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性污泥系统比耗氧速率在线检测与变化规律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凌云 彭永臻 +1 位作者 李论 王淑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95-1000,共6页
为了研究活性污泥微生物代谢活性和基质降解效率,建立了一种在线测量SBR工艺比耗氧速率(SOUR)的方法,并考察了活性污泥系统SOUR在有机物降解与氨氧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无论在恒定DO还是在恒定曝气量条件下,SOUR曲线上均先后... 为了研究活性污泥微生物代谢活性和基质降解效率,建立了一种在线测量SBR工艺比耗氧速率(SOUR)的方法,并考察了活性污泥系统SOUR在有机物降解与氨氧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无论在恒定DO还是在恒定曝气量条件下,SOUR曲线上均先后出现了溶解性COD降解、氨氮氧化和内源呼吸3个阶段。由于异养菌竞争溶解氧相对于硝化细菌占据优势,导致先去除COD后氨氧化。当恒定DO为1.0mg·mL-1时,异养菌降解COD的SOUR为0.36mgO2.(gMLSS)-1.h-1;氨氧化过程中,硝化细菌的SOUR为0.18mgO2.(gMLSS)-1.h-1,当氨氧化结束时,SOUR骤降,该现象表明氨氮到NO2-阶段的氧化结束,此时系统应停止曝气,防止NO2-进一步氧化为NO3-,因此通过SOUR的指示作用可以实现短程硝化启动与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R工艺 比耗速率 自动控制 溶解 在线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氧速率(OUR)测量方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冰 孙英兰 李玉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6-460,共5页
目前多采用分批实验法和呼吸测量仪测量耗氧速率,而耗氧速率的测量对于研究活性污泥数学模型中的动力学参数及废水特性鉴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OUR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设计了1种简易的OUR测量装置,为检验测量装置的有效性,设计了相关... 目前多采用分批实验法和呼吸测量仪测量耗氧速率,而耗氧速率的测量对于研究活性污泥数学模型中的动力学参数及废水特性鉴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OUR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设计了1种简易的OUR测量装置,为检验测量装置的有效性,设计了相关实验进行验证。在内源呼吸实验中,测定了所用活性污泥的内源呼吸速率是5.1mgO2/L·h,污泥的衰减系数是0.0137h-1,比文献值略高。基质降解实验对人工配水(葡萄糖和淀粉)的耗氧速率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显示有3个显著不同的耗氧速率,分别为35mg/L·h,13mg/L·h,6mg/L·h,它们各代表葡萄糖降解、淀粉降解和内源呼吸的速率。内源呼吸速率高于前1个实验是由于基质降解过程中污泥量增加所致。并计算出异养菌产率系数Kd为0.63mgVSS/mgCOD,Kd略低于文献值。实验结果证明,该装置能很好的实现测量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率测量 速率 动力学参数 废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R工艺活性污泥比耗氧速率与控制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18
3
作者 尹军 王雪峰 +2 位作者 王建辉 焦畅 周爱丽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81-483,共3页
活性污泥的比耗氧速率(SOUR)是表征污泥生物活性的重要参数之一,从微生物呼吸速率角度反映了活性污泥生理状态和基质代谢状况。通过监测SBR工艺活性污泥的SOUR,考察了SBR工艺中活性污泥SOUR的变化规律,研究了活性污泥的SOUR与各项控制... 活性污泥的比耗氧速率(SOUR)是表征污泥生物活性的重要参数之一,从微生物呼吸速率角度反映了活性污泥生理状态和基质代谢状况。通过监测SBR工艺活性污泥的SOUR,考察了SBR工艺中活性污泥SOUR的变化规律,研究了活性污泥的SOUR与各项控制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活性污泥的SOUR可以有效地表征SBR工艺的生化反应进程,并与DO、氧化还原电位(ORP)和pH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R工艺 活性污泥 比耗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河流底泥耗氧速率的测定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方宇翘 裘祖楠 +1 位作者 姚振淮 漆德瑶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6-32,共7页
