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程纬民教授基于壮医“毒虚致病”理论辨治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经验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春燕 程纬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6期147-150,共4页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以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现代医学针对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是在不良反应最小化基础上提升患者血小板数量至安全水平,减少出血事件,但大多数患者常伴有乏力、焦虑等临床表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以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现代医学针对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是在不良反应最小化基础上提升患者血小板数量至安全水平,减少出血事件,但大多数患者常伴有乏力、焦虑等临床表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毒虚致病”源于壮医毒虚学说,毒与虚共同导致疾病发生,影响疾病的发展与转归。程纬民教授从壮医毒虚理论出发,认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致病因素关键在于风、湿、火、热毒邪,气血阴阳虚损可加快疾病进展,治疗原则上主张祛毒邪兼以扶正,把握致病关键因素,加强利于阻断致病因素中药,防病传变。最后附验案两则,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壮医 致病 治疗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医大师黄瑾明从壮医谷道实热证论治慢性肝病经验
2
作者 陶向君 石清兰 +4 位作者 毛德文 杨钒 柏文婕 廖慧敏 黄乾铭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5期162-166,共5页
三道两路指气道、谷道、水道三道和龙路、火路两路,三道两路沟通人体全身内外左右,在人体内部是气血化生和运行的通路,也是人体和外部环境联系的通路。黄瑾明教授基于三道两路理论,认为肝居于中并参与食饮的消化吸收,在功能上应归属于谷... 三道两路指气道、谷道、水道三道和龙路、火路两路,三道两路沟通人体全身内外左右,在人体内部是气血化生和运行的通路,也是人体和外部环境联系的通路。黄瑾明教授基于三道两路理论,认为肝居于中并参与食饮的消化吸收,在功能上应归属于谷道,因此在治疗慢性肝病时,多从谷道入手。“百病皆因毒而起”,黄教授认为,慢性肝病主要由于毒邪侵袭谷道之肝,肝疏泄失常,气机不畅,道路不通,气血失衡,天地人三气失于同步而发。治疗上黄教授遵循调气、解毒两大原则,重视恢复谷道功能,擅长运用鸡屎藤、牛大力、田基黄等特色壮药,旨在清除谷道积聚毒邪,通畅三道两路,使气血平衡,天地人三气同步,恢复人体阴阳平衡。黄教授将其壮医临床经验提炼成三道两路辨证体系,实践证明,从谷道实热证辨证论治慢性肝病,其效果显著,为壮医药干预常见慢性病提供强有力的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瑾明 老中医经验 慢性肝病 谷道浊证 致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医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认识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江涛 张煜 《甘肃中医》 2009年第6期15-16,共2页
壮医学认为,人体谷道、水道、气道、龙路、火路是人体内5条重要通道。三道二路通畅,调节有度,则人体天、地、人三部之气及其与天地之气才能保持平衡协调,达健康状态,若道路阻塞或调节失度,则疾病丛生。并有毒、虚致百病之学说,毒分有形... 壮医学认为,人体谷道、水道、气道、龙路、火路是人体内5条重要通道。三道二路通畅,调节有度,则人体天、地、人三部之气及其与天地之气才能保持平衡协调,达健康状态,若道路阻塞或调节失度,则疾病丛生。并有毒、虚致百病之学说,毒分有形、无形,可伤皮肉,亦可伤脏腑及道、路,而只有虚才易招致毒邪侵袭。若毒邪侵入谷道,致机体三气不能同步,则会导致消化道系统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疾病 壮医学 三气同步 三道两路 毒虚致病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