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性减小比生长速率指数补料策略对酵母生产效率的改善 被引量:1
1
作者 季萌 缪冶炼 +3 位作者 陈介余 尤业兵 刘飞龙 许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4-39,共6页
酵母的生产效率和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培养模式。根据酵母的生长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线性减小比生长速率指数补料(exponential-feeding based on linear reducing specific-growth-rate,LR-μ-EF)策略。首先,采用该策略进行抗冻酵... 酵母的生产效率和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培养模式。根据酵母的生长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线性减小比生长速率指数补料(exponential-feeding based on linear reducing specific-growth-rate,LR-μ-EF)策略。首先,采用该策略进行抗冻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FY-1的3 L发酵罐培养试验,比较了培养过程中生物量的计算值和实验值。然后在此基础上,以最终生物量、收率和生产速度为酵母生产效率的评价指标,讨论了补料速度和累计补料体积对酵母生产效率的影响。当恒定比生长速率指数补料(constant-μexponential-feeding,C-μ-EF)培养阶段的比生长速率(μ)为0.05 h-1、LR-μ-EF培养阶段的μ减小速度为0.000 8 h-2时,生物量的实验值与计算值基本一致。在累计补料体积560 m L的条件下,最终生物量和酵母收率随着μ减小速度的增大而逐渐上升,当μ减小速度为0.000 8 h-2时分别达到77.5g/L和38.0%。这与μ减小速度为0(即C-μ-EF策略)时相比,分别增加了26.7%和27.5%。此外,酵母生产速度基本与μ减小速度无关,保持在0.8~0.9g/(L·h)范围。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了LR-μ-EF策略改善酵母生产效率的能力,为酵母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分批培养 补料策略 比生长速率 生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人胶原蛋白基因工程菌诱导后比生长速率优化
2
作者 骆艳娥 范代娣 +3 位作者 米钰 马晓轩 迟雷 王小刚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43-946,共4页
目的优化类人胶原蛋白基因工程菌高温诱导后的比生长速率。方法通过分析不同比生长速率下发酵液中菌体浓度、类人胶原蛋白浓度、细胞得率系数(YX/S)、产物得率系数(YP/S)的变化,确定诱导后的最佳比生长速率。结果当比生长速率为0.04~0.... 目的优化类人胶原蛋白基因工程菌高温诱导后的比生长速率。方法通过分析不同比生长速率下发酵液中菌体浓度、类人胶原蛋白浓度、细胞得率系数(YX/S)、产物得率系数(YP/S)的变化,确定诱导后的最佳比生长速率。结果当比生长速率为0.04~0.05h-1,细胞浓度和类人胶原蛋白的浓度分别可达69.5g/L(DCW)和13.8g/L。结论诱导后的比生长速率对细胞生长、类人胶原蛋白的合成均产生显著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人胶原蛋白 重组大肠杆菌 温度诱导 比生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比生长速率μ的含义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岁楼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6-9,共4页
把微生物比生长速率μ定义为单位重量菌体的瞬时增量,生理含义明确,便于实际应用。
关键词 微生物 比生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体比生长速率及不同培养基成分变化对解脂假丝酵母中RNA累积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5
4
作者 林忠 罗众球 +4 位作者 窦洁 王慧 邱蔚然 曹静 周长林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9-175,共7页
为了研究解脂假丝酵母ATCC 20408菌株比生长速率和培养基中氨基酸成分对酵母RNA累积的影响。采用分批和连续培养的方法,解脂假丝酵母分别在发酵培养基、YPD培养基、糖蜜培养基以及不含玉米浆的成纤维细胞培养基(FM)中进行培养。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解脂假丝酵母ATCC 20408菌株比生长速率和培养基中氨基酸成分对酵母RNA累积的影响。采用分批和连续培养的方法,解脂假丝酵母分别在发酵培养基、YPD培养基、糖蜜培养基以及不含玉米浆的成纤维细胞培养基(FM)中进行培养。结果表明,在分批培养的不同生长期,菌体细胞内RNA累积量有明显区别;在对数生长期时,RNA含量达干重的11.8%(g-RNA/g-DCW);稳定期时,RNA含量仅为6.9%。连续培养时,酵母RNA比生长速率越大,酵母RNA积累量越高,当细胞比生长速率为0.5 h-1时,RNA含量可达15.6%,糖的转化率为42.8%。在不含玉米浆的FM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氨基酸组分进行有氧分批培养时,添加混合氨基酸或蛋白胨组分均可提高酵母细胞RNA的含量。本研究首次报道了高比生长速率和混合氨基酸组分对解脂假丝酵母细胞RNA的积累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比生长速率对酵母RNA的累积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解脂假丝酵母 连续发酵 氨基酸 比生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和比生长速率协同调控Streptomyces albulus合成ε-聚赖氨酸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开方 潘龙 +2 位作者 刁文娇 陈旭升 毛忠贵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8-14,共7页
