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代谢组学解析3种中国东北苹果代谢物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田永涛 刘焰 +3 位作者 滕宇 王歆然 洪利亚 王文蜀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4-207,共14页
本研究以红富士苹果为对照,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的非靶向代谢组学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解析3种东北产苹果(塞外红、K9、龙丰)果皮、果肉的代谢物组成及差异,以探究3种东北产苹果果实代谢组轮廓及特征性成分。结... 本研究以红富士苹果为对照,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的非靶向代谢组学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解析3种东北产苹果(塞外红、K9、龙丰)果皮、果肉的代谢物组成及差异,以探究3种东北产苹果果实代谢组轮廓及特征性成分。结果表明,4种苹果果皮、果肉中共检测到239种代谢物,分属酚类(种类数量占比为48.95%,后同)、糖类(15.06%)、萜类(13.81%)、维生素及脂肪酸(11.72%)、氨基酸类(7.11%)和核苷酸类(3.35%)。3种东北产苹果与红富士苹果果皮或果肉相同部位的代谢物数量、种类及代谢通路途径相近,表明4种苹果具有类似品质特征。4种苹果的代谢物相对含量具有差异,主成分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果皮、果肉各为一类,果皮或果肉相同部位在各组间明显分离,表明4种苹果果皮、果肉代谢物组成存在差异。塞外红vs红富士苹果果皮、果肉的特征差异代谢物分别为19、10个,K9 vs红富士苹果果皮、果肉的特征差异代谢物分别为22、16个,龙丰vs红富士特征差异代谢物分别为31、20个,龙丰与红富士苹果的果皮、果肉代谢物差异相较更大;塞外红vs K9的果皮、果肉间特征差异代谢物均为22个,塞外红vs龙丰果皮、果肉间特征差异代谢物均为21个,K9 vs龙丰的果皮、果肉间特征差异代谢物分别为31、15个。酚类是4种苹果果皮、果肉特征差异代谢物的主要组分,其中表儿茶素及其低聚体等黄烷醇在塞外红苹果中丰度最高,槲皮素糖苷等黄酮醇在K9苹果中丰度最高,绿原酸、新绿原酸等酚酸在龙丰苹果中丰度最高,可能分别是其特征代谢物和品种差异关键代谢物。研究结果揭示了3种东北产苹果代谢组特征,可为其现代精准开发及我国苹果种质资源培育改良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外红苹果 K9苹果 龙丰苹果 比较代谢组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代谢组学揭示不同生长期筇竹笋的代谢物差异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卫华 杨晓琴 +5 位作者 桑正林 杨顺强 赵平 刘云 朱国磊 叶夏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37-244,共8页
为探究筇竹笋在生长过程中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和阶段特异性,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对2个不同生长期出土高度分别为10 cm和25 cm的筇竹鲜笋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生长期的筇竹笋样本共鉴定出13类875个... 为探究筇竹笋在生长过程中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和阶段特异性,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对2个不同生长期出土高度分别为10 cm和25 cm的筇竹鲜笋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生长期的筇竹笋样本共鉴定出13类875个代谢物,其中糖及醇类、黄酮类等成分的相对含量在生长期为25 cm样本中明显上升。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个不同生长期的筇竹笋代谢物存在明显阶段特异性,生长期10 cm与25 cm的筇竹笋共存在283个显著差异代谢物,其中102个代谢物被注释到82条代谢通路中。通过综合分析得出,20种竹笋主要营养成分在2个不同生长期的笋中无显著差异,而与口感风味、活性功能有关的代谢物在生长期为25 cm的样本中相对含量更高,且25 cm筇竹笋样本中苦味因子相对含量更低。因此与生长期为10 cm的筇竹笋相比,生长期为25 cm的筇竹笋综合经济价值更高,可能是更加适合的采收规格。本研究结果可为筇竹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筇竹笋 不同生长期 比较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仔猪小肠优势乳酸杆菌断奶前后全肠道演替及其比较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沫言 郝友玲 +5 位作者 宋庆庆 陈辉 孙士强 李菊 武振龙 戴兆来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01-1512,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仔猪小肠优势乳酸杆菌在断奶前后的全肠道数量变化,并对部分优势乳酸杆菌的代谢差异进行了比较代谢组学研究。试验用梯度稀释培养法,分离21日龄哺乳仔猪的小肠优势乳酸杆菌。此外,试验选取24头体重为(7.00±0.50)kg... 本试验旨在研究仔猪小肠优势乳酸杆菌在断奶前后的全肠道数量变化,并对部分优势乳酸杆菌的代谢差异进行了比较代谢组学研究。试验用梯度稀释培养法,分离21日龄哺乳仔猪的小肠优势乳酸杆菌。此外,试验选取24头体重为(7.00±0.50)kg的21日龄断奶长×大二元杂交去势公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分别于21、24、28和35日龄时,每组随机选择1头仔猪屠宰,采集胃、空肠、回肠、盲肠和结肠内容物,用荧光定量PCR法定量分析胃肠内容物样品中的不同种类乳酸杆菌数量。另外,选取3株优势乳酸杆菌进行比较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分离获得了5株仔猪小肠优势乳酸杆菌分别为:食淀粉乳杆菌(Lactobacillus amylovorus)、罗伊氏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reuteri)、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黏液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mucosae)和唾液乳杆菌(Ligilactobacillus salivarius)。