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中铜和镍的植物毒性预测模型的种间外推验证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小庆 李波 +2 位作者 韦东普 马义兵 黄占斌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7-84,共8页
在基于物种敏感性分布法推导土壤金属生态阈值过程中,利用毒性预测模型对来源于不同土壤的毒理学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可消除土壤性质差异的影响,但目前建立的毒性预测模型仅限于少数物种。本研究通过比较土壤中小白菜、西红柿和大麦的铜... 在基于物种敏感性分布法推导土壤金属生态阈值过程中,利用毒性预测模型对来源于不同土壤的毒理学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可消除土壤性质差异的影响,但目前建立的毒性预测模型仅限于少数物种。本研究通过比较土壤中小白菜、西红柿和大麦的铜和镍的毒性预测模型应用于其他高等植物的预测效果,以及归一化前后各物种毒性阈值的种内变异程度,考察了土壤中铜和镍的植物毒性预测模型种间外推的可行性和适用范围,解决了铜和镍土壤生态阈值导出过程中的方法学问题。土壤中镍对小白菜的毒性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芥菜和青椒的镍毒性阈值,利用该模型对芥菜和青椒在不同土壤中的镍毒性阈值进行归一化后亦能显著降低其种内变异,其种内变异系数分别从1.18和1.25降至0.31和0.06;但将镍对小白菜、西红柿和大麦的毒性预测模型应用于莴笋和莴苣的毒性阈值预测时,在pH<6.0的酸性土壤中其预测值均小于实测值,其实测值与预测值的比值在3.2到6.8之间。对小麦、黄瓜和青椒的铜毒性阈值而言,小白菜模型预测效果优于西红柿和大麦模型。利用西红柿模型归一化黄瓜铜毒性阈值,其毒性阈值的种内变异系数从0.83降至0.14。大麦的铜毒性预测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水稻、洋葱、芥菜、包菜和萝卜的毒性阈值,且这5个物种的铜毒性阈值经大麦模型归一化后其种内变异均显著降低。本研究结果可为土壤中铜和镍的植物毒性预测模型的种间外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预测模型 种间外推 高等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20种典型土壤中锌对白符跳虫的毒性阈值及其预测模型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巍然 林祥龙 +3 位作者 赵龙 张家乐 樊文华 侯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66-773,共8页
为了确定我国土壤中Zn对白符跳的毒性阈值并建立其预测模型,以外源添加重金属污染物(ZnCl_(2))的方式,研究了我国20种典型土壤中Zn对白符跳(Folsomia candida)繁殖率以及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符跳繁殖率对Zn毒害的敏感性远高于存活... 为了确定我国土壤中Zn对白符跳的毒性阈值并建立其预测模型,以外源添加重金属污染物(ZnCl_(2))的方式,研究了我国20种典型土壤中Zn对白符跳(Folsomia candida)繁殖率以及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符跳繁殖率对Zn毒害的敏感性远高于存活率,基于总量实测值推导的繁殖率的EC50(半数效应浓度)范围为56~711 mg·kg^(-1),最大值约为最小值的12.5倍;基于CaCl_(2)提取有效态实测值推导的繁殖率的EC50范围为0.5~5.2 mg·kg^(-1),最大值约为最小值的8.7倍,这表明利用CaCl_(2)提取有效态Zn,并基于此计算不同土壤中Zn对白符跳繁殖的EC50可以更好地预测土壤毒性。同时,对白符跳繁殖的EC50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EC50与土壤pH、非晶质铝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19、0.470。利用回归分析对白符跳繁殖的EC50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土壤pH和土壤有机质含量这两种土壤理化性质可以很好地解释白符跳繁殖的EC50值之间的差异,故对其建立毒性预测模型为lg(EC50)=0.255pH+0.013w(有机质)+0.673,此模型表明土壤pH和w(有机质)可以较好地预测不同土壤中Zn对白符跳繁殖的毒性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符跳虫 土壤性质 外源添加 毒性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15种典型土壤中菲对白符跳的毒性阈值及其预测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冯献捷 王冕 +3 位作者 韩东锦 侯红 赵龙 左晓俊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25-1633,共9页
为了确定我国土壤中菲(Phe)对白符跳(Folsomia candida)的毒性阈值并建立其预测模型,以外源添加的方式研究了我国15种典型土壤中Phe对白符跳存活率与繁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白符跳繁殖率对Phe毒害的敏感性远高于存活率,基于混合有机... 为了确定我国土壤中菲(Phe)对白符跳(Folsomia candida)的毒性阈值并建立其预测模型,以外源添加的方式研究了我国15种典型土壤中Phe对白符跳存活率与繁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白符跳繁殖率对Phe毒害的敏感性远高于存活率,基于混合有机溶剂(正己烷与丙酮的体积比为1∶1)提取的Phe实测值推导的繁殖率的EC_(50)(半数效应浓度)范围为21.09~99.50 mg/kg,不同土壤中的EC_(50)最大值是最小值的4.72倍;基于HPCD(羟丙基-β-环糊精)提取的Phe实测值推导的繁殖率的EC_(50)范围为18.31~48.26 mg/kg,不同土壤中的EC_(50)最大值是最小值的2.63倍.(2)对白符跳繁殖的EC_(50)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EC_(50)与土壤有机质含量、黏土颗粒占比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3、0.656;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90.(3)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白符跳繁殖的EC_(50)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发现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很好地解释不同土壤中白符跳繁殖的EC_(50)值之间的差异,故利用土壤有机质含量建立了白符跳繁殖的EC_(50)值预测模型—lg(EC_(50))=1.436+0.012[OM]([OM]表示土壤有机质含量).该毒性预测模型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不同土壤中Phe对白符跳繁殖的EC_(50)毒性差异的最重要的单一因素,可解释不同土壤中EC_(50)值84.0%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符跳 菲(Phe) 土壤理化性质 外源添加 毒性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纳米颗粒联合毒性评价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雪玲 盖鑫磊 +1 位作者 陈敏东 毋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94-2608,共15页
