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结构偏离度与比较劳动生产率协同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孙晴 韩平 丁莹莹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9-133,共5页
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结构间的协同性是衡量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文章从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结构偏离度和比较劳动生产率三个维度,对两者的协同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次产业就业弹性均呈现不同特征,第三产业对就业的拉动作... 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结构间的协同性是衡量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文章从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结构偏离度和比较劳动生产率三个维度,对两者的协同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次产业就业弹性均呈现不同特征,第三产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效果最为显著;一、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间不均衡性较为突出;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同期全国水平略占优势,第三产业对劳动力吸纳能力最强,协调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就业弹性 结构偏离度 比较劳动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比较劳动生产率视角的吉林省产业结构分析——长吉图开放先导区战略下的政策建议 被引量:4
2
作者 周学智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2010年第9期118-121,共4页
三次产业各自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及劳动力比重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产业结构演进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从比较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考察吉林省近30年的产业演进状况及当前的产业结构现况。笔者认为:相对于全国而言,吉林省的三次产业结构调整... 三次产业各自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及劳动力比重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产业结构演进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从比较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考察吉林省近30年的产业演进状况及当前的产业结构现况。笔者认为:相对于全国而言,吉林省的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速度较慢。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较低,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较高,尽管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相对合理,但总量偏小。建议在"长吉图开放先导区"的建设中,抓住机遇促进吉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产业 比较劳动生产率 长吉图开放先导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三次产业劳动力吸纳的区域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敏琴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3-135,共3页
工业化中后期的江苏省面临着来自于省际间流动的各类劳动力消化的压力与农业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压力。如何有效疏导规模庞大的人口大军,同时又能利用这一宝贵的劳动力资源,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战略与区域发展规划是十分必要的。论文以产... 工业化中后期的江苏省面临着来自于省际间流动的各类劳动力消化的压力与农业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压力。如何有效疏导规模庞大的人口大军,同时又能利用这一宝贵的劳动力资源,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战略与区域发展规划是十分必要的。论文以产业为劳动力吸纳载体,利用江苏统计年鉴2002-2012年相关数据,选取所有县市的劳动力吸纳总量、劳动生产率、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产业就业弹性4个指标,以系统学方法揭示了江苏各县市在三次产业中的劳动力吸纳能力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产业 劳动力吸纳 劳动生产率 比较劳动生产率 就业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长三角区域产业差异及产业梯度系数比较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慧 刘志迎 周彬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3-27,共5页
产业梯度是区域经济水平差别衡量的重要标准,而产业转移的前提就是区域间存在产业梯度。产业梯度存在于国家之间和地区之间。本文探讨了泛长三角区域四省一市的产业差别和产业梯度系数。实证表明,皖赣和沪苏浙存在发展差距和产业层次上... 产业梯度是区域经济水平差别衡量的重要标准,而产业转移的前提就是区域间存在产业梯度。产业梯度存在于国家之间和地区之间。本文探讨了泛长三角区域四省一市的产业差别和产业梯度系数。实证表明,皖赣和沪苏浙存在发展差距和产业层次上的等级差别,双方存在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区位商 比较劳动生产率 产业梯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两国产业结构发展状况比较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淑茹 徐丽丽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1-48,共8页
一国经济发展不仅表现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还必定会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本文以美国的产业结构作为对比参照系,将中国的产业结构体系与之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两国的产业结构发展状况,总结出中国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但是比重... 一国经济发展不仅表现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还必定会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本文以美国的产业结构作为对比参照系,将中国的产业结构体系与之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两国的产业结构发展状况,总结出中国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但是比重和结构偏离度仍然偏高;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上升趋势缓慢,制造业处在价值链底端;第三产业比重偏小、内部结构发展不完善等问题。进而提出继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村人口教育水平;加速第二产业调整,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大科技研发的投资力度;坚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完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GDP 结构偏离度 比较劳动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广东工业产业结构的竞争力——兼与浙、苏、鲁三省的横向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陈雪梅 姜鹏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4-39,共6页
