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灰色收入测算新模型:中国的应用——基于比例效用理论视角 被引量:9
1
作者 王首元 王庆石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18,共9页
基于包含价格因素的比例效用恒等式,探索出一个新的灰色收入测算模型。选取2002—2011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居民消费与收入数据,利用时期变系数面板SUR方法对新模型进行计量检验与参数估计。测算结果显示:近十年间,人均年灰色收入达4368... 基于包含价格因素的比例效用恒等式,探索出一个新的灰色收入测算模型。选取2002—2011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居民消费与收入数据,利用时期变系数面板SUR方法对新模型进行计量检验与参数估计。测算结果显示:近十年间,人均年灰色收入达4368元,灰色收入与合规收入总体上的比例关系为3∶10;灰色收入引致的物价水平占现有物价水平的16%;灰色收入引致的消费额占现有消费额的18.8%;灰色收入为零时,居民的福利状况会有明显提升,提升幅度在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收入 比例效用理论 居民福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例效用理论及验证——基于1997~2010年面板数据 被引量:7
2
作者 王首元 孔淑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4-32,共9页
比例效用理论认为财富的变化量与最终持有量的比值决定效用。根据比例效用理论的假设推导比例效用恒等式,然后利用中国31个省份的城镇人均收入与消费数据对恒等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恒等式成立。应用比例效用恒等式对这些省份的人均年福... 比例效用理论认为财富的变化量与最终持有量的比值决定效用。根据比例效用理论的假设推导比例效用恒等式,然后利用中国31个省份的城镇人均收入与消费数据对恒等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恒等式成立。应用比例效用恒等式对这些省份的人均年福利水平进行测算,结果显示1997~2010年居民福利水平逐年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效用理论 比例效用恒等式 前景理论 期望效用理论 面板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圣彼得堡悖论新解——比例效用理论溯源经典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首元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7,共9页
回顾效用理论300年发展历程,一个被忽视百余年的经典决策机制再次呈现。为此,探索了该经典决策机制基础上的新决策理论体系,构建了一个新的风险资产定价模型,并且对圣彼得堡悖论作出了新的量化解释。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个人的决策依... 回顾效用理论300年发展历程,一个被忽视百余年的经典决策机制再次呈现。为此,探索了该经典决策机制基础上的新决策理论体系,构建了一个新的风险资产定价模型,并且对圣彼得堡悖论作出了新的量化解释。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个人的决策依据是财富增量与财富最终持有量的比值,即比例效用;(2)比例效用具有两个重要推论,即边际效用递减和损失厌恶;(3)比例效用没有下限;(4)投资者的初始财富数量越大,投资于风险资产的倾向越高;(5)投资者的经验越丰富,投资于风险资产的倾向越高;(6)独立评估圣彼得堡风险资产条件下,投资者的报价上限为1.5;(7)比例效用视角下,不会存在衍生的圣彼得堡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彼得堡悖论 比例效用理论 边际效用递减 损失厌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比例效用理论的新进口贸易效用测算模型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首元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2,共6页
基于微观层面消费者的消费与储蓄综合比例效用恒等式,对宏观层面贸易国进口消费与国内财富积累的比例效用恒等式进行了理论推导,并使用2000-2009年GDP世界排名前十国家的宏观统计数据和面板SUR模型对所创建的新进口贸易效用测算模型进... 基于微观层面消费者的消费与储蓄综合比例效用恒等式,对宏观层面贸易国进口消费与国内财富积累的比例效用恒等式进行了理论推导,并使用2000-2009年GDP世界排名前十国家的宏观统计数据和面板SUR模型对所创建的新进口贸易效用测算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新模型成立,且10个国家的进口贸易效用水平普遍提升,中国的进口贸易效用水平增长率最高,但中国的进口与GDP配置偏离均衡状态较显著,2008年开始呈现进口过度状态,并未见回调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口贸易效用 进口与GDP比例效用恒等式 比例效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贸易理论模型构建、检验及应用——基于比例效用理论视角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首元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15,共13页
文章创建了一个新的贸易理论模型。理论层面,基于比例效用理论视角,类比微观消费者交换机制推导新的宏观贸易均衡模型,定性分析显示新的贸易模型能够包容现有主流贸易理论;实证层面,利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1991~2009年宏观数据,通过面... 文章创建了一个新的贸易理论模型。理论层面,基于比例效用理论视角,类比微观消费者交换机制推导新的宏观贸易均衡模型,定性分析显示新的贸易模型能够包容现有主流贸易理论;实证层面,利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1991~2009年宏观数据,通过面板SUR模型对新贸易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新贸易模型成立;应用层面,基于新贸易模型定量测算亚太经合组织成员贸易效用水平、各成员均衡状态偏离度、各成员贸易动机指数、各成员进口与GDP边际关系。最后得出结论:中国贸易效用年增长率最高,达6%;美国与日本参与贸易的动机最强,中国贸易动机提升最快;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进口与GDP关系普遍呈现由负相关向正相关转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理论 贸易效用 贸易动机 比例效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比例效用理论的第四方物流路径问题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卢福强 高孟影 +1 位作者 毕华玲 孔芝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EI CSCD 2019年第4期66-81,共16页