基于单一污染物的毒性研究无法准确评估真实环境中多污染物共存的生态与健康风险,因此大量研究开始关注混合物联合毒性这一更具挑战性和现实性的课题.本文围绕当前毒理学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重金属、纳米材料,综述了重金属混合物、... 基于单一污染物的毒性研究无法准确评估真实环境中多污染物共存的生态与健康风险,因此大量研究开始关注混合物联合毒性这一更具挑战性和现实性的课题.本文围绕当前毒理学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重金属、纳米材料,综述了重金属混合物、纳米颗粒混合物、以及两者混合物的联合作用评价方法,包括基于重金属间无相互作用或相互作用可忽略的浓度加和(concentration addition,CA)模型、独立作用(independent action,IA)模型及其改进模型,基于生物生理过程的生物配体模型(biotic ligand model,BLM)、毒代-毒效动力学模型(toxicokinetictoxicodynamic,TK-TD)、动态能量平衡(dynamic energy budget,DEB)理论,基于颗粒物结构性质的定量纳米结构-活性关系(quantitative nano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QNAR,或nano-QSAR)模型等,介绍了各类模型的基本原理、适用条件和应用情况.最后对重金属-纳米颗粒联合毒性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纳米颗粒 联合作用 毒性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液晶单体的物种敏感性及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沉积物生态风险研究
5
作者 马思颖 何珊 +3 位作者 魏琨宇 郭星妤 李思怡 何佳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2-676,共15页
液晶显示屏电子设备日益丰富着现代人生活的同时,也造成越来越多的半挥发性液晶单体(LCMs)进入水环境,目前已在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水体沉积物中大量检出,并且已在野生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中检出,对水生生物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但目前... 液晶显示屏电子设备日益丰富着现代人生活的同时,也造成越来越多的半挥发性液晶单体(LCMs)进入水环境,目前已在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水体沉积物中大量检出,并且已在野生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中检出,对水生生物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但目前由于毒性数据的缺乏,LCMs在沉积物中的生态风险尚未被系统评估。该研究使用QSAR(定量结构效应关系)-ICE(种间关系)结合模型预测了4种典型LCMs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分析了LCMs对淡水和海水水生生物的物种敏感度分布并推导出相应的HC5(5%危害浓度)值;采用相平衡分配法,用水中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w)估算沉积物中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s),应用风险商值法和概率密度重叠面积法评估LCMs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沉积物中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4种LCMs(MePVbcH、2CB、tFMeO-3bcHP、Pe3bcH)的淡水水生生物HC_(5)值分别为3.02、128.58、2.46和11.58μg/L,淡水底栖生物HC_(5)值分别为3.86、103.76、6.43和10.57μg/L,海水水生生物HC5值分别9.47、68.66、33.45、22.76μg/L。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沉积物中4种LCMs均处于低风险水平,但2CB由于检出浓度较高且易从沉积物释放至水中而更应受到关注。珠三角地区普遍风险商值高于长三角地区,但长三角地区电子垃圾回收站点位风险高于长三角地区其他点位。建议密切关注典型LCMs水环境浓度变化,避免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单体(LCMs) 物种敏感性分布 生态风险评估 HC_(5) 毒性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环境基准理论与方法学研究进展及主要科学问题 被引量:24
6
作者 冯承莲 赵晓丽 +5 位作者 侯红 黄薇 宋静 李会仙 孟伟 吴丰昌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7,共16页
环境基准是指环境介质中的环境要素对特定保护对象不产生不良或有害效应的最大限值,是环境标准制修订的科学依据。环境基准理论与方法学一直是国际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也是国家环境管理的重大科技需求。本文在总结国... 环境基准是指环境介质中的环境要素对特定保护对象不产生不良或有害效应的最大限值,是环境标准制修订的科学依据。环境基准理论与方法学一直是国际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也是国家环境管理的重大科技需求。本文在总结国际和我国环境基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环境基准的基本概况、理论方法学及重要进展。同时,结合学科特点和环境基准科技需求,综合分析了与环境基准理论方法学密切相关的系列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基准 水质基准 土壤基准 空气基准 毒性效应机理 毒性预测模型 环境要素 生物富集 本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