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濒危植物小勾儿茶及其变种毛柄小勾儿茶的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庞江豪 王业清 +4 位作者 唐云龙 张东 吴浩 魏新增 江明喜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20,共13页
为探究濒危植物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i)及变种毛柄小勾儿茶(B.wilsonii var.pubipetiolata)的种群结构及其动态特征,该研究以湖北、安徽、浙江现存有记录的小勾儿茶和毛柄小勾儿茶野生种群为研究对象,基于种群生态学调查绘制... 为探究濒危植物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i)及变种毛柄小勾儿茶(B.wilsonii var.pubipetiolata)的种群结构及其动态特征,该研究以湖北、安徽、浙江现存有记录的小勾儿茶和毛柄小勾儿茶野生种群为研究对象,基于种群生态学调查绘制种群结构图,建立静态生命表,拟合存活曲线,分析种群生存力,计算种群动态变化指数,并进行时间序列预测分析。结果表明:(1)小勾儿茶种群结构为幼龄个体占比较高的金字塔型,但其幼体在成长过程中损耗较大,成体较少;毛柄小勾儿茶种群幼龄级个体缺乏,中龄级个体较多,成龄个体稀少,呈纺锤型结构。(2)模型检验发现,两个物种的存活曲线均趋近于Deevey-Ⅲ型,表明二者在幼龄级的死亡率较高且在Ⅵ龄级均达到峰值。(3)小勾儿茶种群的生存率和累积死亡率在Ⅱ龄级达到平衡,毛柄小勾儿茶则在Ⅵ龄级达到平衡,表明小勾儿茶更早进入衰退期。(4)种群动态指数显示,二者都属于易受外界干扰的增长型种群,对干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5)时间序列预测显示,在经历2个、4个、6个和8个龄级后,小勾儿茶种群的个体数在每个龄级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毛柄小勾儿茶种群幼龄级个体缺乏,中龄级个体减少,成龄级个体增加,种群面临衰退。综上认为,对于二者应采取不同的保护对策,小勾儿茶种群幼苗死亡率高,应进行适当疏林提高光照促进幼苗存活,同时减少人为干扰;毛柄小勾儿茶幼龄级个体严重缺失,应加强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及时补充幼苗回归保育,避免种群衰退和实现物种多样性资源的保护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 毛柄小勾儿茶 种群结构 静态生命表 存活曲线 动态指数 时间序列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种子休眠与萌发生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党海山 张燕君 +2 位作者 江明喜 黄汉东 金霞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7-331,共5页
毛柄小勾儿茶(Berchemiellawilsonii(Schneid.)Nakaivar.pubipetiolataH.Qian)为中国特有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TTC染色法测得毛柄小勾儿茶种子的生活力较低,仅为32%,空粒和无生活力的种子分别为28%和40%,说明毛柄小勾儿茶发育完全的种... 毛柄小勾儿茶(Berchemiellawilsonii(Schneid.)Nakaivar.pubipetiolataH.Qian)为中国特有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TTC染色法测得毛柄小勾儿茶种子的生活力较低,仅为32%,空粒和无生活力的种子分别为28%和40%,说明毛柄小勾儿茶发育完全的种子较少。种子吸水速度试验证明毛柄小勾儿茶种皮透水性较差,不利于种子萌发时对水分的吸收;发芽抑制物的生物鉴定结果表明,毛柄小勾儿茶种子的不同部位都存在发芽抑制物,且种胚中的含量最高,不利于种子的萌发,使毛柄小勾儿茶种子处于休眠状态之中。几种不同浓度GA3溶液浸种24h的预处理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毛柄小勾儿茶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其中300mg/LGA3的效果最显著,并且300mg/LGA3的预处理可以在萌发初期(萌发前3天)显著地提高毛柄小勾儿茶种子中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的活性。毛柄小勾儿茶种子生活力低,且处于休眠状态,再加上与种子发芽力有关的几种酶的活性较低,致使毛柄小勾儿茶种子的发芽率较低,同时这些也是从种子萌发生理方面导致毛柄小勾儿茶濒危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毛柄小勾儿茶 种子休眠 萌发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的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史红文 江明喜 胡理乐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3-168,共6页