不确定环境下的第四方物流路径优化问题,考虑到人们在不同情况下会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基于比例效用理论以及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同时考虑运输任务的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建立了第四方物流路径优化模型。分别采用枚举算法、蚁群系统和改进... 不确定环境下的第四方物流路径优化问题,考虑到人们在不同情况下会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基于比例效用理论以及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同时考虑运输任务的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建立了第四方物流路径优化模型。分别采用枚举算法、蚁群系统和改进的蚁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算例,分析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方物流 拖期超支厌恶 路径优化 比例效用理论 蚁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行为经济学理论:对期望效用理论和前景理论的一个延伸 被引量:24
7
作者 王首元 孔淑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24,共8页
传统期望效用理论和行为经济学中的前景理论是目前研究人们行为决策模式的两种重要理论。前者以最终财富状态作为人们决策的参考依据,但是效用函数形式不明确;后者以财富的变化量作为人们决策的参考依据,但是将客观概率转换成了随机性... 传统期望效用理论和行为经济学中的前景理论是目前研究人们行为决策模式的两种重要理论。前者以最终财富状态作为人们决策的参考依据,但是效用函数形式不明确;后者以财富的变化量作为人们决策的参考依据,但是将客观概率转换成了随机性较大的主观概率。作为对两者的综合和延伸,提出了一个新的消费者行为决策机制——比例效用理论。作为比例效用理论的扩展应用,简单证明了比例效用理论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存在的理论基础,同时还通过计量分析给予了比例效用理论实证层面上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经济学 期望效用理论 前景理论 边际效用递减 比例效用理论 消费者行为 经济人 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消费者效用理论及实证检验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首元 孔淑红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37,共9页
期望效用理论以财富最终值作为消费者的决策依据,但效用函数形式不明确;前景理论以财富变化值作为消费者的决策依据,但是主观概率不确定。将变化量与最终持有量的比例值作为效用值将得出更全面的结论,并且适用于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和确... 期望效用理论以财富最终值作为消费者的决策依据,但效用函数形式不明确;前景理论以财富变化值作为消费者的决策依据,但是主观概率不确定。将变化量与最终持有量的比例值作为效用值将得出更全面的结论,并且适用于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和确定性条件下决策。同时,比例值效用理论使得消费者的效用量可以明确的计算,可以用于人民生活福利水平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经济学 前景理论期望效用理论 比例效用理论 比例效用恒等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经营权流转前后农户感受效用对比分析——以关中地区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郭斌 孙夏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320-324,共5页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能否提高农户感受效用是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关键问题,以农户的感受效用为切入点,对关中地区284户参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基于比例效用理论对农户的感受效用变化进行测度,并利用Logistic回...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能否提高农户感受效用是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关键问题,以农户的感受效用为切入点,对关中地区284户参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基于比例效用理论对农户的感受效用变化进行测度,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各感受型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地经营权流转后农户感受效用相对农地流转前提高1.45倍,感受型变量对于感受效用的边际影响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家庭收入、社会保障、家庭支出、家庭关系、工作稳定性、恩格尔系数、人际关系、报酬公平性、闲暇时间、就业地点、劳动时间。在此基础上,从提高家庭收入、完善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政策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农户感受效用 比例效用理论 LOGISTIC回归分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