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学语文思辨性比较阅读研究
1
作者 黄志娟 《教师博览(下旬刊)》 2025年第1期50-51,共2页
分析比较是思辨性阅读中思维活动的重要表现,也是关键的阅读行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性比较阅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教师深入研究文本,实施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也是学生把握语言文字奥秘,培养思辨能力,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有效路... 分析比较是思辨性阅读中思维活动的重要表现,也是关键的阅读行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性比较阅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教师深入研究文本,实施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也是学生把握语言文字奥秘,培养思辨能力,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有效路径。在进行思辨性比较阅读教学时,教师要以阶段性对比学习单为支架,以单元主题为类比任务驱动,同时要注意以语言实践为基础,以循序渐进为要求,以价值体现为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思辨性 比较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阅读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
2
作者 杨勇 《教师》 2025年第6期47-49,共3页
为了在阅读教学中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众多一线教师正在探索新的阅读教学方法,比较阅读法便是其中之一,它不仅可以让语文课堂焕发风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拓展学生的阅读深度,进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分析了比较阅读法应用于... 为了在阅读教学中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众多一线教师正在探索新的阅读教学方法,比较阅读法便是其中之一,它不仅可以让语文课堂焕发风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拓展学生的阅读深度,进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分析了比较阅读法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后,文章围绕高位引领、任务导读以及创意考核等层面,对比较阅读法的运用策略进行探究,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发展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并形成自主学习与深度学习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比较阅读 运用策略 注意事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的爱国诗篇,相同的英雄精神——《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阅读
3
作者 杨雪馨 李景梅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09-113,共5页
基于文本的古诗词解读方法是阅读鉴赏的基础,但并非古诗词阅读鉴赏的目的本身。初步掌握比较的思维方法是新课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重要学习目标。而比较阅读不仅让教师和学生发现古诗词的文本差异、进一步理解对应的人... 基于文本的古诗词解读方法是阅读鉴赏的基础,但并非古诗词阅读鉴赏的目的本身。初步掌握比较的思维方法是新课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重要学习目标。而比较阅读不仅让教师和学生发现古诗词的文本差异、进一步理解对应的人文主题,更重要的是由此可以引发更多的推理、质疑、讨论、延伸、应用,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自主自发地发掘、欣赏、吸收、内化古诗词的文化营养。本文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深入比较辛弃疾的两首名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在诗人故事、诗意载体、思想冲突等三个维度上的区别和联系,揭示了这两首诗词在表达爱国、沙场、英雄等主题时的深层次内涵和艺术特色。通过这种比较阅读,不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诗词的意象和修辞,还能深刻体悟到诗词背后的精神内核和文化价值。因此,本文认为,从诗人故事、诗意载体、思想冲突等多个维度进行比较阅读,是探索以古诗词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稼轩词 比较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阅读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郑明霞 《教师》 2024年第11期39-41,共3页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比较阅读法的应用策略进行研究,旨在体现比较阅读法的助读价值,进而发掘阅读教学的新路径。为充分发挥比较阅读法的作用与价值,文章将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为例,从推敲字词、赏析句子、研读段落、对焦题材...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比较阅读法的应用策略进行研究,旨在体现比较阅读法的助读价值,进而发掘阅读教学的新路径。为充分发挥比较阅读法的作用与价值,文章将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为例,从推敲字词、赏析句子、研读段落、对焦题材和解析主旨五个方面,对比较阅读法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以此达成营造氛围、激活意识、培养习惯、强化体验和提升能力的目的,为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提供助力,进而不断增强学生的阅读和学习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比较阅读 应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痕与有声:风物的两种诉说——《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比较阅读
5
作者 刘全欣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2期52-56,共5页
冯至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追寻一个消逝山村的余韵,写出了自然风物蕴涵的哲思美;贾平凹的《秦腔》展现了三秦大地的风俗人情,具有厚重的文化美。通过作品、作家、时代三个维度的比较阅读,围绕风物这一概念,挖掘其不同的内涵,探究其不... 冯至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追寻一个消逝山村的余韵,写出了自然风物蕴涵的哲思美;贾平凹的《秦腔》展现了三秦大地的风俗人情,具有厚重的文化美。通过作品、作家、时代三个维度的比较阅读,围绕风物这一概念,挖掘其不同的内涵,探究其不同的呈现方式,梳理以其为核心的散文创作的不同类型,展现百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样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秦腔》 风物 比较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阅读法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6
