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抗原活化Th1细胞介导的对肿瘤细胞杀伤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陈钰 李琳 +1 位作者 尉承泽 周严恒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 :本文对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活化的Th1细胞介导的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进行了研究。方法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SEB共同培养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增殖细胞亚群 ;用酶联双夹心法测定IL 2 ,IL 4水平 ;用K5 6 2 ,HL 6 0肿瘤细胞和自... 目的 :本文对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活化的Th1细胞介导的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进行了研究。方法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SEB共同培养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增殖细胞亚群 ;用酶联双夹心法测定IL 2 ,IL 4水平 ;用K5 6 2 ,HL 6 0肿瘤细胞和自身淋巴细胞作为靶细胞测定效应细胞和细胞因子的杀伤活性。结果 :SEB共同培养 6d的淋巴细胞 ,CD4+T细胞由37.5 %增加到 48.5 % ;CD16 +淋巴细胞由 14.3%增加到 2 7.9% ;CD8+T细胞无明显增加。预先去除CD8+T细胞不影响SEB对CD4+T细胞的活化作用。结论 :SEB活化CD4+T细胞是Th1而不是Th2细胞。它们释放大量的IL 2而不是IL 4。活化的Th1细胞介导了效应细胞和细胞因子对肿瘤细胞的非特异性杀伤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治疗 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B TH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 NK T细胞在超抗原SEB诱导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接英 潘志强 +2 位作者 陈钰 张文华 武宇影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9-294,共6页
目的研究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亚单位(SEB)治疗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与CD4+自然杀伤(NK)T细胞的相关性。方法Fisher 344大鼠21只作为供体,Lewis大鼠42只作为受体。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建立高危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将受体... 目的研究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亚单位(SEB)治疗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与CD4+自然杀伤(NK)T细胞的相关性。方法Fisher 344大鼠21只作为供体,Lewis大鼠42只作为受体。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建立高危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将受体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4只。SEB组在角膜移植术前腹腔内注射75μg/kgSEB 0.2 mL,每4日1次,共3次;SEB联合地塞米松组除按上述方法注射SEB外,在角膜移植术后每日结膜下注射5 g/L地塞米松0.1 mL,每日1次,共3次;生理盐水组按SEB组的方法腹腔内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术后观察植片混浊、水肿和新生血管指标并进行评分。术后第10天,每组取3只受体大鼠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学检测。结果SEB组植片平均存活时间为(12.50±1.41)d,较SEB联合地塞米松组(10.38±3.07)d和生理盐水组(7.30±0.67)d明显延长(P<0.05)。SEB组淋巴细胞的增生能力明显降低,脾脏和颌下淋巴结中的CD4+NK T细胞百分数明显升高。SEB联合地塞米松组脾脏和颌下淋巴结中的CD4+和CD8+细胞百分数均明显降低。SEB组房水和血清中IL-2质量浓度均明显降低,而IL-10质量浓度均明显升高。结论超抗原SEB能够明显延长大鼠高危角膜移植手术植片的存活时间,其作用机制与上调了CD4+NK T细胞有关,CD4+NK T细胞对于免疫耐受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B亚单位 NK 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 型产气荚膜梭菌抗原含量与免疫攻毒保护的关系
3
作者 蔡卫忠 吴早林 +2 位作者 全涛 刘泽文 田永祥 《中南农业科技》 2022年第3期25-26,共2页
采用不同含量的C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抗原制备3种灭活疫苗,分别免疫怀孕母猪,同时设立不免疫对照组。母猪分娩后,对免疫组和对照组母猪所产并采食初乳24 h内仔猪分组后攻毒,静脉注射最小致死量的C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另设不免疫对照组母... 采用不同含量的C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抗原制备3种灭活疫苗,分别免疫怀孕母猪,同时设立不免疫对照组。母猪分娩后,对免疫组和对照组母猪所产并采食初乳24 h内仔猪分组后攻毒,静脉注射最小致死量的C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另设不免疫对照组母猪所产仔猪为正常对照,攻毒后连续观察7 d,统计各试验组仔猪的发病和保护情况。结果表明,C型产气荚膜梭菌灭活疫苗抗原含量与攻毒保护率具有良好的平行关系,当疫苗中毒素含量不低于3000 MLD/mL时,免疫组攻毒保护率均不低于80%。确定了使仔猪获得保护的产气荚膜梭菌毒素最低抗原含量为3000 MLD/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型产气荚膜梭菌 毒素抗原 免疫 攻毒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与胆囊结石形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曹月敏 张万星 +4 位作者 郭怀斌 彭彦辉 王兰辉 谭文科 宁殿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8期674-675,共2页
目的研究胆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囊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对35例单纯胆囊结石(实验组)和25例单纯胆囊息肉样病变(对照组)的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进行检测,用PCR方法检测2组患者的胆汁及结石Hp细胞毒素... 目的研究胆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囊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对35例单纯胆囊结石(实验组)和25例单纯胆囊息肉样病变(对照组)的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进行检测,用PCR方法检测2组患者的胆汁及结石Hp细胞毒素相关基因抗原(cagA)。结果2组患者胃Hp感染率分别为51·4%(18/35)、48·0%(12/25),差异无显著性(χ2=0·069,P=0·793)。实验组胆汁标本中cagA7例阳性(20·0%,7/35),结石标本中1例阳性(2·9%,1/35),对照组胆汁标本无一例阳性,2组胆汁cagA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χ2=5·822,P=0·016),胆汁中cagA检出情况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χ2=3·886,P=0·049)。结论幽门螺杆菌DNA存在于胆囊结石患者的胆汁及结石中,与胃Hp感染有关,胆囊Hp感染与胆囊结石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幽门螺杆菌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抗原 胆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