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金属对藻类的致毒效应 被引量:79
1
作者 况琪军 夏宜 惠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77-283,共7页
重金属对藻类的致毒效应况琪军,夏宜,惠阳(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TOXICEFFECTSOFHEAVYMETALSONALGAE¥KuangQijun;XiaYichengandHuiYang(... 重金属对藻类的致毒效应况琪军,夏宜,惠阳(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TOXICEFFECTSOFHEAVYMETALSONALGAE¥KuangQijun;XiaYichengandHuiYang(InstituteofHydro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 重金属 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蓝果树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自毒效应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珊珊 向振勇 +1 位作者 康洪梅 杨文忠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2-507,共6页
云南蓝果树为中国特有极度濒危一级保护植物,为探讨云南蓝果树濒危机理并进行有效保护,通过野外原位实验和室内受控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云南蓝果树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是否有自毒效应。结果表明:野外条件下,云南蓝果树的种子萌发受... 云南蓝果树为中国特有极度濒危一级保护植物,为探讨云南蓝果树濒危机理并进行有效保护,通过野外原位实验和室内受控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云南蓝果树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是否有自毒效应。结果表明:野外条件下,云南蓝果树的种子萌发受野外枯枝落叶和自身种皮的显著抑制;室内受控实验发现,云南蓝果树的根、茎、叶和种皮浸提液对种子萌发都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抑制作用,其中,根的抑制作用最强(80.90%),种皮的抑制作用最弱(13.59%),而且云南蓝果树的根、茎、叶浸提液和根际土壤对幼苗生长(株高、叶片数和生物量)也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蓝果树 极度濒危种 毒效应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Panax notoginseng)根残体化感自毒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金燕 寸竹 +5 位作者 龙光强 张广辉 孟珍贵 李龙根 杨生超 陈军文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1-439,共9页
为研究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采收过程中残留须根的化感自毒效应,采用土培和水培2种方法,按不同比例添加三七须根粉碎物,检测根残体作用下土培三七土壤中皂苷的动态变化及水培三七根部形态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土培条件... 为研究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采收过程中残留须根的化感自毒效应,采用土培和水培2种方法,按不同比例添加三七须根粉碎物,检测根残体作用下土培三七土壤中皂苷的动态变化及水培三七根部形态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土培条件下,随着须根粉碎物处理时间的延长,土壤中皂苷成分种类增加、总皂苷含量减少。水培条件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添加须根粉碎物处理后的三七根尖细胞壁增厚,细胞中出现菌丝体;随着处理时间及处理浓度的增加,细胞开始皱缩甚至破碎,细胞中无完整细胞器结构,三七根部细胞结构差异明显。研究表明三七采收过程中残留在土壤中的须根腐解释放的化学物质可能是导致三七自毒效应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残根 皂苷成分 根尖形态 化感自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P对斜生栅藻及天然混合藻类致毒效应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况琪军 赵文玉 邓萍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3-105,共3页
关键词 DBP 斜生栅藻 天然混合藻类 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根系分泌物对种子萌发的自毒效应 被引量:21
5
作者 黄小芳 李勇 丁万隆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7,共4页