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是Streptomyces albulus分泌产生的1种抗菌肽,主要用作生物食品防腐剂。为了进一步了解S.albulus积累ε-PL的影响因素,该文探究了恒化培养体系下不同pH值和菌体比生长速率对S.albulus M-Z18合成ε-PL... 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是Streptomyces albulus分泌产生的1种抗菌肽,主要用作生物食品防腐剂。为了进一步了解S.albulus积累ε-PL的影响因素,该文探究了恒化培养体系下不同pH值和菌体比生长速率对S.albulus M-Z18合成ε-PL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pH降低(D=0.04 h-1),细胞得率(YX/S)逐渐减小,葡萄糖比消耗速率(qS)、ε-PL比合成速率(qP)和胞内ATP浓度逐渐增加。与此相一致,随着菌体比生长速率增加(pH 4.0),qS、qP和胞内ATP浓度均呈逐渐增加趋势。因此,低pH和高菌体比生长速率都有助于S.albulus M-Z18高效积累ε-PL。该研究一方面为S.albulus在低pH环境积累ε-PL的原因提供了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续通过提高细胞比生长速率而增加ε-PL产量的发酵优化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 低pH环境 比生长速率 胞内A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氏酵母流加发酵过程的比生长速率控制 被引量:3
6
作者 任海涛 袁景淇 +1 位作者 邓建慧 贾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99-801,805,共4页
在已建立的毕氏酵母发酵过程结构模型基础上,进行了甲醇流加阶段恒定比生长速率控制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模型的甲醇进料策略可以将细胞比生长速率恒定地控制在设定值;在比生长速率均值相等的情况下,恒定比生长速率进料策略较之恒速... 在已建立的毕氏酵母发酵过程结构模型基础上,进行了甲醇流加阶段恒定比生长速率控制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模型的甲醇进料策略可以将细胞比生长速率恒定地控制在设定值;在比生长速率均值相等的情况下,恒定比生长速率进料策略较之恒速进料策略蛋白产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氏酵母 比生长速率 重组人血清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和藻种密度对牟氏角毛藻生长及其用于养殖尾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7
作者 蔡佳骏 肖国洪 +3 位作者 张振波 曾慰庭 王梅芳 余祥勇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2期123-132,共10页
为探究盐度以及接种密度对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生长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和接种密度对牟氏角毛藻生长和细胞生化组成的影响以及牟氏角毛藻接种密度对水体中氮、磷元素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盐... 为探究盐度以及接种密度对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生长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和接种密度对牟氏角毛藻生长和细胞生化组成的影响以及牟氏角毛藻接种密度对水体中氮、磷元素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盐度和接种密度对牟氏角毛藻的生长速率、蛋白质和脂肪质量分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在盐度20的培育条件下,牟氏角毛藻的比生长速率最大,达到(0.117±0.001)/d,而盐度15与盐度20组的比生长速率相近,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盐度15的培育条件下,牟氏角毛藻的蛋白质和总脂质量分数均最高。当接种密度为0.694×10^(6)cells/mL时,牟氏角毛藻的比生长速率最大,达到了(0.210±0.001)/d,同时,对水体中NH_(4)^(+)-N、NO_(3)^(-)-N、PO_(4)^(3-)-P的去除率也最高,且均显著高于其他接种密度试验组(P<0.05),分别为(97.75±0.18)%、(76.64±0.35)%、(96.70±0.35)%。结果表明,牟氏角毛藻大规模培育可以选择在盐度15~20、接种密度为0.694×10^(6)cells/mL的条件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氏角毛藻 盐度 接种密度 比生长速率 生化组成 养殖尾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澎溪河典型优势藻原位生长速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哲 谢丹 +3 位作者 郭劲松 龙曼 孙志禹 陈永柏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46-754,共9页