本文通过对底泥耗氧影响因素的研究,拟定了底泥耗氧速率(SOD)的测定法。对苏州河上海市区各断面底泥进行测定,其SOD为2.0—2.3g/m^2.d,相对标准偏差为5%.根据SOD与水温、水流流速等主要环境因素的关系,推导出城市河流底泥耗氧过程的数... 本文通过对底泥耗氧影响因素的研究,拟定了底泥耗氧速率(SOD)的测定法。对苏州河上海市区各断面底泥进行测定,其SOD为2.0—2.3g/m^2.d,相对标准偏差为5%.根据SOD与水温、水流流速等主要环境因素的关系,推导出城市河流底泥耗氧过程的数学摸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底泥 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浓度对松散煤耗氧速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朱红青 王海燕 +1 位作者 沈静 常明然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0-112,115,共4页
文章设计了松散煤在不同供氧条件下的程序升温实验,并应用气相色谱仪对温升过程中特定温度下的出口气体氧浓度进行分析。计算了不同氧浓度下煤样在特定温度的耗氧速率,比较了在几种不同氧浓度条件下煤样在各个温度点耗氧速率的大小,并... 文章设计了松散煤在不同供氧条件下的程序升温实验,并应用气相色谱仪对温升过程中特定温度下的出口气体氧浓度进行分析。计算了不同氧浓度下煤样在特定温度的耗氧速率,比较了在几种不同氧浓度条件下煤样在各个温度点耗氧速率的大小,并对一定温度下的耗氧速率与氧浓度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在不同氧气浓度条件下,松散煤的耗氧速率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氧气浓度会影响耗氧速率大小,而对耗氧速率随温度的变化趋势无明显影响;相同温度下,煤样的耗氧速率随氧气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且耗氧速率与供氧浓度间满足对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煤 自燃 浓度 速率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自燃过程中耗氧速率与温度耦合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从陆 伍爱友 蔡康旭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5-67,共3页
通过对采集煤样进行热解试验,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了试验煤样在不同热解温度下氧气的含量,分析了氧气随温度变化规律,得出耗氧速率与温度的数量关系,用于判定煤炭自燃的阶段,为科学控制煤炭自燃、防止煤炭自燃的发生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煤炭自燃 热解温度 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无机盐类脱氧型阻化剂耗氧速率试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宏飞 王继仁 +1 位作者 郝朝瑜 贺飞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7-52,共6页
为解决目前阻化剂只有单一阻化作用的问题,加入一种具有耗氧功能的材料,形成一种具有耗氧和阻化双重作用的脱氧型阻化剂。通过试验的方法,将不同配比的脱氧型阻化剂放置在恒温仪器里测其耗氧时间,得到不同配比的脱氧型阻化剂的耗氧速率... 为解决目前阻化剂只有单一阻化作用的问题,加入一种具有耗氧功能的材料,形成一种具有耗氧和阻化双重作用的脱氧型阻化剂。通过试验的方法,将不同配比的脱氧型阻化剂放置在恒温仪器里测其耗氧时间,得到不同配比的脱氧型阻化剂的耗氧速率与氧体积分数的关系以及耗氧速率的变化规律。改变试验温度,得到脱氧型阻化剂的耗氧速率与氧体积分数的关系以及耗氧速率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氧体积分数越大,耗氧速率越高;随温度的升高,脱氧型阻化剂的耗氧速率在加快;硅藻土的量为0.6 g时,脱氧型阻化剂的耗氧速率最快;无机盐使用量相同时,耗氧速率为v(MgCl_2)>v(NaCl)>v(KCl)>v(CaCl_2),耗氧速率随无机盐使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使用0.15 g MgCl_2的脱氧型阻化剂耗氧速率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阻化剂 无机盐 时间 体积分数 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污泥耗氧速率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试验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郝晓地 张自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5-39,共5页
