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基、价值、进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维审思
1
作者 任娟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3-47,共5页
“从何比较”“缘何比较”“何以比较”的问题,是新时代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问题和现实问题。从哲学层面而言,“精神政治”是“可比”的共识;从基本原理层面而言,“个人与社会互动”是“可比”的表现;从实践层面而言,“政治现代... “从何比较”“缘何比较”“何以比较”的问题,是新时代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问题和现实问题。从哲学层面而言,“精神政治”是“可比”的共识;从基本原理层面而言,“个人与社会互动”是“可比”的表现;从实践层面而言,“政治现代化”是“可比”的根据。比较思想政治研究有助于提升受教育者素质、反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汲取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促进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可采取以下策略:坚持问题导向,增进学科引领力;深化研究视角,提升学科解释力;挖掘内外资源,激发学科生长力;拓展研究方法,增强学科整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精神政治 个人与社会互动 政治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性质探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曲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0-134,共5页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科自成立以来,以其与时俱进的思想品格,不断地拓展理论视域,规范研究方法,彰显学术价值,力求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可借鉴性的他者经验。文章通过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性质这一&q...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科自成立以来,以其与时俱进的思想品格,不断地拓展理论视域,规范研究方法,彰显学术价值,力求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可借鉴性的他者经验。文章通过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性质这一"元理论"问题的思想争论与学术争鸣,树立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意识,坚定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根本立场,运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类型学"研究方法,创造真正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思想理论新形态,展现当代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的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自我 类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8
3
作者 栾天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5-140,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经历了萌芽、初探和深化三个发展阶段。我国学者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域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这一研究过程表明,比较思想政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经历了萌芽、初探和深化三个发展阶段。我国学者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域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这一研究过程表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始终与国家意识形态发展、社会转型和文化变迁紧密相关:一是在"他者论域"和"本土困境"的冲突中产生了"自我意识"的强烈彰显;二是采用"归纳的理论化方法"构建了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三是在"实践导向"的影响下发生了由"实证"到"批判"的思维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回顾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视野——关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9
4
作者 高峰 《新视野》 CSSCI 2000年第3期52-54,,56,,共4页
关键词 中国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对话之条件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之前路 被引量:5
5
作者 戴锐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4年第4期10-14,共5页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文化本质在于,它是以宣传教育为中心的政治行动领域的跨文化对话,这种对话既不以达成共识为目标,也不应过度强调文化冲突而将比较止于政治文化鉴识,而是要通过文化理解,从别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设计、理论观点或...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文化本质在于,它是以宣传教育为中心的政治行动领域的跨文化对话,这种对话既不以达成共识为目标,也不应过度强调文化冲突而将比较止于政治文化鉴识,而是要通过文化理解,从别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设计、理论观点或实践做法中发现另一种文化影响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实现其目标的规律或诀窍。这种跨文化对话需要以话语形态上的可沟通性、平等与开放心态、对差异的尊重以及比较主体的价值发现意识、阈限意识作为基本条件。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未来发展必须基于"所指"和"能指"对不同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进行概念清理;必须努力寻求以标准化、本学科化为前提的话语对接,重视历史、文化和宏阔的社会视野,并充分实现与他国的政治社会化、政治传播、社会运动等领域的对话;必须特别关注异质性,并努力实现由"有无"之"是"向规律之"是"的视点转移;必须在全球史与现代性的历史方位上进行对话,并在宽容与党性之间保持适度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对话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理解 政治文化鉴识 政治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在对外人文交流中的角色定位 被引量:1
6
作者 许慎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4-137,共4页
拥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来说,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要求,也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发展态势下找准生长点、走特色人才培养道路的必然选择。在对外人文交流中确立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角色既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拥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来说,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要求,也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发展态势下找准生长点、走特色人才培养道路的必然选择。在对外人文交流中确立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角色既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发展模式的探索。角色要契合对外人文交流的总目标,从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和对外战略的大局出发,按照以我为主、兼收并蓄,讲中国故事、传中国声音,打造国际品牌、提供公共产品三大原则,循序渐进地做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察者与记录员、解说员和舆论监督员、贡献者与引领者,实现从低干预到适度干预最终到积极干预的身份转变,为解决世界性思想政治教育难题提供一种可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对外人文交流 角色 国际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武汉论坛”会议综述
7
作者 阮一帆 唐祎睿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5-96,共2页