作者 曾纯纯 《教师》 2024年第27期24-26,共3页
比较阅读法是一种高效阅读方法,可用于探析文本个性,对比文本共性。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比较阅读法,有利于发散学生阅读思维,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水平。文章应用文献阅读法与案例分析法,首先阐述了比较阅读法的概念,其次说明了比较阅... 比较阅读法是一种高效阅读方法,可用于探析文本个性,对比文本共性。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比较阅读法,有利于发散学生阅读思维,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水平。文章应用文献阅读法与案例分析法,首先阐述了比较阅读法的概念,其次说明了比较阅读法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意义,再次分析了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比较阅读法的理论基础,最后探讨了比较阅读法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文章指出教师可通过精选比较资源、打造生本课堂、巧用比较技巧等策略,将比较阅读法高效运用到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并给出具体操作示例,期望为一线教师优化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阅读 中职语文 课堂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仇·情爱·原野——《原野》与《呼啸山庄》比较阅读 被引量:5
7
作者 黄爱华 陈漪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7-103,共7页
曹禺的剧作《原野》和英国著名作家艾米莉的小说《呼啸山庄》虽然不存在影响关系 ,但在“复仇母题”、“情爱模式”及“原野意象”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部作品的成功 ,都在于对人物心灵世界的体贴入微的描摹、展现 ,在于对人性... 曹禺的剧作《原野》和英国著名作家艾米莉的小说《呼啸山庄》虽然不存在影响关系 ,但在“复仇母题”、“情爱模式”及“原野意象”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部作品的成功 ,都在于对人物心灵世界的体贴入微的描摹、展现 ,在于对人性的审美把握达到了相当的深度 ,还在于其主题、背景的普遍性意味的时空超越性。通过对作品进行类比研究 ,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作品的美学价值 ,认识文学创作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 情爱 原野 比较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福贵的人生观——小说文本和电影文本《活着》的比较阅读 被引量:8
8
作者 王鸣剑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2期116-118,共3页
关键词 《活着》 电影文本 人生观 “福贵” 比较阅读 小说文本 社会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在套子里的人》选文与原文的比较阅读 被引量:6
9
作者 郑艳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7-49,64,共4页
《装在套子里的人》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篇课文的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由于“装在套子里的人”似乎成了像“阿Q”一样的代名词,所以在没学之前,师生对这个人物所代表的“胆小、保守、扼杀一切... 《装在套子里的人》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篇课文的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由于“装在套子里的人”似乎成了像“阿Q”一样的代名词,所以在没学之前,师生对这个人物所代表的“胆小、保守、扼杀一切新思想”的形象就已有成见了,而对其性格及性格的发展确有所感者并不多。《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一篇节选文。原文逾万字而选文只有六千多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在套子里的人》 比较阅读 选文 原文 中学语文教材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代名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的逃离及其可能——《逃离》和《厨房》的比较阅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晓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9-154,共6页
艾丽丝·门罗获得诺奖,为女性作家带来了极大的声誉。被誉为“当代契诃夫”的门罗,也为短篇小说的阅读带来了新的转机。在长篇小说大行其道的时代,门罗部分地改写了文学体裁等级的历史。门罗的作品主要以生活在安大略省郊区小镇... 艾丽丝·门罗获得诺奖,为女性作家带来了极大的声誉。被誉为“当代契诃夫”的门罗,也为短篇小说的阅读带来了新的转机。在长篇小说大行其道的时代,门罗部分地改写了文学体裁等级的历史。门罗的作品主要以生活在安大略省郊区小镇的普通女性为主人公,通过刻画她们琐碎的日常生活探讨女性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作家 比较阅读 《逃离》 《厨房》 日常生活 短篇小说 长篇小说 文学体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阅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晓美 《江苏教育》 2016年第35期30-31,共2页
比较阅读是拓展思维、加深理解、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作者、主题、人物形象、表达方式四方面进行比较阅读,不仅可以收获比较阅读带来的语文学习乐趣,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比较阅读 文本细读 语文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阅读”在Project教学中的运用——以《牛津高中英语》M2U1 Project设计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玲 《江苏教育》 2018年第3期43-47,共5页
以一节高中英语Project的课型教学为载体,利用文本解读的"4I策略"对文本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对文本的标题、开头、主体和结尾等做了比较分析和评价;在读后活动中,又运用比较筛选的方式设计了读后写作活动,由此提出... 以一节高中英语Project的课型教学为载体,利用文本解读的"4I策略"对文本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对文本的标题、开头、主体和结尾等做了比较分析和评价;在读后活动中,又运用比较筛选的方式设计了读后写作活动,由此提出英语课堂阅读可以从相同体裁的阅读比较、同一文本的内在比较以及不同文本的多元比较这三个视角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阅读 阅读教学 思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质异构的两朵奇葩——《荷花淀》与《哦,香雪》的比较阅读
