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石墨烯气凝胶/Co_(3)O_(4)纳米线酶抑制比色传感器的构建
1
作者 王奇瑞 刘洋 +2 位作者 韩绿化 严玉婷 毛罕平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74-281,共8页
为了提高过氧化物酶模拟物的催化活性以及设计新颖的检测策略,从而实现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高性能、低成本的可视化检测。该文利用三维石墨烯气凝胶/Co_(3)O_(4)纳米线作为人工纳米酶,设计了一种可视化传感器用于甲基对硫磷的检测。1)通... 为了提高过氧化物酶模拟物的催化活性以及设计新颖的检测策略,从而实现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高性能、低成本的可视化检测。该文利用三维石墨烯气凝胶/Co_(3)O_(4)纳米线作为人工纳米酶,设计了一种可视化传感器用于甲基对硫磷的检测。1)通过一锅水热法合成了3D GA/Co_(3)O_(4) NWs敏化结构。2)基于3D GA/Co_(3)O_(4) NWs优异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有机磷农药对AChE的抑制作用,构建一种比色传感器。3)将比色传感器用于甲基对硫磷的可视化检测。结果表明在30~1 000 nmol/L浓度范围内,3D GA/Co_(3)O_(4)纳米线比色体系的吸光度和毒死蜱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 nmol/L。该比色传感不仅为利用三维结构的石墨烯气凝胶(GA)作为新型敏化剂,提升过氧化物酶模拟物的催化活性提供了新思路,而且为农药残留可视化检测开辟了有前景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石墨烯气凝胶 Co_(3)O_(4)纳米线 过氧化物酶样活性 比色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色传感器阵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国宏 姜连波 +7 位作者 李建 肖艳华 李丹萍 王鑫 李达学 梁婷 甄宏玲 徐玉茹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6-392,共7页
比色传感器阵列具有操作简单、反应灵敏、选择性好、成本低、允许在无预处理条件下平行检测复杂分析物的优势,在化学传感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主要对5种色敏材料进行介绍,简述了近年来比色传感器阵列在有毒气体、食品检测、环境... 比色传感器阵列具有操作简单、反应灵敏、选择性好、成本低、允许在无预处理条件下平行检测复杂分析物的优势,在化学传感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主要对5种色敏材料进行介绍,简述了近年来比色传感器阵列在有毒气体、食品检测、环境检测、药物检测、医学诊断、细菌真菌检测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对比色传感器阵列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色传感器阵列 色敏材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酶的比色传感器检测重金属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黄晓婧 张雪晴 +5 位作者 刘娅楠 周芷任 邹立娜 潘洪志 荣胜忠 马宏坤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9-496,共8页
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安全,实现简便、快速地检测重金属,是有效监测污染状况的关键。与天然酶相比,纳米酶具有活性稳定、成本低等优点。基于纳米酶构建的比色传感器已引起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逐渐成为检测重金属的常用... 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安全,实现简便、快速地检测重金属,是有效监测污染状况的关键。与天然酶相比,纳米酶具有活性稳定、成本低等优点。基于纳米酶构建的比色传感器已引起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逐渐成为检测重金属的常用方法之一。为此,简要概述了比色传感器的原理、比色方法和纳米酶材料分类及其类酶活性,重点综述了纳米酶比色传感器在重金属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发展方向(引用文献70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酶 比色传感器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n_(3)O_(4)类氧化酶催化活性的比色传感器检测全氟辛烷磺酸
4
作者 张晓颖 成瑶 崔宏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4-640,共7页
