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毒性鉴别评价方法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去除水中有毒物质的分析实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程静 金洪钧 +4 位作者 沈毅 崔玉霞 于红霞 冯建坊 曹洪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90-496,共7页
以江苏省常州市城北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出水以及A2O处理工艺的出水为研究对象,对进出水进行Daphniamagna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进水对Daphniamagna具有24h急性毒性,经过活性污泥处理... 以江苏省常州市城北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出水以及A2O处理工艺的出水为研究对象,对进出水进行Daphniamagna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进水对Daphniamagna具有24h急性毒性,经过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处理及A2O处理工艺处理,两股出水均不显示24h急性毒性.采用毒性鉴别评价(ToxicityIdentificationEvaluation,TIE)方法对进水进行监测和评价.发现曝气可去除进水的毒性,C18固相提取亦可去除进水毒性,进水中存在的主要毒物为易挥发的非极性有机化合物.进一步检测可知,进水中的关键毒物主要为邻丙基苯甲醛肟、1,1-二甲基乙基-2-甲氧基苯酚、2-氮,氮二甲基苯甲醇等.此外,对2个处理系统出水进行GC/MS分析,可知出水中关键毒物基本被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鉴别评价 城镇污水处理厂 废水处理 有毒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秀丽线虫开展毒性鉴别评价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毕晶晶 武秋立 王大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60-164,共5页
水体与沉积物毒性鉴别评价(TIE)技术是近些年来环境科学领域广泛应用的技术。秀丽线虫是目前广泛应用于环境毒物评价与毒理学研究的模式动物。在综述中,总结了利用秀丽线虫进行工业废水毒物鉴别与毒性评价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秀丽线虫... 水体与沉积物毒性鉴别评价(TIE)技术是近些年来环境科学领域广泛应用的技术。秀丽线虫是目前广泛应用于环境毒物评价与毒理学研究的模式动物。在综述中,总结了利用秀丽线虫进行工业废水毒物鉴别与毒性评价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秀丽线虫应用于TIE技术的优势以及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对秀丽线虫在TIE技术中的进一步应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鉴别评价技术 毒性评价 秀丽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毒性鉴别评价技术研究电镀废水毒性原因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岭 金洪钧 +2 位作者 杨璇 楼霄 薛光璞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1997年第5期11-14,共4页
采用毒性鉴别评价(TIE)国外新技术对导致组分较为简单的电镀废水毒性的原因作了鉴别评价研究,旨在为今后开展组分较为复杂的废水的毒性原因的鉴别评价研究提供经验。结果表明,导致电镀废水毒性的毒物是六价铬。
关键词 毒性鉴别评价 电镀废水 六价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废水毒性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梁慧 袁鹏 +2 位作者 宋永会 程建光 赵亚丽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5-91,共7页
针对中国缺乏规范的工业废水毒性评估体系的现状,系统归纳了国外在毒性检测、毒性评价标准与方法方面的成功经验。在明确了工业废水急性毒性检测的重要性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美国全废水毒性测试法(WET)及其在工业废水评价中的应用;并结合... 针对中国缺乏规范的工业废水毒性评估体系的现状,系统归纳了国外在毒性检测、毒性评价标准与方法方面的成功经验。在明确了工业废水急性毒性检测的重要性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美国全废水毒性测试法(WET)及其在工业废水评价中的应用;并结合对毒性评价标准的阐述,系统总结了发展较成熟的毒性鉴别评价法(TIE)和效应导向分析法(EDA)的流程与应用实例,以期为中国工业废水毒性检测评估和监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水 毒性测试 毒性评价 毒性鉴别评价 效应导向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厂污泥对Daphnia magna的急性毒性与毒物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崔玉霞 金洪钧 +2 位作者 尚惠华 程静 于红霞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42-345,共4页
以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厂污泥的浸提液对 Daphnia magna的 2 4h急性毒性为指标 ,研究了污泥放置时间与其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污泥对 Daphnia magna的急性毒性随放置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 ,但在放置两个月后毒性趋于稳定。对放置 3 d和 84... 以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厂污泥的浸提液对 Daphnia magna的 2 4h急性毒性为指标 ,研究了污泥放置时间与其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污泥对 Daphnia magna的急性毒性随放置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 ,但在放置两个月后毒性趋于稳定。对放置 3 d和 84d的污泥 ,利用 TIE(毒性鉴别评价 )方法对其浸提液进行了毒物特性鉴别 ,结果表明 ,放置 3 d的污泥 ,浸提液毒性主要由酸性条件下易挥发的物质引起 ;放置 84d的污泥浸提液中的毒物主要为金属离子和易与酸碱反应的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厂 毒性鉴别评价方法 环境毒性 急性毒性 毒物特性 DAPHNIA MAG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放置时间对其浸提液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崔玉霞 尚惠华 +2 位作者 金洪钧 于红霞 冯建昉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13-718,共6页