采用生态学样方调查法,测定了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var.pubipetiolata)所在群落主要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它在其它物种上的生态位重叠,通过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公式和Levins生态位重叠公式计算分析,研究了该物... 采用生态学样方调查法,测定了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var.pubipetiolata)所在群落主要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它在其它物种上的生态位重叠,通过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公式和Levins生态位重叠公式计算分析,研究了该物种在浙江临安的马啸、湍口和安徽大别山地区的舒城、霍山等四个分布点群落中的生态位特征。结果显示:(1)位于马啸的毛柄小勾儿茶生态位宽度值相对最大,而其余三个地方的都较小,说明该物种对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弱;(2)毛柄小勾儿茶与群落中少量生态位较小的伴生物种有较大的生态位重叠,而与大多数物种仅有极小的生态位重叠,表明该物种生态位特化明显;(3)毛柄小勾儿茶在几乎所有群落优势种上的生态位重叠值都较小,而主要优势物种与大部分伴生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值也较小,表明群落中存在明显生态位分化。研究认为:人为破坏和生态位特化导致的分布区狭窄、对生境要求特殊是毛柄小勾儿茶濒危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毛柄小勾儿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的离体培养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洪林 付志惠 杨波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3-504,共2页
以珍稀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B erchem iella w ilson ii(Schne id.)N aka i var.pubip etiola ta H.Q ian)嫩梢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实验,结果表明:以1/2 M S+6-BA 0.5 m g/L+NAA 0.05 m g/L为芽诱导培养基、M S+6-BA0.5 m g/L+NAA 0.0... 以珍稀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B erchem iella w ilson ii(Schne id.)N aka i var.pubip etiola ta H.Q ian)嫩梢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实验,结果表明:以1/2 M S+6-BA 0.5 m g/L+NAA 0.05 m g/L为芽诱导培养基、M S+6-BA0.5 m g/L+NAA 0.05 m g/L为增殖培养基,可以得到大量的毛柄小勾儿茶试管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植物 毛柄小勾儿茶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生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谢峰淋 周全 +3 位作者 史航 江明喜 张全发 党海山 《湖北林业科技》 2019年第4期19-23,84,共6页
通过对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i的变种毛柄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i(Schneid.)Nakai var.pubipetiolata H.Qian的实地调查,对其分布概况、生境特性以及种群生存概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毛柄小勾儿茶主要分布于... 通过对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i的变种毛柄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i(Schneid.)Nakai var.pubipetiolata H.Qian的实地调查,对其分布概况、生境特性以及种群生存概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毛柄小勾儿茶主要分布于安徽省霍山县马家河、舒城县万佛山和浙江省临安市湍口乡、临安市马啸乡等地。常见分布于沟边、路边、悬崖峭壁的向阳面。(2)毛柄小勾儿茶对水分及光照的要求较高,喜温暖湿润气候,成年植株主要分布在群落最高层,其幼苗耐荫性差,难以在郁闭度高的林内生长。(3)毛柄小勾儿茶种子大都落在树旁,缺乏有效传播方式,且种子未熟先落,95%无活性,导致极其缺乏幼苗。毛柄小勾儿茶生态位十分狭窄,是群落的伴生种或偶见种,缺乏群落竞争力。毛柄小勾儿茶数量已极其稀少,建议加大保护力度,加快对种子成熟生理机制的研究,提高种子活性。或是探索有效的规模化繁育技术,进行人工抚育小苗,扩大种群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柄小勾儿茶 濒危机制 珍稀植物 生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柄小勾儿茶种质资源调查与种群保护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章学农 胡小菱 +4 位作者 方国富 王山青 程明伟 韩文妍 骆绪美 《安徽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33-35,共3页
毛柄小勾儿茶为安徽省极小种群物种之一。本文对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柄小勾儿茶群落分布现状进行调查,并针对其扩繁保护问题,实施了播种育苗、迁地保护、野外回归等试验,以扩大其野外种群数量和规模,为后期毛柄小勾儿茶育苗及... 毛柄小勾儿茶为安徽省极小种群物种之一。本文对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柄小勾儿茶群落分布现状进行调查,并针对其扩繁保护问题,实施了播种育苗、迁地保护、野外回归等试验,以扩大其野外种群数量和规模,为后期毛柄小勾儿茶育苗及种群扩繁技术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柄小勾儿茶 种质资源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