本文提出了两种原位培养装置(培养笼、培养桶)并采用这两种装置在澎溪河高阳平湖断面进行原位培养实验,旨在研究澎溪河典型优势藻的原位生长速率.研究期间主要生境特征为营养物丰足、光热条件优越、生境条件相对稳定,适宜于藻类生长,为... 本文提出了两种原位培养装置(培养笼、培养桶)并采用这两种装置在澎溪河高阳平湖断面进行原位培养实验,旨在研究澎溪河典型优势藻的原位生长速率.研究期间主要生境特征为营养物丰足、光热条件优越、生境条件相对稳定,适宜于藻类生长,为水华形成的敏感期;在此期间代表CR型生长策略的湖北小环藻和兼具C、R、S生长策略的卵形隐藻的原位生长速率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代表CS型生长策略的水华鱼腥藻和空球藻的原位生长速率则先增加后又有所下降,代表S型生长策略的铜绿微囊藻的原位生长速率虽然前期都为负,但总体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并测得培养笼和培养桶中各藻种的最大比生长速率分别为湖北小环藻0.31、0.21 d-1;铜绿微囊藻0.09、0.03 d-1;空球藻0.16、0.42 d-1;水华鱼腥藻0.30、0.26 d-1;卵形隐藻0.49、0.95 d-1.本研究中,不同生长策略藻种生长速率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不同生长策略藻种的生长趋势.另外,就装置性能实验及原位培养实验结果综合分析,认为两种原位培养装置均能够满足对天然水域藻类原位生长速率的测试要求,但装置的构造对藻类实际生长过程仍存在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典型优势藻 比生长速率 原位培养 生长策略 高阳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H下降速率的反馈补料策略高密度培养保加利亚乳杆菌NQ2508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晓岑 徐岩 +2 位作者 刘彦民 李晓军 穆晓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3,共7页
保加利亚乳杆菌是酸奶发酵剂和益生菌制剂的重要菌种,其高密度培养对于提高菌种在应用产品生产中的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葡萄糖浓度和发酵pH是影响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的关键因子,底物葡萄糖被转化为细胞菌体和主要代谢产物乳酸,探... 保加利亚乳杆菌是酸奶发酵剂和益生菌制剂的重要菌种,其高密度培养对于提高菌种在应用产品生产中的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葡萄糖浓度和发酵pH是影响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的关键因子,底物葡萄糖被转化为细胞菌体和主要代谢产物乳酸,探究葡萄糖消耗速率与表征乳酸生成的发酵pH下降速率的关系,是研究保加利亚乳杆菌代谢流方向的重要方法。该实验通过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同时对葡萄糖消耗速率-pH降低速率相关模型研究,并基于底物质量守恒定律建立了一条基于pH下降速率的保加利亚乳杆菌高密度培养的反馈补料发酵策略。通过化学中和法控制发酵pH为6.0~5.0,基于pH下降速率进行反馈补料将葡萄糖质量浓度控制在8~2 g/L,发酵液的活菌数达到3.6×10^(9)CFU/mL,是批次分批培养的2.4倍。该策略的应用结果为提高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工业化生产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加利亚乳杆菌 反馈补料策略 高密度培养 区间pH培养 比生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营养盐对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玉娟 曹宇 +2 位作者 王朝晖 韩博平 杨宇锋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82-486,共5页
模拟自然海水营养盐浓度状况,在N、P浓度分别为10-500μg L-1 N和0.74-74μg L-1 P时,研究N、P双因子限制(N、P浓度同时降低,N:P固定为15:1)及单因子限制(保持N或P为最高浓度,只降低一种营养盐浓度)对有毒赤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 模拟自然海水营养盐浓度状况,在N、P浓度分别为10-500μg L-1 N和0.74-74μg L-1 P时,研究N、P双因子限制(N、P浓度同时降低,N:P固定为15:1)及单因子限制(保持N或P为最高浓度,只降低一种营养盐浓度)对有毒赤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能较快进入对数生长期,但N、P双因子限制能明显影响其生长,在N、P浓度分别低于100μg L-1 N和15μg L-1 P时,细胞密度无明显增长;而N或P分别受限时,生长态势明显优于N、P同时受到限制的试验组,而且N、P单因子中度限制对生长影响较小。结果说明塔玛亚历山大藻对单因子营养元素限制较强的适应能力,可使其在常常出现单营养因子限制的自然水体中维持一定生长速率和细胞密度,并有助于滤食该藻的贝类体内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玛亚历山大藻 赤潮 N P 比生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离子浓度对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欣伟 冯雅丽 +2 位作者 李浩然 蔡震雷 杨志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353-2359,共7页