本文合成了具有优异类氧化物酶催化活性的Mn_(3)O_(4)纳米酶,对其形貌、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显色体系验证了Mn_(3)O_(4)纳米酶的类氧化物酶活性,Mn_(3)O_(4)对TMB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和催化效率,米氏常数(... 本文合成了具有优异类氧化物酶催化活性的Mn_(3)O_(4)纳米酶,对其形貌、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显色体系验证了Mn_(3)O_(4)纳米酶的类氧化物酶活性,Mn_(3)O_(4)对TMB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和催化效率,米氏常数(K_(m))为0.03146 mmol/L,最大反应速率(V_(max))为5.362×10^(-7) mol/(L·s)。依据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显色体系的抑制作用,建立了基于Mn_(3)O_(4)纳米酶的比色传感器用于PFOS的检测。实验显示,PFOS浓度在12~50μmol/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595μmol/L。在实际水样中添加10、30、50μmol/L的PFOS,其加标回收率为99.2%~104.5%,相对标准偏差为1.37%~7.17%。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重复性和稳定性,为检测环境样品中的PFOS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氧化物酶 Mn_(3)O_(4) 比色传感器 全氟化合物 全氟辛烷磺酸(P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比色传感器阵列的农残检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7
5
作者 宋振国 侯长军 +3 位作者 罗小刚 李显 邓波 霍丹群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5年第9期97-99,103,共4页
针对传统农残检测方法需使用大型分析仪器、操作复杂等不足之处,根据比色传感器阵列与待测样品交叉响应产生颜色变化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农残检测系统。系统的下位机为PIC16F877A微控制器,辅助上位机完成对检测温度和检测流程... 针对传统农残检测方法需使用大型分析仪器、操作复杂等不足之处,根据比色传感器阵列与待测样品交叉响应产生颜色变化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农残检测系统。系统的下位机为PIC16F877A微控制器,辅助上位机完成对检测温度和检测流程的控制;上位机完成对比色传感器阵列的图像采集和图像处理,获得检测结果。最后应用该系统对浓度为0.1mg/L的3种农药溶液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准确检测识别这3种农药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色传感器阵列 农残检测 微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纳米颗粒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比色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田冰 武煊 +3 位作者 钟玉洁 杨吉霞 陈应娟 陶晓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74-279,共6页
金纳米颗粒(gold nanoparticles,AuNPs)是一种具有类似天然酶活性的纳米材料,已被开发成比色传感器,特别是基于AuNPs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比色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分析检测领域。该文介绍了AuNPs的合成方法,总结了基于AuNPs过氧化物酶活性比色... 金纳米颗粒(gold nanoparticles,AuNPs)是一种具有类似天然酶活性的纳米材料,已被开发成比色传感器,特别是基于AuNPs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比色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分析检测领域。该文介绍了AuNPs的合成方法,总结了基于AuNPs过氧化物酶活性比色传感器的检测原理,列举了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实例,最后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颗粒 过氧化物酶活性 比色传感器 食品安全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Ⅲ)卟啉金属有机框架构建的比色传感器用于H2O2快速检测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敬南 祝俊伦 +3 位作者 陈苗苗 文为 张修华 王升富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0-716,共7页
本文通过一步溶剂热法合成了铁卟啉金属有机框架MIL-141(Fe)纳米酶,基于其高效催化H2O2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显色,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的H2O2比色传感检测方法。系统表征了MIL-141(Fe)纳米酶的形貌、元素组成以及光... 本文通过一步溶剂热法合成了铁卟啉金属有机框架MIL-141(Fe)纳米酶,基于其高效催化H2O2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显色,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的H2O2比色传感检测方法。系统表征了MIL-141(Fe)纳米酶的形貌、元素组成以及光谱性能,并通过其催化底物的反应动力学研究,得到MIL-141(Fe)纳米酶对过氧化物酶特异性底物TMB和H2O2的米氏常数分别为0.15mmol/L和1.01mmol/L,说明MIL-141(Fe)纳米酶对底物具有高亲和力且响应快速。