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毒理学关注阈值(TTC)方法应用技术指南》
1
作者 周奕霏 罗飞亚 +4 位作者 孙磊 杨会英 裴新荣 吴先富 路勇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42-1048,共7页
毒理学关注阈值(TTC)是一种风险评估方法,用于确定化学物质的安全暴露阈值,当化学物质的暴露量小于该阈值时,认为其风险可忽略或可接受。2024年5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布了《毒理学关注阈值(TTC)方法应用技术指南》,该指南首次明... 毒理学关注阈值(TTC)是一种风险评估方法,用于确定化学物质的安全暴露阈值,当化学物质的暴露量小于该阈值时,认为其风险可忽略或可接受。2024年5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布了《毒理学关注阈值(TTC)方法应用技术指南》,该指南首次明确规范了TTC方法用于化妆品安全评估的流程,详细介绍了具体步骤和使用要求。文章对指南的发布背景与意义、TTC方法在化妆品安全评估中的使用原则、TTC方法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使用TTC方法对植物提取物原料进行安全评估时的限制条件等进行解读,以期加强指南的指导作用,为更多的从业人员了解、掌握并应用该指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理学关注阈值 化妆品安全评估 化妆品原料 风险物质 植物提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理学关注阈值方法在食品接触材料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岳平 胡长鹰 +2 位作者 李克亚 陈燕芬 钟怀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334-339,共6页
食品接触材料中包含诸多有意添加的化学助剂,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还会引入大量非有意添加物。食品接触材料中的有意和非有意添加物质种类繁多,难以得出所有物质完整的毒理学数据;而且食品接触材料中存在一些低暴露量的物质,它们对人体造... 食品接触材料中包含诸多有意添加的化学助剂,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还会引入大量非有意添加物。食品接触材料中的有意和非有意添加物质种类繁多,难以得出所有物质完整的毒理学数据;而且食品接触材料中存在一些低暴露量的物质,它们对人体造成的风险较小而不必要进行传统的风险评估。毒理学关注阈值(threshold of toxicological concern,TTC)方法作为一种新的风险评估工具,可以对缺乏完整毒理学数据且暴露量较低的化学物质进行风险评估。本文综述TTC方法对食品接触材料中的物质(结构确定和结构未知的物质)进行风险评估的具体应用。对结构已知的物质,可以参照欧洲国际生命科学学会(European International Life Sciences Institute,ILSI)专家组提出的TTC决策树方法;对于未鉴定结构的物质,可以引用一个分步分析的方法,得出未知物质是否需要进行安全关注。本文还指出了TTC方法在食品接触材料风险评估中应用的难点和今后需解决的问题,可为食品接触材料中缺乏毒性数据物质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理学关注阈值 食品接触材料 食品安全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理学关注阈值(TTC)方法的历史演化与发展 被引量:8
3
作者 朱洲海 曾婉俐 +4 位作者 管莹 高茜 李雪梅 缪明明 夭建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40-344,共5页
毒理学关注阈值(TTC)的概念是指,对化学品建立一个人体暴露阈值,当低于该阈值时化学品对人体健康无明显的风险。TTC方法从提出至今已将近半个世纪,并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本文主要从TTC方法的建立、发展、改进等方面进行了... 毒理学关注阈值(TTC)的概念是指,对化学品建立一个人体暴露阈值,当低于该阈值时化学品对人体健康无明显的风险。TTC方法从提出至今已将近半个世纪,并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本文主要从TTC方法的建立、发展、改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TTC方法最初被用于食品接触材料中安全阈值的确定。之后,人们对经口的非致癌毒性终点的无明显作用剂量(NOEL)进行了分析,发展出了以结构类为基础的多层次TTC方法。这种以结构类为基础的多层次TTC方法后来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和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等组织所采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和改进。TTC方法现已经在低人体暴露水平的化学物质风险评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避免了大量不必要的,过于详细的研究,以及广泛的毒理学实验。TTC方法也为那些用量极低并且缺乏完整毒性数据的化学物质的风险评估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理学关注阈值(TTC) 风险评估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LDPE复合包装中13种化学物的迁移及安全评估 被引量:5
4