在氧化亚铁硫杆菌(T.f)培养过程中其他营养物质足量的情况下,通过考察不同初始Mg2+浓度对氧化亚铁硫杆菌(T.f)生长活性的影响,得到在不同Mg2+浓度下细菌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T.f对Mg2+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当培养基中ρ(Mg2+)≤10 g/L时... 在氧化亚铁硫杆菌(T.f)培养过程中其他营养物质足量的情况下,通过考察不同初始Mg2+浓度对氧化亚铁硫杆菌(T.f)生长活性的影响,得到在不同Mg2+浓度下细菌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T.f对Mg2+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当培养基中ρ(Mg2+)≤10 g/L时,Mg2+对细菌生长活性影响很小;其ρ(Mg2+)为15 g/L时,Mg2+开始产生延迟效应,抑制细菌生长;ρ(Mg2+)为20 g/L时,细菌生长完全受到抑制。同时利用基于存在非竞争性抑制的Monod方程,建立了T.f在高Mg2+浓度下的生长动力学方程模型,确定在不同条件下细菌生长动力学参数,包括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Monod常数Km及镁离子抑制常数KI。利用correl系数工具分析细菌比生长速率的实验值和模拟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73,表明该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描述Mg2+浓度对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铁硫杆菌 生长动力学 非竞争性抑制 比生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却猪肉中特定腐败菌生长动力学参数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苗云 杨向莹 +4 位作者 张秋会 赵改名 黄现青 高晓平 柳艳霞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1-214,共4页
把特定腐败菌接种到无污染的冷却猪肉表面,托盘包装分别置于0、4、7、10、14、20℃的温度下贮藏,研究不同温度时微生物生长的动力学参数及其关系。结果表明,冷却猪肉贮藏时比生长速率和延滞时间是特定腐败菌的主要特性,货架期与延滞时... 把特定腐败菌接种到无污染的冷却猪肉表面,托盘包装分别置于0、4、7、10、14、20℃的温度下贮藏,研究不同温度时微生物生长的动力学参数及其关系。结果表明,冷却猪肉贮藏时比生长速率和延滞时间是特定腐败菌的主要特性,货架期与延滞时间(λ)呈正相关,相关性最高为0.991,与最大比生长速率呈负相关。随着温度由0℃升高到20℃,延滞时间逐渐变短,生长速度逐渐变快,产品的货架期由158 h降低到24 h。因此,在实际的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中,不能完全保证产品始终处于0-4℃的低温,但是要严格控制温度不能超过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猪肉 特定腐败菌 比生长速率 延滞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光照强度及硝酸盐对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 N8)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于婷 戴景峻 +1 位作者 雷腊梅 彭亮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1-446,共6页
以从南亚热带水库中分离的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N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12、16、20、24、28、32℃)、光照强度(6.6、12.4、21.5、30.7、62.9、106.4μmol/(m2·s))和硝态氮浓度(0.5、1、2... 以从南亚热带水库中分离的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N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12、16、20、24、28、32℃)、光照强度(6.6、12.4、21.5、30.7、62.9、106.4μmol/(m2·s))和硝态氮浓度(0.5、1、2、4、8、16、32、64、128mg/L)下拟柱孢藻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在实验设置的温度范围(16~32℃)内拟柱孢藻能够正常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24—28℃,在28℃条件下,具有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189d^-1;当温度为12℃时,拟柱孢藻叶绿素a浓度一直降低,显著低于其他温度组(16~32℃).在6.6~106.4μmol/(m2·s)光照强度范围内,拟柱孢藻均呈指数增长趋势,最适光照强度为30.7μmol/(m2·s),其比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为0.156d^-1;高光照强度(62.9~106.4μmol/(m2·s))下拟柱孢藻的比生长速率显著大于低光照强度(6.6—12.4μmol/(m2·s))处理组.拟柱孢藻开始指数增长的最低硝态氮浓度为4mg/L;硝态氮浓度为8mg/L时,拟柱孢藻达到最大比生长速率(O.155d。);当硝态氮浓度高于16ms/L时比生长速率增加不显著.高硝态氮浓度组(16~128ms/L)拟柱孢藻的叶绿素a浓度和比生长速率显著高于低硝态氮浓度组(0.5—2mg/L).研究结果说明拟柱孢藻对温度、光照和氮源均有较宽的生态位,有利于在较大空间尺度上进行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柱孢藻 生长 比生长速率 温度 光照强度 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萘、菲和芘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秀翠 高彦征 +3 位作者 朱雪竹 靳瑮 王万清 杨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56-663,共8页