此外,Fe(Ⅲ)离子与5,10,15,20-四(4-羧基苯基)卟啉(H2TCPP)形成了具有类血红素结构的铁卟啉配体,为催化反应提供了丰富的活性位点。因此,通过催化氧化TMB显色后溶液在波长652nm处吸光度变化情况,实现了对1~150μmol/L浓度范围内H2O2的快速定量分析,检测限为0.60μmol/L。这种基于MIL-141(Fe)纳米酶高催化性能构建的比色传感器为H2O2快速、可视化检测提供了新方法,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卟啉金属有机框架 纳米酶 过氧化氢 比色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纸基比色传感器的制备及可视化检测Mn^(2+)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昆 侯正浩 +3 位作者 马志春 安盼 王丽欣 张绍岩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08-2315,共8页
利用天然纤维素(如商业滤纸)作为支架,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纤维素纸基比色传感器。首先通过表面溶胶-凝胶技术在纤维素滤纸表面沉积二氧化硅凝胶薄膜,后利用静电吸附作用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及重金属离子络合指示剂4-(2-吡啶偶... 利用天然纤维素(如商业滤纸)作为支架,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纤维素纸基比色传感器。首先通过表面溶胶-凝胶技术在纤维素滤纸表面沉积二氧化硅凝胶薄膜,后利用静电吸附作用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及重金属离子络合指示剂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钠盐(PAR-Na)交替组装到二氧化硅改性的纤维素滤纸上。所制得的纸基比色传感器用于Mn^(2+)的可视化比色检测,其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当传感器识别Mn^(2+)后,颜色由黄色变为紫红色,肉眼检测限为0.01 ppm。当加入1,10-邻菲咯啉和SCN^(-)作掩蔽剂时,传感器可选择性识别Mn^(2+)。此外,该纸基传感器还具有良好的时间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滤纸 表面溶胶-凝胶 静电吸附 比色传感器 可视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纳米粒子光学性质的比色传感器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燕 周化岚 +1 位作者 施沁怡 吕嘉猛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76-1482,共7页
对金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的发展及其现状、金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及其功能化以及基于金纳米粒子光学性质的比色传感器的原理作了简要的回顾后,对其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在近十年间的应用概况作了综述,主要涉及重金属离子、DNA、致病菌、农... 对金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的发展及其现状、金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及其功能化以及基于金纳米粒子光学性质的比色传感器的原理作了简要的回顾后,对其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在近十年间的应用概况作了综述,主要涉及重金属离子、DNA、致病菌、农药残留、抗生素等药物残留、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真菌毒素等检测等七个方面,并对此领域的发展前景作了简要展望(引用文献59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光学性质 纳米金粒子比色传感器 食品安全检测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纤维素纳米晶体的比色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林涛 王乐 +2 位作者 魏潇瑶 杜恒丽 殷学风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5-102,共8页
基于纤维素纳米晶体(CNC)的比色传感器可以通过色度感知外部环境的变化,其手性结构和溶胀行为的组合,能迅速响应各种外部环境的刺激。本文主要综述了基于CNC的比色传感器在湿度、压力、气体和有机溶剂外部刺激下颜色的变化情况,并对其... 基于纤维素纳米晶体(CNC)的比色传感器可以通过色度感知外部环境的变化,其手性结构和溶胀行为的组合,能迅速响应各种外部环境的刺激。本文主要综述了基于CNC的比色传感器在湿度、压力、气体和有机溶剂外部刺激下颜色的变化情况,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制备关键点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纳米晶体 结构色 螺距 比色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dS-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过氧化物模拟酶H2O2比色传感器(英文)
11
