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曲霉毒素B_1对肉鸭生长、肝组织结构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吕武兴 贺建华 +3 位作者 宋洪国 刘敏敏 金雪丽 李俊波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2-818,共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黄曲霉毒素B1(AFB1)对肉鸭生产性能、肝组织结构及免疫相关基因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γ(IFN-γ)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双鬼头肉鸭240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试验期4周(28 d),对照...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黄曲霉毒素B1(AFB1)对肉鸭生产性能、肝组织结构及免疫相关基因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γ(IFN-γ)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双鬼头肉鸭240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试验期4周(28 d),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0、100和150μg/kg AFB1纯品的试验饲粮,记录采食量和增重数据,计算生产性能;试验结束时屠宰,取肝脏样品,分别进行切片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AFB1极显著降低了肉鸭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1),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肉鸭末重分别下降了14.67%(P<0.01)、30.38%(P<0.01)和31.83%(P<0.01),且100、150μg/kg AFB1还极显著增加了料重比(P<0.01),显著增加了死亡率(P<0.05);2)随着AFB1添加水平的增加,肉鸭肝脏组织病变程度逐渐增加,肝脏中IL-2和IFN-γ基因mRNA表达水平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100、150μg/kg AFB1极显著下调了IFN-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AFB1可导致肉鸭生产性能下降和肝脏组织结构损伤,并通过下调肝脏中IL-2和IFN-γ基因的表达,改变肉鸭机体的免疫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生产性能 肝组织 白细胞介素-2基因 干扰素-γ基因 肉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乱弧菌肠毒素B亚单位基因在大肠杆菌和双歧杆菌的表达 被引量:13
2
作者 云雪霞 胡静 陈清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构建霍乱弧菌肠毒素B亚单位(Cholera toxin B subunit,CTB)基因的大肠杆菌表达重组质粒,并观察其在大肠杆菌和双歧杆菌中的表达。方法从pBI121质粒PCR扩增获得CTB基因片断,克隆到大肠杆菌载体pGEX-4T-1上,构建重组质粒,然后转化大... 目的构建霍乱弧菌肠毒素B亚单位(Cholera toxin B subunit,CTB)基因的大肠杆菌表达重组质粒,并观察其在大肠杆菌和双歧杆菌中的表达。方法从pBI121质粒PCR扩增获得CTB基因片断,克隆到大肠杆菌载体pGEX-4T-1上,构建重组质粒,然后转化大肠杆菌DH5α和双歧杆菌。转化菌经IPTG诱导,然后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方法鉴定表达的重组蛋白。结果构建了重组质粒pGEX-4T-CTB,CTB基因片段分子量约为376bp;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35kD的霍乱弧菌B亚单位融合蛋白,经SDS-PAGE分析,相对分子量与文献相符,表达的蛋白约占细菌总蛋白的10%;在双岐杆菌中也能得到正确表达,表达量较大肠杆菌低,占细菌总蛋白约5%。Western blotting结果确认了该条带为CTB基因的产物。结论构建的重组质粒pGEX-4T-CTB能够在大肠杆菌及双歧杆菌中获得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肠毒素b亚单位 双歧杆菌 大肠杆菌 基因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A区与霍乱毒素B亚单位嵌合基因转基因黄瓜植株的获得及鉴定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家媛 刘建国 +4 位作者 马欣荣 洪献忠 吴志刚 张剑 梁文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02-906,共5页
目的:经农杆菌介导将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A区与霍乱毒素B亚单位嵌合基因导入黄瓜,获得转基因黄瓜植株,为转基因可食防龋疫苗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利用双元载体pCAMBIA2301构建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A区与霍乱毒素B亚单位嵌合质粒(PAcA-... 目的:经农杆菌介导将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A区与霍乱毒素B亚单位嵌合基因导入黄瓜,获得转基因黄瓜植株,为转基因可食防龋疫苗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利用双元载体pCAMBIA2301构建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A区与霍乱毒素B亚单位嵌合质粒(PAcA-ctxB)的植物表达载体p2355-PAcA-CTB;电转化法导入农杆菌EHA105;采用叶盘转化法转化黄瓜,转基因植物经过卡那霉素抗性筛选、GUS基因染色、PCR及Southern blot杂交分析检测目的基因鉴定。结果:成功得到转基因黄瓜植株,卡那霉素抗性筛选、GUS基因染色、PCR及Southern blot杂交分析检测证实目的基因PAcA-ctxB已整合至黄瓜基因组中。结论:获得了含有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A区与霍乱毒素B亚单位嵌合基因的转基因黄瓜植株,为转基因可食防龋疫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霍乱毒素 b亚单位 基因黄瓜 农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耐热性肠毒素B基因(ystB)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鑫 邱海燕 +11 位作者 肖玉春 许彦梅 金东 崔志刚 郑翰 罗霞 顾玲 汪华 朱凤才 史智扬 景怀琦 徐建国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49-453,共5页