采用实验室培养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的方法,研究了3种多环芳烃(萘、菲和芘)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菲对微囊藻生长的影响高于萘与芘,微量萘、芘暴露可对微囊藻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高浓度暴露组均抑制... 采用实验室培养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的方法,研究了3种多环芳烃(萘、菲和芘)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菲对微囊藻生长的影响高于萘与芘,微量萘、芘暴露可对微囊藻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高浓度暴露组均抑制了微囊藻的生长,其比生长速率与暴露浓度显著负相关(P<0.05),Pearson相关系数为-0.884~-0.653;高浓度萘、芘暴露对微囊藻的毒性都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减弱,高浓度菲暴露对微囊藻产生不可逆的毒害作用。菲、芘通过降低微囊藻叶绿素a含量和光合速率抑制微囊藻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多环芳烃 比生长速率 光合作用 叶绿素A 光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态氮对洋河水库螺旋鱼腥藻和惠氏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涵 许秋瑾 +2 位作者 储昭升 张亚丽 蒋丽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94-1498,共5页
利用室内培养试验比较研究了硝酸盐氮和氨氮对洋河水库螺旋鱼腥藻和惠氏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ρ(氨氮)和ρ(硝酸盐氮)均在0.05~10 mg/L内时,螺旋鱼腥藻的生长曲线无显著性差异,氨氮更有利于螺旋鱼腥藻的生长;在0.05~10 mg/L内,... 利用室内培养试验比较研究了硝酸盐氮和氨氮对洋河水库螺旋鱼腥藻和惠氏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ρ(氨氮)和ρ(硝酸盐氮)均在0.05~10 mg/L内时,螺旋鱼腥藻的生长曲线无显著性差异,氨氮更有利于螺旋鱼腥藻的生长;在0.05~10 mg/L内,ρ(氨氮)和ρ(硝酸盐氮)的升高能明显促进惠氏微囊藻的生长,但高浓度的氨氮可能会抑制其生长.当ρ(硝酸盐氮)为0.05 mg/L时,螺旋鱼腥藻比生长速率(0.239 d-1)大于惠氏微囊藻(0.166 d-1);ρ(氨氮)为0.05和0.5mg/L时,螺旋鱼腥藻的比生长速率分别为(0.266±0.012)和(0.303±0.005)d-1,大于惠氏微囊藻的比生长速率(0.096±0.004)和(0.272±0.008)d-1.提示在ρ(氨氮)和ρ(硝酸盐氮)较低的培养条件下,螺旋鱼腥藻比生长速率更高,更易成为优势藻种.洋河水库近2年优势种逐渐从螺旋鱼腥藻转变为惠氏微囊藻,可能是水体中ρ(氮)的变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鱼腥藻 惠氏微囊藻 硝酸盐氮 氨氮 比生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南部海域异养浮游细菌生长对外源营养物的响应 被引量:3
16
作者 侯瑞 白洁 +2 位作者 刘小沙 高会旺 赵阳国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3-108,共6页
于2012年8月利用现场调查结合现场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南海南部海域异养浮游细菌的生物量、呼吸速率、比生长速率和生长效率对外源营养物的响应。结果表明,南海南部海域异养细菌生物量低于北部海域;外源营养物可显著影响南海南部异养细菌... 于2012年8月利用现场调查结合现场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南海南部海域异养浮游细菌的生物量、呼吸速率、比生长速率和生长效率对外源营养物的响应。结果表明,南海南部海域异养细菌生物量低于北部海域;外源营养物可显著影响南海南部异养细菌生物量、比生长速率和细菌呼吸速率。在海盆区域S1站,异养细菌生长主要受DOC和氮限制,同时添加DOC、氮和磷会使细菌生物量、比生长速率和细菌呼吸速率明显增加;而在近海陆架S2站主要受磷限制,DOC和磷的添加会极大地促进异养细菌生长。分析发现,外源营养物在促进异养细菌生长的也同时也提高了异养细菌的物质转换效率,使异养细菌的异养程度进一步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南部 异养浮游细菌 外源营养物 细菌生物量 细菌呼吸速率 细菌比生长速率 限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离子浓度对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滕青 冯雅丽 +1 位作者 李浩然 张旭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47-1551,共5页