作者 罗任杰 汪钰文 +1 位作者 黎永乐 林勤保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9-38,共10页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对PVC/LDPE复合硬片包装中13种化学物向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及其模拟液的迁移进行研究,并进行安全性评估。方法配制体积分数为0.6%,1.25%,2.5%的乳酸溶液作为食品模拟液,按照GB 31604.1...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对PVC/LDPE复合硬片包装中13种化学物向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及其模拟液的迁移进行研究,并进行安全性评估。方法配制体积分数为0.6%,1.25%,2.5%的乳酸溶液作为食品模拟液,按照GB 31604.1—2015的要求进行迁移实验。将口服液原液、模拟液浸泡液经过滤后进样,分别以H-ESI+和H-ESI−模式进行定量分析,并对结果采用毒理学关注阈值分析法(TTC)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口服液及其食品模拟物中的13种化学物在其对应浓度范围线性良好,R2均大于0.99,各个物质在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2.7%~120%,相对标准偏差为1.1%~11%;各物质的迁移量均低于GB 9685—2016、TTC的规定限量及计算得到的理论允许迁移量。结论文中研究的检测方法可以灵敏、准确地测定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及其模拟液中13种目标化学物的迁移量。13种化学物来源可分为有意添加的塑料添加剂、非有意添加物以及溶剂残留,对其分别单独进行安全评估,结果显示,最大迁移量均低于限量要求,且暴露量均低于TTC法计算出的最大日摄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液 PVC/LDPE复合包装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 迁移 毒理学关注阈值 食品药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发泡餐盒中两种爽滑剂向食品模拟物的迁移 被引量:11
5
作者 何金凤 吕新广 +3 位作者 林勤保 李忠 许彩芸 谢德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3-129,共7页
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建立了聚乳酸(polyactic acid, PLA)发泡餐盒中2种爽滑剂(硬脂酰胺和芥酸酰胺)的检测方法,并研究这2种爽滑剂向3种食品模拟物的迁移,PLA发泡餐盒在40℃和70℃下与... 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建立了聚乳酸(polyactic acid, PLA)发泡餐盒中2种爽滑剂(硬脂酰胺和芥酸酰胺)的检测方法,并研究这2种爽滑剂向3种食品模拟物的迁移,PLA发泡餐盒在40℃和70℃下与异辛烷、无水乙醇和95%体积分数乙醇的双面接触;使用毒理学关注阈值法(threshold of toxicological concern, TTC)对餐盒中2种爽滑剂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2种爽滑剂向95%体积分数的乙醇和无水乙醇的迁移量几乎相同,均高于在异辛烷中的迁移量;与芥酸酰胺相比,硬脂酰胺向食品模拟物中迁移的更快,有更高的迁移率,但由于芥酸酰胺在餐盒中的初始含量远大于硬脂酰胺,所以芥酸酰胺的迁移量要大于硬脂酰胺;从PLA发泡餐盒中迁移到食品模拟物中的硬脂酰胺和芥酸酰胺,其估计日摄入量(estimated daily intake,EDI)分别为0.34 mg/(人·d),0.73 mg/(人·d),均超过安全阈值0.09 mg/(人·d),说明该PLA发泡餐盒作为食品接触材料使用时要严格控制爽滑剂的用量,确保食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聚乳酸 发泡餐盒 硬脂酰胺 芥酸酰胺 迁移 毒理学关注阈值(threshold of toxicological concern TT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金属罐中PBT/PET环状低聚物在食品中的迁移测试及基于膳食暴露量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倩云 吴刚 +6 位作者 王亚 王晓龙 潘峰 张泓 邢航 李建文 朱蕾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94-1500,共7页
该文建立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 MS)测定覆膜金属罐包装食品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环状低聚物迁移量的方法。利用我国人群食物消费量、与食品接触面积和食品单... 该文建立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 MS)测定覆膜金属罐包装食品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环状低聚物迁移量的方法。利用我国人群食物消费量、与食品接触面积和食品单位质量/体积比(S/V)的调查数据以及PET和PBT环状低聚物迁移试验数据,估算了我国人群对摄入的水果罐头、饮料和啤酒等以覆膜金属罐包装食品中PET和PBT环状低聚物的膳食暴露量,并按照毒理学关注阈值(TTC)决策树方法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6种PET和PBT环状低聚物均属于Cramer Ⅲ类结构;其膳食暴露量最大值为1.234μg/kg·BW/d,低于Cramer Ⅲ类物质的阈值1.5μg/kg·BW/d。表明通过摄入覆膜金属罐包装的水果罐头、饮料和啤酒暴露于PBT和PET环状低聚物所引起的健康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 环状低聚物 覆膜金属罐 迁移测试 毒理学关注阈值(TTC)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