目的研究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耐热性肠毒素B基因(ystB)的分布特征。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DNA探针杂交方法与序列分析检测致病性和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携带ystB基因的情况。结果98株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中52株携带... 目的研究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耐热性肠毒素B基因(ystB)的分布特征。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DNA探针杂交方法与序列分析检测致病性和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携带ystB基因的情况。结果98株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中52株携带ystB基因,占53.06%。全部48株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均不携带该基因。结论ystB基因仅存在于部分生物1A型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而不存在于致病性菌株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耐热性肠毒素b基因DNA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志贺毒素A/B(ShT-A/B)亚单位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喻华英 王景林 +3 位作者 高丰 康琳 吴东林 赵金红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3,7,共4页
应用PCR技术从Ⅰ型痢疾志贺茵(Shigella dysenteriae type Ⅰ)中,分别扩增出约895bp和225bp的成熟ShT-A,B基因片段,直接克隆至pGEM-T载体中,经蓝白斑筛选、PCR和双酶切鉴定正确后,命名为pGEM-ShTA_2和pGEM-ShTB_3。测序结果表明,插入的... 应用PCR技术从Ⅰ型痢疾志贺茵(Shigella dysenteriae type Ⅰ)中,分别扩增出约895bp和225bp的成熟ShT-A,B基因片段,直接克隆至pGEM-T载体中,经蓝白斑筛选、PCR和双酶切鉴定正确后,命名为pGEM-ShTA_2和pGEM-ShTB_3。测序结果表明,插入的片段是ShT-A,ShT-B,且与GenBank中ShT-A,B核酸序列完全一致,从而为重组ShT-A,B的表达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毒素A/b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I型痢疾志贺菌 ShT-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简并引物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B基因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继超 陈柏儒 +1 位作者 姜铁民 陈历俊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61,共3页
通过设计简并引物建立一种PCR技术同步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和B基因的方法。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B基因编码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简并引物SEAB来扩增靶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105bp和135bp,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B... 通过设计简并引物建立一种PCR技术同步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和B基因的方法。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B基因编码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简并引物SEAB来扩增靶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105bp和135bp,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B菌株和4株对照菌株进行PCR检测,评价该引物的特异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的DNA系列10倍稀释,对其灵敏性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和B菌株的DNA检测结果呈阳性,4株对照菌株的检测结果呈阴性,通过基因测序证实了PCR产物的特异性,SEB的DNA最低检测浓度为3.58ng,整个检测过程不超过20h。建立了一个特异、快速灵敏的在同一条件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B基因的PCR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金黄色葡萄球菌 毒素 A、b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球菌肠毒素B基因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及其表达产物促淋巴细胞增殖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毛亚飞 徐水凌 +1 位作者 罗冬娇 严杰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3-558,共6页
