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毒蕈碱样乙酰胆碱受体及其信号转导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昊 郭政东 李智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0-234,共5页
毒蕈碱样乙酰胆碱受体 (MAChRs)是G蛋白偶联受体 (GPCRs)超家族中的一员 ,具有该家族特征性的结构和信号转导方式。GTP结合蛋白 (G proteins)是一类具有GTP酶活性的蛋白质 ,由α、β、γ三个亚基构成。其中α亚基结合GDP或GTP ,分别代表... 毒蕈碱样乙酰胆碱受体 (MAChRs)是G蛋白偶联受体 (GPCRs)超家族中的一员 ,具有该家族特征性的结构和信号转导方式。GTP结合蛋白 (G proteins)是一类具有GTP酶活性的蛋白质 ,由α、β、γ三个亚基构成。其中α亚基结合GDP或GTP ,分别代表G蛋白的非活化和活化状态。M受体与Gi/Go或Gq/ 11间的作用机制仍在探讨中 ,但基本过程与Gs介导的信号转导模式相似。激动剂持续作用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受体 GTP结合蛋白 蛋白质三级结构 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酰胆碱和毛果芸香碱对血管内皮细胞M受体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2
作者 陈凯 汪海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1092-1095,共4页
目的:比较氨甲酰胆碱和毛果芸香碱对血管内皮细胞M受体基因表达调节作用的异同点。方法:氨甲酰胆碱和毛果芸香碱分别孵育培养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10h后,提取细胞总RNA,RT-PCR方法测定M受体5个亚型mRNA的表达。结果:M_1~M_5受体mRN... 目的:比较氨甲酰胆碱和毛果芸香碱对血管内皮细胞M受体基因表达调节作用的异同点。方法:氨甲酰胆碱和毛果芸香碱分别孵育培养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10h后,提取细胞总RNA,RT-PCR方法测定M受体5个亚型mRNA的表达。结果:M_1~M_5受体mRNA在牛主动脉内皮细胞上均有表达,氨甲酰胆碱和毛果芸香碱孵育后表达量均增加,但二者之间无差异。结论:氨甲酰胆碱和毛果芸香碱对M受体5个亚型的基因表达均发生了相同的影响,两者对M受体可能的作用尚不能解释其对血管张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 血管内皮细胞 氨甲酰胆碱 毛果芸香碱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 受体配基结合位点与其细胞外氨基末端的多肽有关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树进 孙桂玲 +1 位作者 邱鹏新 胡本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M受体配基结合位点的分子特点。方法:人工合成m1和m2胆碱受体蛋白在细胞外侧的一段多肽,联接蛋白KLH后免疫家兔,制备出抗血清。经ELISA法,该抗血清具有效价高和特异性强的特点。观察该抗体对M受体配基结合... 目的:探讨M受体配基结合位点的分子特点。方法:人工合成m1和m2胆碱受体蛋白在细胞外侧的一段多肽,联接蛋白KLH后免疫家兔,制备出抗血清。经ELISA法,该抗血清具有效价高和特异性强的特点。观察该抗体对M受体配基结合位点的影响。结果:特异抗体可影响3H-QNB与M受体的结合。结论:M受体的配基结合位点与其细胞外氨基末端的氨基酸序列有关。人工抗原制备高效价特异性M受体亚型抗体对进一步了解药物与M受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以及建立新型M受体的检测方法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 毒蕈碱样胆碱 受体 抗体 结合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平滑肌功能紊乱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陈杰 蔡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5-197,共3页
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的观察和研究在儿科仍属初级阶段,小肠平滑肌毒蕈碱样胆碱能受体平衡的变化、L型钙离子通道活力改变及Cajal间质细胞网络和数量的改变在小肠平滑肌功能紊乱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重点阐述毒蕈碱样胆碱能受体... 