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板蓝根抗内毒素活性化学成分的筛选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云海 秦国伟 +1 位作者 方建国 吴晓云 《医药导报》 CAS 2002年第2期74-75,共2页
目的 :对从板蓝根中分离到的 3 1种化合物做抗内毒素活性筛选。方法 :将 3 1种化合物分别制成 1mg·mL 1的无菌水溶液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检查 ,再将有活性的化合物溶液分别与可使家兔产生典型发热反应的内... 目的 :对从板蓝根中分离到的 3 1种化合物做抗内毒素活性筛选。方法 :将 3 1种化合物分别制成 1mg·mL 1的无菌水溶液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检查 ,再将有活性的化合物溶液分别与可使家兔产生典型发热反应的内毒素温育后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热原检查法做体内实验。结果 :6种化合物有体外抗内毒素作用 ,其中 1种化合物有半体内抗内毒素活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化学成分 抗内毒素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棒孢叶斑病病菌产毒条件及毒素活性检测 被引量:1
2
作者 高苇 王勇 张春祥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4期94-97,共4页
为明确黄瓜棒孢叶斑病病原菌多主棒孢的最佳产毒培养基和培养时间,本研究从天津地区采集的黄瓜棒孢叶斑病叶片上分离到强致病菌株HG2,通过种子萌发生长法、叶片萎蔫法、叶片圆盘法及悬滴接种法4种方法测定其粗毒素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 为明确黄瓜棒孢叶斑病病原菌多主棒孢的最佳产毒培养基和培养时间,本研究从天津地区采集的黄瓜棒孢叶斑病叶片上分离到强致病菌株HG2,通过种子萌发生长法、叶片萎蔫法、叶片圆盘法及悬滴接种法4种方法测定其粗毒素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黄瓜多主棒孢菌最适产毒培养基为改良Czapek培养基,培养时间为21-25 d,种子萌发生长法和叶片萎蔫法更适合粗毒素活性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主棒孢菌 培养条件 毒素 毒素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1210细胞表面IL-2受体的表达和以IL-2为导向的免疫毒素活性的检测
3
作者 张丽丽 聂凌虎 +2 位作者 李焕娄 李嗣英 卢圣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44-347,共4页
目的 证明 L12 10细胞表面表达 IL- 2受体 (IL- 2 R) ,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检测以 IL- 2为导向的免疫毒素的杀伤细胞活性的体内、体外实验模型。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测定技术 ,测定 L12 10细胞表面IL- 2 R。用 MTT法测定 IL... 目的 证明 L12 10细胞表面表达 IL- 2受体 (IL- 2 R) ,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检测以 IL- 2为导向的免疫毒素的杀伤细胞活性的体内、体外实验模型。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测定技术 ,测定 L12 10细胞表面IL- 2 R。用 MTT法测定 IL- 2与两种由突变改型的绿脓杆菌毒素片段构建的两种融合蛋白 (IL- 2 - PEZNM和 IL- 2 -K- PEZNM)的体外杀伤细胞活性 ;以腹腔注射 L12 10细胞诱发小鼠腹水瘤 ,观察腹腔注射 IL- 2 - K- PEZNM对腹水瘤的抑制作用。结果  86 .3%的 L12 10细胞表面表达 IL- 2受体 ,其荧光强度为 5 1.5 5 ;IL- 2 - PEZNM和 IL- 2 - K-PEZNM在体外对 L12 10细胞具有杀伤作用 ,且呈剂量效应相关 ,其半数抑制浓度 (IC5 0 )分别为 0 .5 1和0 .6 7μg/ ml;IL- 2 - K- PEZNM对小鼠腹水瘤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每只小鼠腹腔注射 5 μg/ d IL- 2 - K- PEZNM组生存时间较对照组延长 78.6 %。结论  L12 10细胞是检测以 IL- 2为导向的免疫毒素体内外杀伤细胞活性的一种简便、稳定和安全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1210细胞 IL-2受体 融合蛋白 免疫毒素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树腐烂病菌挥发性代谢物及其毒素活性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思南 秦辰 +1 位作者 王惠 黄丽丽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2-698,共7页