本文首先介绍了活性污泥净化能力判别指标——耗氧速率的原电池氧测定法,继而通过试验研究了一些相关的影响因素同比耗氧速率的关系,最后分析说明了比耗氧速率在监控活性污泥系统运行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 污水处理 活性污泥 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污泥系统动态比耗氧速率的检测与可行性验证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凌云 李论 +1 位作者 彭永臻 吴蕾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30-1434,共5页
为了考察活性污泥系统动态比耗氧速率(RSOUR)的变化规律以及作为硝化反应过程控制参数的可行性,提出了一种在线检测、同时反馈SBR工艺活性污泥SOUR的方法.采用SBR1和SBR2两个反应器,分别接种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和氨氧化菌(AOB)占优势... 为了考察活性污泥系统动态比耗氧速率(RSOUR)的变化规律以及作为硝化反应过程控制参数的可行性,提出了一种在线检测、同时反馈SBR工艺活性污泥SOUR的方法.采用SBR1和SBR2两个反应器,分别接种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和氨氧化菌(AOB)占优势的活性污泥,试验结果表明,SBR1系统反应到第290 min时,氨氧化结束,RSOUR大幅下降,每克MLSS每分钟耗氧从0.074 mg降到0.013 mg;SBR2系统反应到第206 min时,氨氧化结束,RSOUR大幅下降,每克MLSS每分钟从0.01 mg降到0.004 mg.RSOUR的骤降为硝化反应结束的特征点,此时应停止曝气.通过考察RSOUR曲线的变化规律,捕捉曲线上的特征点,可实现控制硝化反应进程,为以RSOUR为参数进行实时控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比耗速率 自动控制 溶解 在线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鱼池底泥耗氧速率的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雷衍之 朴文豪 +1 位作者 白禄君 张丽霞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6-13,共8页
本文用新的底泥耗氧速率的测定方法,探讨了此方法的精密度和水温及底泥中有机质对鱼池底泥耗氧速率的影响。用此方法研究鱼池底泥耗氧速率.发现在培育期内北力养鱼池底泥耗氧速率一般为0.4~1.6gO_2·m^(-2)·d^(-1),鱼池底泥... 本文用新的底泥耗氧速率的测定方法,探讨了此方法的精密度和水温及底泥中有机质对鱼池底泥耗氧速率的影响。用此方法研究鱼池底泥耗氧速率.发现在培育期内北力养鱼池底泥耗氧速率一般为0.4~1.6gO_2·m^(-2)·d^(-1),鱼池底泥耗氧速率占鱼池总耗氧的比率在5%~20%之间,还对新老池底泥耗氧速率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养鱼 养鱼池 速率 底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与溶氧水平对日本沼虾瞬时耗氧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祥德 张根玉 +1 位作者 范武江 李雪松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3-126,共4页
为了研究日本沼虾瞬时耗氧速率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溶氧水平的关系,以日本沼虾为试验对象,设4个温度梯度(15、20、25、30℃),采用密闭呼吸室法,求得各温度下试验虾耗氧量随时间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日本沼虾的瞬时耗氧速率随... 为了研究日本沼虾瞬时耗氧速率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溶氧水平的关系,以日本沼虾为试验对象,设4个温度梯度(15、20、25、30℃),采用密闭呼吸室法,求得各温度下试验虾耗氧量随时间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日本沼虾的瞬时耗氧速率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且呈良好的乘幂函数增长关系,呼吸类型属于顺应型;在适宜溶解氧量及温度范围内,瞬时耗氧速率均随相应溶解氧含量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呈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沼虾 瞬时速率 温度 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覆水类型及流速对养殖池塘底泥耗氧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俊 程香菊 +2 位作者 胡金鹏 余德光 谢骏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9-55,共7页