构建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s B,SEB)基因原核表达系统,了解重组表达产物rSEB促淋巴细胞增殖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采用高保真PCR从金黄色葡萄球菌FRIS6B株DNA中扩增全长SEB基因片段,T—A克隆后测序,构建SE... 构建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s B,SEB)基因原核表达系统,了解重组表达产物rSEB促淋巴细胞增殖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采用高保真PCR从金黄色葡萄球菌FRIS6B株DNA中扩增全长SEB基因片段,T—A克隆后测序,构建SEB基因原核表达系统pET32α-SEB—E.coliBL2IDE3.采用SDS-PAGE检测rSEB表达产量,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rSEB.采用TCID50法测定rSEB对Vero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并计算TCID50值.采用MTT比色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rSEB体外对小鼠脾细胞、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促增殖作用以及对HepG2细胞(人肝腺癌细胞)、HeLa细胞(人宫颈癌上皮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与公布的相关序列比较,所克隆的SEB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100%.rSEB表达量约为细菌总蛋白的40%.rSEB对Vero细胞的TCIC50为3.02μg.5.0~20.0μg/ml的rSEB对小鼠脾细胞和人PBMC均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P〈0.05).5.0~20.0μg/ml rSEB作用的人PBMC上清均能有效地抑制HepG2细胞和HeLa细胞生长(P〈0.05).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rSEB高效原核表达系统.rSEB仍然具有生物学活性.所建立的细胞毒性、促淋巴细胞增殖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的检测方法,为以后减毒rSEB突变体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肠毒素b SEb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系统/构建 重组蛋白/表达 细胞毒性 淋巴细胞/增殖 肿瘤细胞/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气荚膜梭菌B型C58-1株β1毒素基因的克隆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初文 张松林 +4 位作者 刘磊 马永彪 韩文瑜 汪洋 沈志强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4-330,共7页
利用PCR技术,从B型产气荚膜梭菌中国标准株C58-1株扩增出β1毒素基因,连接pMD18-T载体筛选阳性克隆,然后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amHⅠ和SalⅠ对其进行酶切,回收927bp的β1毒素基因片段,将其定向克隆到载体pET-32a中,获得重组质粒pETβ927。... 利用PCR技术,从B型产气荚膜梭菌中国标准株C58-1株扩增出β1毒素基因,连接pMD18-T载体筛选阳性克隆,然后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amHⅠ和SalⅠ对其进行酶切,回收927bp的β1毒素基因片段,将其定向克隆到载体pET-32a中,获得重组质粒pETβ927。将pETβ927转化至受体菌BL21(DE3)中,其表达产物经His-Trap FF预装柱纯化、SDS-PAGE检测目的蛋白大小和分布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反应原性。结果表明,完整的β1毒素基因大小为1 011bp,与GenBank发表的B型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β1毒素蛋白序列同源性达99.4%以上;SDS-PAGE结果显示重组目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融合蛋白大小为54ku,在超声波裂解上清和包涵体中均有分布,但以包涵体为主。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表达的重组蛋白可与特异性血清抗体发生免疫反应,表明β1毒素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产气荚膜梭菌中国标准株C58—1株 β1毒素基因 克隆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基因表达系统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全胜 严杰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15,20,共3页
从E .coli 4 4 815株基因组DNA中扩增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 (LTB)基因并分析了核苷酸序列 ,构建pET32a的LTB表达载体 ,在E .coliBL2 1DE3宿主菌中用不同浓度的IPTG诱导表达 ,采用SDS PAGE鉴定表达产物。克隆的LTB基因与报道的核苷酸和氨... 从E .coli 4 4 815株基因组DNA中扩增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 (LTB)基因并分析了核苷酸序列 ,构建pET32a的LTB表达载体 ,在E .coliBL2 1DE3宿主菌中用不同浓度的IPTG诱导表达 ,采用SDS PAGE鉴定表达产物。克隆的LTB基因与报道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 99.12 %~ 99.71%和 97.5 8%~ 99.19% ,pET32a LTB BL2 1DE3系统表达的rLTB量约占细菌总蛋白的 3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 b亚单位 基因表达系统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Cry1 Ac毒素敏感性不同的三种BT1-Tn-5B1细胞品系基因组DNA的RAPD及SSR分析
