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酵香肠中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存活和毒力基因表达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晨 余兰林 +5 位作者 张文栋 程宇 宓晓雨 王思亓 王龙凤 江芸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4-122,共9页
以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STEC)主要血清型O157:H7和O26:H11为实验菌,进行发酵香肠接种实验,研究发酵香肠生产过程中这两种菌的存活情况,并采用反转录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re... 以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STEC)主要血清型O157:H7和O26:H11为实验菌,进行发酵香肠接种实验,研究发酵香肠生产过程中这两种菌的存活情况,并采用反转录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real-time PCR)的绝对定量方法分析不同生产阶段菌体和产品中毒力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显示:STEC接种组与未接种组之间乳酸菌数、乳酸含量、pH值、a_(w)值在大多生产阶段无显著差异。香肠生产过程中大肠杆菌O157:H7和O26:H11存活菌数分别减少了1.51(lg(CFU/g))和1.39(lg(CFU/g)),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但两菌呈现出不一样的受抑制过程。采用RT-real-time PCR绝对定量,消除菌数差异后发现菌体毒力基因表达在生产后期均显著上调(P<0.05);单位质量香肠中大多毒力基因表达量在发酵初期显著增加(P<0.05),且所有毒力基因在生产末期终产品中仍有较高表达量。本研究表明:虽然发酵香肠生产过程中能有效抑制STEC,但却增强了菌体毒力基因的表达,且终产品中毒力基因存在较高表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香肠 产志贺素大肠杆菌 存活 毒力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O157:H7与假单胞菌混合菌膜形成时交互作用及其对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文栋 张苏 +5 位作者 宓晓雨 程宇 张晨 王思亓 王龙凤 江芸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35-147,共13页
以大肠杆菌O157:H7和食品中常见腐败菌假单胞菌为对象,研究两种菌混合培养时菌体泳动能力和混合菌膜形成时的交互作用,进一步采用反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大肠杆菌O157:H7代表菌株在混合菌膜形成时毒力基因(stx1、stx2、hly和e... 以大肠杆菌O157:H7和食品中常见腐败菌假单胞菌为对象,研究两种菌混合培养时菌体泳动能力和混合菌膜形成时的交互作用,进一步采用反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大肠杆菌O157:H7代表菌株在混合菌膜形成时毒力基因(stx1、stx2、hly和eae)表达变化。菌体泳动性结果显示,3株大肠杆菌O157:H7泳动性均低于4株假单胞菌(P<0.05),两种菌混合培养时假单胞菌的泳动能力受到显著抑制。选择性培养计数发现混合菌膜形成72 h时,两种菌未发生相互促进,其中4株假单胞菌的菌膜形成均受到3株大肠杆菌O157:H7显著抑制(P<0.05)。选取大肠杆菌O157:H7 CICC21530菌株分析毒力基因表达,结果发现混合菌液单位体积、混合菌膜单位面积4种毒力基因表达分别低于单种菌液、单种菌膜(P<0.05),进一步的单位菌数结果亦然,表明混合培养和混合菌膜形成时假单胞菌抑制了大肠杆菌O157:H7毒力基因表达;单位菌数结果还发现菌膜中4种毒力基因表达均高于浮游菌(P<0.05),表明形成菌膜后菌体毒力增强。本研究可为揭示食源性致病菌和腐败菌混合菌膜形成的交互作用及进一步风险评估和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H7 假单胞菌 混合菌膜 交互作用 毒力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应激对大肠杆菌O157:H7存活和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余兰林 姬赛赛 +5 位作者 禹金龙 付文静 张林 李蛟龙 高峰 江芸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95-101,共7页
探讨不同盐应激水平对大肠杆菌O157:H7存活和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选取本实验室收集的3株产毒大肠杆菌O157:H7菌株(CICC21530、95和109),于不同NaCl添加量(0、6、12、18 g/100 mL)胰蛋白胨大豆肉汤中应激不同时间... 探讨不同盐应激水平对大肠杆菌O157:H7存活和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选取本实验室收集的3株产毒大肠杆菌O157:H7菌株(CICC21530、95和109),于不同NaCl添加量(0、6、12、18 g/100 mL)胰蛋白胨大豆肉汤中应激不同时间,进行细菌培养计数及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毒力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盐应激显著抑制了3株大肠杆菌O157:H7的存活(P<0.05),抑制效应存在菌株差异,菌株CICC21530 NaCl添加量越高抑制越明显,而菌株95和109则呈现波动性变化。