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湖表层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及其毒性评估 被引量:30
1
作者 袁旭音 李阿梅 +1 位作者 王禹 孙成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7-610,共4页
通过有机萃取和色质联用分析太湖沉积物中15个多环芳烃,其中12个被检出,包括5种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PAHs代表物.分析结果表明,太湖北部的多环芳烃总量明显高于中部和南部,低分子量多环芳烃与高分子量多环芳烃的含量差别不大,但在地域上... 通过有机萃取和色质联用分析太湖沉积物中15个多环芳烃,其中12个被检出,包括5种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PAHs代表物.分析结果表明,太湖北部的多环芳烃总量明显高于中部和南部,低分子量多环芳烃与高分子量多环芳烃的含量差别不大,但在地域上比例有所变化;根据荧蒽/芘(Fl/Py)的比值统计,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石油燃烧,部分为煤和木材的燃烧形成.基于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环境质量标准,在9种同系物中有3种超过毒性风险效应低值,但都小于毒性风险效应中值,因此太湖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环境毒性相对较低.太湖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不均匀分布也反映了沿湖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太湖 表层沉积物 毒性评估 环境质量标准 分析结果 环境毒性 检出 世界卫生组织 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有机卤系阻燃材料火灾中的烟气毒性评估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静 王恩元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5年第10期241-243,共3页
阻燃材料的研究是目前火灾理论中的热点之一,其自身的环境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从环境保护和人员安全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卤系阻燃材料的阻燃机理,指出其烟气毒性较大,然后重点探讨国内外在该领域中常见的一些毒性评估和实验方法,最... 阻燃材料的研究是目前火灾理论中的热点之一,其自身的环境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从环境保护和人员安全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卤系阻燃材料的阻燃机理,指出其烟气毒性较大,然后重点探讨国内外在该领域中常见的一些毒性评估和实验方法,最后阐明了阻燃材料烟气毒性研究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卤系 阻燃材料 烟气毒性 毒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热解废水中典型环状污染物的生物毒性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韩洪军 郑梦启 +1 位作者 徐春艳 张正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1-36,共6页
为探寻适宜于煤热解废水的毒性评估方法,从煤热解废水典型致毒环状污染物出发,利用3种废水毒性测试物种(小球藻、四膜虫、大型溞),根据光照条件和样本色度对测试方法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对比了评估方法对实际废水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光照... 为探寻适宜于煤热解废水的毒性评估方法,从煤热解废水典型致毒环状污染物出发,利用3种废水毒性测试物种(小球藻、四膜虫、大型溞),根据光照条件和样本色度对测试方法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对比了评估方法对实际废水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光照和色度都会显著影响典型污染物毒性评估,建议毒性测试应在避光条件下进行,且尽量避免采用以吸光度表征的毒性测试方法;实际废水中,藻类方法因光照、色度影响无法对废水毒性准确评估,不宜采用;大型溞毒性评估结果随厌氧、好氧、高级氧化处理工艺出水毒性单位(TU)分别为100.87、12.13和8.37,敏感性、适用性最高,适宜煤热解废水毒性评估;四膜虫在好氧段TU=6.67,与大型溞评估结果相近,可作为好氧段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热解废水 环状污染物 生物毒性评估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化场地土壤中有效态砷的毒性评估及生物可给度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卢聪 《科技通报》 2018年第8期262-267,共6页
采用TCLP、国标、SPLP和SEP(F1+F2)4种不同重金属浸提方法对稳定化前后砷污染场地土壤进行毒性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有效砷浸出率变化趋势为SEP(F1+F2)>TCLP>国标>SPLP。当体系的p H在2.88~6.0范围内变化时,随p H增大,有效砷的... 采用TCLP、国标、SPLP和SEP(F1+F2)4种不同重金属浸提方法对稳定化前后砷污染场地土壤进行毒性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有效砷浸出率变化趋势为SEP(F1+F2)>TCLP>国标>SPLP。当体系的p H在2.88~6.0范围内变化时,随p H增大,有效砷的浸出浓度减小;而当体系p H在7.0~9.0范围内变化时,有效砷的浸出浓度随体系p H增大而增大。生物有效性评估结果显示,两土样中砷的生物可给度明显降低,分别降低了22.2%和13.2%。ANC(酸中和容量)实验结果表明,稳定化处理前后两种土壤样品的酸中和能力变化不大。该试验可以为砷污染修复提供数据支持和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化 土壤 毒性评估 浸出 生物可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相Fenton反应处理四环素污水抑菌性及环境毒性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汝琬 《福建建设科技》 2021年第3期96-98,共3页
