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比较成本学说”在我国国内贸易中的应用
- 1
-
-
作者
刘明
-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1988年第1期60-60,共1页
-
文摘
以“比较成本学说”指导我国的国内贸易,既可以使我国的资源得到最优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又可以以发达地区的经济带动不发达地区的经济,提高我国的整体经济效益。“比较成本学说”最早由大卫·李加图提出,他认为国际贸易是由于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产生的。这一学说的最后完成,是赫克歇尔——俄林模式。
-
关键词
比较成本学说
国内贸易
不发达地区
国际贸易
劳动生产率
资源利用率
最优配置
整体经济效益
经济带
生产要素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李加图比较成本学说的几个理论问题
- 2
-
-
作者
凤一鸣
-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32-36,共5页
-
文摘
(一) 按照李加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国际间的商品交换是一国少量劳动和另一国的多量劳动相交换。例如葡萄牙的80个工人一年的劳动产品(葡萄)交换英国的100个工人一年的劳动产品(毛呢)。但这样的交换不是同他竭力论证的劳动价值论、等价交换的原则相违背吗?李加图认为,“支配一个国家中商品相对价值的法则,不能支配两个或更多国家间相互交换的商品的相对价值。”他还进一步指出,等价交换的原则之所以只适用于国内贸易的场合,不适合于国际贸易的场合,其原因就在于。
-
关键词
比较成本学说
商品交换
国际贸易
商品生产者
国内贸易
对外贸易
葡萄牙
利润率
经济发达国家
国内市场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关于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历史源渊和发展演变
- 3
-
-
作者
吴忠观
-
出处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1986年第1期1-8,共8页
-
文摘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是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关于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这个学说从它开始提出,就受到资产阶级经济学广泛的重视,至今仍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就这个学说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的情况,作一简略的介绍和评价。
-
关键词
比较成本学说
发展演变
李嘉图
资产阶级经济学
史源
国际分工
国际贸易
历史渊源
-
分类号
F740
[经济管理]
-
-
题名浅述比较成本学说的科学因素及其积极意义
- 4
-
-
作者
任君兆
-
出处
《理论学刊》
1985年第11期23-24,共2页
-
文摘
比较成本学说是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发展了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而提出的。斯密认为,国际贸易之所以发生,是由于通过国际地域分工使参加交换的双方都可以节省劳动。他举例说,如甲国生产一种商品只需要十小时劳动,但是同一商品在乙国生产则需要十五小时,这时乙国向甲国购买这种商品而不自己生产,将是最有利的。一个国家所出口的商品一定是自己在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生产这种商品所需要的成本绝对地小于其他各国。李嘉图发展了这个观点,认为每个国家都应专门生产它用比较少的成本生产出来的商品,即生产上具有比较有利条件的商品,虽然这种商品的成本的绝对数也可能高于其他国家。他举例说。
-
关键词
比较成本学说
国际贸易
商品
国际分工
李嘉图
生产条件
古典经济学家
绝对优势
劳动
葡萄酒
-
分类号
D2
[政治法律]
C55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对比较成本学说的剖析——五评萨缪尔森《经济学》
- 5
-
-
作者
高鸿业
-
出处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83年第6期58-64,共7页
-
文摘
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主流经济学一般说来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它们在《经济学》中所占有的篇幅大致相当于该书中译本的上、中、下三卷。 在对该书以往的四篇评论中,我们曾顺次对宏观和微观这两个部分加以论述。
-
关键词
比较成本学说
《经济学》
萨缪尔森
主流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资产阶级
中译本
李嘉图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
-
-
题名论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历史局限性与理论局限性
- 6
-
-
作者
何凌天
-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36-41,35,共7页
-
文摘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局面。从理论上进一步认识和阐明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指导理论,是外贸实践提出的迫切要求。近几年来理论界对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对发展我国外贸的现实作用作了各种估价。比较多的看法是,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合理内核就在于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因此,不少同志程度不同地认为,它对发展我国外贸仍有指导意义。本文要论证的观点与此迥然不同: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是背离其劳动价值论的典型一例,它始终是资产阶级开拓海外市场,发展自由贸易的理论武器,具有无可置疑的理论和历史的局限性。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对发展社会主义外贸毫无现实指导意义可言,它的积极意义只存在于经济思想史上;另一方面,只是马克思的对外贸易理论,才对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作了科学的发展。
-
关键词
比较成本学说
李嘉图
劳动价值论
国际贸易
对外贸易
马克思
比较利益
历史局限性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资产阶级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的适用性
- 7
-
-
作者
王建国
-
机构
河南省社科院经济所
-
出处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86年第3期55-59,共5页
