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晋汲古阁的出版业
1
作者 张君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11-112,共2页
毛晋,1599—1659,字子晋,号潜在。常熟(今属江苏省)人。其藏书8.4万余册,一生经营校勘刻书事业,先后刻书600多种,著名的有《十三经注疏》《十七史》《文选李注》
关键词 毛晋汲古阁 出版业 刻工 刻书 十三经 汉魏六朝 中国印刷史 津逮秘书 刊刻 刻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得一书必为之刻 刻一书必求其精”——刘世珩聚学轩刻书述略 被引量:4
2
作者 郑伟章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2期100-110,共11页
清末民初,刻书之风很盛,涌现了诸如缪荃孙、罗振玉、陶湘、徐乃昌、刘承幹、黎庶昌、刘世珩等一大批著名刻书家。这些人在清朝时既是朝廷命官,又是知名学者,家中殷实,本人有嗜好和学识,彼此以藏书、校雠、刻书相竞尚。清亡后,不少人以... 清末民初,刻书之风很盛,涌现了诸如缪荃孙、罗振玉、陶湘、徐乃昌、刘承幹、黎庶昌、刘世珩等一大批著名刻书家。这些人在清朝时既是朝廷命官,又是知名学者,家中殷实,本人有嗜好和学识,彼此以藏书、校雠、刻书相竞尚。清亡后,不少人以遗民身份定居上海,继续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故一时形成风气,刻印了不少质量甚高的古籍。在这股风气中,刘世珩聚学轩刻书是颇值一提的。他刻书既多且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氏 刻书家 缪荃孙 巾箱本 毛晋汲古阁 黎庶昌 藏书 丛书 古籍 传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函、木盒与木夹板——图书保管常识
3
作者 李龙如 《图书与情报》 1984年第4期98-100,共3页
布函布函是由书衣发展而来。当书籍还是卷子本形式时,就在卷子外裹以袱,其名目"帙"。即书衣。有了书衣,不仅能保护书,而且还能增加书的美观,所以后来藏书家,很重视书衣,对其质料和颜色也很讲究。如钱曾述古堂的书衣,用自造五... 布函布函是由书衣发展而来。当书籍还是卷子本形式时,就在卷子外裹以袱,其名目"帙"。即书衣。有了书衣,不仅能保护书,而且还能增加书的美观,所以后来藏书家,很重视书衣,对其质料和颜色也很讲究。如钱曾述古堂的书衣,用自造五色笺纸。毛晋汲古阁的书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夹板 藏书家 木盒 毛晋汲古阁 四库全书 保护 卷子本 图书保管 清代 省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四史》点校本书目
4
《中国出版》 1978年第4期20-26,共7页
史记 (汉)司马迁撰 (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 (唐)张守节正义《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卩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记载了我国远古到汉武帝时的历史。本书这次点校,... 史记 (汉)司马迁撰 (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 (唐)张守节正义《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卩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记载了我国远古到汉武帝时的历史。本书这次点校,采用清朝同治年间金陵书局刊行的《史记集解索隐正义合刻本》为底本,由史学家顾颉刚等分段标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校 二十四史 校勘记 毛晋汲古阁 列传 底本 择善而从 历史 记载 书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