为了提供水环境中抗生素降解产物的抑菌性和生物毒性的监测与评估方法,本文结合非均相Fenton技术降解四环素废水实例,对抑菌试验菌种的选取和培养、试验步骤以及分析方法进行了阐述;结合实例反应的中间产物气相色谱-质谱法的解析结果,采... 为了提供水环境中抗生素降解产物的抑菌性和生物毒性的监测与评估方法,本文结合非均相Fenton技术降解四环素废水实例,对抑菌试验菌种的选取和培养、试验步骤以及分析方法进行了阐述;结合实例反应的中间产物气相色谱-质谱法的解析结果,采用ECOSAR预测模型对降解后废水的毒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以大肠杆菌为指示菌的打孔法测定不同反应时间出水的抑菌圈大小出现明显变化,说明该抑菌试验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测试水体抑菌性试验方法,适用于环境领域中低精度的抑菌能力检验;同时利用ECOSAR软件可对抗生素中间产物的水生生物毒性计算出响应值。两种方法结合可分别评估抗生素降解产物的抑菌性和生物毒性,有利于抗生素去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菌性试验 水生生物毒性评估 四环素 非均相Fenton氧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光细菌毒性检测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胡欣颖 贺稚非 李洪军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9-184,共6页
阐述了发光细菌及其检测有毒有害物质的机理,综述了近年来发光细菌在毒性评估及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指出了发光细菌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指明了该技术领域应用研究方向。
关键词 发光细菌 检测机理 毒性评估 食品安全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胞嘧啶氯化消毒副产物生成试验及毒性分析
7
作者 张正斌 张诗圣 +1 位作者 颜晓姝 林涛 《净水技术》 CAS 2020年第12期80-86,110,共8页
天然水体和配水系统中的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s)作为消毒副产物(DBPs)的前体物影响饮用水的安全性。以DNA中的含氮碱基胞嘧啶为研究对象,基于氯化反应试验,研究不同反应条件下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情况并对其毒性进行分析评估。试验表明,胞... 天然水体和配水系统中的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s)作为消毒副产物(DBPs)的前体物影响饮用水的安全性。以DNA中的含氮碱基胞嘧啶为研究对象,基于氯化反应试验,研究不同反应条件下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情况并对其毒性进行分析评估。试验表明,胞嘧啶氯化能够生成包括三氯甲烷、卤乙酸、卤乙腈、三氯硝基甲烷等多种含碳及含氮消毒副产物,且加氯剂量、氯化时间和pH对DBPs的形成具有显著作用。随着加氯剂量和氯化时间的增加,三氯甲烷的产率不断增大,卤乙腈的产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偏碱性条件能够同时有效地抑制胞嘧啶氯化消毒产生的细胞毒性及遗传毒性。卤乙腈的产率可以主导细胞毒性,而三氯硝基甲烷的产率对遗传毒性的贡献最大。试验为控制饮用水生产输送中SMPs污染的DBPs生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 胞嘧啶 氯化 消毒副产物 毒性评估 饮用水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苏东海 陈诗静 +4 位作者 郭明璋 刘慧琳 许文涛 辛秀兰 朱龙佼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07-214,共8页
微生物传感器是以活体微生物细胞为感应元件,感应需要测定的靶标物质浓度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为可识别信号的检测装置。早期的微生物传感器以微生物测定和微生物电极的形式出现,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基因工程类... 微生物传感器是以活体微生物细胞为感应元件,感应需要测定的靶标物质浓度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为可识别信号的检测装置。早期的微生物传感器以微生物测定和微生物电极的形式出现,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基因工程类微生物传感器迅速发展,并且由于其成本低、使用便捷、功能扩展性强等优势,使其在食品安全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本文介绍了微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总结了微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食品品质分析、食品安全毒性评估、食品污染脱毒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微生物传感器发展趋势和当前的技术瓶颈。本综述可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和应用人员提供信息和技术参考,推动微生物传感器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传感器 食品安全 现场检测 品质分析 毒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农药异丙隆的级联生物降解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凤娇 李雪莲 +3 位作者 胡满成 李淑妮 翟全国 蒋育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62-1367,共6页
