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荧光素-罗丹明B的比色探针对Cu^(2+)和EDTA的接力识别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冰 何玉倩 +4 位作者 阚伟 李少鑫 王丽艳 阚宏泽 刘双义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0-66,共7页
合成并表征了一种基于荧光素-罗丹明B的Cu^(2+)离子比色探针L。在体积比为9∶1的甲醇(MeOH)和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pH=7.4)体系中,Cu^(2+)的加入使主体化合物L溶液颜色由浅粉色变为亮粉色,实现主体化合物L对Cu^(2+)的裸眼识别。... 合成并表征了一种基于荧光素-罗丹明B的Cu^(2+)离子比色探针L。在体积比为9∶1的甲醇(MeOH)和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pH=7.4)体系中,Cu^(2+)的加入使主体化合物L溶液颜色由浅粉色变为亮粉色,实现主体化合物L对Cu^(2+)的裸眼识别。紫外可见光谱研究表明,主体化合物L对Cu^(2+)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且对EDTA具有良好的接力识别性能。主体化合物L与Cu^(2+)的络合常数为Ka=1.08×10^(-6) mol/L,检测限为2.33×10^(-7) mol/L,低于WHO规定的饮用水中Cu^(2+)的最大含量(20μmol/L)。此外,主体化合物L可通过滤纸染色定性检测Cu^(2+);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对实际水样中Cu^(2+)浓度的定量检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 罗丹明B 铜离子 比色探针 滤纸 水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碘掺杂碳点过氧化物模拟酶比色探针检测茶叶中痕量Pb(Ⅱ) 被引量:3
2
作者 程春生 杨德志 +2 位作者 李宏 李秋兰 杨亚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23-328,共6页
基于Pb(Ⅱ)对铜、碘掺杂碳点模拟酶的活性调节,建立简单、灵敏测定茶叶中Pb(Ⅱ)的比色探针新方法。铜、碘掺杂碳点的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其模拟酶催化参数符合典型的米氏方程模型。Pb(Ⅱ)吸附于铜、碘掺杂碳点表面后,可促进底物3,3’,5,... 基于Pb(Ⅱ)对铜、碘掺杂碳点模拟酶的活性调节,建立简单、灵敏测定茶叶中Pb(Ⅱ)的比色探针新方法。铜、碘掺杂碳点的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其模拟酶催化参数符合典型的米氏方程模型。Pb(Ⅱ)吸附于铜、碘掺杂碳点表面后,可促进底物3,3’,5,5’-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methylbenzidine,TMB)的氧化。Pb(Ⅱ)在0.27~27.02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将该方法用于Pb(Ⅱ)含量的测定,其检出限可达到34.3μg/L,实际茶叶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92.41%~101.85%范围内,满足GB 5009.12—2017《食品中铅的测定》中的检测要求。该方法具有简便、稳定、特异性强等特点,其检出限也低于国家规定的食品中Pb(Ⅱ)含量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碘掺杂碳点 过氧化物模拟酶 比色探针 茶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比色探针的分光光度法测定β-淀粉蛋白寡聚体的含量
3
作者 周信光 于妍妍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65-1371,共7页
基于制备的包载葡萄糖信号分子的聚乙烯亚胺(PEI)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PEI-MSN)以及mAPOE多肽标记的金纳米粒子(mAPOE-AuNPs),通过将竞争置换反应与比色分析技术联合,构建了一种能够对β-淀粉蛋白寡聚体(Aβo)高效检出的新型简... 基于制备的包载葡萄糖信号分子的聚乙烯亚胺(PEI)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PEI-MSN)以及mAPOE多肽标记的金纳米粒子(mAPOE-AuNPs),通过将竞争置换反应与比色分析技术联合,构建了一种能够对β-淀粉蛋白寡聚体(Aβo)高效检出的新型简单比色探针(PEI-MSN/mAPOE-AuNPs)。将负电荷的mAPOE-AuNPs静电吸附在正电荷PEI-MSN表面,然后将葡萄糖包载进入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孔隙并封堵。当Aβo存在此体系时,由于Aβo与mAPOE多肽之间的特异性作用力大于mAPOE-AuNPs与PEI-MSN之间的静电作用,导致mAPOE-AuNPs与PEI-MSN分离,PEI-MSN内包载的葡萄糖分子从MSN的孔隙中释放出来,然后利用二硫化钼纳米片(MoS2NSs)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对释放出来的葡萄糖进行比色分析,从而间接实现对Aβo的光学检测。Aβo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1.0~20 nmol·L^(-1),检出限为0.4 nmol·L^(-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8.0%~110%,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1.9%~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色探针 竞争置换 分光光度法 葡萄糖 β-淀粉蛋白寡聚体(Aβ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协同调控G-三链体/血红素比色传感探针的构筑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珊 张燕 +5 位作者 高渝萌 黄瑶瑶 蔡慧珊 魏袁 苏小东 周倩羽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7-714,共8页