10
作者 蒋才富 刘凯于 +2 位作者 洪华珠 彭建新 余泽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0-44,共5页
用Operon公司W系列和F系的 40个随机引物列对BT1 Tn 5B1Cry1Ac敏感细胞、抗性细胞和抗性衰退细胞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EB显色总共扩增出了 2 5 9条清晰带 ,其中有 2 5 0条带为三种细胞所共有 ,有 9条为特异性扩... 用Operon公司W系列和F系的 40个随机引物列对BT1 Tn 5B1Cry1Ac敏感细胞、抗性细胞和抗性衰退细胞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EB显色总共扩增出了 2 5 9条清晰带 ,其中有 2 5 0条带为三种细胞所共有 ,有 9条为特异性扩增带。其中 3条特异性带为敏感细胞和抗性衰退细胞样品共有 ,3条特异性带为抗性细胞和抗性衰退细胞样品所特有 ,1条特异性带为抗性衰退细胞样品特有 ,2条特异性带为抗性细胞和敏感细胞样品共有 ,另外某些带在三种细胞之间还存在明显的强弱和宽窄差异。用三个微卫星引物序列分别对三种细胞的总DNA进行扩增 ,得到了 14条清晰的扩增带 ,发现它们在带形上并无太大差异 ,但有 1条带存在明显的强弱差异。这表明BT1 Tn 5B1细胞对Cry1Ac抗性的产生和衰退与基因组DNA的多态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1Ac毒素 敏感性 bT1-Tn-5b1细胞 基因组DNA RAPD SSR分析 抗性细胞 粉纹夜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型产气荚膜梭菌C58-1株ε毒素基因序列分析与可溶性表达
11
作者 林初文 张松林 +3 位作者 刘磊 马永彪 沈志强 韩文瑜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9-32,共4页
利用PCR技术从B型产气荚膜梭菌扩增出ε毒素基因,然后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amHⅠ和SalⅠ对其进行酶切,回收984bp的ε毒素基因片段,将其定向克隆在载体PET-32a中,获得重组质粒pETε984。将pETε984转化至受体菌BL21(DE3)中。重组菌株经IPT... 利用PCR技术从B型产气荚膜梭菌扩增出ε毒素基因,然后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amHⅠ和SalⅠ对其进行酶切,回收984bp的ε毒素基因片段,将其定向克隆在载体PET-32a中,获得重组质粒pETε984。将pETε984转化至受体菌BL21(DE3)中。重组菌株经IPTG诱导后,其表达产物经SDS-PACE分析。结果表明,重组目的蛋白在大肠埃希菌成功表达,融合蛋白大小为51ku,存在于细菌培养上清中,可溶性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相对含量的67.8%。序列分析表明C58-1株ε毒素蛋白序列与目前公布的所有B型和D型产气荚膜梭菌同源性均在99.7%以上,但ε毒素蛋白序列第321位出现了S→Y突变。研究结果为ε毒素蛋白的亚单位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b型C58-1株 ε毒素基因 表达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饲喂黄曲霉毒素B_1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伟 王宝杰 +4 位作者 刘梅 蒋克勇 齐灿灿 杨广 王雷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3-28,共6页
为了研究短期饲喂黄曲霉毒素B1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mTOR信号通路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体质健康、规格均匀的凡纳滨对虾[初始体质量(2.40±0.13)g]300尾,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投喂... 为了研究短期饲喂黄曲霉毒素B1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mTOR信号通路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体质健康、规格均匀的凡纳滨对虾[初始体质量(2.40±0.13)g]300尾,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投喂含有0mg/kg(对照组)和15mg/kg(试验组)黄曲霉毒素B(1AFB1)的饲料12d。在试验的第1、4、8d和12d分别取对照组和试验组对虾的肝胰腺进行抗氧化酶活性、免疫和营养相关基因表达的测定。结果表明,投喂含有AFB1的饲料,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真核细胞始动因子4E结合蛋白(4EBP)和GST基因表达水平在试验期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核糖体S6蛋白激酶(P70s6k)基因表达水平在第4d时达到最大值,为对照组的3.33倍,而在8d和12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真核细胞翻译启动因子1(eIF4E1A)和真核细胞翻译启动因子2(eIF4E2)基因表达水平在第1d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组的1.64和1.87倍,而在第12d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酚氧化酶原(ProPO)和Rab蛋白(Rab)基因的表达水平在第1、4d和8d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第4d和8d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组的6.37和60.51倍,而在第12d时表达水平均下降。