为了探究上覆水类型及流速对养殖池塘底泥耗氧速率(SOD)的影响,在实验室进行6组水池平行实验,实验期为2 d,采用6个装置相同的玻璃缸进行对照实验,分别选取自来水和池塘原水作为上覆水体,在实验过程中利用水泵对上覆水进行循环流动,调节... 为了探究上覆水类型及流速对养殖池塘底泥耗氧速率(SOD)的影响,在实验室进行6组水池平行实验,实验期为2 d,采用6个装置相同的玻璃缸进行对照实验,分别选取自来水和池塘原水作为上覆水体,在实验过程中利用水泵对上覆水进行循环流动,调节水泵循环流量以得到不同的上覆水流速,并采用2台溶氧仪测定不同实验条件下的上覆水水温和DO浓度,记录每次测量的对应时间点,测量间隔约为30 min。结果表明,当上覆水体为自来水和池塘原水时,在不同的循环流速下,SOD的范围为0.042~0.426 g/(m^2·d)。实验第2天各水池的SOD值较第1天均有一定下降,说明SOD随着水体中DO降低也相应减小,表明SOD与DO浓度有显著相关性。当上覆水处于静止状态时,其类型对SOD值有较大的影响,池塘原水在第1天和第2天的SOD值分别为0.426 g/(m^2·d)和0.297 g/(m^2·d),而自来水在第1天和第2天的SOD值均为0.258 g/(m^2·d),与上覆水体为自来水相比,有机物质含量高的池塘原水在第1天和第2天的SOD值分别高出65.12%和15.12%;当上覆水处于流动状态时,池塘原水的SOD为0.042~0.237 g/(m^2·d),自来水的SOD为0.045~0.252 g/(m^2·d),增幅仅为5.9%~15.0%,表明在此条件下上覆水体类型对实验水池的SOD值影响不显著。SOD与上覆水流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应最小的SOD值有一个流速较低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速率 流速 上覆水体 溶解 养殖池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对两种单胞藻光合放氧和呼吸耗氧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波 李晓东 +1 位作者 雷衍之 李永函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8-101,共4页
采用改良后的黑白瓶法测定了蛋白核小球藻和裸甲藻在低温下的光合放氧和呼吸耗氧速率。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蛋白核小球藻和裸甲藻仍具有一定的光合放氧能力。在光照度为2100lx,温度为-1℃时,蛋白核小球藻和裸甲藻叶绿素a光合放氧速... 采用改良后的黑白瓶法测定了蛋白核小球藻和裸甲藻在低温下的光合放氧和呼吸耗氧速率。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蛋白核小球藻和裸甲藻仍具有一定的光合放氧能力。在光照度为2100lx,温度为-1℃时,蛋白核小球藻和裸甲藻叶绿素a光合放氧速率分别为(30.78±2.18)μmol/(mg·h)和(11.92±0.97)μmol/(mg·h);呼吸耗氧速率分别为(2.30±1.49)μmol/(mg·h)和(2.34±0.85)μmol/(mg·h)。在-1~4℃,2种单胞藻的净光合放氧速率和呼吸耗氧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基本相似,均随温度升高呈指数增长,但其增长幅度随种类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核小球藻 低温 裸甲藻 光合放速率 呼吸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虾瞬时耗氧速率与海水比重及溶氧水平的相关 被引量:25
14
作者 臧维玲 朱振国 +4 位作者 戴习林 赵丰年 路宜华 徐桂荣 徐仁国 《水产科技情报》 1992年第4期100-103,共4页
以中国对虾(7.30±0.32g/p,8.12±0.14cm/p)为测试对象,在海水比重d_1=1.0015至d_7=1.0305之间7个梯度组中分别饲养10天,于32±1℃水温条件下测定对虾的瞬时耗氧速率(V.mg/g·h);遂将瞬时耗氧速率与时间、溶氧量(DO,mg... 以中国对虾(7.30±0.32g/p,8.12±0.14cm/p)为测试对象,在海水比重d_1=1.0015至d_7=1.0305之间7个梯度组中分别饲养10天,于32±1℃水温条件下测定对虾的瞬时耗氧速率(V.mg/g·h);遂将瞬时耗氧速率与时间、溶氧量(DO,mg/L)和水的比重作相关分析。结果是耗氧速率随时间延长、溶氧下降而递减;当比重在1.0030~1.0185范围内。耗氧速率随比重增加而增大。7个比重组虾的昏迷点为0.61~1.48mg/L,窒息点为0.61~1.06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速率 海水比重 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的瞬时耗氧速率与体长、溶氧水平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煜 臧维玲 +4 位作者 刘永士 侯文杰 戴习林 杨明 丁福江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第5期136-139,共4页