 广东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在90年代初传统轻工业的领头发展后,正在向重工业化、高度化和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变。与浙江、江苏和山东相比较,从产出结构角度看,广东的工业产业结构是很有竞争力的;从比较劳动率水平和增加值结构的角度看,又表...  广东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在90年代初传统轻工业的领头发展后,正在向重工业化、高度化和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变。与浙江、江苏和山东相比较,从产出结构角度看,广东的工业产业结构是很有竞争力的;从比较劳动率水平和增加值结构的角度看,又表现出比较严重的竞争力问题。因此,广东应当鼓励企业重视研发,提升传统产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劳动生产率 产业结构 增加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的区域差异研究——对上海、安徽、重庆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肖昕茹 《西部论坛》 2013年第3期83-90,共8页
选择上海、安徽、重庆作为东、中、西部的典型代表,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就业弹性测度三个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的第一产业仍然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亟待转移,虽然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越高... 选择上海、安徽、重庆作为东、中、西部的典型代表,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就业弹性测度三个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的第一产业仍然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亟待转移,虽然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越高的地区第一产业产值与就业结构越均衡,但其比较劳动生产率也越低;上海第二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趋近饱和,而安徽和重庆第二产业仍然具有较大的就业吸纳能力;上海第三产业的就业促进作用有限,而安徽和重庆具有较大的潜力。因此,东部地区必须依托科技创新的力量,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劳动力转移,进而提高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中西部地区则应充分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积极接纳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提高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 就业弹性 结构偏离度 比较劳动生产率 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比较利益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武翠芳 辛祥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12727-12728,12738,共3页
[目的]探明城乡之间比较利益的差异。[方法]通过计算城乡比较利益的指标,即比较劳动生产率和比较资本生产率,来分析城乡之间比较利益的差异。[结果]结果表明,农村比较劳动生产率低于城市,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合理的;但农村比较资本... [目的]探明城乡之间比较利益的差异。[方法]通过计算城乡比较利益的指标,即比较劳动生产率和比较资本生产率,来分析城乡之间比较利益的差异。[结果]结果表明,农村比较劳动生产率低于城市,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合理的;但农村比较资本生产率,即农村资本的比较利益明显高于城市。[结论]资金应该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流向农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利益 比较劳动生产率 比较资本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劳动参与率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蒲海珍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38-139,共2页
劳动力在经典的投入产出分析中,和资本并列为两大要素生产活动的重要投入要素。自全面开放经济以来,我国一直凭借劳动力资源、外向型经济获取财富的模式伴随着世界经济周期性疲软将无法延续,提高比较劳动生产率是唯一的出路。劳动参与... 劳动力在经典的投入产出分析中,和资本并列为两大要素生产活动的重要投入要素。自全面开放经济以来,我国一直凭借劳动力资源、外向型经济获取财富的模式伴随着世界经济周期性疲软将无法延续,提高比较劳动生产率是唯一的出路。劳动参与率过高是劳动力、资本资源浪费问题的关键,排除劳动效率低的本质原因,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得出影响劳动参与率的结构变量是第三产业产值和城镇失业率,并对河南省2005-2008年间的数据变量进行灰色回归,进而提出第三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和产业内部良性竞争是解决产业劳动力配置优化的关键。研究结论为河南省结构性失业和产业结构升级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劳动生产率 劳动参与率 投资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的比较利益与农业问题的本质
10
作者 陈良彪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91-95,共5页
农业比较利益低是一条客观规律。农业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发生自然的收缩。但它的收缩不可能到达承担不了其他产业发展的状态。所以,对农业的耽心以及对农业的保护都是主观的,毫无意义的。听任农业份额的下降并非经济发展战略的失败,而... 农业比较利益低是一条客观规律。农业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发生自然的收缩。但它的收缩不可能到达承担不了其他产业发展的状态。所以,对农业的耽心以及对农业的保护都是主观的,毫无意义的。听任农业份额的下降并非经济发展战略的失败,而恰恰是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比较利益 农业问题 比较劳动生产率 农业比较利益 资本生产率 生产要素 新产业 资料来源 国民经济结构 份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劳动力在产业间和区位间的流动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鹤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47-53,共7页
为客观描述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换的特征,在综合分析了需求、生产和贸易结构的中长期变化特征之后,我们沿用结构分析方法对劳动力的流动性命题进行了实征分析。研究是围绕两个中心环节展开的;1、中国不同省区的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 为客观描述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换的特征,在综合分析了需求、生产和贸易结构的中长期变化特征之后,我们沿用结构分析方法对劳动力的流动性命题进行了实征分析。研究是围绕两个中心环节展开的;1、中国不同省区的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和不同地区之间流动的客观描述。虽然人们多次谈论这个问题,但至今没有看到能给人以明确印象的统计。分析,因此有必要搞清楚基本情况,2、劳动力流动的特征和不同地区的差异,这是对中国劳动力流动现状的进一步刻画,它具有广泛的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劳动力转移 中国劳动 比较劳动生产率 不同地区 三次产业 产业结构变动 农业劳动 产业结构变化 产业结构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比较利益的几个理论问题初探
12
作者 郭翔宇 张高成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8-42,共5页
近年来,农业比较利益偏低作为影响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被经常提及,但对它的研究只偏重于现象分析上,系统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因此,本文拟就农业比较利益的定义、特征、功能、评价指标等基本理论问题做一初... 近年来,农业比较利益偏低作为影响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被经常提及,但对它的研究只偏重于现象分析上,系统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因此,本文拟就农业比较利益的定义、特征、功能、评价指标等基本理论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比较利益偏低 非农产业 农业生产 评价指标 农业产品 农业经济效益 比较劳动生产率 粮食作物 经济利益 种植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结构变革与农业劳动力转移