采用浸种培养的方法,将人参根系分泌物组分为:苯甲酸、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丁二酸二异丁酯、棕榈酸和2,2-二(4-羟基苯基)丙烷,稀释成1.00、0.10 mg/L和0.01 mg/L水溶液,在培养皿中培养人参种子特定时间后,测量种子胚根及胚轴长度,研究... 采用浸种培养的方法,将人参根系分泌物组分为:苯甲酸、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丁二酸二异丁酯、棕榈酸和2,2-二(4-羟基苯基)丙烷,稀释成1.00、0.10 mg/L和0.01 mg/L水溶液,在培养皿中培养人参种子特定时间后,测量种子胚根及胚轴长度,研究不同化感物质对人参种子萌发的自毒效应。研究发现,苯甲酸和2,2-二(4-羟基苯基)丙烷在1.00 mg/L时对胚根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棕榈酸在该浓度对胚轴生长的抑制作用达极显著水平;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在0.10mg/L时对胚根生长表现轻微促进作用;除2,2-二(4-羟基苯基)丙烷外的4种物质在该浓度下对胚轴生长有抑制作用,苯甲酸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在0.01 mg/L时对胚轴生长表现轻微促进作用,棕榈酸和2,2-二(4-羟基苯基)丙烷表现轻微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根系分泌物的化感效应与化感物质的种类及浓度表现明显相关性,苯甲酸、2,2-二(4-羟基苯基)丙烷和棕榈酸对人参种子胚根或胚轴生长有较强化感效应。根系分泌物中酚酸和有机酸类化合物加速了人参连作障碍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根系分泌物 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对泥鳅的致毒效应 被引量:14
6
作者 匡少平 徐倩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6期11-12,32,共3页
铅作为环境重金属激素之一 ,对水生生物泥鳅具有明显的致毒效应。毒性实验揭示 ,铅可导致泥鳅发生各种生理、生殖反应 (甚至死亡 ) ,并诱发泥鳅血红细胞和卵细胞畸形 ,破坏血红细胞和卵细胞的正常生长 ,降低细胞的存活率 ,影响泥鳅的正... 铅作为环境重金属激素之一 ,对水生生物泥鳅具有明显的致毒效应。毒性实验揭示 ,铅可导致泥鳅发生各种生理、生殖反应 (甚至死亡 ) ,并诱发泥鳅血红细胞和卵细胞畸形 ,破坏血红细胞和卵细胞的正常生长 ,降低细胞的存活率 ,影响泥鳅的正常生理、生殖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激素 泥鳅 毒效应 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酯对海洋藻类的致毒效应 被引量:8
7
作者 邱海源 王宪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4-296,共3页
采用评价化学药品对藻类毒性的标准方法,对邻苯二甲酸酯与海洋藻类的相互影响进行探讨.通过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海洋藻类的致毒试验,分别得出此 3 种物质对三角褐指藻、盐藻、等边... 采用评价化学药品对藻类毒性的标准方法,对邻苯二甲酸酯与海洋藻类的相互影响进行探讨.通过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海洋藻类的致毒试验,分别得出此 3 种物质对三角褐指藻、盐藻、等边金藻、中肋骨条藻48 h、96 h的半致死浓度,探讨了上述几种海洋藻类对DMP、DEP、DBP的忍受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效应 海洋生物 藻类 邻苯二甲酸醋 污染物 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韭菜连作自毒效应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徐伟慧 王志刚 郭天文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8-159,共2页
为了揭示韭菜连作障碍机理,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生物试验研究了韭菜连作自毒效应。结果表明,韭菜连作导致韭菜产量严重下降,随连作年限增加土壤中韭菜出苗率降低,不同连作年限间出苗率呈现显著差异;生物学检测证明,韭菜植株不同部位均存... 为了揭示韭菜连作障碍机理,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生物试验研究了韭菜连作自毒效应。结果表明,韭菜连作导致韭菜产量严重下降,随连作年限增加土壤中韭菜出苗率降低,不同连作年限间出苗率呈现显著差异;生物学检测证明,韭菜植株不同部位均存在自毒物质,自毒液添加量增大时自毒效应增加,其中韭菜根浸提液对种子的发芽率、胚根长度和发芽势抑制效应最大,根腐液对发芽率和胚根长度抑制效应仅低于根浸提液,说明韭菜的自毒物质存在于整个植株中,但在根中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菜 连作 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黄芪根系分泌物的化感自毒效应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赵旭 王文丽 李娟 《土壤与作物》 2019年第1期102-109,共8页
以蒙古黄芪为材料,研究了水培法收集的蒙古黄芪根系分泌物对蒙古黄芪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古黄芪根系分泌物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根系分泌物提取原液处理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 以蒙古黄芪为材料,研究了水培法收集的蒙古黄芪根系分泌物对蒙古黄芪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古黄芪根系分泌物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根系分泌物提取原液处理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降低了43. 6%、34. 0%和59. 6%,根系分泌物提取原液对蒙古黄芪幼苗的化感自毒作用最强。经根系分泌物处理后,蒙古黄芪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有所增强,根系分泌物稀释倍数小于0. 6时,保护酶活性随着根系分泌物稀释倍数的减小而降低,提取物原液处理的保护酶活性最低。丙二醛(MDA)含量随根系分泌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根系分泌物稀释倍数小于0. 6时,蒙古黄芪的化感自毒效应随根系分泌物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 根系分泌物 化感自毒效应 水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BiO_3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致毒效应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丛 于晓娟 +1 位作者 李亚红 蔡伟民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9-53,57,共6页