考察不同初始ρ(Mn^(2+))条件下,氧化亚铁硫杆菌(A.ferrooxidans)培养体系中Fe^(2+)浓度的变化曲线和A.ferrooxidans菌的生长活性。结果表明:A.ferrooxidans菌对Mn^(2+)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当培养基中ρ(Mn^(2+))≤1 g/L时,Mn^(2+)对A.f... 考察不同初始ρ(Mn^(2+))条件下,氧化亚铁硫杆菌(A.ferrooxidans)培养体系中Fe^(2+)浓度的变化曲线和A.ferrooxidans菌的生长活性。结果表明:A.ferrooxidans菌对Mn^(2+)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当培养基中ρ(Mn^(2+))≤1 g/L时,Mn^(2+)对A.ferrooxidans菌生长活性影响很小;ρ(Mn^(2+))为5~15 g/L时,A.ferrooxidans菌生长开始受到抑制;ρ(Mn^(2+))=20 g/L时,A.ferrooxidans菌生长完全受到抑制。为了进一步描述Mn^(2+)对其生长活性的影响,利用[Fe^(2+)]/[Fe^(3+)]的比值及A.ferrooxidans菌对Fe^(2+)的得率系数对不同Mn^(2+)浓度下细菌的比生长速率进行拟合,较好地描述Mn^(2+)浓度对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铁硫杆菌 生物浸锰 生长动力学 比生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胶菌HP3利用溴胺酸生长的温度效应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丽萍 周集体 +3 位作者 田颖 杨凤林 杜翠红 张劲松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7-440,共4页
动胶菌 HP3是一株从某溴胺酸生产车间排放废水的污泥中筛选的、能以溴胺酸为惟一碳源和氮源的菌株 .正交试验表明 ,在 p H、盐质量浓度、供氧量和温度等影响 HP3菌生长的诸因素中 ,温度的影响最显著 .建立了温度 -菌体比生长速率关系方... 动胶菌 HP3是一株从某溴胺酸生产车间排放废水的污泥中筛选的、能以溴胺酸为惟一碳源和氮源的菌株 .正交试验表明 ,在 p H、盐质量浓度、供氧量和温度等影响 HP3菌生长的诸因素中 ,温度的影响最显著 .建立了温度 -菌体比生长速率关系方程 ,并探讨了温度影响菌体比生长速率的过程 .发现 HP3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 30 2 .3K,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 .2 1 5 1 h-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胶菌HP3 温度效应 溴胺酸 正交试验 比生长速率 碳源 氮源 pH值 污水处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条件对三角褐指藻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符茹 黄长干 王海英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92-2294,2304,共4页
研究了培养基中添加乙酸钠、尿素以及Fe3+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乙酸钠作为碳源的兼养生长模式对三角褐指藻的生长和油脂含量的增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在乙酸... 研究了培养基中添加乙酸钠、尿素以及Fe3+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乙酸钠作为碳源的兼养生长模式对三角褐指藻的生长和油脂含量的增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在乙酸钠浓度为5.0 g/L时得到最大生物量为1.28 g/L,是对照的1.7倍;而在乙酸钠浓度为0.5 g/L时油脂含量达到最大(28.90%),是对照的1.9倍;培养基中添加适当浓度的尿素作为氮源,可以显著地提高三角褐指藻的生长速率(P<0.05),但对生物量和油脂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培养基中Fe3+浓度的增加对三角褐指藻的生长速率、生物量及油脂积累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褐指藻 乙酸钠 尿素 FE3+ 生物量 比生长速率 油脂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霉素发酵初期的生长分析与混沌现象 被引量:2
20
作者 樊滔 扶教龙 +2 位作者 张明 储炬 张嗣良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3-46,共4页
用多参数全自动发酵罐进行金霉素发酵实验 ,研究了发酵初期菌体生长特性且初步说明了混沌现象。通过对菌体比生长速率 ( μ)的即时模拟曲线与葡萄糖消耗速率曲线的比较 ,对金霉素发酵初期的生长状态进行了较深入分析 ,并且通过呼吸商 ( ... 用多参数全自动发酵罐进行金霉素发酵实验 ,研究了发酵初期菌体生长特性且初步说明了混沌现象。通过对菌体比生长速率 ( μ)的即时模拟曲线与葡萄糖消耗速率曲线的比较 ,对金霉素发酵初期的生长状态进行了较深入分析 ,并且通过呼吸商 ( RQ)与 p H的曲线分析 ,对上述分析作了进一步的解释。结果表明 ,通过对初始状态作轻微改变 ,使菌体的比生长速率在短时间内达到最大值 ( 0 .0 6h-1~ 0 .0 8h-1)后稳定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时 ,不仅可以使效价有较大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霉素 CO2释放率 比生长速率 混沌现象 发酵初期 发酵周期 菌体生长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