13
作者 朱菊香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5-26,共2页
孙犁的代表作《荷花淀》和铁凝的成名作《哦,香雪》都属真善美的典范之作,表现了鲜明的时代生活和民族精神,塑造了美好的女性形象,具有诗情画意相交融、语言明丽而清新的艺术特征。两篇小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有诸多可比之处。
关键词 《荷花淀》 比较阅读 同质 民族精神 时代生活 女性形象 诗情画意 艺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的魅力:《风筝》与《我的兄弟》比较阅读
14
作者 王平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4-47,共4页
收入中学语文教材的《风筝》一文,是鲁迅散文集《野草》的篇目之一,写于1925年。此前,鲁迅曾于1919年以“神飞”为笔名发表过该文的雏形《我的兄弟》。二者是同源同构,即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个题材进行创作,形成两个不同文本。
关键词 《我的兄弟》 《风筝》 比较阅读 叙事 中学语文教材 《野草》 散文集 鲁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样的小人物,别样的大精彩——《陈奂生上城》《守财奴》比较阅读
15
作者 田春林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39,共2页
《陈奂生上城》(下文简称《陈》)、《守财奴》(下文简称《守》)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陈奂生的自私狭隘、葛朗台的吝啬贪婪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对比阅读.我们发现,这两篇作品有着众多精彩的相似与相异之处.笔者不... 《陈奂生上城》(下文简称《陈》)、《守财奴》(下文简称《守》)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陈奂生的自私狭隘、葛朗台的吝啬贪婪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对比阅读.我们发现,这两篇作品有着众多精彩的相似与相异之处.笔者不揣浅陋,抛砖引玉,以期大方之家指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奂生上城》 《守财奴》 比较阅读 小人物 中学语文教材 对比阅读 葛朗台 简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源异形,同题异构,同旨异趣——《边城》与《透明的红萝卜》比较阅读
16
作者 杨汉瑜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47,共4页
沈从文的成名作《边城》和莫言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都被选人中学语文教材。虽然这两篇小说都是乡土题材作品,两位作家都是站在“乡下人”的立场上,用民间视角叙写平民大众的“人事哀乐”,但梳理作品的旨趣,我们不难发现两者的... 沈从文的成名作《边城》和莫言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都被选人中学语文教材。虽然这两篇小说都是乡土题材作品,两位作家都是站在“乡下人”的立场上,用民间视角叙写平民大众的“人事哀乐”,但梳理作品的旨趣,我们不难发现两者的迥异个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的红萝卜》 《边城》 比较阅读 同源 中学语文教材 “乡下人” 乡土题材 民间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歌比较阅读在比较什么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茉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年第19期195-195,共1页
结合教学实例,针对诗歌中比较阅读应该比较的内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诗歌 比较阅读 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适、老舍《我的母亲》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玉亭 《语文学刊》 2016年第13期171-172,174,共3页
表现母爱,赞美母爱是永远的主旋律。此次教学设计中选取了同样母爱抒情母题的散文:《我的母亲》(胡适)、《我的母亲》(老舍)。这两篇文章写的都是"母亲",但由于不同的作家,"性情面目,人人各异",所以两篇文章各呈其... 表现母爱,赞美母爱是永远的主旋律。此次教学设计中选取了同样母爱抒情母题的散文:《我的母亲》(胡适)、《我的母亲》(老舍)。这两篇文章写的都是"母亲",但由于不同的作家,"性情面目,人人各异",所以两篇文章各呈其妙,各有风采。具体从篇章主题、写作思路、写作特点三方面进行比较阅读,旨在充分理解文本,让学生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学会在平淡中体验亲情,从而学会怀着感恩的心回报亲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老舍 我的母亲 比较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比较阅读中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哈姆莱特》与《赵氏孤儿》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孟洋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X期62-64,共3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目标”部分提出:“传承中华文化。通过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目标”部分提出:“传承中华文化。通过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理解多样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赵氏孤儿》 《哈姆莱特》 比较阅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 语文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及运用探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茸茸 《教育界》 2021年第1期50-51,共2页
比较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如何深入发掘比较阅读的价值并切实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推动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现实的问题。文章从"相同比较"和"相异比较"两个维度出发,从"人... 比较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如何深入发掘比较阅读的价值并切实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推动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现实的问题。文章从"相同比较"和"相异比较"两个维度出发,从"人物描写比较""景物描写比较""社会生活描写比较"三个层面探究了比较阅读的价值和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阅读 初中语文 价值分析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