-
文摘
李嘉图是处于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发展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提出了著名的比较成本理论。李嘉图认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各国不必生产它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只需生产其占有比较优势的某些产品,然后互相交换就能获得利益。“
-
关键词
比较成本理论
李嘉图
比较优势
国际贸易
比较利益
劳动生产率
区域经济
国际价值
英国工业革命
比较成本学说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
-
-
题名西方国际贸易比较利益理论的发展
- 8
-
-
作者
朱应庚
-
出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3,共3页
-
文摘
西方国际贸易比较利益理论的发展朱应庚由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国际贸易理论也随之发展变化,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全面到比较全面,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更加紧密,而且具有明显的可操作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以后,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关键词
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成本学说
比较利益理论
大卫·李嘉图
生产要素
自由放任政策
自由贸易
国际分工论
重商主义者
葡萄牙
-
分类号
F740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
-
题名从马克思的国际价值学说看我国对外贸易政策
- 9
-
-
作者
陈昭
-
出处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1984年第S1期15-18,共4页
-
文摘
科学的国际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创立的。认真研究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对指导我国对外贸易工作,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对外贸易政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是在批判地吸收和发展了古典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李嘉图认为:具有不同劳动生产率水平的两国通过国际贸易,双方都可以得到节约社会劳动的利益。例如,甲国许多产品的劳动生产率较乙国都处于劣势。
-
关键词
对外贸易政策
马克思
价值学说
国际价值理论
商品的国际价值
劳动耗费
比较成本学说
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
劳动价值论
李嘉图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
-
-
题名区域联合的理论基础
- 10
-
-
作者
刘再兴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学院
-
出处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87年第1期58-63,共6页
-
文摘
区域(城市也是一种区域。从世界范围看,国家也是一种特殊的区域)联合协作,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趋势。时至今日,任何一个国家,不管其社会制度如何、经济发展阶段如何,都不可能生存在“经济真空”之中。孤立于世界发展潮流之外,不可能取得经济的健康增长而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一国范围之内,更不可能靠建立自给自足封闭式的区域经济体系而进入先进地区的行列。从理论上讲,在社会主义国家。
-
关键词
区域联合
地域分工
生产要素
比较成本学说
经济发展阶段
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化大生产
联合协作
国际贸易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国际分工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姚贤镐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出处
《经济科学》
1980年第4期52-56,共5页
-
文摘
本文所讨论的不是要不要发展对外贸易和加强对外经济关系的问题.立国今世,闭关锁国,与世隔绝,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非常有害的.特别是为了加速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更需要利用国际有利条件,发展对外贸易,引进新技术,发展国际经济合作.这些都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在于,是否应该把国际分工作为这些政策的指导原则.目前提出并主张把国际分工作为我国对外经济政策的指导原则的同志,有四点理由: (一)作为国际分工的理论基础的地域分工论和比较成本学说尚有部份道理;(二)按照比较成本学说,交易双方均有利益,不能认为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国家在交易中获得较多的利益就是不等价交换;(三)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是由于它们积极参加了国际分工;(四)
-
关键词
国际分工论
比较成本学说
劳动生产率
对外经济关系
对外贸易
社会主义国家
指导原则
对外经济政策
四个现代化
不等价交换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区域优势产业的选择基准研究
- 12
-
-
作者
唐建
-
机构
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
出处
《企业活力》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2-84,共3页
-
文摘
一、优势产业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长期以来,比较优势理论是解释贸易存在和贸易收益的主导理论。从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到赫克歇尔-俄林理论,都把比较利益看成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之产物。只不过决定成本的因素有不同而已,前者认为是由劳动力所决定的,后者认为是由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决定的。
-
关键词
区域优势产业
选择基准
比较成本学说
比较优势理论
贸易收益
产业理论
生产成本
比较利益
-
分类号
F592.0
[经济管理]
F127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