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5岁儿童一一对应任务中的比例效应 被引量:2
1
作者 宋颖 胡清芬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09年第4期289-294,共6页
一一对应和数量比较是幼儿数概念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在本研究中,40名4岁和39名5岁的儿童分别完成了不同比例数量的一一对应任务和数量比较任务。结果表明:(1)两种实验任务下均出现比例效应,说明儿童在解决一一对应问题时,仍然用数量... 一一对应和数量比较是幼儿数概念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在本研究中,40名4岁和39名5岁的儿童分别完成了不同比例数量的一一对应任务和数量比较任务。结果表明:(1)两种实验任务下均出现比例效应,说明儿童在解决一一对应问题时,仍然用数量比较的方法来进行判断;(2)任务类型的主效应显著,一一对应任务下的正确率要显著低于数量比较任务下的正确率;(3)知觉线索更多地影响数量比较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一对应 数量比较 比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中小跨混凝土梁桥的恒活载效应比例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海军 袁光杰 +2 位作者 屈浩然 王庆珍 刘东双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3-38,共6页
鉴于国内外针对中小跨桥梁安全监测的科学研究、技术规范和工程实践相对滞后,研究了常见中小跨梁桥的恒活载效应比例关系及与大跨径桥梁的差异。选取多座具有代表性的桥梁并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提取跨中位置的恒、活载弯矩值,分析了中... 鉴于国内外针对中小跨桥梁安全监测的科学研究、技术规范和工程实践相对滞后,研究了常见中小跨梁桥的恒活载效应比例关系及与大跨径桥梁的差异。选取多座具有代表性的桥梁并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提取跨中位置的恒、活载弯矩值,分析了中小跨梁桥的恒活载效应占比。通过计算和对比分析表明:常见中小跨混凝土梁桥的活载效应占比很高,且随跨径的增大而逐步减小。相同跨径不同桥宽的混凝土简支梁桥,活载占比差别很小;相同跨径不同截面形式的中小桥活载占比存在差异,其中T梁的活载占比最大,小箱梁次之,空心板最小;不同时期的相同跨径中小桥活载占比随着设计规范和设计荷载等级的更新及设计理念变化而减少。中小跨梁桥在活载响应比例上明显大于大跨径梁桥,这种差异会明显影响基于活载、恒载响应进行安全监测数据预警及评判方法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中小跨桥梁 安全监测 恒活载效应比例 活载占比 跨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激-反应联结学习在项目特异性比例一致效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夏天生 谭玲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6-333,共8页
比例一致效应通常被用来研究认知控制的动态变化,其中项目特异性比例一致效应是其重要分支。当前研究分别以任务的无关属性(空间位置)与相关属性(颜色)进行比例偏置操纵,考察联结学习与注意调节在比例一致效应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在刺激... 比例一致效应通常被用来研究认知控制的动态变化,其中项目特异性比例一致效应是其重要分支。当前研究分别以任务的无关属性(空间位置)与相关属性(颜色)进行比例偏置操纵,考察联结学习与注意调节在比例一致效应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在刺激-反应编码具有显著性优势的条件下,当位置作为信号时,被试可以利用刺激-反应联结学习反转比例一致效应;当颜色作为信号时,联结学习不起作用,比例一致效应消失。这些结果表明刺激-反应联结学习在比例一致效应中起到主要作用,符合显著性编码假说的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控制 项目比例一致效应 刺激-反应联结 任务相关维度 任务无关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分类任务中情绪启动效应的若干定理
4
作者 张奇勇 卢家楣 张兵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167-173,共7页
评价分类任务中的情绪启动效应有很多现象,如比例效应、反转效应、词频效应。到目前为止,任何一个启动模型均无法解释所有的情绪启动现象,表明现有的模型均有理论不足。为此提出了四条定理,实验一证实了启靶一致RT(一致性期待时)<启... 评价分类任务中的情绪启动效应有很多现象,如比例效应、反转效应、词频效应。到目前为止,任何一个启动模型均无法解释所有的情绪启动现象,表明现有的模型均有理论不足。为此提出了四条定理,实验一证实了启靶一致RT(一致性期待时)<启靶不一致RT(不一致性期待时)<启靶一致RT(不一致性期待时);实验二证实了"启—靶"反应从快到慢依次是:N(负)—N、P(正)—N、N—P、P—P;实验三证实了在评价分类任务中准确性判断与速度判断出现了实验性分离。使用这些定理可以解释所有的评价分类任务中的情绪启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启动 比例效应 反转效应 词频效应 定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力梯度和附加强化的多轴疲劳寿命建模
5
作者 刘俭辉 王杰 +1 位作者 华飞龙 赵贺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49,共7页
