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光肩星天牛苏云金芽胞杆菌Bt886菌株的分离及对毒蛋白编码基因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军 杜孟芳 +2 位作者 尹新明 王学聘 卢孟柱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38-142,共5页
从拟谷盗虫尸中分离到一株对鞘翅目害虫光肩星天牛幼虫毒杀作用明显的Bt菌株Bt886。幼虫死亡率高达 6 0 % ,存活者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经过晶体形态特征和杀虫谱分析 ,初步确认该菌株属于cry3类。比较cry3类基因的保守序列 ,利用一对cry... 从拟谷盗虫尸中分离到一株对鞘翅目害虫光肩星天牛幼虫毒杀作用明显的Bt菌株Bt886。幼虫死亡率高达 6 0 % ,存活者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经过晶体形态特征和杀虫谱分析 ,初步确认该菌株属于cry3类。比较cry3类基因的保守序列 ,利用一对cry3特异引物成功地从Bt886菌株中克隆到了一段基因片段并克隆至pGEM -T载体上。测序分析发现该片段与cry3Aa1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确定来自毒蛋白编码基因。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该基因位于该菌株的质粒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苏云金芽胞杆菌 Bt886菌株 分离 蛋白编码基因 cry3基因 林木蛀干害虫 微生物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毒蛋白前体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分析
2
作者 金璐 邢超 +2 位作者 刘阳 莫祎 阮颖 《作物研究》 2014年第3期254-258,共5页
蓖麻毒蛋白(Ricin)是一类异二聚体复合物,包括一条具有催化活性的A链和具有半乳糖识别功能的B链,具有剧毒性。以RC2蓖麻为材料,利用半定量PCR和定量PCR技术分析蓖麻毒蛋白前体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在苗期蓖麻各组织中蓖... 蓖麻毒蛋白(Ricin)是一类异二聚体复合物,包括一条具有催化活性的A链和具有半乳糖识别功能的B链,具有剧毒性。以RC2蓖麻为材料,利用半定量PCR和定量PCR技术分析蓖麻毒蛋白前体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在苗期蓖麻各组织中蓖麻毒蛋白前体基因不表达,而在成熟开花植株的各组织部位中,只在根和种子中有表达;而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授粉后1~2d内,子房中蓖麻毒蛋白前体基因有表达,之后伴随种子生长发育特异性表达消失;授粉后24 d,蓖麻毒蛋白前体基因再次表达,并且表达量快速增高。这一规律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蓖麻毒蛋白合成积累以及选育低毒蓖麻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 蛋白前体基因 半定量PCR 定量PCR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虫转基因欧美杨的培育 被引量:65
3
作者 王学聘 韩一凡 +2 位作者 戴莲韵 李玲 田颖川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9-74,共6页
以携带35S-Ω-B.t-Nos嵌合基因的双元载体农杆菌pB48.214和pB482.15(B.t基因片断长度分别为2.1kb和1.8kb),转化欧美杨叶片和茎段外植体,共获得225株转化再生植株。以舞毒蛾(Lyma... 以携带35S-Ω-B.t-Nos嵌合基因的双元载体农杆菌pB48.214和pB482.15(B.t基因片断长度分别为2.1kb和1.8kb),转化欧美杨叶片和茎段外植体,共获得225株转化再生植株。以舞毒蛾(LymantriadisparLinnaeus)幼虫进行生物测定后,获得杀虫率分别为55—80%的抗虫转基因植株共3株(R-135,R-123和R-140),经组培苗和苗圃移栽植株的PCR分析,苗圃移栽植株PCR产物杂交和Southernblot分析表明,B.t毒蛋白基因已整合到上述抗虫植株的细胞DNA中,并表达出杀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杨 苏云金杆菌 毒蛋白基因 抗虫 基因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抗虫基因种类及抗虫原理 被引量:5
4
作者 袁胜亮 李明 +3 位作者 周国娜 姜文虎 高宝嘉 赵永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1期9963-9964,共2页
概述了目前植物抗虫基因工程中应用较广的Bt毒蛋白基因、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外源凝集素基因、淀粉酶抑制剂基因和动物源抗虫基因及抗虫原理,分析了抗虫基因植物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延缓害虫对转基因植物抗性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 BT毒蛋白基因 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外源凝集素基因 淀粉酶抑制剂基因 动物源抗虫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Bt抗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张蕾 崔建国 王洪魁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22,共4页
本文介绍了苏云金芽孢杆菌(Bt)毒蛋白的杀虫机理和Bt毒蛋白基因的分类;概述了Bt毒蛋白基因在杨树基因工程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当前杨树Bt抗虫基因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杨树抗虫基因工程在杨树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抗虫基因工程 杨树 研究进展 BT毒蛋白基因 苏云金芽孢杆菌 杀虫机理 应用现状 遗传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抗虫油菜花粉对蜜蜂生存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健 官春云 +1 位作者 李栒 陈社员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8-79,共2页