该文首次将一条富含G碱基的DNA序列(5’-CTGGGAGGGAGGGA-3’)与血红素结合,形成的G-三链体/血红素复合物具有类过氧化氢酶活性,能够催化H2O2的氧化反应,使反应底物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由无色变为绿色。通过对... 该文首次将一条富含G碱基的DNA序列(5’-CTGGGAGGGAGGGA-3’)与血红素结合,形成的G-三链体/血红素复合物具有类过氧化氢酶活性,能够催化H2O2的氧化反应,使反应底物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由无色变为绿色。通过对金属离子的筛选,发现K+和Sr2+同时存在能稳定G-三链体结构,基于此构筑了双金属协同调控的G-三链体/血红素比色传感探针,并将其用于H2O2的定量分析。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溶液的吸光度与H2O2浓度在0.5~4.5 m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7 mmol/L。将该方法用于牛奶中H2O2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2.5%~103%,相对标准偏差为1.2%~5.4%。该探针具有碱基序列短、成本低廉、适用性强等诸多优势,为G-三链体功能化核酸探针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三链体 血红素 钾离子 锶离子 比色探针 协同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吲哚类克酮酸菁的制备及用作检测Fe^(3+)的比色和荧光探针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屠林杰 梁倩 +2 位作者 周满 徐松 李忠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86-290,共5页
合成了1,1,2-三甲基-1H-苯并[e]吲哚克酮酸菁(TBIC),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此化合物的性能进行研究,发现加入Fe^(3+)后,溶液由紫色变为无色,紫外和荧光光谱均... 合成了1,1,2-三甲基-1H-苯并[e]吲哚克酮酸菁(TBIC),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此化合物的性能进行研究,发现加入Fe^(3+)后,溶液由紫色变为无色,紫外和荧光光谱均发生明显变化,表现出较短的响应时间、较低的检测限和对其他金属离子较好的抗干扰性能。结果表明,在多种金属离子存在的水溶液中,该化合物能够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地识别Fe^(3+),可用作检测微量Fe^(3+)的比色和荧光探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酮酸菁 高选择性和灵敏度 比色和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氨基苯酚类方酸菁的比色荧光探针制备及其在不同溶剂下检测Cu^(2+)和Mg^(2+)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何园园 梁倩 +2 位作者 周满 徐松 李忠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95-300,共6页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N,N-二丁基-3-氨基苯酚方酸菁染料(ZXSQ),并通过核磁氢谱和高分辨质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该探针可以在乙腈为溶剂的条件下识别Cu^(2+),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探针在乙醇为溶剂的条件下识别Mg^(2+),颜色泛出强烈的红色荧...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N,N-二丁基-3-氨基苯酚方酸菁染料(ZXSQ),并通过核磁氢谱和高分辨质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该探针可以在乙腈为溶剂的条件下识别Cu^(2+),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探针在乙醇为溶剂的条件下识别Mg^(2+),颜色泛出强烈的红色荧光。该探针解决了在Cu^(2+)和Mg^(2+)同时存在下无法区别的问题,实现了双识别且抗干扰的效果。该探针检测限均在10^(-6)mol/L,具有合成简单、低检测限和高灵敏度等优点,操作简便,能够快速、精准地检测环境以及生物体中的Cu^(2+)和Mg^(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酸菁 镁离子 铜离子 比色-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罗丹明B衍生物的Pd^(2+)探针的合成与应用
7
作者 陶文波 张婷 胡乃梁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353-2357,共5页
以罗丹明B衍生物和8-喹啉甲酸为原料制备了一种离子比色探针(RC),并将该新型比色探针用于识别金属离子。实验表明,探针RC在甲醇-水溶液中可以快速识别Pd^(2+),Pd^(2+)的加入使探针RC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紫色,可以实现对Pd^(2+)的裸... 以罗丹明B衍生物和8-喹啉甲酸为原料制备了一种离子比色探针(RC),并将该新型比色探针用于识别金属离子。实验表明,探针RC在甲醇-水溶液中可以快速识别Pd^(2+),Pd^(2+)的加入使探针RC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紫色,可以实现对Pd^(2+)的裸眼识别。紫外可见光谱研究表明,探针RC对Pd^(2+)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并具有良好抗干扰能力,在569 nm处的最大吸光度在0.10-20μmol·L^(-1)范围内对Pd^(2+)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56μmol·L^(-1),该探针实现了对Pd^(2+)的比色分析和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明B衍生物 比色探针 裸眼识别 P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化分子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对食品中氰化物的检测 被引量:8