以接纳工业废水的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厂污泥的水浸提液对Daphniamagna的 2 4h急性毒性为指标 ,研究了该厂在不同季节运行时的污泥 ,放置时间对其浸提毒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无论是春季还是冬季 ,污泥浸提液对Daphniamagna的急性毒性随放... 以接纳工业废水的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厂污泥的水浸提液对Daphniamagna的 2 4h急性毒性为指标 ,研究了该厂在不同季节运行时的污泥 ,放置时间对其浸提毒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无论是春季还是冬季 ,污泥浸提液对Daphniamagna的急性毒性随放置时间增长 ,总体呈上升趋势 .污泥放置 1~ 2个月后毒性趋于稳定 .利用毒性鉴别评价程序 ,对不同放置时间 (1d、8d和 6 4d)的污泥的浸提液 ,进行了毒性原因鉴别 .结果表明 ,污泥放置时间越长 ,有毒重金属含量越高 .GC/MS分析表明 ,放置 1d和 8d的污泥的浸提液中 ,有机毒物主要是含苯环的化合物 ,如各种取代苯胺、芳香酸生成的盐或酯以及甲基酚等 ,放置 6 4d的污泥的浸提液中 ,有机毒物主要是含氮氧的杂环物质和小分子脂肪酸 .另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污泥 急性毒性 放置时间 毒性鉴别评价 浸提液 污水处理 有毒重金属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废水和城市综合污水的环境风险管理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建 韩小波 +1 位作者 丁登山 金洪钧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4-622,共9页
综述了国内外工业废水与城市综合废水的监控和环境风险管理进展。与发达国家比较,化学监测法是目前我国工业废水和城市综合污水监控的唯一手段,而且主要有赖于COD等极少参数,并不能有效监控复合有毒有机污染物的排放。采用生态毒性检测... 综述了国内外工业废水与城市综合废水的监控和环境风险管理进展。与发达国家比较,化学监测法是目前我国工业废水和城市综合污水监控的唯一手段,而且主要有赖于COD等极少参数,并不能有效监控复合有毒有机污染物的排放。采用生态毒性检测法,可弥补这一缺陷,满足环境风险管理要求。毒性鉴别评价鉴别出导致废水/污水生态毒性的关键有机毒物,是降低其环境风险的核心。还对生态毒性检测法应用于我国废水/污水排放的监控和环境风险管理前景做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工业废水 城市综合污水 生态毒性检测 环境风险管理 毒性鉴别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源有机毒物污(废)水排放的生态风险管理技术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学勇 韦朝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2-349,共8页
我国目前普遍采用COD、BOD等宏观污染控制指标监控点源污染,缺乏针对污(废)水中痕量有毒物质尤其是有机毒物实施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基于此,在评述了全废水试验(WET)、毒性鉴别评价(TIE)和毒性削减评价(TRE)3种宏观分析技术在美国、英国... 我国目前普遍采用COD、BOD等宏观污染控制指标监控点源污染,缺乏针对污(废)水中痕量有毒物质尤其是有机毒物实施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基于此,在评述了全废水试验(WET)、毒性鉴别评价(TIE)和毒性削减评价(TRE)3种宏观分析技术在美国、英国等国家生态风险评价与管理中的研究历史及发展近况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一些发达国家应用(Q)SAR数学模型和分子生态毒理学两种微观评估方法对有机毒物实施有效控制的情况,建议我国应该加强面向点源有机毒物污(废)水排放的生态风险管理的技术与政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管理 有机毒物 全废水毒性测试 毒性鉴别评价 定量构效关系 分子生态毒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油废水致毒物质甄别及微生物群落响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宋佳宇 张婷婷 +2 位作者 秦榕 李丹丹 李昀照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6-63,共8页
文章以某石化废水处理厂炼油废水为研究对象,对处理流程各阶段废水进行毒性测试,评价各阶段对生物毒性的削减效果;为探明主要毒性来源及其对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该研究结合毒性鉴别评价技术甄别各处理阶段主要致毒环境因子类别,... 文章以某石化废水处理厂炼油废水为研究对象,对处理流程各阶段废水进行毒性测试,评价各阶段对生物毒性的削减效果;为探明主要毒性来源及其对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该研究结合毒性鉴别评价技术甄别各处理阶段主要致毒环境因子类别,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致毒类环境因子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响应关系。毒性测试结果显示,系统对废水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削减效率分别为(90.25%±3.19%)和(97.17%±1.95%),调节池与A/O池分别表现出对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的显著削减效果。毒性鉴别评价结果表明,系统主要致毒环境因子类别为非极性有机物和金属阳离子。致毒类环境因子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a(r^(2)=0.80,p=0.01)和总石油烃(r^(2)=0.90,p=0.01)显著影响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结果为炼油废水处理工艺的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探究废水毒性物质对生物处理阶段潜在影响提供了实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油废水 毒性鉴别评价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主要致毒类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