研究苹果树腐烂病菌代谢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及其毒素活性。通过在树皮培养基中培养苹果树腐烂病菌,采用普通蒸馏法收集其培养滤液中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离各个成分,将各组分质谱图与数据库标准物质质谱图对... 研究苹果树腐烂病菌代谢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及其毒素活性。通过在树皮培养基中培养苹果树腐烂病菌,采用普通蒸馏法收集其培养滤液中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离各个成分,将各组分质谱图与数据库标准物质质谱图对比,初步进行结构定性,并利用苹果枝条对其标准物质进行毒素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苹果树腐烂病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5种挥发性物质,分别为2-氟丙烯、异戊醇、2-苯乙醇、4-乙基苯酚、4-乙基-2-甲氧基苯酚,其中异戊醇、2-苯乙醇、4-乙基苯酚、4-乙基-2-甲氧基苯酚均对苹果树枝具有毒素活性。苹果树腐烂病菌产生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对苹果树具有毒素活性,为苹果树腐烂病菌致病机理的探索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树腐烂病菌 挥发性代谢产物 毒素活性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抗真菌活性及其抑制真菌毒素的效果 被引量:35
5
作者 张柏林 张若鸿 +1 位作者 吴风亮 陈为涛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1-37,共7页
讨论了乳酸菌抗真菌的活性及其清除真菌毒素的3种可能机制,即①乳酸菌通过对霉菌生长的直接抑制,从而抑制真菌毒素的形成;②通过产生代谢产物抑制真菌菌株或降解真菌毒素到无毒或毒性较低的化合物,以此降低真菌毒素的危害;③借助乳酸菌... 讨论了乳酸菌抗真菌的活性及其清除真菌毒素的3种可能机制,即①乳酸菌通过对霉菌生长的直接抑制,从而抑制真菌毒素的形成;②通过产生代谢产物抑制真菌菌株或降解真菌毒素到无毒或毒性较低的化合物,以此降低真菌毒素的危害;③借助乳酸菌细胞壁与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的物理结合来清除介质中的毒素危害。乳酸菌的抗真菌活性和清除霉菌毒素的能力显然受到菌株、细胞浓度、细胞处理方式和环境条件的影响。新型发酵乳菌株筛选过程中应该考虑乳酸菌菌株的抗真菌活性及其清除真菌毒素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抗真菌活性 真菌毒素 黄曲霉毒素B1 玉米赤霉烯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茎腐病菌毒素的产生条件和化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高洪敏 宁家林 +4 位作者 于兵 曹祖波 陈捷 宋佐衡 纪明山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23-226,共4页
通过对玉米茎腐病菌毒素的产生条件和化学特征的初步研究,发现病原菌在Richard培养基中产生的毒素活性最高。玉米茎腐病禾谷镰孢菌(Fusariumgraminearum)和瓜果腐霉菌(Pythiumaphanidermatum)分别在活体外培养20d和25d产生的毒素... 通过对玉米茎腐病菌毒素的产生条件和化学特征的初步研究,发现病原菌在Richard培养基中产生的毒素活性最高。玉米茎腐病禾谷镰孢菌(Fusariumgraminearum)和瓜果腐霉菌(Pythiumaphanidermatum)分别在活体外培养20d和25d产生的毒素活性最高。病原菌产生的毒素为糖蛋白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茎腐病 毒素 毒素活性 产生条件 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倍体板蓝根中五种有机酸成分的毛细管电泳分离分析 被引量:25
7
作者 范国荣 胡晋红 +3 位作者 李博华 张汉明 林梅 安登魁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1-114,共4页
选择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模式 ,以肉桂酸为内标建立了适合板蓝根药材中抗内毒素活性成分五种有机酸优化分离与定量分析的毛细管电泳方法。电泳分离条件 :毛细管 4 0 cm× 50 μm,运行缓冲液 p H9.5磷酸二氢钠 -硼砂 ( 50 mmol/L∶ 1 ... 选择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模式 ,以肉桂酸为内标建立了适合板蓝根药材中抗内毒素活性成分五种有机酸优化分离与定量分析的毛细管电泳方法。电泳分离条件 :毛细管 4 0 cm× 50 μm,运行缓冲液 p H9.5磷酸二氢钠 -硼砂 ( 50 mmol/L∶ 1 2 .5mmol/L,内含 1 6mmol/Lβ-CD) ,压力进样 2 0 psi× s,操作电压 1 8k V ( +)→( -) ,柱上在线检测 UV2 0 0 nm,毛细管柱温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有机酸 抗内毒素活性 毛细管电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树多主棒孢病菌强致病菌株的筛选及产毒条件优化 被引量:11
8
作者 彭建华 郑春耀 +3 位作者 潘羡心 李超萍 蔡吉苗 黄贵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9年第4期520-524,共5页