2020年10月24日,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全国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武汉论坛"在汉召开。来自武汉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专家学者围绕"... 2020年10月24日,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全国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武汉论坛"在汉召开。来自武汉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专家学者围绕"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基本问题""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论域""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方法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 会议综述 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论坛 研究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学养提升的四个维度
8
作者 王颖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年第1期56-57,90,共3页
提高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的学养和能力,迅速完善专业学术共同体是目前最紧迫的工作。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要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发展的总体趋势;有一个相对熟悉的主攻国度;锁定自己的主攻领域或专题;有一个基本的立足点和主攻... 提高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的学养和能力,迅速完善专业学术共同体是目前最紧迫的工作。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要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发展的总体趋势;有一个相对熟悉的主攻国度;锁定自己的主攻领域或专题;有一个基本的立足点和主攻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 学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四个着力点 被引量:4
9
作者 郗厚军 康秀云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8-72,共5页
学科体系的合理构建对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与定向作用。知识体系、活动体系、组织体系及规训体系构筑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四个着力点。知识体系建构上,要遵循学科知识内在生成的逻辑规律,加强外在知识传播的... 学科体系的合理构建对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与定向作用。知识体系、活动体系、组织体系及规训体系构筑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四个着力点。知识体系建构上,要遵循学科知识内在生成的逻辑规律,加强外在知识传播的载体建设;活动体系建构上,要构建学科研究活动和实践活动的贯通机制,实现比较研究活动中的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接;组织体系建构上,要推动学科的内在建制,加强学科的社会建制;规训体系建构上,要形成专业人才培养制度、设立学术讲座制度及完善学科建设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学科体系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散论 被引量:5
10
作者 秦英君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6期68-73,83,共7页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关于中外文化的比较研究,随着西学的输入早就开始了。比较哲学、比较伦理学、比较政治学等学科的研究,已有相当的规模。这些比较学科的发展,无疑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有着推动和借鉴意义。我...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关于中外文化的比较研究,随着西学的输入早就开始了。比较哲学、比较伦理学、比较政治学等学科的研究,已有相当的规模。这些比较学科的发展,无疑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有着推动和借鉴意义。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内容、方法途径等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通过比较研究,对于世界各国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丰富和发展本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事求是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研究方法,常用的有比较法、调查法、文献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比较研究 当代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特质 被引量:4
11
作者 叶方兴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42,106,107,共7页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亟需在与思想政治教育学之间的内在关联之中揭示其理论特质。“比较”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特质,突出体现为“比较”语境的开放性、“比较”基础的共通性、“比较”内容的多样性。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全...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亟需在与思想政治教育学之间的内在关联之中揭示其理论特质。“比较”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特质,突出体现为“比较”语境的开放性、“比较”基础的共通性、“比较”内容的多样性。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全球化时代文明互鉴的产物,以思想政治教育诸形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诸形态的对比性分析和普遍性提炼,不仅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诸形态之间的相互认知、理解和借鉴,也把握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之道,从根本上为有效解决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存在的思想观念问题提供多元智慧。由此,“比较”不仅构成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特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世界历史进程之中,步入全球对话的学术舞台上的一种理论澄明和自我变革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普遍性 思想政治教育形态 理论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首次“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生平 高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119-120,共2页
全国首次“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综述全国首次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于1995年10月9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首都师范大学管理系受国家教委思政司委托主办了这次会议。全国46所高校的50多位代表参加。国家教委党组成员朱... 全国首次“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综述全国首次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于1995年10月9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首都师范大学管理系受国家教委思政司委托主办了这次会议。全国46所高校的50多位代表参加。国家教委党组成员朱新均、北京市高教局局长林浦生、首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研讨会综述 教育比较研究 专业建设 学科体系 比较文化学 意识形态 专题报告 美国青少年 苏联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四重维度 被引量:1
13
作者 耿春晓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5-168,共4页
近年来,学界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逐渐深化,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做进一步地深度思考和研究。尤其对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之“比较”,需要做进一步的精细化研究。为此,我们要通过对不同国别的思想政治教... 近年来,学界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逐渐深化,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做进一步地深度思考和研究。尤其对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之“比较”,需要做进一步的精细化研究。为此,我们要通过对不同国别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实时观测和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深度思考并不断挖掘不同国别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值”,即挖掘比较的价值;通过对不同学科进行综合性比较,逐步完善并深入研究不同学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级”,即研判比较的层级;通过对不同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比较,区分鉴别不同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性”,即鉴别比较的特性;通过在不同方法的比较运用中,深度挖掘不同方法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域”,即拓展比较的域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不同国别 不同学科 不同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科成立以来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1
