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代谢组学解析3种中国东北苹果代谢物特征
1
作者 田永涛 刘焰 +3 位作者 滕宇 王歆然 洪利亚 王文蜀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4-207,共14页
本研究以红富士苹果为对照,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的非靶向代谢组学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解析3种东北产苹果(塞外红、K9、龙丰)果皮、果肉的代谢物组成及差异,以探究3种东北产苹果果实代谢组轮廓及特征性成分。结... 本研究以红富士苹果为对照,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的非靶向代谢组学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解析3种东北产苹果(塞外红、K9、龙丰)果皮、果肉的代谢物组成及差异,以探究3种东北产苹果果实代谢组轮廓及特征性成分。结果表明,4种苹果果皮、果肉中共检测到239种代谢物,分属酚类(种类数量占比为48.95%,后同)、糖类(15.06%)、萜类(13.81%)、维生素及脂肪酸(11.72%)、氨基酸类(7.11%)和核苷酸类(3.35%)。3种东北产苹果与红富士苹果果皮或果肉相同部位的代谢物数量、种类及代谢通路途径相近,表明4种苹果具有类似品质特征。4种苹果的代谢物相对含量具有差异,主成分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果皮、果肉各为一类,果皮或果肉相同部位在各组间明显分离,表明4种苹果果皮、果肉代谢物组成存在差异。塞外红vs红富士苹果果皮、果肉的特征差异代谢物分别为19、10个,K9 vs红富士苹果果皮、果肉的特征差异代谢物分别为22、16个,龙丰vs红富士特征差异代谢物分别为31、20个,龙丰与红富士苹果的果皮、果肉代谢物差异相较更大;塞外红vs K9的果皮、果肉间特征差异代谢物均为22个,塞外红vs龙丰果皮、果肉间特征差异代谢物均为21个,K9 vs龙丰的果皮、果肉间特征差异代谢物分别为31、15个。酚类是4种苹果果皮、果肉特征差异代谢物的主要组分,其中表儿茶素及其低聚体等黄烷醇在塞外红苹果中丰度最高,槲皮素糖苷等黄酮醇在K9苹果中丰度最高,绿原酸、新绿原酸等酚酸在龙丰苹果中丰度最高,可能分别是其特征代谢物和品种差异关键代谢物。研究结果揭示了3种东北产苹果代谢组特征,可为其现代精准开发及我国苹果种质资源培育改良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外红苹果 K9苹果 龙丰苹果 比较代谢组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代谢组学揭示琥珀古植物源指纹图谱
2
作者 余静 苏小朋 +4 位作者 石兆彤 李妍 王朝文 朱书奎 王雅玫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4年第S01期77-80,共4页
琥珀中的甾萜化合物是高等植物分泌的次生代谢物^([1])。因不同植物分泌出的次生代谢物不同,这些丰富的甾萜化合物可作为解译琥珀古植物来源的化学指纹^([2])。但是,现有关于琥珀或树脂化石的化学分类难以区分出琥珀古植物来源的种属,... 琥珀中的甾萜化合物是高等植物分泌的次生代谢物^([1])。因不同植物分泌出的次生代谢物不同,这些丰富的甾萜化合物可作为解译琥珀古植物来源的化学指纹^([2])。但是,现有关于琥珀或树脂化石的化学分类难以区分出琥珀古植物来源的种属,甚至较为粗略层次的分类指标(如生物分类系统中的门、科等)都未见系统研究^([3-6])。本研究借用了生物化学领域中常用的比较代谢组学研究思路^([7-8]),以顶空固相微萃取与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为技术手段,系统分析了来自古裸子植物(始新世柏科、白垩纪南洋杉科)和古被子植物(中新世龙脑香料、中新世豆科植物)琥珀中的甾萜化合物^([9]),鉴定的次生代谢物包括83种单萜、186种倍半萜、84种二萜和43种正构烷烃。通过保留指数校正及与国际标准NIST质谱数据库比对,明确了其中大部分次生代谢物的结构及其化学名称。在化学分类前,我们先测试了样品的镜质体反射率和最大热解峰温(T_(max)),证明本文选取的四类琥珀样品具有非常相似的热成熟度;再利用多元统计法从鉴定的396种甾萜化合物中提取出了四条琥珀古植物来源分类标准:(1)根据单萜和二萜的相对含量可区分裸子植物琥珀和被子植物琥珀;(2)10种化学分类标志物可用于区分出两种裸子植物琥珀,包括柏科和南洋杉科;(3)被子植物琥珀中,豆科琥珀和龙脑香料的化学超类存在差异,豆科琥珀的主要成分是倍半萜和二萜,而龙脑香料的主要成分是单萜和倍半萜;(4)其它特殊的化学成分可将豆科琥珀的古植物源鉴定到属级别(Hymenaea mexicana and Hymenaea protera)。由于古植物次生代谢物成分是由植物的基因组控制,本文揭示的化学分类标志具备遗传基础[10-12],研究结果全面建立了古树脂植物次生代谢物数据库,为古植物及古环境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 甾萜化合物 分类标志 比较代谢组学 古植物来源 古树脂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代谢组学揭示不同生长期筇竹笋的代谢物差异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卫华 杨晓琴 +5 位作者 桑正林 杨顺强 赵平 刘云 朱国磊 叶夏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37-244,共8页
为探究筇竹笋在生长过程中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和阶段特异性,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对2个不同生长期出土高度分别为10 cm和25 cm的筇竹鲜笋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生长期的筇竹笋样本共鉴定出13类875个... 为探究筇竹笋在生长过程中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和阶段特异性,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对2个不同生长期出土高度分别为10 cm和25 cm的筇竹鲜笋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生长期的筇竹笋样本共鉴定出13类875个代谢物,其中糖及醇类、黄酮类等成分的相对含量在生长期为25 cm样本中明显上升。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个不同生长期的筇竹笋代谢物存在明显阶段特异性,生长期10 cm与25 cm的筇竹笋共存在283个显著差异代谢物,其中102个代谢物被注释到82条代谢通路中。通过综合分析得出,20种竹笋主要营养成分在2个不同生长期的笋中无显著差异,而与口感风味、活性功能有关的代谢物在生长期为25 cm的样本中相对含量更高,且25 cm筇竹笋样本中苦味因子相对含量更低。因此与生长期为10 cm的筇竹笋相比,生长期为25 cm的筇竹笋综合经济价值更高,可能是更加适合的采收规格。本研究结果可为筇竹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筇竹笋 不同生长期 比较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