13
作者 刘汉荣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转移 剩余劳动 结构变革 非农产业 比较劳动生产率 农业劳动生产率 城市化水平 第三次产业 结构转换 经济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农业生产结构现代化战略探讨
14
作者 钟文菁 杜道洪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1期91-96,共6页
广东农业生产结构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剧烈变动,突破了长期存在的“以粮为纲”的传统农业格局,形成比较合理的生产结构.下表反映了广东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动情况,到1990年种... 广东农业生产结构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剧烈变动,突破了长期存在的“以粮为纲”的传统农业格局,形成比较合理的生产结构.下表反映了广东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动情况,到1990年种植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低于50%.其结构变化值,1949—1978年29年变化只有19.2,而1978—1990年12年变化却有37.8,说明了改革开放期间结构的剧烈变动.在这一变动过程中,农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亦由1978年的68.4%降至1990年的46.1%,农业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动力的比重由93.7%降至67.7%,分别降了22.3和26个百分点,反映出在农业稳步增长的同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下降的客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结构 广东农业 现代化战略 农业劳动 粮食 种植业 非农产业 比较劳动生产率 饲料作物 土地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合理度及其变化的主要决定因素
15
作者 韩明希 王荣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6期1-6,共6页
本文对农业劳动力转移合理度的科学涵义、衡量标准和表现作了新的界定,并对其变化的主要决定因素进行了深刻论证。
关键词 非农产业 农业劳动力转移 合理度 农业剩余劳动 决定因素 农业劳动生产率 比较劳动生产率 工农业发展 国民收入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统计数字看劳动力流动
16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20-22,共3页
从统计数字看劳动力流动湖北省统计局人口就业处劳动力的流动直接关系到劳动力和劳动资料这两大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程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从总体上把握劳动力流动的方向、... 从统计数字看劳动力流动湖北省统计局人口就业处劳动力的流动直接关系到劳动力和劳动资料这两大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程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从总体上把握劳动力流动的方向、速度和规模并揭示其一般规律,正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流动 比较劳动生产率 统计数字 非公有制单位 湖北省 农村劳动 城镇职工 第三产业 流出总量 三次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援藏”进程中西藏体育产业结构综合定量与优化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赵富学 程传银 格桑卓玛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0-47,共8页
国家实施"体育援藏"政策,目的在于推动西藏体育产业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以2012—2014年西藏体育产业领域的相关数据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运用专业化率、结构多样化指数、比较劳动生产率等经济学... 国家实施"体育援藏"政策,目的在于推动西藏体育产业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以2012—2014年西藏体育产业领域的相关数据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运用专业化率、结构多样化指数、比较劳动生产率等经济学分析工具,对西藏体育产业结构的整体变化情况进行综合定量分析。提出要科学规划西藏体育产业的未来布局、加强与施援省份的合作、发展具有西藏地域资源优势的特色体育产业、探索西藏体育产业自行发展路径、引领西藏体育产业快速升级等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策略,促进西藏体育产业结构协调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援藏 体育产业结构 专业化率 比较劳动生产率 综合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23
18
作者 王少国 刘欢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5-90,共6页
本文基于1978~2012年的相关数据对北京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否相协调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产业结构变化促进了就业增长,但较产业结构的变动而言,就业结构的变动存在滞后性。最后提出可以通过调整产业... 本文基于1978~2012年的相关数据对北京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否相协调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产业结构变化促进了就业增长,但较产业结构的变动而言,就业结构的变动存在滞后性。最后提出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等途径来促进北京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比较劳动生产率 结构偏离度 就业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产业结构效益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3
19
作者 刘月兰 李豫新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1-74,78,共5页
采用比较劳动生产率、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和偏离-份额分析模型,从不同角度分析1978-2007年新疆产业结构效益。结果显示:新疆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较大,除第二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较高外,其他产业较小;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大,产值结... 采用比较劳动生产率、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和偏离-份额分析模型,从不同角度分析1978-2007年新疆产业结构效益。结果显示:新疆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较大,除第二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较高外,其他产业较小;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大,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极不对称;三次产业均为全国性增长产业,西部大开发以来产业竞争能力有所增强;但区域衰退及夕阳产业的比重过大,产业结构层次低、效益较差,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效益 比较劳动生产率 偏离-份额模型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产业结构的评价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陈立泰 张祖妞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15-117,共3页
文章主要借助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偏离度以及产业结构变动速度K值系数,分析了重庆市产业结构现状,并实证分析产业结构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结合产业结构相关理论提出了重庆市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重庆市 比较劳动生产率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