作者 丁艳园 高燕 +1 位作者 许哲 刘青云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48-56,共9页
在玻璃基板上合成CdS-SiO_2纳米复合材料,并分别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进行表征。与自然酶辣根酶类似,CdS-SiO_2纳米复合材料可以催化H_2O_2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产生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的蓝色产物,证... 在玻璃基板上合成CdS-SiO_2纳米复合材料,并分别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进行表征。与自然酶辣根酶类似,CdS-SiO_2纳米复合材料可以催化H_2O_2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产生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的蓝色产物,证明CdS-SiO_2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过氧化物酶样活性。此外,CdS-SiO_2纳米复合材料在60℃下于HAc-NaAc缓冲溶液(pH=4.0)中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另外,利用荧光探针的方法研究了催化机理,结果证明该催化机理来自于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基于CdS-S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设计了一种新奇的H_2O_2比色传感器,检测H_2O_2的线性范围为5~40μM(R^2=0.994),检测限为4.2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SiO2纳米复合材料 过氧化氢模拟酶 H2O2比色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侵入式纳米纤维基比色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志辉 郁娟 +1 位作者 李彦 王璐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共9页
比色传感是以颜色变化为基础对目标物实现定量或定性分析的简便方法,纳米纤维因其孔隙率高、柔韧性好和比表面积大等特点,成为设计高灵敏度、快速响应和用户友好的非侵入式比色传感器的理想材料。从传感器的结构入手,介绍了组成纳米纤... 比色传感是以颜色变化为基础对目标物实现定量或定性分析的简便方法,纳米纤维因其孔隙率高、柔韧性好和比表面积大等特点,成为设计高灵敏度、快速响应和用户友好的非侵入式比色传感器的理想材料。从传感器的结构入手,介绍了组成纳米纤维基传感器的比色元件、载体元件以及比色量化方法,同时以纳米纤维基比色膜、侧流层析平台及微流控芯片这3类诊断制品为典型,重点介绍了它们在个性化医疗检测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纳米纤维基传感器在健康监测、早期疾病预警以及功能化改进的方向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侵入 比色传感器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适配体比色传感器快速检测贝类中大田软海绵酸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晓煜 劳敏军 +5 位作者 胡慧利 周勇 吴益春 邓尚贵 胡艺 于瑾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2期136-142,共7页
基于磁分离富集核酸适配体技术,构建了一种新型比色型适配体传感器,用于快速检测大田软海绵酸。巯基修饰的固定链自组装到磁珠上,与适配体链杂交反应后,再加入带有HRP-纳米金标记的探针链与适配体链的3端结合。从而形成一个带有HRP-纳... 基于磁分离富集核酸适配体技术,构建了一种新型比色型适配体传感器,用于快速检测大田软海绵酸。巯基修饰的固定链自组装到磁珠上,与适配体链杂交反应后,再加入带有HRP-纳米金标记的探针链与适配体链的3端结合。从而形成一个带有HRP-纳米金标记的适配体传感器,催化TMB产生变色反应,测定在A610/A520的值。在最优条件下,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线性检测范围(0.2~2.0 ng·mL^(-1))和较高的灵敏度,R^(2)=0.9989,检测限(LOD)0.044 ng·mL^(-1),在加标回收实验中时,平均回收率为82.23%~98.73%,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1%,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一种用于大田软海绵酸快速、高灵敏度的显色型适配体生物传感器,为大田软海绵酸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田软海绵酸 核酸适配体 比色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基比色阵列传感器结合机器学习识别不同年份黄酒
14
作者 梁世有 赵世茹 +3 位作者 王珍珍 戴静 沙如意 毛建卫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3-799,共7页