研究认为,短期投喂高浓度AFB1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mTOR信号通路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对其机体免疫防御系统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黄曲霉毒素b1 肝胰腺 抗氧化酶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戊糖乳杆菌HC-2对黄曲霉毒素B1刺激下的凡纳对虾肝胰腺显微结构、基因表达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房涵 刘梅 +2 位作者 王宝杰 蒋克勇 王雷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5-71,共7页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戊糖乳杆菌HC-2对黄曲霉毒素B1(AFB1)刺激下的凡纳对虾肝胰腺显微结构、基因表达及肝胰腺酶活性的影响,将健康的凡纳对虾(900尾)随机分成三组,分别投喂基础饲料、添加AFB1(500μg/kg)饲料以及添加AFB1(500μg/kg)+戊糖...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戊糖乳杆菌HC-2对黄曲霉毒素B1(AFB1)刺激下的凡纳对虾肝胰腺显微结构、基因表达及肝胰腺酶活性的影响,将健康的凡纳对虾(900尾)随机分成三组,分别投喂基础饲料、添加AFB1(500μg/kg)饲料以及添加AFB1(500μg/kg)+戊糖乳杆菌HC-2(5×10^8 CFU/g)饲料6周。在试验结束后,分别取三组对虾的肝胰腺进行显微观察以及免疫相关基因和肝胰腺酶活性的测定。AFB1+HC-2组肝胰腺组织同AFB1组相比损伤程度较轻。同对照组相比,AFB1组和AFB1+HC-2组的肝胰腺免疫基因Rab、GST、mucin-like PM、Dorsal、Relish、Pro-PO的相对表达量均呈现显著下调(P<0.05),且同AFB1组相比,AFB1+HC-2组的免疫相关基因GST、Dorsal、Pro-Po的相对表达量下调的较少(P<0.05)。同对照组相比,AFB1组和AFB1+HC-2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AKP)明显上升,且AFB1+HC-2组的AKP活性要高于AFB1组。同对照组相比,AFB1组和AFB1+HC-2组中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活性明显升高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AFB1组和AFB1+HC-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且三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认为饲料中添加戊糖乳杆菌HC-2对AFB1刺激下的凡纳对虾肝胰腺组织结构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对部分免疫基因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显著影响,但对肝胰腺总抗氧化能力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戊糖乳杆菌HC-2 黄曲霉毒素b1 基因表达 肝胰腺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乱毒素B亚单位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14
作者 田季德 徐兆炜 +1 位作者 高庆申 刘延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32-337,共6页
用DNA重组技术构建CT-B表达性质粒pXB1及进一步修饰的pXB2,使CT-B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较高水平的表达(280~350ng/ml),且有71.5%分泌率。表达动力学研究阐明,克隆子培养24h产物收率较高。一定浓度的Mg^(2+)、L-组氨酸和天冬酰胺能刺激... 用DNA重组技术构建CT-B表达性质粒pXB1及进一步修饰的pXB2,使CT-B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较高水平的表达(280~350ng/ml),且有71.5%分泌率。表达动力学研究阐明,克隆子培养24h产物收率较高。一定浓度的Mg^(2+)、L-组氨酸和天冬酰胺能刺激CT-B的表达。GM1-ELISA、CHO细胞测毒结合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和家兔肠段结扎试验证实,表达的CT-B能与游离的或活细胞膜上的GM1受体结合,但无细胞和肠段毒性。这种细胞测毒结合免疫荧光序贯试验,为客观证实CT-B的生物学活性开拓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毒素 b亚单位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原料基质中不同营养成分对黄曲霉毒素B1合成关键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
15
作者 刘婕 余保宁 +2 位作者 李理 张妮娅 齐德生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45-50,共6页
通过研究饲料基质中不同营养成分对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合成关键基因的影响,探讨营养元素影响AFB1合成的作用机制,为饲料生产中AFB1污染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不同饲料原料营养成分组成的差异以及... 通过研究饲料基质中不同营养成分对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合成关键基因的影响,探讨营养元素影响AFB1合成的作用机制,为饲料生产中AFB1污染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不同饲料原料营养成分组成的差异以及不同营养成分对黄曲霉生长和产毒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营养成分对AFB1合成中关键基因(aflR、aflS、aflD、aflM和aflP)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①相比于1.0%的蔗糖、葡萄糖、麦芽糖和水苏糖,3.0%的可溶性糖均能明显促进aflS、aflD、aflM和aflP基因表达,且葡萄糖(P<0.01)和水苏糖(P<0.001)也能促进了aflR基因的表达。②天冬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酸都可以不同程度地促进关键基因aflR、aflS、aflD、aflM和aflP的表达。③当培养3 d时,锌能够显著地促进基因aflR、aflS、aflD、aflM和aflP的表达(P<0.001);培养5 d时,铜明显抑制了这5个关键基因的表达。综上所述,可溶性糖、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均可通过对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合成关键基因(aflR、aflS、aflD、aflM、aflP)不同程度的上调,从而促进AFB1合成,来影响黄曲霉在饲料原料中产生AFB1,可以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抑制AF合成调节基因(aflR、aflS)的表达,从而控制AF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原料 营养成分 关键基因 黄曲霉毒素b1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素与叶酸对黄曲霉毒素B1致食管上皮细胞毒性及MTHFR基因高甲基化的影响