构建了一个酶促氧化结合活性淤泥处理的级联生物降解有机农药异丙隆的体系.首先,建立了氯过氧化物酶(CPO)催化H_2O_2氧化降解异丙隆的酶处理体系.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异丙隆的降解率可在10 min内达到100%.反应在室温下进行,pH=3.0,所需H_2... 构建了一个酶促氧化结合活性淤泥处理的级联生物降解有机农药异丙隆的体系.首先,建立了氯过氧化物酶(CPO)催化H_2O_2氧化降解异丙隆的酶处理体系.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异丙隆的降解率可在10 min内达到100%.反应在室温下进行,pH=3.0,所需H_2O_2浓度为0.2 mmol/L,酶用量极少,仅7 nmol/L.降解体系高效、温和、绿色,无二次污染,极具应用潜力.CPO酶促氧化降解异丙隆的产物用HPLC-MS测定,并进一步根据主要产物推测了降解的途径.结果表明,异丙隆经CPO催化H_2O_2氧化处理后,被分解成较小的4-异丙基苯胺和4-乙基苯胺苄基正离子碎片分子.如果将CPO-H_2O_2酶促氧化作为一种前处理手段,后续与活性淤泥微生物降解过程结合,通过这种二级处理方法可实现含异丙隆污水的化学需氧量(COD)的有效去除,达到含异丙隆污水深度治理的目的.进一步以绿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的生长抑制率为评价指标对异丙隆酶催化氧化降解的产物进行了毒性评估,结果表明,随着底物降解率的逐渐增大,降解产物对绿藻的生长抑制率逐渐减小,说明经酶法降解后得到的产物与异丙隆相比毒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过氧化物酶 异丙隆 级联生物降解 产物检测 毒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发酵食品臭鳜鱼中分离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29.118)的毒理学评价(英文)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培周 朱星星 +3 位作者 操丽丽 郑志 程杰顺 姜绍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6-193,共8页
参与臭鳜鱼特色风味物质形成的微生物菌群源自环境,该微生物菌群的安全性正引起消费者和社会的关注。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29.118)是从臭鳜鱼发酵菌群中分离的一种主要微生物,但其毒性仍不清楚。通过急性经口毒性、... 参与臭鳜鱼特色风味物质形成的微生物菌群源自环境,该微生物菌群的安全性正引起消费者和社会的关注。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29.118)是从臭鳜鱼发酵菌群中分离的一种主要微生物,但其毒性仍不清楚。通过急性经口毒性、遗传毒性实验、30 d喂养以及结肠显微观察评估其毒性。结果表明:小鼠口服半数致死量大于4 000 mg/kg mb,剂量2 000 mg/kg mb未引起急性毒性症状,苏云金芽孢杆菌29.118对小鼠没有明显的遗传毒性症状;30日粮后小鼠生长良好;7项血清指标和3项肝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肠和肝脏组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病理症状。实验采用的苏云金芽孢杆菌29.118的剂量远高于现实存在的剂量,因此,菌株苏云金芽孢杆菌29.118在毒理学上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鳜鱼 苏云金芽孢杆菌 毒性评估 安全评价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净水技术》“水质检测方法的创新与应用”专栏征稿通知
11
《净水技术》 CAS 2019年第10期24-24,共1页
《净水技术》设立“水质检测方法的创新与应用”专栏,每期发布专栏论文1~4篇,主要针对水质检测新方法开发、检测质量控制和比对、检测方法的应用和标准化、复合污染综合毒性评估、突发污染的快速识别和检测装备系统研制等内容开展持续... 《净水技术》设立“水质检测方法的创新与应用”专栏,每期发布专栏论文1~4篇,主要针对水质检测新方法开发、检测质量控制和比对、检测方法的应用和标准化、复合污染综合毒性评估、突发污染的快速识别和检测装备系统研制等内容开展持续性报道,诚邀国内相关检测人员踊跃投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水技术 检测装备 快速识别 毒性评估 检测质量控制 创新与应用 相关检测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把环氧乙烷列为有害物巴斯夫、壳牌、沙索多家化工巨头受牵连
12
《润滑油》 CAS 2019年第6期43-43,共1页
2019年11月,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提议,美国化学制造商必须减少其每年排放的环氧乙烷(EO)。2018年9月环保署发布了一份全国空气毒性评估报告,涉及环氧乙烷的潜在成胁性。E P A将环氧乙坑列为有害空气污染物(Hazardousairpollutants),并... 2019年11月,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提议,美国化学制造商必须减少其每年排放的环氧乙烷(EO)。2018年9月环保署发布了一份全国空气毒性评估报告,涉及环氧乙烷的潜在成胁性。E P A将环氧乙坑列为有害空气污染物(Hazardousairpollutants),并正在采取措施解决全国某些类型的工业设施排放的环氧乙烷。环保署要求减少路易斯安那州13家工厂生产的致癌环氧乙烷的排放。涉及巴斯夫(BASF)、英力士(Ineos)、台塑、沙索(Sasol)、壳牌(Shell)、陶氏(DOW)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斯夫 环保署 路易斯安那州 环氧乙烷 壳牌 有害物 毒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