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的观察和研究在儿科仍属初级阶段,小肠平滑肌毒蕈碱样胆碱能受体平衡的变化、L型钙离子通道活力改变及Cajal间质细胞网络和数量的改变在小肠平滑肌功能紊乱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重点阐述毒蕈碱样胆碱能受体、L型钙离子通道及Cajal间质细胞三大因素在导致小肠动力紊乱中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蕈碱样胆碱能受体 L型钙离子通道 CAJAL间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负透镜诱导型近视豚鼠视网膜M1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玲 沙芳 +3 位作者 吴建峰 叶翔 毕爱玲 毕宏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01-1004,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负透镜诱导型近视豚鼠视网膜中毒蕈碱样乙酰胆碱M1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3周龄豚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近视模型组、近视电针组与近视假穴组,后3组豚鼠右眼配戴-10.00 D透镜片,建立透镜诱导型近视豚鼠动物模型,... 目的探讨电针对负透镜诱导型近视豚鼠视网膜中毒蕈碱样乙酰胆碱M1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3周龄豚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近视模型组、近视电针组与近视假穴组,后3组豚鼠右眼配戴-10.00 D透镜片,建立透镜诱导型近视豚鼠动物模型,近视电针组戴镜同时给予针刺豚鼠的合谷穴和太阳穴,近视假穴组针刺臀部无穴位处。于造模前及造模后4周测量各组眼轴长度和屈光度,同时取视网膜组织,利用RT-PCR的方法检测各组豚鼠视网膜中M1受体mRNA的相对表达量,ELISA法检测M1受体的蛋白含量。结果造模4周后,近视模型组右眼屈光度为(-3.40±0.55)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右眼的(1.20±0.24)D和自身对照眼左眼的屈光度(1.25±0.32)D(均为P<0.05);近视模型组右眼眼轴长度为(8.74±0.38)mm,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的右眼眼轴长度(8.23±0.21)mm,也大于自身对照眼左眼的眼轴长度(8.16±0.43)mm(均为P<0.05);近视模型组、近视电针组和近视假穴组右眼的眼轴长度和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正常对照组、近视模型组、近视电针组、近视假穴组视网膜中M1受体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9.17±4.02、74.50±4.64、64.83±6.05和74.67±3.93,M1受体蛋白含量分别为(984.67±44.69)ng·L-1、(1172.00±41.91)ng·L-1、(1027.00±41.08)ng·L-1和(1153.50±56.40)ng·L-1,统计学分析显示正常对照组与近视电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别与近视模型组和近视假穴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负透镜诱导型近视豚鼠视网膜中M1受体表达增高,针刺合谷穴和太阳穴可以减少其视网膜中M1受体表达,这可能是针刺改善近视患者远视力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透镜诱导型近视 毒蕈碱乙酰胆碱M1受体 视网膜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蛋白质合成介导知母活性成分对M_2受体稳定性的调节作用
6
作者 张永芳 夏宗勤 胡雅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24-1327,共4页
目的探讨知母活性成分ZMS提高CHOm2细胞毒蕈碱样乙酰胆碱2型受体(M2受体)mRNA表达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至80%~90%融合的CHOm2细胞分为ZMS1组(单纯添加1×10-5mol/LZMS作用24h)、ZMS2组(添加1×10-5mol/LZMS作用24h后加入1μg/m... 目的探讨知母活性成分ZMS提高CHOm2细胞毒蕈碱样乙酰胆碱2型受体(M2受体)mRNA表达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至80%~90%融合的CHOm2细胞分为ZMS1组(单纯添加1×10-5mol/LZMS作用24h)、ZMS2组(添加1×10-5mol/LZMS作用24h后加入1μg/mL环己酰亚胺作用12h)、ZMS3组(加入1μg/mL环己酰亚胺预处理4h后加入1×10-5mol/LZMS作用24h),以上各组分别设立对照组(以等体积DMSO替代ZMS,其他处理与相应ZMS组相同)。各组细胞培养基中均加入放线菌素D抑制mRNA合成,于不同时间点收集CHOm2细胞,Real-time PCR检测M2受体mRNA相对表达量并计算半衰期。结果与相应对照组比较,ZMS1组和ZMS2组CHOm2细胞M2受体mRNA的半衰期明显延长,分别为(4.75±0.54)hvs(2.13±0.23)h和(5.43±1.13)hvs(2.46±0.09)h(均P<0.05);添加1μg/mL环己酰亚胺预处理的ZMS3组CHOm2细胞M2受体mRNA半衰期的(3.06±0.23)h与其相应对照组的(3.00±0.20)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MS提高M2受体mRNA的稳定性需要有新蛋白质合成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活性成分 CHOm2细胞 毒蕈碱乙酰胆碱2型受体mRNA REAL-TIMEPCR 蛋白质合成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