16
作者 付凌萌 吴逸 +3 位作者 王菁 魏婕 王少康 孙桂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142-150,共9页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luteolin,LUT)与叶酸(folic acid,FA)对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诱导损伤的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uman normal esophageal epithelial cells,HEEC)MTHFR基因甲基化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0、13、25、50、100、...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luteolin,LUT)与叶酸(folic acid,FA)对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诱导损伤的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uman normal esophageal epithelial cells,HEEC)MTHFR基因甲基化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0、13、25、50、100、200μmol/L)AFB1染毒HEEC 24、48、72 h,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将HEEC分为空白对照组、AFB1染毒组(200μmol/L)、LUT干预组(160μmol/L)、FA干预组(20、200μmol/L)以及联合干预组(160μmol/L LUT+20μmol/L FA、160μmol/L LUT+200μmol/L FA),处理24 h后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Western blot检测MTHFR蛋白的表达水平,MassARRAY甲基化检测MTHFR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AFB1染毒HEEC 24、48、72 h均可以抑制细胞增殖,而经LUT和FA干预后,与AFB1染毒组相比,LUT及联合干预组细胞周期阻滞显著减少(P<0.05),细胞抑制率及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MTHFR蛋白表达上调有所改善(P<0.05)。且LUT与FA及二者联合对MTHFR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水平均有降低作用(P<0.05)。结论:AFB1对HEEC有毒性作用,表现在增殖抑制、周期阻滞,促进凋亡,上调了MTHFR蛋白的表达,LUT干预可减弱这些损伤,对AFB1所致毒性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AFB1提高了MTHFR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导致表观遗传的改变。LUT与FA及联合作用可以降低该甲基化水平,改善该表观遗传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叶酸 黄曲霉毒素b1 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 MTHFR基因 甲基化 表观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变缺失Apx毒素分泌蛋白基因apxⅢB和apxⅢD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2型的构建与鉴定
17
作者 Park C 邱文英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4-124,共1页
经鉴定,Apx毒素是猪胸膜肺炎的病原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重要毒力因子。在一些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型中,Apx毒素是由apxⅢB和apxⅢD编码后经细胞膜分泌的。为了构建1株抗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活疫苗株,笔者将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2型菌... 经鉴定,Apx毒素是猪胸膜肺炎的病原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重要毒力因子。在一些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型中,Apx毒素是由apxⅢB和apxⅢD编码后经细胞膜分泌的。为了构建1株抗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活疫苗株,笔者将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2型菌株-1536的apxⅢB和apxⅢD基因进行灭活,从而构建DeltaapxⅢB/DapxⅢD突变株(1536DeltaBDeltaD)。用活的1536DeltaBDeltaD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对猪进行免疫后,能保护猪免于同源的野生型胸膜肺炎放线杆菌1536的攻击。