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有关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两个问题的看法
1
作者 刘勉玉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75-79,共5页
随着毛泽东思想研究的不断深入,广大史学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就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问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但有些问题认识尚不统一。现就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分期问题和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毛... 随着毛泽东思想研究的不断深入,广大史学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就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问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但有些问题认识尚不统一。现就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分期问题和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划分不宜过细,应从党的三次历史性转变来划分阶段。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这是史学界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研究 毛泽东思想形成 形成与发展 发展问题 遵义会议 中国革命战争 历史性转变 邓小平 发展时期 抗日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毛泽东思想形成问题的探讨
2
作者 韩钢 《中共党史研究》 1988年第2期54-60,共7页
为贯彻党的“双百”方针,活跃中共党史研究的学术空气,本刊特开辟“探索与争鸣”栏目。本栏目刊登文章遵循以下原则:1.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成理;2.能够启发研究者拓展视野、开阔思路;3.与人为善地平等讨论,切磋和交流学术观点,反对... 为贯彻党的“双百”方针,活跃中共党史研究的学术空气,本刊特开辟“探索与争鸣”栏目。本栏目刊登文章遵循以下原则:1.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成理;2.能够启发研究者拓展视野、开阔思路;3.与人为善地平等讨论,切磋和交流学术观点,反对扣帽子;4.刊登的文章不代表编辑部的观点,均为作者的研究成果。本期刊登的两篇文章提出了新的观点,欢迎大家参加争鸣。投寄本栏目的稿子,请注明“投‘探索与争鸣’栏”字样,写清工作单位、联系地址和姓名,发表时署名自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形成 中国革命 经验教训 理论体系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共产国际 中国共产党人 哲学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 基本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毛泽东思想形成问题之浅见——与韩钢同志商榷 被引量:1
3
作者 左志远 《中共党史研究》 1988年第4期57-59,共3页
最近《中共党史研究》开辟了“探索与争鸣”栏目,刊登了韩钢关于《对毛泽东思想形成问题的探讨》一文(以下简称《探讨》)。作为一个党史工作者,对编辑部开辟这个栏目,贯彻党的“双百”方针,活跃中共党史研究的学术空气,我是衷心拥护的... 最近《中共党史研究》开辟了“探索与争鸣”栏目,刊登了韩钢关于《对毛泽东思想形成问题的探讨》一文(以下简称《探讨》)。作为一个党史工作者,对编辑部开辟这个栏目,贯彻党的“双百”方针,活跃中共党史研究的学术空气,我是衷心拥护的。也正是本着这种精神,我想对韩钢的某些论点提出一些看法,与其商榷。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形成 中共党史研究 中国革命战争 战略思想 商榷 民族资产阶级 中间阶级 战略问题 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毛泽东思想形成问题
4
作者 杨福新 《中共党史研究》 1988年第3期62-67,共6页
关于毛泽东思想何时形成问题,理论界有不同意见。有的著作说:“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有的则说:“毛泽东思想产生于土地革命战争的前期”,“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的形成,标志着毛泽东思... 关于毛泽东思想何时形成问题,理论界有不同意见。有的著作说:“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有的则说:“毛泽东思想产生于土地革命战争的前期”,“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的形成,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产生”。这些说法值得商榷。我认为毛泽东思想形成于延安时期。现将一些粗浅的看法写在下面,求教于理论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体系 毛泽东思想形成 延安时期 中国革命战争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遵义会议 农村包围城市 马克思列宁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牛连海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6期17-25,共9页
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问题,党中央《关于建国以求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是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斗... 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问题,党中央《关于建国以求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是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过程中,在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同志等是怎样同教条主义和把别国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的?又是怎样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形成 形成过程 共产国际 中国革命 马克思主义 陈独秀 无产阶级领导权 中国无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同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6
作者 徐文学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1期101-101,共1页
1930年,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一、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中居于主体地位。中国革命道路问题的解决,是中国民主革命成败的关键。毛泽东从中国是一个落后... 1930年,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一、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中居于主体地位。中国革命道路问题的解决,是中国民主革命成败的关键。毛泽东从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集中党和人民革命的智慧,首先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正确解决了农民问题,并从农民问题出发,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崭新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这条革命道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和最高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理论的主体,因而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形成 农村包围城市 革命道路理论 毛泽东思想体系 马克思列宁主义 主体地位 有中国特色 农民问题 中国革命道路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问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奠基石
7
作者 黄筱纯 《求实》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2,共2页
关键词 农民问题 毛泽东思想形成 中国革命 农民运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帝国主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农民问题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民主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与反对教条主义 被引量:3
8
作者 郑德荣 何荣棣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1-9,共9页
