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康精神分析中的空间生产实践——差异欲望作为比较社会学研究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余炘伦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6-148,共13页
本文试图以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概念三元组及索雅的第三空间理论重新诠释拉康的精神分析方法,以期构建一套更为立体的比较社会学研究方法,来理解个体(社会成员)的心理认同实作空间、社会生产的物质结构空间,与话语秩序的象征空间是如何... 本文试图以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概念三元组及索雅的第三空间理论重新诠释拉康的精神分析方法,以期构建一套更为立体的比较社会学研究方法,来理解个体(社会成员)的心理认同实作空间、社会生产的物质结构空间,与话语秩序的象征空间是如何交叠共构的。本文阐释了不同社会(民族)交往过程中的“创伤”及差异欲望生产机制,以扩展马克思演化论式的比较社会观;通过揭示社会交换系统中物质生产与话语生产的交换机制,本文反思了当代后结构主义“解构方法”仅专注于象征层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阐述了此方法对当前民族工作的价值:通过考察“欲望”的物质性与其空间生产机制来理解同一社会中的不同群体的不同欲望形式,以建立更有具前瞻性的民族生活空间,让不同民族在同一社会中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康精神分析 空间生产三元组 第三空间 马克思唯物史观 比较社会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历史社会学视野下的“列宁式政党” 列宁《怎么办?》新释 被引量:7
2
作者 应星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86,共31页
本文基于比较历史社会学和组织社会学的视角,在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与俄国革命民粹派、第二国际社会民主党以及中国共产党进行相关比较的意义上,对列宁建党理论的经典著作《怎么办?》作了新的诠释。本文先分析了“灌输”机制在欧洲、俄... 本文基于比较历史社会学和组织社会学的视角,在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与俄国革命民粹派、第二国际社会民主党以及中国共产党进行相关比较的意义上,对列宁建党理论的经典著作《怎么办?》作了新的诠释。本文先分析了“灌输”机制在欧洲、俄国和中国的异同,而后重点解析了《怎么办?》第四章中三个核心的组织问题:通过对比韦伯对职业政治家的分析,阐释了列宁对职业革命家组织的重要性的理解;通过与中共白区工作的比较,突出了列宁提出把精干的组织核心与差序的组织圈层结合起来的意义;通过与俄国革命民粹派及第二国际的比较,展示了列宁关于政党组织的密谋性和集中性思想的渊源及其流变。本文的上述分析为“组织的武器”这一经典的论题赋予了新的理解。文章最后指出了中国社会学在单位和组织研究上从技术性分析走向追根溯源的政治性分析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式政党 比较历史社会学 《怎么办? 组织的武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方社会距离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31
3
作者 卢国显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7-123,共7页
社会距离是人与人之间或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理解与亲密的程度和等级,可分为主观距离、行为距离等。造成距离的原因很多,除了制度很均衡因素以外,还有社会地位差异、文化差异、空间隔离、生物差异等因素。
关键词 西方国家 中国 比较社会学 社会距离 研究综述 社会地位 文化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夙敌”与“世友”——德、法文化与社会历史发展探源
4
作者 许宽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77-783,共7页
德国或法国在某个历史时间段会更加现代一点,但从整体上讲,正是这种相互交替发展的进步才使得两国相互学习互补,使两国间没有一边倒的倾斜现象。这就形成了德法两国巨大优势和两国关系紧密的秘密所在。
关键词 德法关系 社会学比较 工业化 民族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本土性研究的正当性与可行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翟学伟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63-670,共8页
近来,笔者参与过一些国内管理学方面的小型论坛和研讨,感触最深的是主办方与参与者的开放性。尽管这样的开放性未必是管理学研究的主流,但这恰恰说明了一些管理学研究者愿意用开放的心态来倾听和接受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便汲取自己... 近来,笔者参与过一些国内管理学方面的小型论坛和研讨,感触最深的是主办方与参与者的开放性。尽管这样的开放性未必是管理学研究的主流,但这恰恰说明了一些管理学研究者愿意用开放的心态来倾听和接受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便汲取自己所需要的部分。而尤为难能可贵的地方是,这样的姿态还不是普通研究者或学习者,其中还有一些卓有成就的翘楚们。相比较而言,其他学科的学者似乎没有这样的开放胸襟,他们习惯墨守成规,固守于某种理论或方法。如果有人对其理论与方法提出批评,他们往往不是乐于倾听和思考,而是固执己见,排斥异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学研究 本土性 西方科学哲学 国民性研究 儒家思想 文化取向 文化类型 文化深层结构 许烺光 比较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复与《法意》 被引量:4
6
作者 钱林森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4期109-113,共5页
关键词 孟德斯鸠 严复 专制政体 民主政治 《论法的精神》 启蒙思想家 比较社会学 保守主义 个人自由 资产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合:从疏离到结缘——基于差序格局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侯东栋 王晓慧 《西北人口》 CSSCI 2018年第1期51-56,64,共7页
本文将流动人口视为在差序格局环境下成长的能动性个体,研究如何推动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社区并培育社区精神。传统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是农村居民有机互动的生活和价值共同体,这在流动人口身上留有深刻的社会印记。伴随人口流动带来... 本文将流动人口视为在差序格局环境下成长的能动性个体,研究如何推动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社区并培育社区精神。传统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是农村居民有机互动的生活和价值共同体,这在流动人口身上留有深刻的社会印记。伴随人口流动带来差序格局日渐式微,流动人口成为了孤立的原子化个人进入城市。要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培育现代意义的社区精神。故而,要吸收差序格局中的合理内核,从流动人口自身的能动性融入和所处城市社区的主动性关怀出发,推动流动人口和城市社区的有机互动,从疏离到结缘,助力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社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序格局 城市社区 共同体 互动 流动人口 社区精神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潘光旦费孝通社会学思想比较研究”(15BSH00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