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英、德两国大学生流动模式比较分析
1
作者
李辉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6-71,共6页
英、德两国高校学生面对就业困难,一般通过转换专业或者变更学校来改善自己的可雇佣性。这已经不单单是学生个体行为,而是体制层面上的"学生流动"现象。而两国学生流动的具体模式、流动的诱因、流动的特征怎样是本文的主旨所...
英、德两国高校学生面对就业困难,一般通过转换专业或者变更学校来改善自己的可雇佣性。这已经不单单是学生个体行为,而是体制层面上的"学生流动"现象。而两国学生流动的具体模式、流动的诱因、流动的特征怎样是本文的主旨所在。通过对英国和德国大学生流动情况分析发现,两国不同教育框架体系下的流动模式:在德国,在校学生流动最高,而就业初期工作流动很低;在英国则与德国截然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转换
毕业生可雇佣性
学生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英、德两国大学生流动模式比较分析
1
作者
李辉
机构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出处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6-71,共6页
文摘
英、德两国高校学生面对就业困难,一般通过转换专业或者变更学校来改善自己的可雇佣性。这已经不单单是学生个体行为,而是体制层面上的"学生流动"现象。而两国学生流动的具体模式、流动的诱因、流动的特征怎样是本文的主旨所在。通过对英国和德国大学生流动情况分析发现,两国不同教育框架体系下的流动模式:在德国,在校学生流动最高,而就业初期工作流动很低;在英国则与德国截然相反。
关键词
专业转换
毕业生可雇佣性
学生流动
分类号
G649.71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英、德两国大学生流动模式比较分析
李辉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