毛泽东思想产生在一个长期经受封建主义桎梏、后来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东方大国的中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特殊的历史特点。这主要是如《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 毛泽东思想产生在一个长期经受封建主义桎梏、后来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东方大国的中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特殊的历史特点。这主要是如《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的,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共产国际决议、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形成 中国革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反对教条主义 相结合 形成发展 马列主义 历史经验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具体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届六中全会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绪基 许德波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5-8,共4页
六届六中全会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李绪基,许德波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什么,时间形成的?史学界对这个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30年代初,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有人认为... 六届六中全会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李绪基,许德波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什么,时间形成的?史学界对这个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30年代初,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有人认为毛泽东思想形成于抗战时期,新民主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形成 毛泽东思想 六届六中全会 马克思主义 中国革命 共产国际 独立自主 马克思列宁主义 统一战线 右倾投降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事求是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10
作者 陈频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中国革命 毛泽东同志 实事求是的 马列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形成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 从实际出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思想与民粹主义的根本区别 被引量:3
11
作者 尹励君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1993年第S1期35-39,共5页
如何认识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特点,是关系到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有人认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带有民粹主义特征,由此决定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民国家和传统文化心理结构中的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和命运。对... 如何认识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特点,是关系到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有人认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带有民粹主义特征,由此决定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民国家和传统文化心理结构中的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和命运。对此观点,本人不敢苟同。这里涉及一个根本性问题,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粹主义 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革命 毛泽东思想形成 传统文化心理 根本性问题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农民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工具书《毛泽东思想宝库》出版
12
作者 鲍永升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2期155-155,共1页
最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隆重推出大型工具书——《毛泽东思想宝库》。这部书是组织本社的科研力量,经过多次研究,征求有关专家学者意见,集体编纂而成。薄一波同志很关心本书的编纂,并担任总顾问。《毛泽东思想宝库》编纂的内容和体例,... 最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隆重推出大型工具书——《毛泽东思想宝库》。这部书是组织本社的科研力量,经过多次研究,征求有关专家学者意见,集体编纂而成。薄一波同志很关心本书的编纂,并担任总顾问。《毛泽东思想宝库》编纂的内容和体例,具有鲜明的特色。第一,本书体例结构严谨,突出反映了毛泽东思想博大精深义严整的科学体系。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形成 工具书 中国革命 结构严谨 编纂 科学体系 宝库 出版社 科研力量 中央党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邓小平同志论毛泽东思想
13
作者 吴伟良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90-94,共5页
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毛泽东思想,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要解决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决议》深刻地阐明了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高度评价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历史地位,突出强调了毛... 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毛泽东思想,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要解决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决议》深刻地阐明了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高度评价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历史地位,突出强调了毛泽东思想对现在和今后的重要指导作用。《决议》公布后,深得民心、党心,为全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确认识 毛泽东思想形成 历史地位 邓小平同志 马列主义 中国革命 毛泽东同志 历史问题 政治 指导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文献的体会
14
作者 钟亦思 《浙江学刊》 1984年第1期2-6,共5页
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陆续编辑出版了《周恩来选集》(上卷),《刘少奇选集》(上卷)、《朱德选集》、《邓小平文选》、《陈云文稿选编》和《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这些重要著作,都是我们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为... 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陆续编辑出版了《周恩来选集》(上卷),《刘少奇选集》(上卷)、《朱德选集》、《邓小平文选》、《陈云文稿选编》和《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这些重要著作,都是我们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我们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样一个科学的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形成 集体智慧 毛泽东同志 无产阶级革命家 邓小平文选 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列主义 中国共产党 周恩来选集 中国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的第二任秘书古柏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15