研究了AgBiO3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致毒效应。结果表明,培养液中Ag+的胁迫使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繁殖受到明显抑制;由于铜绿微囊藻自身的防御机制,在受到胁迫时其细胞密度随着Ag+浓度的升高呈不对称"V"形变化;在一定铜绿微囊藻密... 研究了AgBiO3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致毒效应。结果表明,培养液中Ag+的胁迫使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繁殖受到明显抑制;由于铜绿微囊藻自身的防御机制,在受到胁迫时其细胞密度随着Ag+浓度的升高呈不对称"V"形变化;在一定铜绿微囊藻密度范围内,Ag+96h半数有效浓度(96h-EC50(y))和投加AgBiO3时初始藻细胞密度(x)之间存在线性关系:y=0.0497x-0.0511;在投加Ag+24h后,培养液上清液中Ag+浓度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限值。因此,可以利用AgBiO3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致毒效应,将投加银系杀藻剂作为铜绿微囊藻水华控制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银离子 铋酸银 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VP对泥鳅的致毒效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匡少平 徐仲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4-436,共3页
采用室内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DDVP对水生生物泥鳅的致毒效应。毒性实验表明,DDVP可诱发泥鳅血红细胞和卵细胞畸形,并抑制或阻止细胞的正常分裂和发育,显示较强的雌激素活性。
关键词 DDVP 泥鳅 毒效应 室内培养实验 血红细胞 卵细胞 畸形现象 雌激素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对中国对虾仔虾的急性致毒效应及其与铜锌锰相互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安利 崔伟 《河北渔业》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7-11,共5页
在室温适宜、食物充分和氧气充足的条件下,采用目前国内外通用的鱼类毒性试验方法,进行重铬酸钾(K_2Cr_2O_7)对中国对虾仔虾的急性致毒实验以及铬与铜锌锰之间关系的研究。测定了铬(Cr)对中国对虾仔虾的半致死浓度(LC_(50)),并确定了铬... 在室温适宜、食物充分和氧气充足的条件下,采用目前国内外通用的鱼类毒性试验方法,进行重铬酸钾(K_2Cr_2O_7)对中国对虾仔虾的急性致毒实验以及铬与铜锌锰之间关系的研究。测定了铬(Cr)对中国对虾仔虾的半致死浓度(LC_(50)),并确定了铬与铜、锌、锰之间的拮抗关系。从而,为补充我国“渔业水质标准”和评价水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毒效应 仔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镧(Ⅲ)与铈(Ⅲ)对盐卤虫的急性致毒效应 被引量:6
13
作者 韩希福 王军萍 刘存岐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1期68-71,共4页
研究了稀土元素镧与铈对盐卤虫(Artemiasaline)的急性致毒效应。盐卤虫在硝酸镧溶液中暴露12、24、48、72、96h的中间忍受限分别为8978、8141、6912、6714、6647mg·L... 研究了稀土元素镧与铈对盐卤虫(Artemiasaline)的急性致毒效应。盐卤虫在硝酸镧溶液中暴露12、24、48、72、96h的中间忍受限分别为8978、8141、6912、6714、6647mg·L-1,在硝酸铈溶液中暴露12、24、48、72、96h的中间忍受限分别为9075、9011、6400、4500、4000mg·L-1。稀土元素镧、铈对盐卤虫属低毒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卤虫 毒效应 水产养殖
全文增补中
异龄老芒麦根际土壤中脂肪酸类物质检测及根际土壤的自毒效应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航 祁娟 +3 位作者 刘文辉 刘艳君 宿敬龙 李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59,共8页