大肠杆菌O157:H7毒力基因表达的变化也与菌株、NaCl添加量有关。较高NaCl添加量时,3株菌存活数显著降低的同时,毒力基因表达量却显著增加(P<0.05),其中菌株CICC21530和菌株95的18 g/100 mL NaCl处理组毒力基因表达量最高,菌株109的12 g/100 mL NaCl处理组毒力基因表达量最高。结果表明盐应激时大肠杆菌O157:H7存活与毒力基因表达的变化不完全一致,存活菌数下降的同时,毒力却会增强,提示在实际含盐食品风险评估中,不仅要关注存活菌量,还需重视残存菌的毒力水平,从而更科学全面地评估大肠杆菌O157:H7的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H7 盐应激 存活 毒力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胁迫因子对蜡样芽孢杆菌毒力基因表达和致病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琰 刘金兰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38-43,共6页
为明确培养温度、pH值和亚硝酸盐浓度对蜡样芽孢杆菌毒力基因表达和致病性的影响,利用反转录PCR(RT-PCR)对hblC、CytK、plcR、nheA、bceT等5种毒力基因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同时运用正交试验研究其对斑马鱼致病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蜡样芽... 为明确培养温度、pH值和亚硝酸盐浓度对蜡样芽孢杆菌毒力基因表达和致病性的影响,利用反转录PCR(RT-PCR)对hblC、CytK、plcR、nheA、bceT等5种毒力基因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同时运用正交试验研究其对斑马鱼致病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蜡样芽孢杆菌毒力基因表达受温度、pH值和亚硝酸盐浓度的影响,其中hblC、CytK、plcR、nheA在35℃时高效表达,而bceT则在25℃高效表达;hblC、CytK、plcR、bceT在pH值为8.5时高效表达,而nheA在pH值为7.2时高效表达;hblC、CytK、plcR、bceT、nheA均在亚硝酸盐浓度为3.0mg/L时高效表达。通过正交试验得出hblC、plcR、nheA在第9组条件下高效表达,即温度25℃、pH值6.0、亚硝酸盐浓度0.75mg/L;而bceT在第1组条件下高效表达,即温度35℃、pH值8.5、亚硝酸盐浓度0.75mg/L;Cytk在第4组条件下高效表达,即温度25℃、pH值8.5、亚硝酸盐浓度1.5mg/L。正交试验条件下基因表达的研究结果得到斑马鱼攻毒试验结果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菌 毒力基因表达 温度 P H值 亚硝酸盐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硫氰酸酯类香料对两种革兰氏阳性致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岩 周倩倩 +3 位作者 万锈琳 王佳莹 侯红漫 张公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5-20,共6页
选取9种异硫氰酸酯类香料,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作为供试菌,通过测量抑菌圈直径考察此类含硫香料的抑菌活性,并探讨其构效关系。筛选抑菌效果最好的含硫香料,利用反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考察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 选取9种异硫氰酸酯类香料,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作为供试菌,通过测量抑菌圈直径考察此类含硫香料的抑菌活性,并探讨其构效关系。筛选抑菌效果最好的含硫香料,利用反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考察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热核酸酶nuc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异硫氰酸酯类香料——异硫氰酸苄酯(benzyl isothiocyanate,BZITC)、异硫氰酸苯乙酯(phenethyl isothiocyanate,PEITC)、异硫氰酸3-甲硫基丙酯(3-methylthiopropyl isothiocyanate,MTPITC)和异硫氰酸异戊酯(isoamyl isothiocyanate,IAITC)对2种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效果较好,且抑菌能力为BZITC≈PEITC>MTPITC>IAITC。对比9种异硫氰酸酯类香料的抑菌活性,BZIT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最强,最低抑菌浓度为0.61 mmol/L,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4.88 mmol/L。在亚抑菌浓度条件下,BZITC极显著地降低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基因nuc的表达(P<0.01)。以上结果说明,苯基的存在可能增强异硫氰酸酯类香料的抑菌活性,该结构对BZITC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基因nuc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硫氰酸酯类香料 革兰氏阳性菌 抑菌活性 构效关系 毒力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