为解决传统黄酒年份识别方法耗时长、成本高的问题,本研究首次运用纸基比色阵列传感器技术,借助线性判别分析(LDA)处理黄酒样本特征数据,对不同年份黄酒进行基础分类;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对黄酒样本的特征数据进行处理和降维;采用K近邻(... 为解决传统黄酒年份识别方法耗时长、成本高的问题,本研究首次运用纸基比色阵列传感器技术,借助线性判别分析(LDA)处理黄酒样本特征数据,对不同年份黄酒进行基础分类;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对黄酒样本的特征数据进行处理和降维;采用K近邻(KNN)和梯度提升树(GBT)两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分类模型。结果表明,当GBT模型参数主成分数为3、决策树数量为150、每颗树的最大深度为3时,模型的测试集分类准确率高达97.5%,五折交叉验证准确率为95.7%;KNN模型参数主成分数为7、K值为3时,模型的测试集分类准确率为93.75%,五折交叉验证准确率为90%;利用GBT模型进行随机验证,识别准确率为95%,表明识别效果优良。本研究可为不同类型黄酒年份检测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 纸基比色阵列传感器 分类识别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性纳米粒子的比色适配体传感器检测赭曲霉毒素A 被引量:2
15
作者 祁兴普 王俊凯 +4 位作者 邹婷婷 朱麟菲 张雪 阚菁菁 李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3-259,共7页
基于磁性纳米粒子(Fe_(3)O_(4)@Au)和纳米银(Ag NPs),通过DNA碱基互补配对,构建了一种新颖的比率比色传感器用于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的检测。OTA适配体(aptamer)偶联的Fe_(3)O_(4)@Au作为参比信号,互补DNA(cDNA)偶联的Ag NPs... 基于磁性纳米粒子(Fe_(3)O_(4)@Au)和纳米银(Ag NPs),通过DNA碱基互补配对,构建了一种新颖的比率比色传感器用于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的检测。OTA适配体(aptamer)偶联的Fe_(3)O_(4)@Au作为参比信号,互补DNA(cDNA)偶联的Ag NPs作为响应信号,通过调控两者的比例以及DNA碱基互补,制备了具有两个紫外吸收峰的比率纳米探针(Fe_(3)O_(4)@Au-Ag)。没有OTA存在时,比率比色传感器的吸光度比值(A400/A580)保持恒定。对检测条件(时间、pH和温度)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条件下,该传感器对OTA检测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01~1000 ng·mL^(-1),检出限为0.033 ng·mL^(-1)。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重现性和高灵敏度,并被成功应用于豌豆粉中OTA的检测,回收率为93.9%~9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粒子 适配体 比率 比色传感器 赭曲霉毒素 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裸眼识别氟离子的比色化学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邓国伟 黎卓铭 +4 位作者 常波 杨敏 黄鹤燕 张小玲 李仲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2-415,共4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久洛尼定的苯腙型化学传感器C1,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该传感器分子与阴离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传感器分子C1在乙腈中可以选择性地识别氟离子,氟离子加入可使吸收光谱发生50 nm红移,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紫色...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久洛尼定的苯腙型化学传感器C1,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该传感器分子与阴离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传感器分子C1在乙腈中可以选择性地识别氟离子,氟离子加入可使吸收光谱发生50 nm红移,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紫色;其他阴离子Cl^-,Br^-,I^-,ClO_4^-,HSO_4^-,NO_3^-,AcO^-和H_2PO_4^-的加入不会对吸收光谱产生明显的影响,可见所设计的传感器分子C1可作为高选择性裸眼识别氟离子的比色传感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离子 比色传感器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色生物传感器检测Cd^(2+)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婷婷 张瑞英 +2 位作者 陈镇 罗义庭 熊兴良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5年第5期143-145,共3页
基于Cd2+—DNA复合物介导AuNPs聚集构建了比色生物传感器,并用于检测镉离子(Cd2+)。单链DNA(ssDNA)通过Au-N键与AuNPs静电吸附,带负电荷的DNA互相排斥,使DNA-AuNPs能稳定分散在盐溶液中。Cd2+能优先结合DNA,AuNPs暴露在盐溶液中发生聚集... 基于Cd2+—DNA复合物介导AuNPs聚集构建了比色生物传感器,并用于检测镉离子(Cd2+)。单链DNA(ssDNA)通过Au-N键与AuNPs静电吸附,带负电荷的DNA互相排斥,使DNA-AuNPs能稳定分散在盐溶液中。Cd2+能优先结合DNA,AuNPs暴露在盐溶液中发生聚集,溶液由红色变成蓝紫色。Pb2+,Cu2+有轻微干扰,其它金属离子无干扰,裸眼可观察的检测下限低至0.5μmol/L。该方法成功用于环境水样中Cd2+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 SSDNA AuNPs 比色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修饰CNC传感器与水凝胶制备及其检测和去除Pb^(2+)的研究
