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PCR方法快速检测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基因型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荔枝 张军 +3 位作者 胡萍 周国君 王晓静 朱建荣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4-39,45,共6页
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A,B,C,D(SEA,SEB,SEC,SED)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并以其耐热核酸酶nuc基因作为阳性对照,运用多重PCR方法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基因型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优化多重PCR反应体系及条件,得到最优组合。结... 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A,B,C,D(SEA,SEB,SEC,SED)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并以其耐热核酸酶nuc基因作为阳性对照,运用多重PCR方法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基因型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优化多重PCR反应体系及条件,得到最优组合。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好、检测效率高、能够同时对4种肠毒素进行分型,其中SEA,SEB,SEC,SED的检测灵敏度达到0.072,0.072,0.2268,0.198 g/L,适合运用于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金黄色葡萄球菌 毒素基因型 牛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志贺样毒素Ⅱ型基因的分子克隆 被引量:1
2
作者 冉雪琴 吴拥军 王嘉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86-89,共4页
本文克隆了含大肠杆菌志贺样毒素Ⅱ型基因的2 0kbSau3AI酶切片断,对插入片段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1298bp的核苷酸序列包含2个完整的开放读框,其中SLTIIA亚基基因编码区长957bp,编码319个氨基酸多肽,SLTIIB亚基基因编码区长267bp,编码8... 本文克隆了含大肠杆菌志贺样毒素Ⅱ型基因的2 0kbSau3AI酶切片断,对插入片段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1298bp的核苷酸序列包含2个完整的开放读框,其中SLTIIA亚基基因编码区长957bp,编码319个氨基酸多肽,SLTIIB亚基基因编码区长267bp,编码89个氨基酸多肽,与已知人源的SLTII基因核苷酸序列比较具有99%的同源性,与SLTI结构基因相比,A亚基同源序列为56 43%,B亚基为60 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 病原菌 大肠杆菌 志贺样毒素基因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水肿病志贺样毒素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红珍 艾虎 +2 位作者 吴拥军 冉雪琴 王嘉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378-381,共4页
大肠杆菌产生的志贺样毒素Ⅱ型突变体(Shiga liketoxinvariant,SLTⅡv)是猪水肿病的主要致病因子。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以特异的寡核苷酸片段为引物,从200份贵州省患水肿病猪粪样中检出19株菌株含有志贺样毒素Ⅱ型突变体基因,生化实验... 大肠杆菌产生的志贺样毒素Ⅱ型突变体(Shiga liketoxinvariant,SLTⅡv)是猪水肿病的主要致病因子。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以特异的寡核苷酸片段为引物,从200份贵州省患水肿病猪粪样中检出19株菌株含有志贺样毒素Ⅱ型突变体基因,生化实验结果符合大肠埃希氏杆菌的特点。经鉴定,19株大肠杆菌分属于O8、O65、O82、O1394种血清型,其中O82占63%。研究结果证实,在贵州省猪水肿病中存在志贺样毒素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猪水肿病 志贺样毒素突变体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不同寄主禾谷镰孢菌复合种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及相互侵染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晓迪 陈思怡 +4 位作者 陈国亮 刘林文 陈华保 杨春平 常小丽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2-761,共10页
【目的】探明四川地区小麦、玉米和大豆3种寄主禾谷镰孢菌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FGSC)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及相互侵染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和PCR-VNT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不同寄主来源菌株的毒素类型和群体遗传... 【目的】探明四川地区小麦、玉米和大豆3种寄主禾谷镰孢菌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FGSC)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及相互侵染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和PCR-VNT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不同寄主来源菌株的毒素类型和群体遗传多样性,并通过高粱粒接种法检测菌株在不同寄主间的相互侵染作用。【结果】来源于3种寄主的禾谷镰孢菌复合种菌株被鉴定为禾谷镰孢菌(F. graminearum)和亚洲镰孢菌(F. asiaticum),其中禾谷镰孢菌的毒素化学型为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DON)和15-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DON),而亚洲镰孢菌的毒素化学型为雪腐镰刀菌烯醇(NIV);各寄主菌株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以小麦菌株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且与大豆菌株遗传距离较远;同时,各寄主菌株间能够相互侵染,但致病力存在差异。【结论】来源于四川小麦、玉米和大豆3种寄主的禾谷镰孢菌复合种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但可相互侵染致病,具有加重其所致病害在该地区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孢菌复合种 毒素基因型 群体遗传多样性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