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代谢组学在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付金 胡建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2-700,共9页
应用代谢组学或结合其他组学方法在环境污染物的毒性作用研究中发现:重金属汞、砷、镉、铬、铅等暴露可引起哺乳动物等多种细胞的能量、脂类、核酸、氨基酸等含量发生明显变化;强致癌物苯并(a)芘暴露可引起浦珠母贝腺体出现能量代谢紊... 应用代谢组学或结合其他组学方法在环境污染物的毒性作用研究中发现:重金属汞、砷、镉、铬、铅等暴露可引起哺乳动物等多种细胞的能量、脂类、核酸、氨基酸等含量发生明显变化;强致癌物苯并(a)芘暴露可引起浦珠母贝腺体出现能量代谢紊乱、细胞损伤、信号转导障碍、氧化应激、渗透性调节障碍等改变;持续性有机物多氯联苯可通过影响斑马鱼氨基酸代谢、DNA与蛋白质的甲基化作用及其生物合成而对斑马鱼胚胎产生毒性作用;内分泌干扰物壬基酚、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双酚基丙烷等暴露可导致金鱼发生能量、脂质、核酸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环境污染物 理学 毒作用机制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Oryza sativaL.)铝毒害与耐性机制及铝毒害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20
2
作者 陈荣府 沈仁芳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1-491,共11页
铝 (Al) 毒是广泛存在于热带亚热带地区酸性土壤上的主要的生产力限制因子之一。水稻Al毒害主要发生在新开垦的旱地酸性土壤上。本文较详细地总结了: (1) 水稻发生Al毒的环境条件,水稻Al毒害的可见症状和Al毒害的部位;(2) 水稻耐Al指标... 铝 (Al) 毒是广泛存在于热带亚热带地区酸性土壤上的主要的生产力限制因子之一。水稻Al毒害主要发生在新开垦的旱地酸性土壤上。本文较详细地总结了: (1) 水稻发生Al毒的环境条件,水稻Al毒害的可见症状和Al毒害的部位;(2) 水稻耐Al指标,营养元素的吸收与分配对水稻耐受Al毒害的影响,以及Al胁迫下根系分泌物、根际pH的变化等对水稻耐Al的贡献,水稻耐Al基因的定位等;(3) 水稻Al毒害的缓解作用机理及可能的解决措施。最后对水稻Al毒害和水稻耐Al机制研究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同时对今后的研究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制 耐铝机制 缓解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激素双酚A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3
作者 国先芬 王贻鑫 +1 位作者 耿存珍 杨永亮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6-92,99,共8页
环境雌激素双酚A(BPA)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具有剂量小、潜伏期长、接触频繁等特点,是危害极大的一类环境污染物。文章综述了BPA对生物生殖系统、组织器官、免疫系统、生长发育的毒理学效应,重点阐述了复合污染体系BPA与其他物质的联合毒... 环境雌激素双酚A(BPA)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具有剂量小、潜伏期长、接触频繁等特点,是危害极大的一类环境污染物。文章综述了BPA对生物生殖系统、组织器官、免疫系统、生长发育的毒理学效应,重点阐述了复合污染体系BPA与其他物质的联合毒效应等方面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其影响内分泌系统、雌激素受体(ER)介导的通路、拮抗雄激素受体(AR)介导的通路以及影响组织内的酶等作用机制进行了扼要的阐述。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寻找和探索有效的生物降解物种,找到高效、经济合理的消除路径去除环境介质中残留的BPA及其代谢产物,建立有效预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理学效应 毒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碲化镉量子点细胞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陆杰 张婷 唐萌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4-31,共8页
随着纳米技术和纳米医学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纳米材料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量子点(QDs)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材料在工业和医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而碲化镉量子点(cadmium telluride quantum dots,CdTeQDs)是目前常用的一种QDs,其... 随着纳米技术和纳米医学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纳米材料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量子点(QDs)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材料在工业和医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而碲化镉量子点(cadmium telluride quantum dots,CdTeQDs)是目前常用的一种QDs,其生物安全性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体内外的研究表明CdTeQDs可以对生物体造成损害。CdTeQDs的细胞毒性主要表现为细胞活力和生存率降低,细胞正常形态被破坏,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以及细胞凋亡的出现。而毒性机制的研究集中于活性氧(ROS)水平的升高,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破坏,DNA受损和自噬作用等方面。笔者综述了CdTeQDs对体外细胞造成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旨在为CdTeQDs的生物安全性研究和更好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化镉量子点 细胞 毒作用机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