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三省人口流失的结构性与流向特征——基于长时序人口普查数据的区域比较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涛 杨梦 彭荣熙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6-1025,共10页
利用1990—2020年历次全国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本文从结构和比较的视角考察了东北三省人口流失规模、来源和目的地选择的典型特征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东北三省人口流失是始于1990年的长期现象,但人口流失的规模和比例远低... 利用1990—2020年历次全国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本文从结构和比较的视角考察了东北三省人口流失规模、来源和目的地选择的典型特征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东北三省人口流失是始于1990年的长期现象,但人口流失的规模和比例远低于中西部主要人口流出区;持续性的人口减少是人口流入率低、户籍迁出率高、城乡人口同步流出等多种原因造成的,也是东北人口流失的典型地域特征。经济因素是东北和其他省份外流人口目的地选择的共性主导因素;东北外流人口更加重视流入地的医疗卫生服务,近20 a的流出人口年轻化导致该地区对教育资源的偏好性大幅提升,且持续受到区位因素的较大制约,但始终没有明显的气候偏好性。区域吸引力不足的长期性和全面性意味着东北三省在尽力延缓人口流失趋势的同时,还应积极探索人口流失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失 结构解析 迁移空间选择 区域比较研究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概念的形成与合法性问题:基于分类框架的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优 张宇权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9,共12页
大国竞争加速推动了新兴区域概念的崛起与传播,准确把握区域概念的形成及合法性问题成为发展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的现实要求。本文通过梳理、比较多种学科领域对区域概念的理解,建构出以物质主义和理念主义本体论特征“强”“弱”为变量... 大国竞争加速推动了新兴区域概念的崛起与传播,准确把握区域概念的形成及合法性问题成为发展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的现实要求。本文通过梳理、比较多种学科领域对区域概念的理解,建构出以物质主义和理念主义本体论特征“强”“弱”为变量的分类框架,区分出自然-建构型、建构型、自然型和抽象概念型四种类型的区域概念,而不同类型的区域概念也在现实维度表现出显著合法性差异。通过比较“东南欧”与“东南亚”这两个区域概念,进一步揭示反思区域概念对区域国别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在把握区域概念时须深入考察其本体论特征,从而避免陷入西方主导设置的“概念陷阱”,这将有利于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概念 比较区域研究 东南欧 东南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调解机制的语境化理解与区域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董磊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6-61,共6页
对村庄纠纷调解机制的语境化理解和区域比较研究,需要结构化地理解各种村庄现象,形成对村庄的整体性认知,理解调解机制与其他村庄政治社会现象之间的关联;需要选择一个村庄的内生性因素作为视角和切入点,通过它串起不同区域的个案进行... 对村庄纠纷调解机制的语境化理解和区域比较研究,需要结构化地理解各种村庄现象,形成对村庄的整体性认知,理解调解机制与其他村庄政治社会现象之间的关联;需要选择一个村庄的内生性因素作为视角和切入点,通过它串起不同区域的个案进行比较。由此既能加深对个案村庄的理解,又能发现调解机制的区域差异与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 纠纷调解 语境化 区域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区域史研究走向区域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唐力行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4-79,共6页
建国之后的30余年里,我们的史学研究基本上没有摆脱传统史学的路子,将研究集中在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政治精英和重大历史事件上。近20年来,社会史研究在我国蓬勃兴起,学者们以社会史的新视野重新审读历史。研究者的目光开始向下,关... 建国之后的30余年里,我们的史学研究基本上没有摆脱传统史学的路子,将研究集中在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政治精英和重大历史事件上。近20年来,社会史研究在我国蓬勃兴起,学者们以社会史的新视野重新审读历史。研究者的目光开始向下,关注长时段的文化、心态、习俗、信仰、仪式、组织、结构、区域、普通人的生活、地方社会对国家的制衡等等,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审视中国社会史研究的主题,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社会史的研究必然导向区域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史研究 区域研究 区域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视阈中的中国区域慈善史研究——兼评王娟著《近代北京慈善事业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曾桂林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42,共7页
中国慈善史研究是近十年来史学界新兴的关注点之一,区域慈善史也日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王娟所著《近代北京慈善事业研究》在着重考察清末民初北京地区慈善事业总体状况的同时,初步探讨了南北区域之间慈善事业发展的若干异同,为深化中... 中国慈善史研究是近十年来史学界新兴的关注点之一,区域慈善史也日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王娟所著《近代北京慈善事业研究》在着重考察清末民初北京地区慈善事业总体状况的同时,初步探讨了南北区域之间慈善事业发展的若干异同,为深化中国区域慈善史的研究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结合评述该著,本文进一步讨论了中国区域慈善史研究的区域范围界定问题,分析了比较视阈下开展区域慈善史研究须把握的地域特征与基本线索、区域慈善与社会环境、区域慈善与国家救济、区域与区域及整体等四个方面的关系,并尝试提出了若干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区域慈善史 区域比较研究 理论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教育研究”:日本特色比较教育学方法论的创生——基于“日本比较教育学会纪要”所刊登论文的考察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德伟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18,共16页
通过考察"日本比较教育学会纪要"所刊登的研究比较教育学原理与方法论方面问题的论文可以发现,"区域教育研究"可以构成有日本特色的比较教育学方法论。日本"区域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创生过程大致经历了以... 通过考察"日本比较教育学会纪要"所刊登的研究比较教育学原理与方法论方面问题的论文可以发现,"区域教育研究"可以构成有日本特色的比较教育学方法论。日本"区域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创生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萌生"阶段,自1975年《纪要》创刊至80年代末;第二个阶段是"自觉"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第三个阶段是"形成"阶段,自1999年到现在。这三个阶段又可以分别称之为"比较教育学中的区域研究"阶段、"教育的区域研究"阶段和"区域教育研究"阶段,贯穿各阶段全程的是不断强化教育的"区域研究"。"区域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创生使日本的比较教育学研究逐步摆脱了"外国教育研究"范式的束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比较教育学会纪要 日本特色比较教育学方法论 比较教育学中的区域研究 教育的区域研究 区域教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比较教育学家马越彻教授的区域教育研究思想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德伟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2,共20页
马越彻教授是当代日本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他建立了一个有自己特色的比较教育学理论体系,区域教育研究思想是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马越教授从20世纪90年代日本比较教育研究的现状出发,批判日本传统的"外国教育研究"范式,... 马越彻教授是当代日本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他建立了一个有自己特色的比较教育学理论体系,区域教育研究思想是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马越教授从20世纪90年代日本比较教育研究的现状出发,批判日本传统的"外国教育研究"范式,指摘日本的亚洲教育研究在方法论上存在的问题,运用"区域研究"理论及人类学相关理论,提倡充实和强化"教育的区域研究",主张将"区域研究"的方法论引入比较教育研究之中,论述了如何开展"教育的‘区域研究’"和"‘区域研究’与比较教育学的关系"等重大问题,从而提出了关于区域教育研究的一系列理论观点,建构了有自己特色的比较教育学方法论——"三阶段、五步骤"理论。马越教授倡导区域教育研究思想,特别是建构比较教育学方法论,对于日本的比较教育学理论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越彻教授 外国教育研究 教育的“区域研究 区域研究”与比较教育学的关系 “三阶段、五步骤”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