14
作者 邢国忠 刘子钰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8-164,共7页
经过30多年的学术积累与沉淀,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研究论域广泛,研究深度凸显,学术团体初具雏形。学界通过深入探究基本问题夯实学科思想根基,基于不同场域、不同主题的视角挖掘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资源,推动... 经过30多年的学术积累与沉淀,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研究论域广泛,研究深度凸显,学术团体初具雏形。学界通过深入探究基本问题夯实学科思想根基,基于不同场域、不同主题的视角挖掘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资源,推动构建完整的学科体系。新时代应通过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加强整体性研究、增强理论现实关注度、创新话语路径推进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实现学科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发展现状 未来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优势:思想政治教育国际比较研究的新命题
15
作者 孙金玉 杨晓慧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29,共7页
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国际比较优势,是应对意识形态博弈的战略选择、坚定“四个自信”的必然要求、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国际比较研究的应有之义。思想政治教育国际比较优势,即我国与其他国家相比较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主要包含主体维度的领导... 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国际比较优势,是应对意识形态博弈的战略选择、坚定“四个自信”的必然要求、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国际比较研究的应有之义。思想政治教育国际比较优势,即我国与其他国家相比较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主要包含主体维度的领导力量比较优势、内容维度的意识形态比较优势、过程维度的实践运行比较优势。解析思想政治教育国际比较优势,需要把握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厘清“名实之辩”背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赖以发生的社会制度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优势 思想政治教育国际比较 文化自信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交流互鉴:关于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若干思考
16
作者 朱逸 王瑕莉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4,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对于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40年形成的通观性比较、异同性比较和评价性比较三个基本研究层次,首先,文明视角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通观性比较...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对于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40年形成的通观性比较、异同性比较和评价性比较三个基本研究层次,首先,文明视角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通观性比较研究的时空界限,拓新了通观性比较研究的问题范畴;其次,文明交流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异同性比较研究的内蕴深度,凸显了异同性比较研究的正确态度;最后,文明互鉴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性比较研究的批判向度,明确了评价性比较研究的价值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交流互鉴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层次 研究深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发展与创新 被引量:9
17
作者 唐克军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年第6期17-21,共5页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分支学科的发展有赖于对其学术成果进行反思。近年来,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取得瞩目的成就,但与成熟研究方法的要求、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要求仍有很大距离。因而需要熟练掌握和运用比较思想政...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分支学科的发展有赖于对其学术成果进行反思。近年来,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取得瞩目的成就,但与成熟研究方法的要求、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要求仍有很大距离。因而需要熟练掌握和运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的研究方法,切实提高研究的思维水平,明确树立研究的宗旨,同时大力推动研究成果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之比较与借鉴 被引量:2
18
作者 孔德生 谢宇格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6-119,共4页
西方公民教育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均具有“政治性”“心理性”和“教育性”三个“一般结构”维度。其中,“政治性”结构的表达是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心理性”与“教育性”是二者之间存在的可连通与可借鉴的“特殊... 西方公民教育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均具有“政治性”“心理性”和“教育性”三个“一般结构”维度。其中,“政治性”结构的表达是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心理性”与“教育性”是二者之间存在的可连通与可借鉴的“特殊结构”维度。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应该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结构表达的基础上,对公民教育中的“心理性”和“教育性”两个“特殊结构”维度进行批判性地吸收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思想的历史梳理及现实批判 被引量:1
19
作者 付安玲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3-168,共6页
西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激发了个体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可预见可操作,但自由权利和价值相对主义的话语逻辑却使其最终陷入了个人主义的泥淖,面临着"个人主义"与"资本政权维护者"双重身... 西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激发了个体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可预见可操作,但自由权利和价值相对主义的话语逻辑却使其最终陷入了个人主义的泥淖,面临着"个人主义"与"资本政权维护者"双重身份的二律背反,沦为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教育;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强调"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作为个体与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但"人的依附关系"的社会形态,使得个体始终依附于社会,而丧失了主体性,最终沦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对此,我们应该积极反思并在批判基础上不断超越,借助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秘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中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 现实的个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