本研究以3,4,5和8龄老芒麦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分析不同种植年限土壤中脂肪酸酯类化感自毒物质种类及其含量的差异,同时探究不同年限不同浓度(50,100,200,500 g·L^... 本研究以3,4,5和8龄老芒麦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分析不同种植年限土壤中脂肪酸酯类化感自毒物质种类及其含量的差异,同时探究不同年限不同浓度(50,100,200,500 g·L^-1)老芒麦根际土壤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不同年限老芒麦根际土壤中共检测出10种脂肪酸酯类物质,且相对含量随种植年限增长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5龄老芒麦根际土壤中相对含量较高,为50%,而8龄较低,为41%。3龄老芒麦根际土壤中棕榈油酸甲酯较4,5和8龄分别高出98%,62%和58%,5龄土壤中硬脂酸甲酯分别较3,4和8龄高出12%,10%和23%。5和8龄老芒麦根际土壤浸提液对其种子发芽率具有明显的“低促高抑”浓度效应。由双因素方差分析可知,年限对种子发芽率影响极显著,对胚芽长影响较显著。总体来看,随着老芒麦种植年限的增长,土壤中会积累自毒物质,从而导致连作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毒效应 连作障碍 化感物质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豌豆土壤中潜在自毒物质的鉴定及自毒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绍英 陈桂平 +4 位作者 王娜 马蕾 连荣芳 李胜 张绪成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4-145,共12页
自毒作用是引发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明确大田种植豌豆土壤中潜在自毒物质并探究其自毒效应,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鉴定大田种植的2种基因型豌豆(定豌10号、云豌8号)根际土壤中潜在的自毒物质。并通过水培的方式,研究了... 自毒作用是引发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明确大田种植豌豆土壤中潜在自毒物质并探究其自毒效应,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鉴定大田种植的2种基因型豌豆(定豌10号、云豌8号)根际土壤中潜在的自毒物质。并通过水培的方式,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潜在自毒物质对豌豆(定豌10号、云豌8号)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期为豌豆连作障碍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芥酸酰胺是2种基因型豌豆中共有的潜在自毒物质。0.1 mmol·L^(-1)的芥酸酰胺可促进定豌10号种子的萌发,0.10、0.25、0.50 mmol·L^(-1)的芥酸酰胺均可促进云豌8号种子的萌发。不同浓度芥酸酰胺显著降低了定豌10号植株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了丙二醛(MDA)含量。高浓度的芥酸酰胺显著增加了云豌8号MDA含量,降低了脯氨酸(Pro)含量及根系POD活性。生长指标的综合化感效应结果表明,2种基因型豌豆植株的生长均受到抑制,且定豌10号的抑制程度大于云豌8号。说明,芥酸酰胺作为豌豆根际土壤中潜在化感物质,对豌豆种子的萌发具有低促高抑的浓度效应,对豌豆植株的生长产生抑制效应,且促进与抑制程度因豌豆基因型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物质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术水浸液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自毒效应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红佳 薛兴华 +2 位作者 宋拉拉 李忠 龚宁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8期158-161,共4页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白术不同浓度茎叶、根系水浸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自毒效应,并用隶属函数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白术长势优劣的综合受害指标D值排序为2 mg/m L根系水浸液>蒸馏水(CK)>12 mg/m L根系水浸液>7 mg/m L根系...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白术不同浓度茎叶、根系水浸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自毒效应,并用隶属函数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白术长势优劣的综合受害指标D值排序为2 mg/m L根系水浸液>蒸馏水(CK)>12 mg/m L根系水浸液>7 mg/m L根系水浸液>7 mg/m L茎叶水浸液>2 mg/m L茎叶水浸液>12 mg/m L茎叶水浸液。可见,白术茎叶自毒效应大于根系,根系水浸液有高抑制低促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水浸液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毒效应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根系水浸提液的化感自毒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园园 董淑琦 +5 位作者 王宏富 原向阳 温银元 宋喜娥 郭平毅 郭锦龙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13,共7页