将转Bt基因抗虫油菜(B.napusL.)和非转基因油菜湘油13号种植小区分别用尼龙网罩住,放入蜜蜂和蜂箱,蜜蜂生活10d。结果表明:与对照非转基因油菜湘油13号相比,转Bt基因抗虫油菜花粉对蜜蜂生存影响不大,t测验表现两者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转Bt基因抗虫油菜 花粉 蜜蜂 非目标昆虫 死亡率 BT毒蛋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植物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进忠 孙淑玲 杨宝东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61-65,共5页
关键词 转Bt基因植物 应用前景 蛋白 毒蛋白基因 抗虫谱 抗虫效应 商品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痘病毒及其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8
作者 赵志荀 吴国华 +1 位作者 颜新敏 张强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7-81,共5页
国内外已对羊痘病毒及对羊痘的预防控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羊痘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分离及体外培养、体外检测已有了较快的发展,而其致病机制和基因组结构、分子表位、结构蛋白及非结构蛋白等分子生物学特征的研究尚待逐渐进入更加... 国内外已对羊痘病毒及对羊痘的预防控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羊痘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分离及体外培养、体外检测已有了较快的发展,而其致病机制和基因组结构、分子表位、结构蛋白及非结构蛋白等分子生物学特征的研究尚待逐渐进入更加深入的研究。近年来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结构基因如p32的各类载体的构建、表达和对非结构基因如TK基因的研究及其缺失载体的构建、IRT的功能研究等等。全面而深入的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基础的研究,将为发展更为有效的检测诊断方法,并为安全有效的亚单位疫苗、重组疫苗及核酸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痘病 力相关基因蛋白 ITR基因及分子诊断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RESSION AND GLYCOSYLATION OF ROTAVIRUS STRAIN SA11 VP4 PROTEIN IN A RECOMBINANT ADENOVIRUS 被引量:2
9
作者 孙茂盛 昝云红 +3 位作者 马雁冰 张光明 杜秋江 戴长柏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29-134,共6页
Objective. Using a recombinant human adenovirus to express modified VP4 gene of rotavirus SA11 strain. Methods. A whole VP4 gene was obtained with PCR and induced the signal peptide at the gene N terminal. The chimera... Objective. Using a recombinant human adenovirus to express modified VP4 gene of rotavirus SA11 strain. Methods. A whole VP4 gene was obtained with PCR and induced the signal peptide at the gene N terminal. The chimera gene was cloned into pCMV plasmid that consists of human cytomegalovirus promoter, and then the gene was cloned to the transfer vector of human adenovirus type 5.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was performed by co- transfection to 293 cell lines with recombinant plasmid and viral genome using CaPO4 precipitation. Results. No mutation was found in the whole VP4 gene sequence of 2362 base pair. The expressed product in recombinant adenovirus was confirmed to be specific and more antigenicity by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Both the Western blot and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 showed that the molecular mass of the expressed protein was higher than the wild type VP4 protein, and that the modified product was corresponding to a glycosylation of VP4 protein. Conclusion. To modify the target gene might be an effective method to enhance the stability, antigenici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expressed prote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TAVIRUS recombinant adenovirus GLYCOSY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