作者 苗体君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2-16,共5页
古柏是土生土长的江西寻乌人,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对劳动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较早认识到农民运动重要性的党员之一,曾经领导过"三.二五"寻乌农民暴动。也是中共较早认识到创建革命武装、革命根据地重要性... 古柏是土生土长的江西寻乌人,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对劳动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较早认识到农民运动重要性的党员之一,曾经领导过"三.二五"寻乌农民暴动。也是中共较早认识到创建革命武装、革命根据地重要性的党员之一,并因此成为毛泽东的知音,其才华深得毛泽东的赏识。1930年5月,他协助毛泽东完成了著名的"寻乌调查",成为毛泽东最信任的秘书,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最后又用生命捍卫了毛泽东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古柏 寻乌调查 毛泽东思想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分发挥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指导作用
16
作者 崔可英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5-17,共3页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不断地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规律的历史,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作为毛泽东思想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的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不断地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规律的历史,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作为毛泽东思想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的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进一步指导我们不断实现这种“结合”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哲学思想为我们的革命和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伟大的认识工具。努力学习和宣传毛泽东哲学思想,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一贯主张,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指导作用 毛泽东思想形成 相结合 重要组成部分 理论基础 科学理论体系 毛泽东哲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伟人思想渊源的力作——《继承与超越——毛泽东与孙中山比较研究》简评
17
作者 李哲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6期17-20,共4页
陈金龙同志承担的国家社科规划基金资助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继承与超越——毛泽东与孙中山比较研究》,近日已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作为本书的责任编辑,笔者深感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称道和肯定:
关键词 孙中山 毛泽东思想形成 继承与超越 比较研究 孙中山思想 思想渊源 经济发展思想 理论与实践 阶级分析 思想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二大”没有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
18
作者 李蕴华 《齐鲁学刊》 1986年第3期26-29,共4页
近几年来,一些中共党史和中国现代史研究者提出了这样一个论断:中共“二大”已经有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我认为,这个看法值得商榷。科学而完整地提出这一思想,应当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成熟之际,而不是在中共“二大”。一、“... 近几年来,一些中共党史和中国现代史研究者提出了这样一个论断:中共“二大”已经有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我认为,这个看法值得商榷。科学而完整地提出这一思想,应当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成熟之际,而不是在中共“二大”。一、“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科学思想的基本精神“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在中国革命的反复实践中历史地形成的。这个思想同右的“二次革命论”与“左”的“一次革命论”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革命发展 一次革命论 中国共产党 中国现代史研究 毛泽东思想形成 无产阶级领导权 中国人民 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资产阶级 中共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产国际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德荣 彭明榜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3期73-78,共6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即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共产国际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是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及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课题。共产国际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有消极的阻碍作用,又有积极的促进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即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共产国际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是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及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课题。共产国际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有消极的阻碍作用,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倾向又有所不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既汲取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的有益思想,又逐步摆脱其控制,在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斗争中,独立自主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实践 毛泽东思想形成 共产国际 独立自主 重大课题 革命道路 斯大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国情,走自己道路的光辉典范——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
20
作者 夏道汉 《求实》 1987年第5期14-16,共3页
毛泽东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实践上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井冈山的道路,已经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并且以其独创性的新鲜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毛泽东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实践上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井冈山的道路,已经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并且以其独创性的新鲜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学习和研究井冈山根据地的历史,正确地评价其历史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思想形成 走自己道路 井冈山根据地 光辉典范 井冈山斗争时期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以农村包围城市 大革命失败后 党的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