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几种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及估计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6
- 1
-
-
作者
符利勇
雷渊才
曾伟生
-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2-54,共1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00534
31170588)
国家863重点项目(2012AA12A306)
-
文摘
以南方150株马尾松地上生物量数据为例,在考虑林分起源和未考虑林分起源2种情形下,对非线性似然无关回归法、比例平差法和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3种方法进行综合比较研究。根据分配层次不同,比例平差法和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将进一步考虑总量直接控制和分级联合控制2种方案。从直径、树高、地径、年龄、枝下高和冠幅6个林分变量中选取不同的变量构建一元、二元和三元生物量模型,利用加权最小二乘回归法消除生物量模型中存在的异方差性。基于独立形式的一元、二元和三元模型,利用非线性似然无关回归法、比例平差法和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构建相应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在考虑和未考虑林分起源情形下,3种估计方法都能有效保证各分量生物量总和等于总生物量,预测精度较高。总体而言,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预测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强,其次是非线性似然无关回归法,最差的是非线性比例平差法;根据建模数据和检验数据综合比较得知,在考虑和未考虑林分起源情形下,总量控制联立方程组法对应的二元相容性生物量模型预测精度最高。
-
关键词
非线性似然无关回归法
比例平差法
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
相容性
生物量模型
-
Keywords
nonlinear 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
adjustment in proportion
nonlinear simultaneous equations
compatible
biomass model
-
分类号
S757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
-
题名不同林分起源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构建
被引量:33
- 2
-
-
作者
符利勇
雷渊才
孙伟
唐守正
曾伟生
-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新疆农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61-1470,共10页
-
基金
国家863重点项目(2012AA12A3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0588
31300534)
-
文摘
目前为止已有不同方法构建生物量相容性模型,但不同林分起源的生物量相容性模型很少报道。针对此问题,以150株南方马尾松(Pinus masson iana)地上生物量数据为例,利用比例平差法和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建立不同起源地上生物量以及干材、干皮、树枝和树叶各分项生物量相容的通用性模型。根据分配层次不同,两种方法又各自考虑总量直接控制和分级联合控制两种方案。从直径、树高、地径、枝下高和冠幅5个林分变量中选取不同的变量构建一元、二元和三元生物量模型,并利用加权最小二乘回归法消除生物量模型中存在的异方差性。结果为:比例平差法和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都能有效保证各分项生物量总和等于总生物量,模型预测精度满足要求。总体而言,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方法比比例平差方法精度高,同时两种方法中总量直接控制法比分级联合控制法预测效果好;各分项生物量模型本身作为权函数能有效消除异方差;各分项对应的三元生物量模型预测精度最高,其次是二元生物量模型,最低是一元生物量模型,但这些差异不是很大。总之,为权衡考虑模型预测精度和调查成本,建议把直径和树高作为协变量利用总量直接控制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对不同起源生物量建模。
-
关键词
非线性联立方程组
比例平差法
相容性
马尾松
-
Keywords
nonlinear simultaneous equations
adjustment in proportion
compatibility
Masson pine
-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基于林层划分的湖南栎类天然次生林断面积生长模型
被引量:4
- 3
-
-
作者
胡松
朱光玉
陈振雄
卢侃
黄朗
刘卓
-
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南方森林资源经营与监测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4-192,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70631)
国家林业局项目(1692016-06)
+2 种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6A224)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7JJ2405)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CX20201002)。
-
文摘
【目的】研究复层林林分层次对湖南栎类天然次生林断面积生长的影响,从林层角度构建复层混交异龄林断面积生长模型,反映不同林层的断面积生长规律,为湖南栎类天然次生林的林分生长收获和经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湖南省51块栎类天然次生林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树高聚类法、国际林联标准和光竞争高度法划分林层,以Schumacher式分别对全林分及上层林、下层林断面积进行拟合,选择最优林层划分方法;考虑总断面积与各林层断面积的相容性问题,通过比例平差法构建相容性林层断面积生长模型。【结果】全树高聚类法、国际林联标准和光竞争高度法的林层划分结果均满足《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要求,且不同林层间统计量的F检验结果均显著;Schumacher式能较好模拟全林分及不同林层的断面积生长,其确定系数(R 2)均在0.92以上,相比不分层的全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分层后不同林层断面积生长模型R 2从0.9259提高到0.9455~0.9846;选择国际林联标准的优势高划分作为栎类天然次生林最优林层划分方法,其断面积生长模型精度最高(R 2=0.9704,MAE=1.4588,RMSE=2.1786),与不分层的全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相比,R 2提高5.0%,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降低39.8%、26.4%;以总断面积为基础控制的比例平差法能较好解决总断面积与各林层断面积的相容性问题,相比各分项的独立预估模型,上层林R 2由0.9746提高到0.9868,下层林R 2由0.9802提高到0.9888。【结论】复层林林分层次对湖南栎类天然次生林断面积生长影响显著,考虑林层效应对研究林层断面积特征、提高断面积建模精度具有重要作用。从林层角度揭示亚热带栎类天然次生林林分断面积生长过程,对栎类天然次生林的林分生长收获和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林层划分
断面积生长模型
比例平差法
相容性
栎类
-
Keywords
storey identification
basal area growth model
adjustment in proportion
compatible
Oaks
-
分类号
S757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