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修辞学视角下汉语论说文段落修辞的特殊性研究——基于教材和作文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东虹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3-17,共15页
传统对比修辞学研究把英语修辞作为典范,强调英语修辞地位高于非英语修辞,因而遭到学者们的普遍反对。有些西方学者虽然认为汉英修辞模式具有同等地位,但在其试图为汉语语篇修辞地位辩护的过程中,往往片面强调两种修辞模式趋同,而忽略... 传统对比修辞学研究把英语修辞作为典范,强调英语修辞地位高于非英语修辞,因而遭到学者们的普遍反对。有些西方学者虽然认为汉英修辞模式具有同等地位,但在其试图为汉语语篇修辞地位辩护的过程中,往往片面强调两种修辞模式趋同,而忽略了汉语特有的修辞特征。本文从比较修辞学视角出发,对汉语段落的修辞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我国初、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段落写作指南和学生汉语论说文作文中的段落。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中学语文教材中没有包含系统的段落写作理论及指南;汉语作文中的"主题句"不同于英语,段落多为非归纳演绎式,且运用了较多的情感化语言。由此,本文认为,当今汉语论说文写作仍然具有特殊性,其修辞范式并未与英语相接近。提高汉语的修辞地位不能依靠强调其与英语修辞的相似性,应该正视两者之间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修辞学 汉语修辞 论说文写作 修辞模式 英语写作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修辞学纵横谈——兼论比较修辞学的对象与任务
2
作者 王长春 《外语研究》 1988年第1期54-60,66,共8页
(一)中西修辞学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我国“修辞”二字,最早见于《易·文言》:“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著述勃兴,便有许多对修辞的论述。例如老子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一)中西修辞学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我国“修辞”二字,最早见于《易·文言》:“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著述勃兴,便有许多对修辞的论述。例如老子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言不辩,辩言不善”,明确地表达了他的反对多言、辩言和美言的修辞观点。孔子提出“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修辞学 修辞立其诚 比较修辞学 文体学 发展历史 中西修辞学 修辞学 汉语修辞学 郑子瑜 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与连接:邀请修辞与中国古典修辞思想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克 刘娇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91,共9页
西方传统竞争性、二元性、转变型修辞难以完全合理阐释人类的言语交际行为,一种推崇多样性、关系性、自决性的邀请修辞值得提倡。它所构成的独特观念来源于女性主义价值观,与中国古典修辞思想也有一定的关联。本文通过梳理儒家和道家思... 西方传统竞争性、二元性、转变型修辞难以完全合理阐释人类的言语交际行为,一种推崇多样性、关系性、自决性的邀请修辞值得提倡。它所构成的独特观念来源于女性主义价值观,与中国古典修辞思想也有一定的关联。本文通过梳理儒家和道家思想中的本体论、价值论、知识论三个元理论假设,结合古典修辞文本的哲学诠释,探寻中国古典修辞实践与邀请修辞价值原则重叠的话语印迹,挖掘邀请修辞与中国古典修辞思想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两者在多样性与关系性这两个元理论上同频共振。本研究对推动中西修辞的交流互鉴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邀请修辞 中国古典修辞 元理论基础 比较修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