研究了水温28.0℃时,在淡水养殖条件下凡纳滨对虾的瞬时耗氧速率与体长及溶氧水平的关系,测定了6种体长(2.02~8.67cm)凡纳滨对虾的瞬时耗氧速率。结果表明:淡水养殖的凡纳滨对虾瞬时耗氧速率具有与河口水虾养殖的特点。其瞬时耗氧速率(... 研究了水温28.0℃时,在淡水养殖条件下凡纳滨对虾的瞬时耗氧速率与体长及溶氧水平的关系,测定了6种体长(2.02~8.67cm)凡纳滨对虾的瞬时耗氧速率。结果表明:淡水养殖的凡纳滨对虾瞬时耗氧速率具有与河口水虾养殖的特点。其瞬时耗氧速率(V,mg/g·h)随时间(t,h)的延长与水体溶氧量(DO,mg/L)的降低而降低,呼吸类型属于顺应型;V随虾体长(L,cm)增长而降低,耗氧量却与体长呈正相关。当体长L=6.31cm时,淡水和河口水养殖的凡纳滨对虾具有相同的瞬时耗氧速率。体长L<6.31cm时,淡水养殖虾耗氧速率大于河口水养殖。L>6.31cm时,淡水养殖虾耗氧速率小于河水养殖;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窒息点随个体增大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淡水养殖 瞬时速率 体长 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对虾养殖模式下池塘底泥耗氧速率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亮华 李建生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3-557,共5页
通过采集试验前后池塘不同位点的底泥沉积物,就对虾单养和虾蛤混养两种模式下底泥耗氧速率(SOD)做初步研究,探讨不同水温和有机质含量对不同养殖模式池塘底泥SOD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对虾单养和虾贝混养两种模式下池塘底泥SOD都随着水温... 通过采集试验前后池塘不同位点的底泥沉积物,就对虾单养和虾蛤混养两种模式下底泥耗氧速率(SOD)做初步研究,探讨不同水温和有机质含量对不同养殖模式池塘底泥SOD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对虾单养和虾贝混养两种模式下池塘底泥SOD都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升高,且呈良好的幂指数相关,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79 9、0.990 5;SOD与有机质含量相关性显著(P<0.05)。对不同养殖模式下虾池底泥SOD分析表明,虾蛤混养池与对虾单养池的SOD差异极显著(P<0.01);在相同养殖模式下,SOD试验初期小于试验后期(P<0.05)。在相同时期,单养虾池底泥的SOD高于虾蛤混养池(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蛤混养 速率 温度 有机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沼虾瞬时耗氧速率与体长及溶氧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祥德 臧维玲 +1 位作者 张根玉 范武江 《水产科技情报》 2015年第1期16-19,共4页
为了研究不同体长及水体溶氧水平对日本沼虾瞬时耗氧速率的影响,以体长分别为1.65、2.49、3.71、4.56、5.61、6.18 cm的日本沼虾为试验对象,在水温26℃的条件下,采用密闭呼吸室法,测定其耗氧量随时间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日本沼虾的瞬... 为了研究不同体长及水体溶氧水平对日本沼虾瞬时耗氧速率的影响,以体长分别为1.65、2.49、3.71、4.56、5.61、6.18 cm的日本沼虾为试验对象,在水温26℃的条件下,采用密闭呼吸室法,测定其耗氧量随时间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日本沼虾的瞬时耗氧速率[Vt,mg/(g·h)]随时间(t,h)的增加而下降,随着体长的增长,Vt的下降速度也逐渐降低,且呈良好的幂函数关系;在适宜的溶氧量范围内,Vt随水体溶氧量(DO,mg/L)的降低而降低,且分别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日本沼虾的呼吸类型属于顺应型;Vt随着虾体长(L,cm)的增长而降低,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沼虾 瞬时速率 体长 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脉动循环装置的汾河底泥耗氧速率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引栓 武新朝 +2 位作者 贺金花 邢肖鹏 张园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22-227,234,共7页
【目的】研究汾河运城段底泥耗氧速率(SOD)变化的特点,分析SOD与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的相关性,解释底泥与河流水污染物的交换现象。【方法】根据汾河运城段河道及污染物排放的分布特点,2010-12沿程选取7个采样点,通过自制人工... 【目的】研究汾河运城段底泥耗氧速率(SOD)变化的特点,分析SOD与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的相关性,解释底泥与河流水污染物的交换现象。【方法】根据汾河运城段河道及污染物排放的分布特点,2010-12沿程选取7个采样点,通过自制人工脉动循环装置对不同位置的SOD进行测定;同时,对采样点沿程水质的COD与氨氮(NH3-N)含量进行测定,分析SOD与COD、NH3-N的相关性。【结果】冬季枯水期汾河运城段沿程SOD波动较大,为1.621 2~10.847 0mg/(m2.d),下游高于上游。