18
作者 刘艳华 徐保松 +1 位作者 杨家川 宋泽华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9-45,共7页
本研究利用EDC/NHS耦合法将姜黄素(Cur)接枝于羧基化纤维素纳米晶体(CCNC),制备纳米纤维素接枝姜黄素(CCNC-Cur)传感器和CCNC-Cur复合海藻酸钠(CCNC-Cur-SA)水凝胶吸附剂,用于检测和去除Pb^(2+)。结果表明,CCNC-Cur传感器可特异性吸附Pb... 本研究利用EDC/NHS耦合法将姜黄素(Cur)接枝于羧基化纤维素纳米晶体(CCNC),制备纳米纤维素接枝姜黄素(CCNC-Cur)传感器和CCNC-Cur复合海藻酸钠(CCNC-Cur-SA)水凝胶吸附剂,用于检测和去除Pb^(2+)。结果表明,CCNC-Cur传感器可特异性吸附Pb2+,利用Image J软件对传感器的颜色深度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得到Pb^(2+)的检出限为6.25 mg/L;在静态吸附实验的优化条件下(吸附时间105 min、pH值=5、吸附剂用量0.08 g),CCNC-Cur-SA水凝胶对Pb2+的吸附量达98.3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纳米晶体 CNC接枝姜黄素 Pb^(2+) 比色传感器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材料比色分析传感器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吕佳 张浩春 +4 位作者 张冰 高文超 李兴 常宏宏 魏文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28,共9页
近年来食品检测作为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而备受关注,特别是简便、灵敏、准确的食品检测手段和方法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简述了食品分析的基本内容和检测方法,在阐述基于模拟酶纳米材料和纳米粒子的两类比色分析传感器构建原理的基础上,... 近年来食品检测作为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而备受关注,特别是简便、灵敏、准确的食品检测手段和方法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简述了食品分析的基本内容和检测方法,在阐述基于模拟酶纳米材料和纳米粒子的两类比色分析传感器构建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两类纳米材料比色分析传感器在食品添加剂和生物毒素、化学毒素等食品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特别对金属离子、农/兽药残留和非法添加物等化学毒素的检测进行了回顾,最后对基于纳米材料比色分析传感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纳米比色分析传感器可通过溶液颜色变化直观地检测食品中的各类物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速和易微型化等优点,未来该类传感器应加强与生物复合材料的结合,在实现检测快速化、精准化的同时提高传感器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纳米粒子 纳米材料模拟酶 比色分析传感器 食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氯化血红素/G-四链体DNA酶比色生物传感器检测食品中苏丹红 被引量:4
20
作者 卢春霞 闫圣坤 +3 位作者 刘成江 林祥群 王双慧 冯晓汀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346-352,共7页
以苏丹红Ⅲ核酸适配体为识别元件,以氯化血红素/G-四链体DNA酶为信号探针,结合杂交链反应信号放大策略,构建一种简单、新颖、高灵敏的生物传感器,用于苏丹红比色检测。在优化条件下,对该方法的灵敏度、准确性、特异性进行评估,最后将其... 以苏丹红Ⅲ核酸适配体为识别元件,以氯化血红素/G-四链体DNA酶为信号探针,结合杂交链反应信号放大策略,构建一种简单、新颖、高灵敏的生物传感器,用于苏丹红比色检测。在优化条件下,对该方法的灵敏度、准确性、特异性进行评估,最后将其应用食品中苏丹红Ⅲ快速检测,并与GB/T 19681-2005法对比验证。结果显示,在优化条件下,苏丹红Ⅲ质量浓度在0.5~250 ng/mL范围与450 nm波长处的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方法检测限为0.09 ng/mL。特异性分析显示,本方法可用于苏丹红I~IV的检测。实际样品分析中表明,食品中苏丹红Ⅲ加标回收率为84.3%~101.6%,相对标准偏差为4.13%~8.36%,本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与GB 19681-2005法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适用于批量食品中苏丹红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红 适配体 杂交链式反应 氯化血红素/G-四链体DNA酶 比色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