鉴于Manson-Coffin方程未考虑应力梯度和附加强化的影响,以及缺口附近非均匀应力场和非比例附加强化对疲劳损伤演化过程的影响,建立了适用于多轴缺口件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首先,考虑裂纹萌生和扩展的物理机制,借助坐标变换原理和临界面... 鉴于Manson-Coffin方程未考虑应力梯度和附加强化的影响,以及缺口附近非均匀应力场和非比例附加强化对疲劳损伤演化过程的影响,建立了适用于多轴缺口件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首先,考虑裂纹萌生和扩展的物理机制,借助坐标变换原理和临界面理论,以最大剪切应变幅为损伤参量确定临界面位置;其次,分别对临界面的正应力和剪应力进行归一化处理,提出了考虑多轴应力集中系数和应力梯度影响指数的等效应力梯度因子;同时,考虑相位差、路径非比例和材料非比例对疲劳寿命的影响,提出了新的非比例附加强化因子;最后,结合Manson-Coffin方程建立了考虑应力梯度和非比例附加强化的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并将该模型、Manson-Coffin方程、LV模型和FS模型的预测寿命与实验寿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其它3种模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轴缺口件 应力梯度效应 比例附加强化效应 寿命预测 临界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谱分析中的统计概率问题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徐龙军 刘秀明 +1 位作者 于鹏 赵国臣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共8页
概率统计是地震工程学中经常遇到的一类数学问题,它是人们进行谱分析并认识地震动特性的重要工具。因此,对于概率论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解是准确把握地震动特性的前提。作者在对地震动反应谱进行统计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传统的对于统计结果... 概率统计是地震工程学中经常遇到的一类数学问题,它是人们进行谱分析并认识地震动特性的重要工具。因此,对于概率论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解是准确把握地震动特性的前提。作者在对地震动反应谱进行统计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传统的对于统计结果及其对应保证概率的认识尚存在一些不足,为了进一步阐释地震动的谱统计概率及相关问题,以芦山强地震动为数据基础,首先通过假设检验考察了地震动规准反应谱的统计谱值在不同周期段内所服从的最优概率分布模型。认为规准化反应谱的统计谱值较好地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又结合卡普太因的"比例效应"理论对对数正态分布的成因做了理论推导。发现平均规准谱与对数正态分布50%的保证概率,以及平均加一倍标准差谱与对数正态分布84.1%的保证率谱并非对应,原因在于平均规准谱及平均加一倍标准差谱是关于对数标准差的函数。最后选取平均规准谱作为基准谱曲线,计算并得到了对数正态分布情况下具有不同保证概率的反应谱与基准谱的换算关系,为地震动谱分析中统计结果保证概率的认识,以及不同保证概率设计谱的建立提供了概率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 概率分布模型 K-S检验 比例效应 对数正态分布 保证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注意中意识与无意识过程分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雅旭 金志成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8-43,共6页
以汉语单字词为材料,通过颜色来区分目标和分心物,采用过程分离程序,直接探讨了目标激活与分心物抑制和意识、无意识过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靶词充当分心物时,不仅意识过程存在的概率降低,无意识过程存在的概率也降低。... 以汉语单字词为材料,通过颜色来区分目标和分心物,采用过程分离程序,直接探讨了目标激活与分心物抑制和意识、无意识过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靶词充当分心物时,不仅意识过程存在的概率降低,无意识过程存在的概率也降低。这一结果说明,在选择性注意任务中,信息是有关还是无关,并不能分离意识和无意识过程;(2)靶词充当目标时,加工水平影响Pc,但不影响Pu,而靶词充当分心物时,加工水平既不影响Pc,也不影响Pu。因此,加工水平能否分离意识和无意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激活 分心物抑制 正负启动 比例效应 过程分离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口径武器的致伤机理、试验及其与国际法的关系(节录)
8
作者 Bo Janzon 顾永春 《兵工学报》 EI CAS 1986年第3期47-57,共11页
一个高速投射物在其穿透组织时,会以压力波的形式释放出能量。压力波可引起伤道周围组织的膨胀,即“瞬时空腔”。该空腔受到组织强度的限制,在弹性物质(如肌肉)内,会迅速塌陷,随之可出现再膨胀和再塌陷,最后残留一永久伤道,其大小与投... 一个高速投射物在其穿透组织时,会以压力波的形式释放出能量。压力波可引起伤道周围组织的膨胀,即“瞬时空腔”。该空腔受到组织强度的限制,在弹性物质(如肌肉)内,会迅速塌陷,随之可出现再膨胀和再塌陷,最后残留一永久伤道,其大小与投射物的直径相近,周围有挫伤了的失活组织区和震荡区。后者可波及较远的范围。确定伤道周围组织损伤区大小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投射物在穿过组织时释放的能量即“能量传递特性”。本文介绍了实验数据,对其他发现,如致伤时存在着比例效应等也进行了讨论。文中还讨论了一种可评定小口径枪弹能量传递特性的实验模型。该项试验是在一定距离内,向一种特殊的软肥皂(组织模拟物)射击。最后,本文介绍了1899年海牙公约中关于战时禁用“在体内易于膨胀和变形的弹头”的规定以及后来与这一国际法有关的其它补充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空腔 伤道 能量传递 失活组织 比例效应 损伤区 小口径枪弹 定距离 压力波 边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