了解不同套种模式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及土壤的影响,分别以纯林杉木模式、楠木-杉木套种模式进行试验。结果显示:套种模式下杉木的平均树高略低于纯林模式,较纯林模式(18.53 m)降低了0.09%,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套种模式下杉木的平均胸径显著高于纯林模式,较纯林模式下(24.98 cm)提高了10.13%;纯林模式下20~40 cm采样深度时土壤含水量最高(227.13 g/kg);套种模式下0~20 cm采样深度时土壤最大持水量最高(553.71 g/kg);纯林模式下20~40 cm采样深度时土壤毛管持水量最高(411.38 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种植模式 土壤 水量 水量 毛管持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