SOD与COD之间的关系式为:SOD=0.003 8COD+2.962 7,R2=0.794 1;SOD与NH3-N之间的关系式为:SOD=0.083NH3-N+2.234 6,R2=0.617。SOD和COD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对底泥的物理结构进行分析可知,底泥与河流水之间存在着还原性物质交换。【结论】鉴于冬季枯水期汾河运城段SOD与COD、NH3-N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故在缺乏测定SOD试验条件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测定COD与NH3-N反求S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 人工脉动循环装置 底泥速率 化学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预氧化温度破碎煤在轴压下的自燃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永亮 吴晋东 +2 位作者 李敏杰 张健 王文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7,共8页
目的为了探究采空区破碎煤在应力状态下的氧化自燃特性,方法采用荷载加压煤自燃特性参数测定装置,研究不同预氧化温度破碎煤在不同轴压状态下的自燃特性,分析破碎煤在氧化过程的耗氧速率、特征温度点、气体生成和表观活化能等特征参数... 目的为了探究采空区破碎煤在应力状态下的氧化自燃特性,方法采用荷载加压煤自燃特性参数测定装置,研究不同预氧化温度破碎煤在不同轴压状态下的自燃特性,分析破碎煤在氧化过程的耗氧速率、特征温度点、气体生成和表观活化能等特征参数变化规律。结果结果表明:轴压会增强煤的自燃特性,具体表现为耗氧速率增加,CO和C_(2)H_(4)气体体积分数增大,氧化特征温度点前移,表观活化能减小;轴压为0,4 MPa时,预氧化温度70℃煤样的氧化特性最强,轴压为8 MPa时,预氧化温度升高导致煤样的氧化特性降低;结合耗氧速率、指标气体和表观活化能的变化,表明预氧化温度70℃的煤自燃倾向性更高,更易复燃。结论(1)不同预氧化温度煤样的自燃特性在轴压的影响下表现一致:轴压会增强煤的氧化特性,更容易到达快速氧化阶段。(2)不同轴压下预氧化温度对煤样的自燃特性影响存在差异:预氧化温度升高反而会降低煤样的氧化特性,表明在高轴压影响下煤体预氧化温度越高,其氧化特性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压 速率 特征温度点 指标气体 表观活化能 自燃倾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氧化酶氧耗速率法测定葡萄糖最佳条件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福成 李学仁 沈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5-77,共3页
We studied optimal condition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oxygen consumption rate (OCR).The assay, with a working range up to 35 mmol/L, had an intra-assay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0. 7%~3. 52%, and the inter-assay c... We studied optimal condition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oxygen consumption rate (OCR).The assay, with a working range up to 35 mmol/L, had an intra-assay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0. 7%~3. 52%, and the inter-assay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was 4. 86%. In spiking experiments, the recovery range was 98. 9%~101 %. The assay was compared with CX3 (Beckman Co.). A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yielded a slope of 1. 05, an inercept of 3. 82 and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 999. The serum of turbidity above + + had a negative interference on the assay (>3. 4%). The obvious interference of hemolysis, icterus and vitamin C to the assay were not ob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化酶 速率 测定 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