因此,被损坏的Apx毒素分泌物可使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毒力减弱,并可作为开发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弱毒疫苗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APX毒素 分泌蛋白基因apxⅢb和apxⅢD 弱毒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部分地区艰难梭菌PCR-核糖体分型及毒素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晶 李春辉 +6 位作者 杜鹏程 曹波 陈晨 卢金星 李中杰 余宏杰 程颖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了解中国部分地区艰难梭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核糖体型别分布及其A、B毒素基因多态性,为建立适宜中国的艰难梭菌分子检测和分子分型技术提供基础数据,同时在基因水平上为艰难梭菌感染导致的复杂临床表现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3个城市... 目的了解中国部分地区艰难梭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核糖体型别分布及其A、B毒素基因多态性,为建立适宜中国的艰难梭菌分子检测和分子分型技术提供基础数据,同时在基因水平上为艰难梭菌感染导致的复杂临床表现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3个城市(北京、广州、济南)分离的64株艰难梭菌临床株进行PCR-核糖体分型,并对不同型别的26株代表菌株的A、B毒素基因进行扩增测序。结果 64株艰难梭菌中,毒素基因型以A+B+型(45株,70.31%)为主,A-B+型19株(29.69%)。共存在9种PCR-核糖体型别,以017型(21株,32.81%)为主要型别,其次为001型(13株,20.31%)、012型(11株,17.19%)。A-B+菌株中,14株(73.68%)是017型,1株是001型。A、B毒素基因呈现一定的多态性,其中有7种A毒素序列型别(TSTA),6种B毒素序列型别(TSTB),8种A、B毒素序列型别组合(TSTG)。结论我国部分地区的艰难梭菌可能以PCR-核糖体017型为主,A、B毒素基因在菌株间存在多态性,且核糖体型别与毒素基因多态性间存在相对应的关联。应进一步扩大菌株数量和范围,探寻适合我国的分子检测和分子分型方法,从而帮助医院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艰难梭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梭菌 艰难梭状芽孢杆菌 假膜性肠炎 核糖体分型 A毒素基因 b毒素基因 抗生素相关腹泻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结合位点在LPS诱导人TNF-α基因转录中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史须 卜夏 +4 位作者 黄家强 熊平 徐勇 李卓娅 龚非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51-655,共5页
为探讨人TNF α基因启动子区域NF κB结合位点对LPS诱导性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将构建的含人TNF α基因启动子区域及其不同缺失片段的pGL2萤光素酶报道基因重组体 ,体外转染HL 60细胞 ,观察LPS刺激对TNF基因启动子指导萤光素酶表达的影... 为探讨人TNF α基因启动子区域NF κB结合位点对LPS诱导性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将构建的含人TNF α基因启动子区域及其不同缺失片段的pGL2萤光素酶报道基因重组体 ,体外转染HL 60细胞 ,观察LPS刺激对TNF基因启动子指导萤光素酶表达的影响 .发现TNF α基因启动子区域的 3个NF κB结合位点的存在是该基因最大组成性表达和LPS诱导性表达所必需 ;将这 3个位点缺失可完全阻断报道基因的LPS诱导性表达 ,并使其组成性表达明显受到抑制 (P <0 .0 0 1) .缺失κB1和κB2位点 ,使基因组成性表达与LPS诱导性表达均减少约 50 % (P <0 .0 1) ,但诱导倍数则与非突变体相近 ;反之 ,用κB3反义寡核苷酸封闭κB3位点 ,保留κB1和κB2功能 ,使LPS诱导性基因表达抑制 70 % (P <0 .0 0 1) ,诱导倍数明显降低 .保留原有κB3位点 ,再将κB3位点取代κB1和κB2位点 ,可使基因组成性和诱导性表达几乎完全恢复 ;将κB3位点向TSS移近 (- 98→ - 52 ) ,取代Sp1位点 ,虽然κB1和κB2位点仍然缺失 ,但仅一个κB3位点即可使基因组成性和LPS诱导性表达恢复到 80 % .用反义寡核苷酸封闭这个κB3位点 ,不但可使TNF α启动子完全丧失对LPS的反应性 ,还可完全阻断所控基因的组成性表达 .结果表明 ,人TNF α启动子区域 3个NF κB位点均参与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萤光素酶报道基因 毒素 结合位点 转录 基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鉴定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明 李超 +7 位作者 王瑞 王秋华 黄婷 雷爱莹 陈福艳 甘西 余晓丽 梁万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093-2097,共5页
为了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LTB)及研制具有粘膜免疫佐剂活性的无毒重组LTB,采用PCR方法从产毒型大肠杆菌H44815菌株扩增获得LTB完整编码区DNA,将其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PIC9K的分泌信号肽基因下游,构建真核... 为了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LTB)及研制具有粘膜免疫佐剂活性的无毒重组LTB,采用PCR方法从产毒型大肠杆菌H44815菌株扩增获得LTB完整编码区DNA,将其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PIC9K的分泌信号肽基因下游,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PIC9K-LTB;重组质粒经核苷酸测序确认并线性化后电转化毕赤酵母菌株KM71,PCR筛选转化子,并以小量诱导表达筛选高效表达工程菌株,最后Western blotting分析甲醇诱导上清中的LTB及采用亲和层析和HiTrap Desalting预装柱脱盐纯化蛋白。结果表明,PCR克隆获得的LTB编码DNA序列与GenBank登录DNA序列完全一致,定向插入pPIC9K载体,可获得表达LTB的酵母分泌表达载体pPIC9K-LTB;电转化后的重组酵母菌KM71诱导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发现甲醇诱导的培养基上清中含LTB,且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肠毒素b亚单位(LTb) 基因表达 毕赤酵母 粘膜免疫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