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贸易条件恶化与经济持续增长并存的原因——基于比较优势动态化的视角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海余 吴金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8-103,共6页
通过引入价格贸易条件的一般均衡模型,对我国实施比较优势战略过程中出现的价格贸易条件恶化与经济持续增长并存的矛盾现象进行模型解释和因素分析。模型结果证明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从事专业化生产的人口增加时,即... 通过引入价格贸易条件的一般均衡模型,对我国实施比较优势战略过程中出现的价格贸易条件恶化与经济持续增长并存的矛盾现象进行模型解释和因素分析。模型结果证明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从事专业化生产的人口增加时,即有可能同时出现贸易条件的恶化与该国福利的增加。文章试图以此证明我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并没有影响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在总体上的快速增长。并指出我国应坚持比较优势战略,在发挥要素禀赋优势的同时,推进技术进步,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条件 经济增长 比较优势动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替代、技术进步与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动态化 被引量:10
2
作者 郑猛 杨先明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8,共18页
将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动态化与要素替代和技术进步联系起来,以探析要素替代增长效应的内在传导机制。选取2001—2014年中国制造业29个行业为研究样本,通过理论分析及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要素替代弹性的提高通过加快资本积累速度实现... 将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动态化与要素替代和技术进步联系起来,以探析要素替代增长效应的内在传导机制。选取2001—2014年中国制造业29个行业为研究样本,通过理论分析及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要素替代弹性的提高通过加快资本积累速度实现比较优势动态化的转变;自主创新和技术模仿型技术进步是实现比较优势动态转变的两条有效途径;自主创新和技术模仿型技术进步对比较优势动态化的边际效应存在相互替代。上述结论在考虑内生性、稳健性问题后依然可靠。因此,未来中国制造业应重点关注要素替代的资本积累效应以及提高技术进步向生产率转化程度,通过进一步优化要素资源配置以及选择适宜技术进步路径更快实现比较优势动态化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劳动要素替代 技术进步 中国制造业 比较优势动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地市场效应、比较优势动态化与地方中枢型产业的选择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娅 吴虹丽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4-125,共12页
空间经济学理论表明,基于市场规模的产业本地市场效是新的比较优势的源泉。从产业本地市场效应角度考察我国区域间产业发展,利用《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测算中国不同区域和不同产业的本地市场效应大小,即"超常需求"的大小,... 空间经济学理论表明,基于市场规模的产业本地市场效是新的比较优势的源泉。从产业本地市场效应角度考察我国区域间产业发展,利用《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测算中国不同区域和不同产业的本地市场效应大小,即"超常需求"的大小,发现伴随规模经济的"本地市场效应"可以较好地解释我国产业空间结构的现象。根据产业本地市场效应,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培育主要产业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途径之一,是未来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地市场效应 比较优势动态化 中枢型产业 引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现阶段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绩效的观察与判断——基于比较优势动态化视角的分析
4
作者 蒋满元 《现代经济探讨》 2007年第2期84-87,共4页
在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绩效进行分析与判断时,不仅要重视投入要素推动的作用,而且还要注意以开放型为特色的二元经济结构的改变、要素市场供给关系的改善、最终需求拉动的力量在其中的影响。为能在全球的范围内更进一步地调整与优化对资... 在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绩效进行分析与判断时,不仅要重视投入要素推动的作用,而且还要注意以开放型为特色的二元经济结构的改变、要素市场供给关系的改善、最终需求拉动的力量在其中的影响。为能在全球的范围内更进一步地调整与优化对资源的配置,现阶段基于比较优势动态原则,有必要做好避免落入分工陷阱、远离贫困化增长、在裂变的世界中寻找创新的和能有效介入国际分工的模式与机遇等方面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优势动态化 经济结构调整 分工陷阱 贫困化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能力、比较优势与经济转型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海滨 杨先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8-82,共5页
经济转型国家在发展进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是,这种比较优势随着经济全球化扩张而变得不确定。其原因在于,开放条件下比较优势的形成不只是要素的简单聚集,而更多来源于国家的内生性能力。我国在技术上属于后发国家,在经济上... 经济转型国家在发展进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是,这种比较优势随着经济全球化扩张而变得不确定。其原因在于,开放条件下比较优势的形成不只是要素的简单聚集,而更多来源于国家的内生性能力。我国在技术上属于后发国家,在经济上正处于转型期,如何通过实施符合我国比较优势的经济发展战略来提升国家能力,就成为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能力 比较优势动态化 经济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制约与长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赵鑫铖 杨先明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6-105,共10页
自然资源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正日益凸显,而比较优势的动态转换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和规避资源制约的有效途径。本文在罗默(2003)和索伦森与惠特—雅各布森(2012)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将生产过程中最为重要的3种自然资源水、土地和... 自然资源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正日益凸显,而比较优势的动态转换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和规避资源制约的有效途径。本文在罗默(2003)和索伦森与惠特—雅各布森(2012)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将生产过程中最为重要的3种自然资源水、土地和能源纳入模型考虑,考察自然资源约束对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现阶段自然资源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很显著:由于能源、水和土地不能与劳动力以相同的速度增长(即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资源约束),使得中国经济增长率每年比没有资源约束的情况要降低5.25%。因此,在丧失资源比较优势的情况下,维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可行途径就是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制约 经济增长 比较优势动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