断奶后,仔猪胃肠内的乳酸杆菌数量降低,并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恢复,但均未达到哺乳期水平。断奶后,胃中的优势乳酸杆菌为唾液乳杆菌、黏液乳杆菌和食淀粉乳杆菌;小肠和大肠中的优势乳酸杆菌为食淀粉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和约氏乳杆菌,但3种乳酸杆菌在不同肠段的数量存在差异。比较代谢组学结合液相色谱分析显示,食淀粉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和黏液乳杆菌的主要差异代谢途径为氨基酸代谢中的精氨酸生物合成与碳水化合物代谢中的柠檬酸循环。试验结果可为饲粮调控断奶仔猪肠道不同部位乳酸杆菌的菌群组成和代谢、改善断奶仔猪肠道功能与健康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乳酸杆菌 消化道 断奶 演替 比较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主产区素心蜡梅代谢产物比较分析
4
作者 周丹 童宇航 +3 位作者 赵彦贝 张林玉 王梓煦 李庆卫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26,共10页
[目的]探讨主要产区素心蜡梅次生代谢物组分,通过筛选和分析河南鄢陵和重庆北碚素心蜡梅的差异次生代谢物及其差异代谢途径,为蜡梅的道地产区的科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对两个... [目的]探讨主要产区素心蜡梅次生代谢物组分,通过筛选和分析河南鄢陵和重庆北碚素心蜡梅的差异次生代谢物及其差异代谢途径,为蜡梅的道地产区的科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对两个产地盛花期的样本进行代谢组分析[结果]1)两个产地的样本中共鉴定出2175种次生代谢物,按化学结构主要分为13类,其中黄酮类物质种类占比最大,共387种,其次是酚酸类、脂质、生物碱、萜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木脂素和香豆素、有机酸、核苷酸及其衍生物、醌类、鞣质和甾体。2)相比于重庆素心蜡梅,河南素心蜡梅共有613种显著差异代谢物,其中346种代谢物的含量显著上调,包括79种酚酸类,52种黄酮,38种生物碱,32种有机酸,27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24种萜类,8种脂质,7种醌类,7种核苷酸及其衍生物和38种其他类。3)根据KEGG注释,129种差异代谢物被注释至83条代谢途径。其中,苯丙烷生物合成、黄酮类生物合成、氨基酸生物合成、ABC转运体等通路的差异代谢物富集较多,苯丙烷的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二萜生物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泛醌和其他萜类-醌生物合成5条代谢通路富集显著。[结论]两个主产区素心蜡梅中共检测到2175种次生代谢物,不同产区素心蜡梅在次生代谢物质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包括613种显著差异代谢物,主要集中在酚酸类和黄酮类。其中,杜仲脂素A和七叶树碱是区分两个主产区素心蜡梅的关键标志物。苯丙烷生物合成、黄酮类生物合成、氨基酸生物合成、ABC转运体等通路的差异代谢物较多,苯丙烷的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和二萜生物合成的差异代谢物富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功能化合物 次生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蔷薇乙醇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及其物质基础
5
作者 李雯轩 高欣雨 +4 位作者 黄鑫 李惠玲 毛文慧 刘立亚 龙春林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106,共10页
对大叶蔷薇(Rosa macrophylla Lindl.)不同部位(花、枝、叶、果)乙醇提取物的总酚和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体外的抗氧化能力、抗肿瘤活性和抗炎活性进行评价;利用UPLC-MS/MS技术分析大叶蔷薇叶和果的次生代谢产物组成差异,并对次生... 对大叶蔷薇(Rosa macrophylla Lindl.)不同部位(花、枝、叶、果)乙醇提取物的总酚和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体外的抗氧化能力、抗肿瘤活性和抗炎活性进行评价;利用UPLC-MS/MS技术分析大叶蔷薇叶和果的次生代谢产物组成差异,并对次生代谢产物与生物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叶蔷薇各部位乙醇提取物的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均较高,分别为123.96~277.93和80.20~714.73 mg·g^(-1)。叶乙醇提取物的总酚含量最高,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最强,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人胃癌MGC-803细胞和人肺癌A549细胞的半数抑制率均最小;在0~60μg·mL^(-1)范围内,果乙醇提取物对小鼠RAW 264.7巨噬细胞表现出较小的细胞毒性,且随着乙醇提取物质量浓度增加,小鼠RAW 264.7巨噬细胞的NO释放量逐渐下降,并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比较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叶和果的次生代谢产物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共得到175种差异代谢产物。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叶和果乙醇提取物的生物活性与差异代谢产物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综上所述,大叶蔷薇叶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最强,抗肿瘤活性最好;而果乙醇提取物具有最佳的抗炎活性;松萝酸和金合欢素等可能是叶抗肿瘤活性的物质基础,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吲哚-3-甲醛、葫芦巴碱和根皮苷等可能是果抗炎活性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蔷薇 乙醇提取物 生物活性 UPLC-MS/MS技术 比较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