[目的]谷子重茬对下茬谷子出苗及生长影响较大,连作障碍较明显。[方法]本研究以谷子根系为试验材料,采用水浸液法,设置原液、稀释10倍液、稀释50倍液和稀释100倍液共4个浓度,以清水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浓度谷子根系水浸提液对其萌发种子... [目的]谷子重茬对下茬谷子出苗及生长影响较大,连作障碍较明显。[方法]本研究以谷子根系为试验材料,采用水浸液法,设置原液、稀释10倍液、稀释50倍液和稀释100倍液共4个浓度,以清水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浓度谷子根系水浸提液对其萌发种子根、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谷子根系水浸提液对谷子萌发种子根、芽、及其幼苗生长发育影响表现为:高浓度(原液)抑制,低浓度(稀释10倍液、稀释50倍液、稀释100倍液)促进。原液处理下的萌发种子根长、芽长,株高、叶面积等农艺性状均受到了显著的化感抑制作用(P<0.05),其它处理下的根、芽及幼苗的生长均表现为化感促进作用,其中稀释50倍液处理对谷子的化感促进作用尤为显著(P<0.05)。幼苗SOD、POD、CAT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加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有效提高幼苗活性氧清除系统中抗氧化酶的活性,减轻对细胞的伤害。[结论]谷子根系中存在自毒物质,且会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产生影响。谷子表现较强的自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谷子连作障碍机理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根系 水浸提液 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31L TNF-α突变体重组质粒的构建、真核表达及其产物的胞毒效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丽丽 万琳 +4 位作者 尹丙姣 杨林 曾庆岭 李清芬 李卓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67-971,975,共6页
目的:研究膜型、分泌型TNF-α的31位氨基酸在其生物学效应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TNF-α结构与生物学效应的关系。方法:采用重叠PCR方法将wt TNF-α31位精氨酸(R)密码子(CGC)定点突变替换成亮氨酸(L)密码子(CTC),构建R31L TNF-α-pcDNA3.0... 目的:研究膜型、分泌型TNF-α的31位氨基酸在其生物学效应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TNF-α结构与生物学效应的关系。方法:采用重叠PCR方法将wt TNF-α31位精氨酸(R)密码子(CGC)定点突变替换成亮氨酸(L)密码子(CTC),构建R31L TNF-α-pcDNA3.0重组质粒,经酶切、PCR及DNA测序鉴定后,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其瞬时转染COS-7细胞进行表达,通过MTT法检测R31LTNF-α突变体的胞毒效应。结果:酶切、PCR及测序鉴定证实目的基因R31LTNF-α正确连接到pcDNA3.0的多克隆位点;TNF-α31位突变可增强sTNF-α的胞毒效应,突变体的CC50值是野生型的1/10,而对mTNF-α的生物学效应无明显影响。结论:本实验成功地构建了R31L TNF-α-pcDNA3.0重组质粒,且在真核细胞COS-7中获得表达;TNF-α31位置换成亮氨酸后,主要增强其分泌型分子的胞毒效应,而对其膜分子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膜TNF-α 分泌型TNF-Α 定点突变 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芝对水产动物解毒效应的初步研究
19
作者 王蔚芳 王鹏亭 +1 位作者 谢海涛 赵宗杰 《当代水产》 2015年第11期92-93,共2页
1前言樟芝(Antrodiac innamomea),隶属真菌门(Fungus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多孔菌科(Poly polaceae)薄孔菌属(Antrodia),是台湾独有且稀少的药用真菌,也是世界上最昂贵的真菌,有"芝中... 1前言樟芝(Antrodiac innamomea),隶属真菌门(Fungus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多孔菌科(Poly polaceae)薄孔菌属(Antrodia),是台湾独有且稀少的药用真菌,也是世界上最昂贵的真菌,有"芝中之王"和"森林中的红宝石"的美誉。台湾土著居民将樟芝作为传统的中药,用来治疗肝癌,解酒,中毒,痢疾,腹痛,高血压等。现代研究发现,樟芝含有三萜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menomycetes 真菌门 担子菌亚门 药用真菌 层菌纲 多孔菌科 萜类 毒效应 效应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杀虫剂对橘小实蝇不同虫态的毒力效应研究
20
作者 赵可山 《现代园艺》 2025年第2期28-29,34,共3页
橘小实蝇是一种严重为害经济林的害虫,给林业经济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化学防治仍然是控制橘小实蝇的主要手段之一。不同虫态害虫对杀虫剂的敏感度存在差异,评估了7种常用杀虫剂对橘小实蝇不同发育阶段(卵、幼虫、成虫)的毒... 橘小实蝇是一种严重为害经济林的害虫,给林业经济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化学防治仍然是控制橘小实蝇的主要手段之一。不同虫态害虫对杀虫剂的敏感度存在差异,评估了7种常用杀虫剂对橘小实蝇不同发育阶段(卵、幼虫、成虫)的毒力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杀虫剂对橘小实蝇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阿维菌素对橘小实蝇卵期和幼虫期的毒力表现最强,其LC50值最低,尤其是对幼虫阶段,LC50值仅为0.005 mg/L,显示出极高的毒力;橘小实蝇成虫期,溴氰菊酯和噻虫嗪表现出最强的杀灭效果,LC50分别为3.530 mg/L和8.007 mg/L,毒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橘小实蝇 虫态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