从采自海南、云南和广西的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样中分离获得17株单孢菌株,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来自海南的HC-10菌株致病性最强。HC-10产毒条件及毒素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改良Fries3号培养基、25℃光照12h培养10d、转速为160r/min以及培... 从采自海南、云南和广西的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样中分离获得17株单孢菌株,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来自海南的HC-10菌株致病性最强。HC-10产毒条件及毒素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改良Fries3号培养基、25℃光照12h培养10d、转速为160r/min以及培养基初始pH值为4最有利于毒素的产生;温度、紫外线及不同的毒素浓度与毒素的活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多主棒孢 产毒条件 毒素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薯蓣皂甙元完整碳骨架合成OSW-1甙元的研究
9
作者 田伟生 彭小文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09-109,共1页
关键词 甾体皂甙元 薯蓣 原子经济性 化学研究所 百合科植物 毒素活性 结构特点 合理利用 肿瘤细胞 中科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C.acutatum的生物学特性比较及致病毒性初探 被引量:7
10
作者 沈大航 乔文君 +2 位作者 刘智 童华荣 陈应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80-985,共6页
【目的】从重庆地区茶树种植区内的感病茶树叶片上分离纯化到2种能侵染茶树的炭疽菌,经形态学和多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C.acutatum和C.gloeosporioides,其中C.acutatum为本实验室从茶树上分离保存的新记录种。【方法】比较该2种炭疽菌的... 【目的】从重庆地区茶树种植区内的感病茶树叶片上分离纯化到2种能侵染茶树的炭疽菌,经形态学和多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C.acutatum和C.gloeosporioides,其中C.acutatum为本实验室从茶树上分离保存的新记录种。【方法】比较该2种炭疽菌的一般生物学特性。【结果】C.gloeosporioides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C.acutatum,但2种菌均能在多种培养基上进行生长,且同是以PDA和PSA为最适生长培养基,而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均在25~28℃之间,在40℃时仍能进行生长,菌丝致死温度在60~65℃之间。致病毒素研究发现2种茶树炭疽菌均能产生有致病力的外毒素,引起类似于自然状态下病原菌侵染形成的叶片坏死、萎焉等症状,但相比之下C.gloeosporioides的毒素活性更强。【结论】研究结果为后续茶树炭疽菌的致病性差异及其致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炭疽菌的有效防治开辟了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C.gloeosporioides C.acutatum 生物学特性 毒素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X性肺损伤大鼠肺泡表面张力与肺无机磷、蛋白质含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符健 邝少轶 +1 位作者 邢桂兰 邢增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4-255,共2页
关键词 眼镜蛇心脏毒素、肺损伤、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表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建成板蓝根生产基地
12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1999年第1期57-57,共1页
上海新近建成板蓝根原生药材生产基地。该基地位于上海农工商集团总公司所属新海农场、由农场方与第二军医大学合作建成,项目列入上海市星火计划。目前基地种植面积已达850多亩,并投资300万元购置了种植机械,实验理化分析仪器... 上海新近建成板蓝根原生药材生产基地。该基地位于上海农工商集团总公司所属新海农场、由农场方与第二军医大学合作建成,项目列入上海市星火计划。目前基地种植面积已达850多亩,并投资300万元购置了种植机械,实验理化分析仪器等生产设备。该生产基地所种植的新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基地 板蓝根 新海农场 抗内毒素活性 染色体加倍技术 抗病毒作用 军医大学 上海农工商 理化分析 种植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果中分离出抗癌剂因子
13
作者 江梅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1994年第5期16-16,共1页
腰果中分离出抗癌剂因子美国已从腰果梨汁中分离出三种腰果酸,作为抑制BT20乳腺癌细胞的细胞毒素剂。此外,还从腰果和腰果壳油中分离出13种细胞毒素的同类物。腰果酸、强心醇和甲基强心醇呈现温和的细胞毒素活性,能够抵抗BT... 腰果中分离出抗癌剂因子美国已从腰果梨汁中分离出三种腰果酸,作为抑制BT20乳腺癌细胞的细胞毒素剂。此外,还从腰果和腰果壳油中分离出13种细胞毒素的同类物。腰果酸、强心醇和甲基强心醇呈现温和的细胞毒素活性,能够抵抗BT20乳腺癌细胞和HeLa上皮样子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剂 腰果壳油 乳腺癌细胞 细胞毒素 子宫颈癌细胞 毒素活性 上皮样 同类物 梨汁 甲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