8
作者 周彬彬 张继红 +4 位作者 王芳斌 汪霞丽 戴璇 杨滔 郝远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04-309,共6页
以萘酰亚胺偶氮苯为检测信号基团,以水杨醛为氰根离子的识别基团,通过将萘酰亚胺重氮盐和水杨醛单元偶联,得到基于萘酰亚胺的偶氮苯染料分子探针。研究发现,探针溶液与氰化物反应后,紫外光谱吸收峰从波长404 nm转移至505 nm,颜色从黄色... 以萘酰亚胺偶氮苯为检测信号基团,以水杨醛为氰根离子的识别基团,通过将萘酰亚胺重氮盐和水杨醛单元偶联,得到基于萘酰亚胺的偶氮苯染料分子探针。研究发现,探针溶液与氰化物反应后,紫外光谱吸收峰从波长404 nm转移至505 nm,颜色从黄色变为红色。在水溶液体系中,探针分子能实现对氰化物的比值式检测,线性范围为0.5~40.0μmol/L,检出限为0.13μmol/L,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饮用水中的氰化物最大含量(1.9μmol/L)。且该探针分子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对CN^-的检测不受F^-、Cl^-、Br^-、I^-、SCN^-、Ac O^-、S^(2-)、H_2PO_4^-、N_3^-、NO_3^-等共存阴离子的影响。在对实际食物样品中氰化物进行检测时,该方法的准确度与国标方法一致。另外,利用探针分子制备了氰化物的检测试纸,可直接目测出含氰化物浓度大于5.0μmol/L的样品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化物 食品 试纸 比色探针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罗丹明-氨乙基邻苯二甲酰胺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对Cr^(3+)离子的荧光-比色检测 被引量:3
9
作者 韩文 杨运旭 +3 位作者 许太林 盛瑞隆 李斌莲 朱海波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4-153,共10页
本文合成、表征了一种结构简单的罗丹明-氨乙基邻苯二甲酰胺衍生物(RP1)。研究发现,在多种金属阳离子存在的条件下,RP1在丙酮/水溶液中对Cr3+具有高度选择性识别性能,在荧光增强的同时对Cr3+有明显的目视比色响应,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 本文合成、表征了一种结构简单的罗丹明-氨乙基邻苯二甲酰胺衍生物(RP1)。研究发现,在多种金属阳离子存在的条件下,RP1在丙酮/水溶液中对Cr3+具有高度选择性识别性能,在荧光增强的同时对Cr3+有明显的目视比色响应,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而其它共存的金属阳离子无干扰。定量分析结果显示RP1对Cr3+的结合计量比为1∶1,结合常数为3.43×104L/mol。识别机理研究表明,Cr3+通过可逆的配位诱导螺环开环机制与RP1进行相互作用,而非通过催化水解机制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色-荧光探针 罗丹明B 邻苯二甲酰胺 Cr^3+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酸适配体与金纳米粒子检测水中Hg^(2+)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宇佳 孙璐 迟德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53-56,共4页
基于Hg2+与胸腺嘧啶(T)的T-T错配结合的特性,构建出一种快速便捷的可在高盐溶液中诱导金纳米粒子可控聚集的比色检测Hg2+的方法。采用硼氢化钠还原法制备金纳米粒子,并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其进行表征。设计核酸适配体... 基于Hg2+与胸腺嘧啶(T)的T-T错配结合的特性,构建出一种快速便捷的可在高盐溶液中诱导金纳米粒子可控聚集的比色检测Hg2+的方法。采用硼氢化钠还原法制备金纳米粒子,并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其进行表征。设计核酸适配体并修饰金纳米粒子表面,增强金纳米粒子的稳定性,使其能够拮抗高盐诱导下的团聚行为,当存在Hg2+时,核酸适配体与Hg2+结合,使得金粒子去保护而聚集,产生了颜色的变化,从而通过比色法定量分析Hg2+的浓度。结果表明,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可以得到稳定性好且分布均匀的平均粒径约为27nm的金纳米粒子;伴随Hg2+浓度的提高,体系颜色由红色向蓝色发生转变;荧光光谱结果表明,伴随Hg2+浓度的提高,荧光强度逐渐增强;说明金纳米粒子逐步发生团聚;检测体系对8种常见离子具有明显的选择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汞离子 比色探针 饮用水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手机及机器学习技术对食品中多种抗生素的识别
11
作者 邓松泉 龚琪 +5 位作者 唐艳秋 王楠 陈芳 朱丽华 王靖宇 王宏 《大学化学》 CAS 2023年第8期177-185,共9页
基于铬黑T与铕离子构建了比色和荧光双通道探针(EBT/Eu^(3+)),利用智能手机颜色识别和荧光测试获得四种四环素加入EBT/Eu^(3+)后颜色和荧光信号的变化,结合机器学习中模式识别方法,成功实现了蜂蜜中四种四环素的识别。本实验将探针制备... 基于铬黑T与铕离子构建了比色和荧光双通道探针(EBT/Eu^(3+)),利用智能手机颜色识别和荧光测试获得四种四环素加入EBT/Eu^(3+)后颜色和荧光信号的变化,结合机器学习中模式识别方法,成功实现了蜂蜜中四种四环素的识别。本实验将探针制备、智能手机颜色获取、荧光测试、机器学习、多种抗生素识别等多个知识点进行创新融合,综合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黑T 铕离子 比色荧光探针 模式识别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